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战地记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派驻确山记者站记者与县委、县政府同频共振,他们顶严寒,冒风险,坚毅地走在疫情抗击路上。

连日来,《驻马店日报》驻确山记者站站长张新义、《天中晚报》驻确山记者许静身负使命,深入抗击疫情第一线,采写了许多鲜活的新闻素材,对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故事做了深入报道,第一时间传达了县委、县政府的声音,引导人民群众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张新义 :“义”不容辞 “疫”线奋战

“张站长,你咋天天在县里呀?一个人在这儿,吃住都不方便,真是难为你了。”从大年初一至今,在确山县抗击疫情的现场,在县城乡村的卡点,在基层采访的第一线,总能见到日报确山县记者站站长张新义的身影。他的敬业精神,让全县干部群众感动。有位县领导感慨地说:“新义这种敬业执著、直面困难、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风,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战树立了榜样,增添了力量。”

红土地上的“战地记者”

张新义的妻子在市二院上班,疫情以来也冲在了一线,每天从早忙到晚。忙于疫情战斗的夫妻二人,顾不上放寒假在家的女儿,每天都是孩子一个人在家。一家三口人,在三个地方吃方便面。有一次,女儿泡方便面不慎烫着了手。第二天,女儿在电话中给他说起时,他忍不住流下了心疼的眼泪。

张新义的老家在三里河街道北泉社区,距县城仅五六公里。春节至今,忙于一线采访的他,尽管有防控指挥部办理的车辆通行证。但他从没回去看过年近八旬、身患重病的老娘。“疫情期间你们多辛苦点,照顾好老娘,我这段时间回不去。通行证是采访用的,我不能利用通行证去徇私情。”他在电话中对老家的亲人们说。

整天忙于一线采访、撰写稿件的张新义,有时大半夜才赶回住室,有时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根本顾不上吃饭。连日来,眼涨、脖子疼、腰疼是他不得不忍受的超强度工作不适。但是,一向对自身、对工作要求严格、严谨的他,从不会因为劳累而放松要求、敷衍应付。无论是自采稿件,还是通讯员传发给他的稿件,他都会认真细致、精雕细琢。“每一篇稿子,都是确山县疫情防控战场鲜活的闪光点。我要怀着崇敬的心态、负责的态度,把全县干部群众、确山各条战线的抗疫故事讲好,而不能应付了事。”张新义说。

由于全天候身在一线,二十多天来张新义采写稿件100余篇,在《学习强国》平台刊发六篇,很多稿件被中央、省级媒体转发。他还饱含深情地创作了快板《老区确山战役情》,歌曲《红土地上的赤诚》,极大鼓舞了全县干部群众战胜疫情的斗志和激情。

许静:“静”若秋水 动如雷电

许静,人如其名,文静。她身体瘦削,看似弱不禁风,但工作起来,雷厉风行,俨然变成了“拼命三娘”。

作为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天中晚报》社驻确山县记者站记者,许静情倾新闻、心系确山。今年春节,许静去深圳探望母亲、弟弟、妹妹,得知确山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大年三十就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她待不下去了,寝食难安,归心似箭。于是,正月初四,她说服母亲,动员两个弟弟开车,取道高速,连续奔驰18个小时赶回驻马店。而且,即便在疾驰的汽车上,她也不停地用手机与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联系,通过微信组织、编写稿件。她说,要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把确山的“战疫”故事发布出去。

红土地上的“战地记者”

回到家中,她很快投身采访一线。不管是传染病区,还是执勤卡点;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有新闻,她都毫不迟疑、冲锋在前,用镜头捕捉了一个个抗疫一线的最美身影,用手中的笔抒写了红色老区抗疫战役中一曲曲英勇悲壮的动人赞歌。一个月来,已在《学习强国》发稿十多篇。

农历正月十五上午,为了采访卡点值班人员的坚守,她奔忙到黄昏,回到家中,才感觉饥肠辘辘、头昏腿软。但她不敢休息片刻,因为,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必须立即将稿件写好、发出。很快,《岗位上的元宵节,不一样的团圆饭》新闻发出后,她才安心地坐下来吃饭。

为了多方位更好地推介确山,她用自己的抖音号“静观确山”发布了系列作品:确山抗“疫”故事,点击率爆涨,有的抖音点击率突破20万。“确山加油!”“加油确山!”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朋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

红土地上的“战地记者”

疫情来势汹汹,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战场变幻莫测,信心的力量更显重要,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就是新时代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除了在一线采访,她还要编好和刊发各乡镇通讯员的稿件,可她左眼患有“中浆”,眼前总有鸡蛋大的圆圈在闪烁,手机或者电脑盯久了眼眶疼痛难忍,医生一再叮嘱不要用眼过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即便这样,很多时候,她只好用手捂住左眼,只用右眼工作,等几篇稿子修改下来,眼前已经是模糊一片……她总是说“你看我们确山,有英勇无畏挡在病魔前面的白衣天使,有不忘初心主动坚守防疫关卡的80多岁老党员,还有大义担当的爱心企业家……他们让我感动,让我泪流,同时也让我知道,春天,很快就会到来。而我,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春天,是我们身边这些优秀而善良的儿女,用爱为我们赢来的。所以我笔下的每一个字都要有力量,每一个报道都要有温度,要对得起一线人员的付出,对得起我们记者这个职业!”

“其实,这都是记者工作的日常,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尤其是比起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我们所做的这些更是不值一提。”当小编采访许静时,她又恢复了往常的文静,满脸的谦逊和淡然。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张新义和许静只是记者队伍中的一个缩影。不论白天黑夜,新闻就是命令,你们及时迅速出现在新闻现场;不论“疫”区战场,新闻就是力量,你们不顾危险报道真实真相。

“我相信,有全县宣传系统新闻工作者的尽职尽责,有驻站记者的无私奉献,有老区干群的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确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亚红的话震耳发聩,在红土地上久久回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