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章法有什么问题?求点评?

水墨江南2020


一、章法

此件草书习作,采用团扇的形式,满格书写,竖有行,横无列,笔画交错,粗细得当,疏密有致,自然随意,章法布局上值得称道。唯一不足是两个印章过大,略小一些,会显得更加雅致。

二、笔法

此件习作,笔法上可喜之处在与粗细变化,浓淡相宜;笔法的缺陷在于柔弱有加,而刚劲不足,缺乏阳刚之气,若能增加一些刚劲的笔画,则能刚柔相济,阴阳调和。


三、字法

除了笔法和章法之外,这幅习作的字法也不得不点评一下!细看之下,有很多草法不够准确,如“泉”字、“喧”字、“芳”字、“留”字等,在草法拿不准的时候,可以查查草书字典,力求准确。


麓风轩


书法中笔法是练字的核心;而说令人最模糊的也是笔法,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主要因为:

1、对书法的认识不同或不在同一层面上。

我们对书法的认识不都是相对统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笔法的阐述,你说你的见解,他说他的道理。书法圈内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是各因“利”而立,真为书法事业而努力的不多。

2、笔法,目前,没有统一的尺度衡量标准。

实质的说,笔法不能有明确的尺度衡量标准。这也是笔法逐渐被模糊的根本所致,且不说今人以一些乱七八糟的把戏糊弄初学者,即是古人对笔法的认识也是各抒己见,但需强调的是,古人取法另辟蹊径,如唐人崇法,宋人尚意......正因如此,没有对错,毫无约束。先是有丑书、射书,后又出现“盲书”,如今,丑书在个别地方大行其道,以丑为荣,失去书法笔法本质,这不是正常现象。

3、对笔法,有人本末倒置,把“悟”置于至上,要么天赋秉然;要么勤能补拙。

人有各异,即使我们都在向正确的方向学习的前提下,我们学习书法的进度出现有快、有慢的现象,本应是不能再客观的事;可是有人就不愿这样,逢人就说,学习书法要悟性、悟性、悟性,试问学什么不需要悟性,就你知道?却不谈,领悟之前,要务本务实;务本务实之始,就是各种方式的用笔实践再实践。同样,有人坚持勤能补拙,我们学习书法,持勤以恒,必有绩效,本无大错。比如用笔回锋,初学书法的人,一开始固然不熟练,就是“拙”,反复练习,便是“勤”,日后用笔回锋能得心应手,这才是真正的“勤能补拙”。学习书法的人连有哪些笔技,笔法是什么,都没弄清楚,就一味想着勤能补拙,有用吗?再问,那些一手江湖体的大咖,倒立写字,鼻孔拿笔等等技能,能说不是他们勤奋的结果,可勤补了拙吗?

书法,是一庞大系统,而其最根本是练字;即是说,笔法再模糊,也当有其实质所在。我们初学书法,根本之要就是练好字,没有什么艺术,此时动不动谈艺术,那是误己误人;不说我们常人当应如此,王羲之亦是如此,狂人米芾更是如此,他们谈书法艺术是什么时候,用笔实践再实践之后。

用笔至简,在于我们练字用笔时把行笔次数降至最低。这么说吧,同一笔画状态,你若是用一笔完成,他用两笔才能完成,你用笔肯定是对的,毋庸置疑;笔法的实质,就这么简单,就是这么让人自信。初学书法的人,就往笔法实质“用笔至简”方向学习,学习书法,入门先学“田楷”,再学欧楷。

下面谈一下章法:

一幅书法作品章法包括:正文、落款、印章等的总体设计。章法对书法作品的影响很大,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书法作品的整体感受,而人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往往最先注意的便是整体感觉。所以,章法是书法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以下,我们由正文、款识、印章三方面来浅谈一下书法的章法问题。

正文

正文是一幅书法作品的核心和关键,必须最为重视。字体大小的问题。正文的字必须最大、最醒目、占的空间最大。正文是作品的主体,是戏台上的主角,其他东西都只是对正文的装饰,是使正文显得更加完美的。

款识。

在一定程度上,一幅书法作品必须有款识才能算是完整。题款的位置与大小。无论是上款还是下款,都需要略低于正文,不可齐平,更不可超出正文的高度。上款整体应比下款高。由于款识是次要部分,所以字体需要小于正文(等于情况少,大于者没有)。但是也不可过小,需要根据最佳的观赏效果选择最优的字体大小。

款识的字体。字体总体来讲原则是与正文一致或正文年代之后的字体。正文为篆书,题款用篆书、隶书、行书或楷书;正文为隶书,题款用隶书、楷书或行书;正文为章草,题款用县章草;正文为今草,题款用今草;正文为狂草,题款用狂草;正文为行书,题款用行书;正文为楷书,题款用楷书或行书。

印章

印章在作品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印章用得好,可以与白纸黑字交相辉映,使作品更加美观精致。

(一)名章。名章一般为正方形,盖在作者名字之下,可一方或两方。名章的内容一般为作者的姓、名、别号、笔名等。如果一方印,则朱白文皆可;两方印须一朱一白,姓在上名在下、名在上别号在下、白文在上朱文在下。

(二)闲章。引首章须盖在作品的右上方,位置略低于正文,需注意如上款题有人名则不可用引首章,不然显得不尊重;压角章盖在作品的右下,与引首章上下对称;腰章盖在正文右部中间。压角章和腰章都用于使作品平衡,应当灵活使用。

(三)印章中不可缺少的使名章,闲章处于次要地位,一定程度上属可有可无。印章的大小须与款识的字差不多,不可相差过大。一幅作品上印章不可以太多,因为印章毕竟是装饰。我们现在看见古帖上的印章,是千百年流传中历代收藏与欣赏者盖的,并非作者本人所为。

(四)闲章的内容。闲章的内容最好与正文相符合。如正文“诗书载道”,引首章为“文气”,可以与正文相得益彰;如果引首“龙马精神”,那便大煞风景了。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许多闲章以适应各种书写内容。

以上便是本人对书法作品笔法、章法的一点见解,在实际应用中,加以使用或略加调整,但总体思想是实事求是、力求美观大方与和谐。笔法、章法对作品的影响很大,必须细加钻研,勤加练习。

从书法角度,字如其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人的字去品评这个人?





刘力


粗略地看通篇完成地不错。

笔法也挺熟练,轻重笔画掌握也很好,墨色变化也能有所发挥,书法写到如此程度可谓小有所成!

仔细看毛病也是诸多,从章法上看,整上的诗前半部分写的留白较大了,以至于后面的文字有点局促,尤其是上面的三个字与最后的三行字,明显感觉出不协调的感觉,这就是没有规划好通篇章法的缘故,开始写字放得太开了,留给后面的空间太小了,最后只能勉强完成。

筹划一篇书法,应该给书写留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也就是按照字的大小规划有所余富,而这种余富需根据个人的能力定,能力大的可以余富大,能力弱的一定是余富小,因为能力大的人,可以任意使用拖长某一笔过某一个字去弥补空间的宽裕,而能力弱的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书法就算成功了。

笔力还不强,需要多加练习!


一笑貫长天


笔法章法先不论,用印且不对!引首闲章当用在“空山”右侧,姓名章用在最后一行隔字处,再者印宜小于落款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