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我看了两遍,感觉都挺不错,但自己就是很难很难实践应用到生活中怎么办?

---刘通晓---


我觉得吧,《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把人生分析的很通透,的确是一本为人处事的生活指南。但事事都拿它来做向导又不好实践运用。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一本什么样的书,首先它是纸质的,有艺术性,有局限性。

艺术,来源生活但毕竟高于生活。《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艺术点,是生活中触碰不到的高度。

局限,这本书的观点无论多么伟大,多么精确,但载体是一页一页的纸,几行几行的字。而生活的背景是巨大的,复杂的,变化中的,不是照搬几行字就可以解决的。

不过闲时读一读,做个明事理,分黑白的人还是不错的!


三平子7777


因为这是一本鸡汤文,没有什么营养,更没有教你如何去践行。如果你想好好处理人际关系。我推荐你去读这一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更加的有实践意义。我估计卡耐基的思想也是来源于阿德勒的。

我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的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两人所作。书中以一个哲人与青年的对话做为主线。通过青年找哲人辩论,道出自己的烦恼(也即人际关系的烦恼),再通过与哲人间一对一的对话。将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的思想一点点,用一种环环相扣的顺序表达出来的对话体形式。这种对话体叙述方式与《金刚经》《论语》等大著作是相同的。这类对话体的著作是非常难写成的。这导致这本书的可看性非常地强。你就像在听故事一样,听着哲人给你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捋清楚了。读书的过程真的非常的爽!

阿德勒,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心理学家

一切烦恼皆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刚学到的知识点。

首先阿德勒说,一切烦恼皆是人际关系的烦恼,所以我们处理好了人际关系,就等于消除了大部分的烦恼。里面提到“人生课题”的概念,大意是指你需要去完成的事情吧。首先你要先学会区分哪些是属于你的“人生课题”,哪些是属于别人的“人生课题”。这里的别人泛指你的所有的亲密关系,包括家人、朋友、上司同事等。区分好了之后,你不要去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也不要让别人来干涉你的“人生课题”。能够做到这一步的话,你基本上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你的烦恼都会通通消失的。举个书中的例子说明一下好了。

假设你的上司是一个脾气非常火爆,经常辱骂下属的人。对于每一个下属来说,无疑都是灾难性的。那么你如何去跟这位脾气火爆的上司相处呢? 首先区分一下“人生课题”,“脾气火爆,辱骂下属”明显是你上司的“人生课题”,这是他个人的修养问题。这跟你一点关系没有。所以你不必自责,你上司会这样不是你能改变的。你区分好“人生课题”之后,懂得了不是你的“人生课题”,你就不用再去纠结于这位上司的人品问题了。你就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工作才是你的“人生课题”。

再说一个吧,“写作业”是谁的“人生课题”,这是令很多父母经常吐血的。但是请你搞清楚,“写作业”是你孩子的“人生课题”,不是父母的。父母经常过度干涉孩子“写作业”的问题,这导致了在这个“人生课题”上的主次不分。不仅孩子没做好自己的“人生课题”,父母也在这个事情上更加的累和狂躁。分清是谁的“人生课题”后,把这工作好好地交给孩子去做。只在孩子提出需要帮助的时候再提供援助,就可以了。

结语

我觉得只要学会区分“人生课题”这个概念,基本上一件事情到手,你套一下公式,看一看,不是我的“人生课题”,不好意思,我帮不了你。如果是我的“人生课题”,我一定努力好好地去完成,我也不准任何人来干涉我自己的问题。一切的难题都可以解决。

这只是作者提到的一个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全书。


一叶净心


既然你提到了人性,也想好好的做人处事。那么不妨我就我自己的人生体会和你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实践一二。

1.理性意义上的大的成功无非两点。

首先是判断力,即是你对任何事情和形势有精准的判断,只要你判断准了,那么其他关乎如何做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不言自明了,这个很难,需要学识和一定的修养。在判断能力不够情况下,重要的就是忍耐力,不可莽动,要学会忍耐,要有定力,在分清情况后再进一步尽量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不是冒险去先做一些事情。

2.人情社会上的诸多成功,则蕴含了很多偏见与机遇,这就需要自身良好人格和习惯的养成,简单的方法就是低调低调再低调,谦虚谦虚再谦虚,真诚真诚再真诚,尊重尊重再尊重。多思考你能为别人做什么,而不是一味索取。回报是来源于不断的付出中。

