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初次观看电影《心灵捕手》,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感动。《心灵捕手》讲述的是问题少年威尔因惊人的数学天赋,受到麻省理工学院蓝勃教授的赏识。然而蓝勃教授的帮助不仅没让威尔感激,却受到威尔的抗拒。蓝勃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求助于大学同学尚恩。经过尚恩的耐心沟通,威尔才开始心灵转变,并改变自我的故事。

随着观看的次数增加,我才发现电影之中暗藏的人生哲理: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正如电影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那句台词说到:

人们称之为“瑕疵”,但其实不然。“不完美”那才是好东西,能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

细细想来,电影看似是在问题少年威尔的身上展开剧情,但是与威尔联系密切的三个主要人物史凯兰、蓝勃教授和尚恩中,我发现他们都具有一个很大的共性方面,那就是他们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无论是获得数学菲尔兹奖的蓝勃教授,还是在心理学领域享有盛名的尚恩。但是电影的最后,他们都突破了自我,给观众呈现出他们真正的大彻大悟,也将电影的主题进行了升华。今天我将透过剧情的四个主要人物,带领大家来看一看他们的不完美之处,并从中带来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这是电影四个主要人物的最大共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没有出现一个完美无瑕的人。尽管这样,有人还是会不断追求完美,从而迷失了自我。其实,每个人的身上总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每个人的人生总有不尽如意的地方,这也就在冥冥之中注定了我们的不完美。

《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①、威尔:浪费天赋和逃避爱情的“自私者”

威尔从小是一名孤儿,寄养了好几个家庭,他并没有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养父母经常对他冷漠、辱骂、毒打,让他开始逃避自我,越来越叛逆,他打架、斗殴、假扮警察、偷盗等无恶不作。

威尔作为电影的主要人物之一,情节的设定让他拥有着极高的数学天赋,但他并不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反而是将自己的天赋浪费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在被蓝勃教授赏识之后,按理说他应该好好珍惜机会,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可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颓废,甚至在与史凯兰分手时,他更是将逃避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从威尔的种种表现来说,他只是一个浪费天赋和逃避爱情的“自私者”。各种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他没有选择去怎么改变自己,却一再让关心他的人受伤,这就是威尔的“自私之处”。所以说,威尔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张海迪曾经说过: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②、史凯兰:被爱左右的“受伤者”

史凯兰美丽大方,因为欣赏威尔的聪明,对她爱之疯狂。她与威尔交往期间,美好而甜蜜。她对威尔有着美好的憧憬,甚至几次三番提出要见见威尔的家人。

面对威尔的一拖再拖与不诚实,史凯兰明明有所怀疑,却还是选择相信。在电影的最后,史凯兰与威尔大吵一架,一再质问威尔爱不爱自己。当威尔声嘶力竭地喊出不爱她时,她的眼角挂满了泪水。

在我看来,史凯兰虽然美丽漂亮,但她只是一个被爱左右的“受伤者”。从史凯兰和威尔的才能来说,他们也算是“门当户对”的一对。然而在恋爱中,两个人之间的相处离不开真诚。当一个人有所隐瞒时,就代表爱情已经陷入了危机。纵然如此,史凯兰还是沉浸于爱情没法正确面对,这就是她的不完美之处。

卢梭曾说:

真诚和爱情的结合是一切结合中最纯洁的。

《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③、蓝勃教授:困守数学研究的“完美主义者”

影片中,蓝勃作为数学届的佼佼者,二十几岁便获得了数学菲尔兹奖,中年的他已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开挂的人生。

然而,蓝勃教授高傲,傲视每一个曾经的大学同学。他无力面对复杂的数学研究时,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学校尽力挖掘新人替代自己,直到发现了威尔。当威尔还没走出心理困境的时候,蓝勃教授想到的只是让威尔尽快进行数学研究。

仔细想来,蓝勃教授执着于数学研究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可是我想说的是,蓝勃教授脑海中一直想的都是数学研究,甚至是他面对那些难题无能为力的时候,他却只想着依靠别人去解答,那就是一个极端的错误。尤其是他一再逼迫威尔的时候,他就犹如一个困守于数学研究的“完美主义者”。可是他并不知道,他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不仅没能让他更加完美,反而处处显得不尽完美。

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一书中曾经写到:

永远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即便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去掩饰,这也是要不得的。不论这种肥皂泡的色彩多么使你们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于是你们除了惭愧以外,是会毫无所得的。

《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④、尚恩:暗藏心伤的“孤独者”

