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用生命完成最後的堅守

用生命完成最後的堅守

□新華社記者 廖 君 侯文坤 馮國棟

2月18日,上午10時54分,一位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走了……

他是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春暖花開前,他生命的刻度永遠定格在51歲。

過去一個月,跟病毒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生死之間:仍惦記著“千萬不要感染別人”

“折騰了一晚上……我以為我要死了,缺氧。今早打了呼吸機,好多了!”2月4日,丈夫劉智明發過來的一條消息讓蔡利萍至今難以釋懷,沒曾想到微信上的幾句簡短對話竟是兩人的永別。

蔡利萍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區護士長,同在一線的她回憶說,1月份幾名發熱病人住進武昌醫院ICU,劉智明擔心病人就醫治療不及時、醫生接診流程不順利,堅持自己帶頭查房。

從院長變成病人後,劉智明也沒放下身上的擔子。病人收進來沒有?院內感染防控做到位嗎?……他不停地接打電話、回覆微信。

誰也沒想到,2月13日,劉智明病情突然加重,接受搶救。在生死一線之間,他還在反覆強調,“不要給我插管!”

“我們的ICU病房不是負壓病房,醫生插管治療容易形成氣溶膠,有傳染風險。”武昌醫院紀委書記洪毅眼圈紅了,“這個時候他還惦記著同事安危。”

疫情襲來:沒有半點推脫就上了戰場

時間倒回1月21日下午4點,因受疫情影響,武昌醫院被徵用為武漢市第一批定點醫院,準備接收發熱病人。

這是一個繁重的工程:兩個小時內將門診部改成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3天內完成全院既有499名其他疾病患者的轉移工作;對武昌醫院西院區進行整體改造,建好300張隔離床位……

收到通知半小時後,劉智明迅速召集職能部門、醫技部門商議方案,全院行動。當天下午6點,他們就把門診部改成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

“一張床位就是一條命,能多一張就能多救一條命!”劉智明結合專家與醫院實際,帶領職工騰挪改造、反覆設計,硬生生從“巴掌大”的西院區裡騰出了504張床位,比上級要求增加了近七成。

洪毅說,武昌醫院戰線長、任務重,在只有少量外地醫療隊支援的情況下,三大院區收治患者約千人。武昌醫院作為三級醫院能夠挺住,多虧了劉智明的堅守。

戰鬥未熄:化作“一道光”照耀大家

2月18日10時54分,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劉智明病床前的心電監護儀,變成了一條直線。

這位在一線抗擊病毒的白衣戰士,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即將到來時,永遠離開了……

“我為好學生劉智明而感動。”湖北醫藥學院黨委書記塗漢軍專門為他撰寫了悼文《二月緬懷》。他說,劉智明是一個三級醫院的院長,本可以不去一線,可以遠離病人,感染的機會是很小的。但他依然選擇用生命完成自己最後的堅守。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劉智明醫生感動了也挽救了無數生命。”2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通過社交媒體對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表示哀悼。

“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名院長的責任和擔當……戰役還沒有結束,病毒還很殘酷,容不得我們有半點鬆懈。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集中精力去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2月19日,在武昌醫院科室主任微信群裡,武昌醫院黨委書記王力霞忍著悲痛,發出了一封公開信。

“在抗擊疫情的路上,他已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一位同事這樣說。據新華社武漢2月21日電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