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灵捕手》为例,呈现治愈童年创伤的方式

《心灵捕手》于1997年在美国上映,由格斯.范.桑特执导,这部影片将他的事业推上了事业高峰;上映之后,在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第2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中,获得多项奖项与提名,豆瓣评分高达8.9。

以《心灵捕手》为例,呈现治愈童年创伤的方式

这部影片我看过2遍,每一次观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总是被尚恩对待威尔的态度深深打动。我们也许没有他那么幸运,有着惊人的数学天赋,能够碰到帮助自己的贵人与朋友。然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只是还未被发掘而已。如果威尔没有被发现,他也不过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刚开始,我亦同大数人一样认为,威尔是因为自己的数学天赋才被治愈的,后来,我才意识到,导演其实是在给我们一套治愈心灵创伤的方法。如果你在生活中发现自己或者亲人,渴望被爱却又害怕被人看穿,不妨看看这部电影。或许他它会让你找到救赎的方式。

影片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在麻省理工工作的清洁工威尔因为破解了一道困难的数学题之后,被数学教授蓝波发现,在寻找他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了他心理上的问题。为了让威尔的数学天赋得到好的发挥,他请了很多心理学家为威尔治疗,这些心理学家反而被威尔戏弄,几经周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友尚恩,经过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帮助威尔打开心扉,做回了真正的自我。

在我看来,

影片中威尔的表现,可以作为所有人心理自查的参考,也可以通过尚恩治愈威尔的行为中找到正确的方式,在生活中做自己或他人的心灵捕手。

以《心灵捕手》为例,呈现治愈童年创伤的方式

心灵捕手这部影片的叙述手法是以数学天赋为引子,心理问题为故事主线,层层推进。从威尔的数学天赋被发现展开故事情节,呈现出威尔在心理上的问题,结合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制造各种冲突,完成治愈他心灵的整个过程。

在影片的一开始,威尔是麻省理工的一名清洁工,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偷偷将蓝波教授写在黑板上的数学难题轻松解答,这一行为被蓝波教授发现,他心情绪反应激烈、说着粗话逃脱。从这种行为表现,不难发现威尔渴望被肯定,又害怕被否定的心理。

得益于威尔惊人的数学天赋,蓝波出于爱才的角度,开始替他寻找心理学的医生,试图治愈他心理的问题,帮助他将数学这门天赋发挥强大,然而,威尔是有很深的童年创伤的人,他在处理各种社交关系时,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抵触情绪,所以蓝波叫了很多心理医生,都与之也发生了冲突。

导演通过这一情节,告诉观影者面对有心理问题的人时,采取直接就诊的方法是错误的,当选择错了方法时,必然会本身心理上有疾病的人产生更为抵触的情绪 。在导演的镜头下,威尔面对想直接了解他的心理问题的人时,将他内心的敌意通过各种行为细节进行了呈现。

将威尔心理症状向观众呈现之后,蓝波又请来了尚恩为他进行治疗。也意味着进故事情节开始进入正确的心理治疗模式。在尚恩为威尔治疗的过程中,威尔依然表现了各种敌对的情绪 ,但是,导演在这里着重呈现的是尚恩面对威尔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治疗期间,每一个阶段的治愈效果,也通过威尔态度的逐渐发生变化呈现出来。整个故事就像是抽丝剥茧一样,设置冲突,然后再解决冲突,环环相扣,完成治愈威尔心录的整个过程。

以《心灵捕手》为例,呈现治愈童年创伤的方式

在我看来,导演选择用这样的叙述方式,是在向我们完整呈现一个有心灵创伤的患者如何被治愈的过程,加上数学天赋这一元素更是让这个故事具备了趣味性,增添观众的观影欲望。在观看这部影片之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有童年创伤的患者,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同时我们也该明白,当面对这样的心理患者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当一个人的行为出现过激的表现,其实是,已经内心另一个我受到创伤后的呼救方式,我们不应该选择忽视,而是应该选择正视,并去治愈她。

我认为《心灵捕手》,意味着就是帮助心灵迷失的人,重新找回自己,这是导演给予我们治愈心灵伤的最好方式。其实,童年受过创伤的人,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童年发生了什么,却可以从他的表现中看出端倪。学习影片中尚恩的做法,我们可以是自己的心灵捕手,也可以是别人的心灵捕手。这也是这部影片呈现的影响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