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導師不指導你的時候,如何獲得指導?


當你的導師不指導你的時候,如何獲得指導?


撰文 | Adam Ruben(Science專欄 "Experimental Error"作者)

編譯 | 麥田



Adam Ruben, Ph.D., is a practicing scientist and the author of Surviving Your Stupid, Stupid Decision to Go to Grad School and Pinball Wizards: Jackpots, Drains, and the Cult of the Silver Ball.


當你的導師不指導你的時候,如何獲得指導?


我不知道大家在剛開始研究生生活的時候是不是很迷茫,我就先直說了,我真是啥都不懂!我有著一肚子的問題,比如說我應該讀些什麼文獻,我們怎麼訂試劑,還有我最想不通的一點就是為什麼我問同實驗室的他們還有幾年能畢業的時候他們都笑了?


你可能覺得這些問題問導師就行,畢竟當年的你被他響噹噹的學識、為人和基金所吸引,選了他當導師,從此以後當然聽老師的就好了。你想象中的日子可能是這樣的:導師擁有著無限智慧,慷慨地播撒給我們,我們這群研究生跟在後面努力撿拾智慧的麥穗,直到導師認為你可以出師了或者該給實驗室騰地方的時候你就畢業了。


星球大戰裡的尤達大師曾經說過:“總是兩個,不多,不少,一位師父,一位學徒”。然而不管是星球大戰還是我們的現實生活,實際情況總是要複雜的多,就像電影裡後來基斯特的一句經典臺詞:“這太神奇了”。


在學術界,這個“不多不少”的畫面就像是導師會在實驗室裡手把手給你做示範,對你悉心教誨,晚上就睡在角落裡的乾草床上,直到多年以後,導師雙手背後並後退一步,開始看著你上手,繼續捍衛他的科研成果。然而,這幅畫面簡直太假了。


首先,你的導師要指導的可不止你一個!你的實驗室可能還有博後、本科生、研究員、技術員,尤達大師的話都得改成“總是四到二十,一位師父,一群徒弟”,還是一群水平不一、大部分勉強餬口的徒弟。你的導師別說每天對你悉心教誨了,你可能一連幾個星期都壓根跟他說不上話。許多實驗室都是這樣,沒有十分重要的事情不要麻煩導師。比如說,你總不能跑去問導師我的實驗該加多少鎂,但是你如果因為鎂加太多著了火倒是可以去問問導師該如何滅火。


其次,雖說你的導師是負責訓練你,但他的時間也有限。

你的導師要忙著寫基金、教課、監督實驗室進度、發表文章、出去開會、保持憤怒等等,一般只花時間訓練學生的導師實驗室可能壓根開不長。


再說,導師很少會自己做實驗,所以名義上他是你的指導老師,但讓他在實驗室埋頭實驗是不現實的,他很可能把你指派給剛好離他最近的一個博後。


最後,睡在乾草上也太癢了吧


所以,當你的導師並不指導你的時候(具體原因其實無所謂了),你應該知道你還能從哪裡得到幫助,這才是最重要的。


你其實還有別的渠道:


  • 高年級的研究生


比你高几屆的師兄師姐可能會擁有你需要的智慧,他們畢竟比你早幾年,經歷過你正在經歷的事情,但是對於他人的建議一定要慎重考慮,如果他們真的那麼有洞察力的話,可能也就不會還在這了。有些低年紀的學生就出過洋相,聽了別人的建議,一個勁地在找乍一聽可行但壓根不存在的東西。


  • 博士後


如果你實驗室的博後是日後想當PI的博後,那他們必須學習如何指導學生,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所以儘管去請教他們吧!他們指導你的同時你也幫助了他們,萬一他們不擅長,也別擔心,一般當不成PI的原因並不是他們不擅長指導而是就業行情不太好。


  • 研究員



先解釋一下,這裡的研究員是介於博士後和PI之間的一級,也就是說,他們可能跟你的導師水平差不多,只是暫時還不具備招學生、申基金的機會或者沒有終身教職。你可能想不到要去問他們,但他們才是實驗室裡經驗最豐富的,可能和你的導師一樣經驗豐富,唯一不同的就只是自己還做實驗而已。


  • 本科生



向同實驗室的本科生尋求解答足以表現你多麼不在乎等級,堅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但他們可能會受寵若驚,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回答,所以你有可能接下來的一年都得躲著他們追著給你支招。


  • Google



如果你的課題遇到了問題,而你已經無人可問或者太內向還不好意思問別人,不要害怕,google可以做你的導師,你可以查到任何事情!這個方法真的非常好使,而且google有自動填寫的功能,簡直就是我課題急救時HMO和PPO選項的完美結合。


(譯者注:在國外,購買醫療保險時可以選擇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或者PPO(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前者須固定一名醫生經手你所有的醫療過程,而後者你可以自主靈活地選擇每次就診的醫生。)


  • 其他老師



也許你覺得向其他老師求助像是背叛,萬一某天那位老師悄悄地告訴了你的導師這件事就慘了,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可以告訴你,這樣做沒毛病!你想想,大不了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對方拒絕了嘛,說不定他們還會說,“來,這是一個億,拿走不謝”。


說了這麼多,你可能會覺得這就是加長版的“不要向你的導師求助”嘛,對,我就是這個意思。研究生學習階段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就是不敢求助,嚮導師之外的人求助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難,但你要學會邁出這一步。


不要以為這樣到處求指導是我的一家之言,科學家們可是嚴謹地研究過的,還發表在了上個月的PNAS上,他們發現生物學博士生的技能發展和他們跟高年級學生和博後之間的積極討論密切相關,而非導師對他們的指導。這可是正兒八經有文章可查的研究(譯者加:題目為Postdocs’ lab engagement predicts trajectories of PhD students’ skill development),嘿嘿,科學家真是什麼都會拿來研究。


所以,如果你正在研究生學習道路上苦苦掙扎,不知道向誰求助,開始考慮一下導師之外的人選吧。開始建立你的求助網,一旦你得到了幫助,也要努力成為別人求助網的一員。最後,就像星球大戰裡的那句經典臺詞一樣,你會感慨道,“這太神奇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BioArt植物”。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19/11/experi-mentoring-where-turn-when-your-pi-can-t-hel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覆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返樸》,科學家領航的好科普。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與生物學家顏寧共同出任總編輯,與數十位不同領域一流學者組成的編委會一起,與你共同求索。關注《返樸》(微信號:fanpu2019)參與更多討論。二次轉載或合作請聯繫返樸公眾號後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