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舰炮发射炮弹后,弹壳怎么处理?直接丢海里吗?

asdas160


这主要取决于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第一,在二战时期,炮弹的弹壳通常都是以有色金属-铜为主要的制作材料,所以对于这种炮弹,在二战时期都是要回收的,不是打完炮就不要,好东西再生利用。


弹壳的回收舰上有专业人员回收,不过开战就另说了,一旦在海上发生战斗,每一名船员都有自己事情做,起码要保证战舰在打击敌人过程中,每一个位置上都有人,

第二,能够产生炮弹壳的大都是口径在203mm以下的副炮或者防空炮,而大口径主炮,由于炮弹口径太大,在发射的时候是采用弹体分离的模式,所以不会产生弹壳。


大口径舰炮,指的是所有口径在130毫米以上的舰炮,又称重型舰炮。其主要任务是攻击岸上和海上的目标。


MK71-0型 203毫米舰炮也是一种大口径舰炮,它的最大射程可达 51公里,射速每分钟12发,炮弹重118公斤。

但是在二战后随着航母的崛起,大口径舰炮几乎没有了攻击水面舰艇的机会,其价值只剩下对地支援这样的任务,于是各国皆放弃了研发和装备这样的大口径舰炮。


Ghoul内幕


这是406mm海军炮(算是大口径炮了吧)开炮的场景,并没有弹壳从炮塔里面抛出来。“弹壳”哪里去了呢?

答案是没有弹壳。

大口径舰炮一般的情况西都采用分装的形式,发射药和弹头分离。在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第一、可以有效的调节火炮射程,打近程目标可以少放发射药,打远程目标可以多放发射药;第二、安全,分装式发射药存储容器比较开放,即便是被引燃也只是发生火灾并不会殉爆;第三、便宜分装药包的包装就是尼龙或者丝绸,这些东西比钢铁或者黄铜的价格要便宜得多;第四、方便不用处理发射药弹壳。

装弹的时候是这样装的。

第一步,先装入弹头:

第二步取出发射药包

扬弹机的位开口位置就在一个轨道边上,这个轨道可以直通炮膛,士兵取得足够数量的发射药包(PowderCase)后会给装填手发出口令。

第三步、装填手搬下控制杆,发射药包被推入炮膛。最后收起轨道,关闭炮闸火炮处于待发状态。


与此同时,炮手位置的“显示器”上会显示火炮的所有状态信息,当处于待发的时候,炮手就可以开炮了

当然了,我们现在只说了装入炮弹到开炮的一小段过程。要知道MK7 (406mm炮)海军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械。看看全图:

这门炮本身就是一个小楼。


当然了,这是二战期间的设计,现在的大口径5寸军舰基本上也没有这么大的炮了。但是——发射分装弹药的表现依旧存在。以MK45为例子说一下:

看下结构,我们依然会发现弹头、发射药桶分立存在。只不过目前MK45的发射药包已经换成金属药筒。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对比图,发射后的发射药筒已经出现严重的变形。

所以在发射后金属药筒直接抛弃。

这就是目前主流的军舰“弹壳”的主要处理方式了——抛弃。

当然了,苏联时期的军舰弹壳回收。在军舰弹药库中有专门的存放弹壳的部分

同时,也有一些舰炮带有自己回收弹壳的机构,但多见于小口径舰炮——例如密集阵近防炮。

密集阵的弹壳会直接回收到弹仓内。

而我们的近防炮则是泼洒出弹壳。


所以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军武数据库


大口径舰炮的炮弹一般都不使用弹壳,而是直接用发射药包,发射后整个药包就直接燃烧掉了,不会有弹壳,比如下图中的406毫米舰炮,后面那几个白色的圆柱状物体就是它的发射药药包,是全可燃的,发射药基本上不会有多少的残留物。