3.做人就是做礼仪,要懂得礼仪问题,要注意平和处事。如果实在不懂方法,则一切事情以谦卑、和谐、以寡言为要。

4.易定者无感,易感者无定。情绪要保持稳定,要有恒心,不要想的太多而做的过少,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教给我们一些道理,但关键是要定下来,贯彻下去,而不是仅停留在想想而已。

5.品德是敲门砖,利益是通道,后者起主导作用。大部分人免不了个俗字,做任何事情,先考虑能否为他人带来利益,而不光是做自己。

如果你真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南湖小礼


真巧!《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我近期也进行了复读,并且有着和你想同的疑惑,思考再三我对于为什么很难实践这个问题,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性的弱点》概况

《人性的弱点》想必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即便是没有读过的人也对其了解一二。本书作者是美国作家戴尔.卡耐基,他是美国的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


可以说卡耐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人性的弱点》也可以理解为是卡耐基的“成功学”。从对于作者的介绍不难看出此书通篇在写些什么,那就是待人接物的技巧、让人喜欢的方法和沟通技巧。书中大量的引用了成功人士的现实例子,真实发生的事情来阐述作者观点。

为什么《人性的弱点》可以广为流传

为什么这本书能受到这么多人的赞美和追捧呢?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正是因为书中有非常非常多的例子,所以更容易让人理解,或者说更容易让人联想到自己实际遇到的问题,从中找到答案。


书中介绍了很多待人接物的技巧,但并不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进行“说教”,而是以一种近似于“聊天”的方式,在给读者讲述某件事,从而引人深思。我想这就是它能广为流传的原因吧!

介绍完了这本书,我来说一下为什么我虽然读了,懂了,但依然很少利用到书中的技巧:

一、我是“懒惰”的

有没有人觉得自己是不“懒”的?我觉得应该很少吧。其实我们都是懒惰的,比如在沟通方面,我们总是以自己最熟悉和最不用动脑的方式回应身边的人和事,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对身边的亲人不客气的原因。总而言之就是大脑在自动驾驶的模式,也就是懒!


我懒得回忆书中情节,当生活中发生了某件事的时候,我总是急于处理而不习惯思考,也不经常去回忆书中内容,觉得这样太慢了,可能会失去“先机”。

其实我读懂了,也记住了,但就是懒得去把生活中发生的大小事情一一与书中对号,最后还觉得这书没用!

二、书中很多例子并不适应我们的现实情况

这一点可能会引起争议!因为有的人是非常推崇这本书的,但是我个人认为,书中很多例子、情节,是不符合我们现在的人的。比如写信,还有面谈内容,书中引用了很多成功人士的真实信件内容,来告诉我们某一个道理。但是,现在谁还写信呢?

当然你可能会说微信不就是快一点的信件吗?

其实不然,微信与信件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速度。

传输速度是决定很多问题的关键,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和你的客户沟通一个问题,你或者打电话,或者发微信,这都是几分钟之内的事情,不容你过多思考,你思考来思考去别人读之不过几秒钟,如果你发了个长微信,别人还嫌你不够简洁。

但是以前写信就不同了,写信可以有很长的思考时间,而且当对方收到信件之后也会逐字阅读,就像你读书一样,自然可以明白你字里行间的意思。

三、西方人的行事方法和我们是不同的

如题目所说,西方人和我们的行事方法、说话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人性的弱点》中也是以西方人的说话做事方式来记录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很多例子读起来挺别扭的!就像看原声国外电影一样的那种感觉。

没错,我们是不会那样说话的,他们的生活方式说话方式与我们是不同的!这就造成很多例子虽然听起来没错,但是做起来有问题,原因就在于你在拿一个国外的公式套国内的情况!


以上就是我总结出的答案,之所以我们很难加以运用,就是因为一方面自己懒惰,另一方面东西方人有文化差异,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人性的弱点》这部书,相反,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即便最后不能将大部分重点应用于实际生活,但是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闻香书坊


这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想想小时候物理老师刚刚讲完什么是“速度”,就让你去做一到“春游时候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应用题,是不是也会感到手足无措呢?


