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军杰:从"火神山"拼到"谌家矶",只为早日打通生命水脉

1月25日17时,当火神山医院外部两路供水通道打通过时,武水集团水务工程公司的杜军杰没有和同事一起庆祝提前2小时完成任务,而上默默走到一处安静的地方,给河南老家的亲人打电话拜了个年,说明了自己不能回家的原因。去年他母亲不幸离世,今年春节是"新年",本打算回老家的他,只有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抗疫保供的动力,拼尽全力只为早日打通医疗用水的生命通道。

调兵遣将,决战"火神山"

杜军杰武汉水务建设公司管道工程公司负责人。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杜军杰接到火神山医院外部供水管道施工任务,他第一时间组织30余名精兵强将赶赴现场。因火神山医院刚开始建设,数千名工人、数百台机械满负荷运转,留给杜军杰和他的团队时间非常有限。他心里清楚,这是一场必须拿下的硬仗。

面对武汉"封城",工程所需材料调集、机械转运阻碍重重。时间紧迫,但杜军杰没有自乱阵脚:"李黎,你马上联系物资中心,让他们将材料赶紧装车送到现场""杨威,你速回公司把发电机运过来""肖雄威,你现在去找兄弟单位,跟他们把施工任务对接一下,将作业内容分配好"。一个个任务都明确到人,而他也没有闲着,一会儿帮着协调物资配送、一会儿联系各个兄弟单位,彻夜坚守施工现场,累了就在路边蹲一会儿,困了就在材料旁眯一下。

医院周边的两路主供水管网打通后,杜军杰来不及休整,又带领骨干投入到铺设医院内部供水管道的工作中。由于现场建设单位众多,杜军杰对接中建三局、武汉市政和汉阳市政等施工单位,最大限度提高施工效率。

火神山现场多个单位、多个工种,数千人同时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在抢时间,每道工序都处于平行施工、交叉作业环境中。为了避免刚铺设的管道被参建单位"误伤",他将人员分别驻守在关键点位,自己又带领一队人巡视管线,一圈又一圈,就这样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火神山。2月2日,火神山医院内部供水管道胜利通水。杜军杰和同事们经过十天十夜的战斗,火神山医院生命"水脉"全线打通。

迎风斗雪,再战"谌家矶"

2月15日,武汉"封城"的第24天,气温骤降,北风呼啸,雨雪交加。下午14时,杜军杰接到任务,要求立即前往谌家矶方舱医院进行水源管施工。建设方舱医院是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举措,目的是落实"应收尽收",让所有病患及时得到收治。

谌家矶方舱医院由21座厂房改建而成,设计床位3750张,是目前武汉市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杜军杰迅速集结从"火神山"撤下来的铁军队,火速驰援"谌家矶"。因施工点位处于交通路口,为降低交通影响,他格外小心。经过仔细勘察、反复研究,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杜军杰决定夜间施工。在寒风中、在雨雪下、在夜灯前,他不停的忙碌着,经过彻夜奋战,次日上午5时项目完工通水,保障了方舱医院的医疗和生活用水。

2月19日深夜,杜军杰再次接到紧急任务,需对谌家矶方舱医院进行消防管道施工,进一步确保医院的安全运行。组织把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这是对自己的信任,和对管道工程公司这支铁军队伍的信任,他带队星夜驰援。

杜军杰带队负责1号至5号舱区消防管道的铺设。他认真落实现场组织、质量监督,统筹调度,确保施工质量和现场安全。

杜军杰:从

杜军杰:从

由于施工现场数十个部门交叉抢工,道路狭窄,部分车辆和器械难以通行,而现场需安装的DN110镀锌钢管单根长6米长,重达200多斤,这给设备和材料的运输带来极大困难。为了节约时间,杜军杰又当起了负责材料运送的"大队长",在机械无法运输的情况下,他和同事一起肩扛手扶,将管材一根一根、抢修物资一件一件硬是扛到了施工点位。2月20日下午5时,经过20小时的昼夜施工,杜军杰和武水集团参战人员完成了4200米消防管道施工任务。

在同事杨小冬的眼中,杜军杰言语不多,人很随和,但干起工程来,绝对是一个硬汉,他带领团队圆满完成夹套河骨干箱涵项目,极大提升了武昌南湖地区排渍能力,完善了城市功能品质;完成三供一业、统建统管等用户工程百余笔,有效改善了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打通汉阳区"四纵四横"供水一张网的关键线路;成功实施平湖门水厂功能调整配套给水管道,完成环保督察工作任务等,这些都是杜军杰打过的硬仗。

硬仗用我,用我必胜。这些过硬的战绩,正是杜军杰从"火神山"拼到"谌家矶"的底气。在抗击疫情保供水的工程建设中,杜军杰只有一个信念,让更多的医疗救治点迟早发挥作用,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通讯员:谢铭辉 张建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