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小公司除了员工工资损失外,业务都可以延后,为什么要裁员或者解散?

刘一阳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已经涉及到裁员或者解散,那影响最大的一定是预期。对市场、业务、现金流等综合的预期,导致企业对未来持有比较悲观的态度。所以,企业所受到的影响一定不仅仅是工资,在我看来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现金流确实紧张

一般中小企业的现金流不会超过3个月,有些甚至更低。而现在对于现金流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只能选择裁员或者解散。

② 对市场恢复缺乏信心

可能现金流确实还可以撑一段时间,但是企业预计,市场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完全恢复,现在的餐饮、旅游和线下培训行业就是如此。所以企业需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甚至选择暂时退出市场。

③ 固定成本高企

受影响最大的,一定是固定成本很高的企业。固定成本一般包含员工薪酬、房租、服务器费用等等每月需要固定支付的费用。如果一个企业固定成本太高,那么即使没有任何业务,他每个月也需要支付很多的钱。那么所有这些成本里面,员工薪酬是最好处理的,所以,企业往往会优先选择裁员解决问题。

④ 确实借机裁员或降低成本

当然,不排除小部分企业借机裁员。现金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公司认为人效不够,借这个机会执行原本就有的裁员计划。

总之,企业一定是从他的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需要认为保留这个人或者团队是有价值的。所以真正的主动权不在企业身上,而在于员工自己身上。

如果这个员工工作积极或者对于企业有较大的价值,别说是一个月,就算半年,只要企业不倒闭,他也不会被裁掉。所以,现在大家要做的就是,如果公司已经安排在家办公,一定要努力工作,积极响应,主动承担,这样你才会成为那个真正需要的人。(完)


冻品汇袁昌昊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在刚毕业时创过业,做过10个月的老板,结合当时我的心态,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老板裁员或者解散的心态:忍痛割爱尚且能活,不变则必死无疑。

具体的解释是:谁也不想裁员,让公司缩小,但没办法,没足够储备金耗下去,再耗下去,可能公司要关门倒闭,在倒闭和缩小之间,老板只能选择后者。至于解散,也同理,已经亏损负债100万了,不解散可能要负债1000万,100万还容易东山再起,要是欠个1000万以上,公司还不能起死回生,那这辈子可能就麻烦了。所以做老板的只能选择解散。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长远的利益。

老板难啊,员工也难,都难啊!


创成职场频道


我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解散和裁员可以对冲未来的资金损失风险,而不是说当下已经现金流断裂。资本都是逐利的,如果说企业已经预见到未来的业务量下降会造成企业破产,那么降低成本或者说及时止损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可以举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

一家餐饮企业,企业拥有50万现金,正常经营需要50名员工,工资成本一个月共计25万,企业月盈利10万,房租10万,2月减免,3月正常缴纳;

先算第一笔账:2月份不营业,企业剩余现金,50-25=25万,所以如果疫情过去,业务量直接恢复正常,亏损一个月不至于让这家企业倒闭或者裁员。

问题是,如果3月份业务量恢复到3成,4月份恢复到5成,6月份才能正常的话,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你会怎么做呢?

再算一笔账:3月开门营业,业务量为平时的3成,可能房租钱都挣不回来,假设房租亏损5万,企业剩余现金为,25-25-5=负5万,如果融不到资,直接破产。

裁员百分之七十的结果是什么呢?3月剩余现金为,25-7.5-5=12.5万,企业渡过难关,活下来了。

还有一种情况,裁员也解决不了现金流危机,直接解散,也许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

究其原因,没有企业主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赔掉,裁员和解散纯属无奈之举。


小侃财经


对中小企业来说,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疫情来了,业务拖后,客户预期降低,项目或取消,或延后!这个时候只能压缩成本,以保活下来,这个时候谈情怀,谈格局,也是在有米的情况下!看过1942吗?一个烧饼,就可以让一个人做任何事!

企业为了自保,做什么都不为过,只要不违法!


深圳大侃侃


提问题的,你去开个小公司就知道了。除了人员,每个月各种社保税费,还有每年的残保金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我们公司就8个人,每月人员房租各种税费就10万,你试试!


京城二少爷2018


这个问题你去问那个老板去。有的他不裁员,有的裁员。这事儿根据老板。黑心资本家说了算。


用户9145124162743


关键词就是预期。企业最容易死于现金流断裂,是否裁员根本是不是多发10天带薪工资的问题,老板要考虑的是即使各地不封路及时复工,上下游也不一定能及时复工,缺少原材料,或者成品卖不掉。这种不确定的持续才是最折磨精神的。操心复工口罩倒是小事,口罩不值钱,老板想拿一定拿的到。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辛辛苦苦干12个月,12个月里基本能有一个月算是为老板自己打工赚到钱就不错了,其他11个月本质是解决就业和纳税。

有些牛逼哄哄的员工是自己觉得自己牛逼而已,财务数据一算发给他的工资也差不多是他创造的全部价值,相当于找个平台风险都给老板,自己无风险在此平台创业做老板。

站位不同,关注点自然不同。总的来说,越往上压力感越明显,每个月赚几千,老婆孩子热炕头,吃喝拉撒为主题的人,不可能理解那些操心几十人,几百人,几万人吃喝拉撒领导的压力。


乐观sea


难道小公司就只有工人工资这一项经济支出?


小磊哥海鲜


并不是经营不下去,不想在不工作的情况下发员工工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