▲406毫米炮弹

至于不使用弹壳的原因?主要有这几个,首先就是炮弹的口径太大,那么配套使用的弹壳尺寸也会很大,需要用到更多的金属材料制造,比如铜这种常用来制造弹壳的金属本身就不便宜,其次,弹壳会很重,大家可以想想,口径为406毫米的弹头,高爆弹重量为862千克,穿甲弹重量更是达到了1225千克,即使弹壳的重量比不上弹头,想必几百千克的重量也是有的,再加上巨大的体积,那么如何对弹壳进行运输和存储就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像以前战列舰主炮这种级别的舰炮炮弹,都是采用发射药包和弹头分装的,没有弹壳。下图战列舰主炮上弹步骤示意简图:


▲战列舰主炮上弹示意图

而在现代军舰上,使用的口径最大的传统舰炮是俄罗斯的AK-130双联装舰炮(美帝“猪母”上的155毫米先进舰炮系统靠边,不属于传统舰炮,且已经连炮弹都买不起了),还有就是我们的055大驱上使用的130毫米舰炮也是在AK-130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这个130毫米舰炮应该就是目前口径最大的仍然使用定装弹的舰炮了,比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弹鼓中的炮弹是定装的。一般来讲,大口径火炮的炮弹都是采用分装的,即弹头和发射药(弹壳或者药包)分开,因为大口径炮弹的弹头太重了,如果定装的话,容易导致炮弹变型甚至是弹头脱落。


▲AK-130舰炮和它的炮弹

至于这种舰炮的弹壳是如何处理的,就像下图中那样打完直接抛弃在甲板上,如果是日常的演习,那么可以在下面垫个收集网之类的东西,演习完毕后再处理弹壳,而如果是在战场上,应该就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来管这些弹壳了,打完就直接先扔甲板上放着,回收还是直接丢海里也是打完这场仗以后的事了,毕竟战争没结束,连军舰会不会被送进海底都还是个未知数。


哨兵ZH


在大部分的军舰上都会有一门主炮,而这门主炮的口径通常都在203mm以上,这些大口径火炮装备在军舰上,在每一次开炮之后这些炮弹是怎么处理的?这主要取决于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据了解,舰炮的装备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二战时期最著名的战列舰,美国的“密苏里号”战舰,这艘军舰总共装备了6门大口径火炮。

由于在二战时期,炮弹的弹壳通常都是以有色金属-铜为主要的制作材料,所以对于这种炮弹,在二战时期都是要回收的,以当时的科技水平,铜的数量原本就少,不能就这样浪费掉。能够产生炮弹壳的大都是口径在203mm以下的副炮或者防空炮,而大口径主炮,由于炮弹口径太大,在发射的时候是采用弹体分离的模式,所以不会产生弹壳。

但是在战争过程中,不可能只发一个炮吧,肯定是一直发射的,这些大口径的炮弹都有着非常大的弹壳,那这些弹壳应该怎么处理呢,难道就直接丢进海里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在二战时期,由于当时的材料并不多,这些制造材料基本都是价格十分昂贵的,一般情况下,这些弹壳都是要回收重新利用起来的。而且能够产生弹壳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口径的大炮,真的大口径基本上是不会有弹壳产生的。

但是每一艘船的甲板面积都有限,如果战争持续较长时间那就有可能会装不下这些弹壳,因此这种情况一般都会由船员立刻回收这些弹壳,这样才不会造成堆积的现象发生。战争是消耗资源最快的方式,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弹壳就会被立刻重新装弹,毕竟这是一笔巨大的资金消耗,不可能一直通过开采铜矿的方式来补给这些武器需要。

但是到了现在,今时不同往日,为了更加的节约资源,越来越多的炮弹研制开始使用其他可再生材料,因此一般使用过的弹壳基本上都是直接被打到海里去了,而且现在的海战基本上已经少之又少了,这些材料就算扔掉也不会造成太多的浪费,比起回收着少部分的弹壳再重新提取制造花一笔多余的资金,还是直接扔掉比较合适。

现代战争中,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在地面作战部队还没有进入战场的时候,导弹部队的炮弹,空中力量的打击就已经覆盖整个战场,在这样迅速的情况下,哪儿会有多余的时间去捡炮弹壳,尤其是在野外作战中,炮弹被随意乱丢的情况经常发生。而现在大部分的军舰上,在舰炮的炮弹壳脱离出装备一个大网,目的是不要让脱离的弹壳伤害甲板,可不是为了收集。