读书:一遍还不够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本好书,读一遍往往是不够的,更可况读书的时候我们身边没有一个给我们将定义的老师。

通常读书第一遍,是对书本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个阶段,因为不知道书里讲了什么内容,往往是一股脑的学习书里的知识。

这个阶段你需要做的是做好读书笔记,书里那句话让你觉得豁然开朗,不妨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悟。

第二遍就需要要结合文章的整体框架来深度理解了,问问自己,“我读这本书有了什么收获”,“我读这本书想要掌握哪些知识”,这个时候,结合文章的结构来学习就非常重要了。

第三遍才是在学习总结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运用到生活中。


读书的收获

我们来看一下《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文章结构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各个章节的目录:

01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02 赢得他人喜爱的六个方式

03 如何让他人想你之所想

04 成为领导者,如何改变他人

05 创造奇迹的信

06 幸福家庭生活的七个法则

可以看到,整本书是先讲了基本技巧,然后讲了这些基本技巧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在生活中的应用,则又分为了“赢得他人细化”、“让他人考虑自己”“改变他人”“通信”和“家庭生活”。

这就是一个逐渐从广泛人际社交关系到垂直生活领域的实践应用过程,在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需求下,显然需要重新重点阅读不同的章节。

比如你刚刚升职,很明显应该注重看第4章,有针对性的阅读才能有更高的收获。


从理论到实践

每本书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时代的局限性和作者本身的局限性等,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灵活变通。

像第5章中提及的“信”,就要思考在运用在社交软件沟通时是否应用,而不要拘泥于信这一形式。

在“赢得他人喜欢的六个方式”中,讲到要“建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个就不适用于老朋友之间了,你就可以重点看其他五个方法。如果你要见一个新朋友了,那就不妨多认真读读里面的理论和实践。

而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如果作者提到的某个观点,在你的生活实践中是有效的,不妨多去运用;给你生活造成困扰的,就果断抛弃。

另外不要急于求成,虽然这本书里讲了很多人际交往的小技巧,其实这些小技巧只是用来辅助你更好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真诚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每个人都想要交到真心的朋友呀,你说是吗?


两只白吖


有的,因为坚持很难,特别是你懂,而别人不懂,这种情况会产生很多分歧:比如你觉的那个人做的不对,不好,但也说不服他人(或者他不想改变)如果太较真,会被其他人讨厌,孤立,觉的你这个人怎么自以为是。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学习内容都不一样,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好的东西或者习惯,那就坚持下去,但不要试图改变别人。

任何一本书,一个方法,要想使用出来,都是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

高考的时候,大家刷题,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反复纠错,这是我们从小就懂的道理。

可是我们长大了,反而忘记了。有点耐心,反复看,慢慢琢磨。一件事情越难做成,那么做成过后的收益也就越高。

更何况,人性也是要在有一定的阅历过后才能慢慢看清。


冰林樽


《人性的弱点》我也看了,是不错的书,我看的时候觉得书中的很多案例都特别的接地气,很快就可以联想到自己身边也有这样的案例,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然后我还真总结了,说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应该这样做,对自己对对方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再现实生活中我再遇到这样的事情,确实不能像我想的那样去解决问题,虽然自己比上一次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了一些。

但是我想这个问题以后可能还会出现,我就又把事情的前后想了一遍,在看书里边是怎么做的,这个问题在出现的时候,我知道书里边怎么做的,我之前也有一点经验,也想了之前做不好的地方,就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在改自己解决问题方法,就是一次一次的去改正,慢慢就习惯了,在遇到这个问题,就习惯性的解决了。

其实我觉得还是应该多看几遍书,真正理解是什么意思,然后联想自己生活的案例,自己敢于尝试,多做总结,在多次尝试。就真的可以用起来的。我觉得挺有用的,希望可以对你有用。


小怪兽007


这本书是作者卡耐基的有名著作,可以说是他差不多的一生经验分享,所以我们只是看看的话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可能目前不是很多,但是可以在我们的人生长河中慢慢运用的到,或是你和他的见解可以不同~我们在学习中成长自己~



李贺2019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心和意是两个层面,读书只是进入“意”的层面,是理性的知道,实践之后才能进入本我“心”的层面,是感想的体验。


凝视明天的世界


讲句实在话这本书带会我如何做销售,懂得人性都是善良,看用在那些方面,又是对待什么样的人罢了,在销售方面接触许多人,不是你讲得天花乱醉才卖你的产品的,而是人们善良觉得你不容易才购买的,人性的弱点其实99%是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