铁杆军迷


舰炮的弹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环境下处理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一战之前,处于黑火药时期,军舰配备的前装火炮并没有弹壳。大口径的舰炮弹壳外包装是被药筒包围,发射时的外包装就随之燃烧殆尽,不存在回收问题。甲午战争时期使用的舰炮口径大多在100-200毫米,这种舰炮在每一次射击前,都需要将火药和弹丸依次装入炮膛,射速和炮弹的初速比较低,威力也不是很大,而且每次点火前都需要烧水用蒸汽动力推射。由于发射药包在射击后会产生残渣,为了不堵塞炮口,进行下次发射装填前都必须清理干净。

现代的大口径舰炮也有部分是以药包发射,是没有弹壳的,发射后药包就燃烧完了。而有弹壳的大口径舰炮的材料含有铜。铜虽然比金和银廉价,但是也是属于贵金属,在成本上与使用发射药包有着天壤之别。如果不回收,家里有矿的也禁不起这么浪费,而在战争时期,铜产量低的国家的舰炮生产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因此为了节约成本,现在舰炮的弹壳以钢壳或其他廉价材料取代。根据弹壳材料的不同,舰炮的弹壳进行选择性回收,除了铜壳的弹壳比较值钱需要回收外,廉价钢壳的弹壳被抛弃也属于正常。由于打过的弹壳损伤很大,恢复工序繁杂,这种廉价的弹壳即使回收,其再利用的成本很大,还不如重新再制造新的弹壳。

还有一些舰炮的弹壳在特殊情况下,也只能任凭它们掉到海里。一种是当战斗时间过长时就来不及回收。现在的203毫米口径的舰炮可以在1分钟内连射20发左右,如果战斗激烈,舰炮的弹壳就会很快堆积满甲板,甲板在战时通常是用来堆放弹药或者供舰载机起降,其利用效率低会影响军舰的战斗力。尽管每艘军舰都有人专门负责回收弹壳,但是甲板空间不足时就会将这些弹壳扔掉,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有一种情况是受到大口径舰炮安装的距离影响。军舰设计的缺陷或者甲板空间太过于狭小,致使大口径舰炮安装的位置距离船舷过于靠近,就会使积累在甲板上的弹壳没来得及回收,就掉入了海里。



尽管现代舰炮的使用没有那么频繁,威力和射程也不如在军舰上使用垂直装置发射的导弹。但是尺有所长,寸有缩短,在近身海战中,舰炮就发挥了成本优势。特别是对于用以护送商船的军舰来说,如果没有舰炮,遇到海盗时就只能直接发射导弹,这无异于杀鸡用牛刀。在海盗日益猖獗的和平时期,舰炮也是必不可少的。


梓蕤


大口往舰炮一般情况下,用的是丝绸药包,没有弹壳的回收问题。(德二除外,德二使用横楔炮闩,最后一截药包为黄铜质地并参与气密,其他国家用的都是隔断螺纹炮闩,没这种问题)



大口径舰炮的黄铜炮罩,那必须得带走,毕竟这么大一颗通的挺贵的,但是小口径炮弹为了极高射速,往往使用铜合金作为弹壳

经常能够看到如下的情况

弹壳撒了一甲板,但是是否回收得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战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甭管多贵重,他都得扔啊,别说这点炮弹弹壳了,就是战列舰上面搭载的水上飞机,遇到战列舰遇敌即将开始炮战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得被扔海里,如果因为心疼这点钱而将巨大的着火风险置于不顾的话,那才是因小失大。

至于航母,甲板出问题,有一个算一个往海里扔。

但是和平年代 那就是能省则省啊,舰炮发射的时候都在在甲板上铺个垫子,毕竟炮弹也挺重的,磕掉油漆了还得补漆。


就连近防炮的炮弹壳也得装走,拉回去,避免砸到花花草草

像这种光吐火,不吐壳的就是自带回收直接装回弹鼓的,咱们国家稍微好点,直接扔海里


啸鹰评


重炮是没有弹壳的,采取分段装填,弹头和药包分开,有个好处是可以节省操作空间,虽然牺牲了一点气密性


尼古拉唐僧儿


没有弹壳,用的药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