尚恩给威尔做第一次心理治疗时,威尔就从尚恩的壁画中看出了他与妻子曾经的过往,并一再认定尚恩娶错了女人。尚恩被威尔彻底激怒,他掐着威尔的脖子一再警告威尔。

威尔离开后,尚恩有些难以释怀,静静地想了很久。自妻子离世后,他直到现在也无法走出妻子离世的阴影。随着后来的一次次治疗,尚恩逐渐放下了,不再念想着过去。

在我看来,尚恩在婚姻生活中,尤其是在妻子离世之后,他将那些伤心过往悄悄藏在心里,从不向任何人倾诉。从某个角度来说,尚恩只是一个“孤独者”,他的心灵中永远也藏着妻子的影子,难以抹去。

尼采曾经说过: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而是做好你自己。

《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02、电影《心灵捕手》背后隐喻的深刻主旨:真正的心灵捕手,是能相互看透彼此

《心灵捕手》于我而言,影响很深。虽然我没有威尔那般聪明,没有威尔同样悲惨的童年经历,但是我有着与威尔极其相似的心结或者心病。正是这样的心灵病态,让我们挣扎在生命的迷茫之中,总在如履薄冰间,倍感孤独。然而并不仅仅是我,每个人,每一段生命的行程,都有着这样的心灵病态。因此说,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心灵捕手,能相互看透彼此。而这正是电影《心灵捕手》背后隐喻的深刻主旨。

《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1、威尔从画中看出不一样的尚恩

威尔在接受第一次心理治疗时,他便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看到了不一样的尚恩。桀骜不驯的威尔似乎抓住了尚恩的弱点,不断对他言语攻击。尚恩忍无可忍,死死掐住威尔的脖子,让威尔停止他的言语攻击。

其实,尚恩的暴力行为,已经说明了威尔的攻击性言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说中了尚恩心灵最柔软的一面。在我看来,正是那样咄咄逼人的威尔,才让电影最后的尚恩醒悟过来,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2、尚恩从威尔的童年经历看出威尔的逃避

尚恩在帮助威尔做心理治疗时,总不断询问威尔的童年经历。然而威尔总是选择闭口不谈。正是因为如此,尚恩才会感觉无法从本质帮助到威尔。直到最后一次心理治疗,尚恩才彻底了解了威尔悲惨的童年经历,并逐渐明白威尔的逃避只是在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在我看来,尚恩和威尔一开始并不相识,尚恩能够在最后如此地看透威尔的心理,帮助威尔走出心理困境。其实,他已经是威尔生命中真正的心灵捕手。

《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03、《心灵捕手》中蕴含的生活启示

时至今日,《心灵捕手》已经上映了23年。直到现在,它还是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那么《心灵捕手》中究竟蕴含怎样神秘的地方,给我们强大的力量。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学习、工作等压力总是让人难以喘息。很多人总是抱怨工作太累、生活太苦,却从来没有停下脚步好好感受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们就可以抛开一切烦恼和负面情绪,体会到不一样的幸福。

其实,这也是电影中威尔的问题之一。已近成年的威尔有着超群的数学天赋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凡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会好好将自己的才能利用起来,努力改变生活的现状。我想他绝对能够收获到一个美好的人生。可是在影片中,威尔想的全部是生活的不尽如意,而将自己困守在痛苦之中。

⑵、成长无需恐惧、无需害怕,只管继续前行就好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成长之路就不是一帆风顺。因此说,成长赋予我们的各种磨难,我们都应该无需恐惧、无需害怕,只管继续前行就好。

我记得电影《少年时代》中的主角梅森。他从小父母离异,他经历搬家、转学,甚至还领教过暴力狂、醉鬼等各种困苦,然而梅森并没有恐惧和害怕,相反他却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坚定地追求。

周恩来曾说:

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

《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04、《心灵捕手》与《肖申克的救赎》存在的异同

两部电影的上映时间不相上下,它们诠释的主题并不相同。可是同为救赎题材的两部电影,我却认为它们之间有着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在我看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威尔和安迪都有一个悲惨的经历

在两部影片中,威尔和安迪都有一个悲惨的经历。小有成就的安迪被诬陷杀害妻子和情夫被判罚终生监禁。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安迪痛苦而又绝望。进入监狱之后,安迪总是沉默寡言,不与人接触。对于安迪来说,曾经的美好生活化为了灰烬,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黑暗,这种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相比安迪,威尔面临的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小时候受尽磨难的威尔,长大后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地糟糕。尽管他只是一名清洁工,但是他却有着一个深爱着他的史凯兰。其实威尔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突破自我。

其次、威尔和安迪都接受了自己的黑暗生活

《肖申克的救赎》中,当安迪被送进监狱之后,他情绪低落绝望,甚至不敢相信。但是经过短暂的自我调整,他开始逐渐适应了自己的角色。对于安迪来说,命运已是如此,只有接受,寻找另外的出路。

童年的威尔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度过,他将一切的痛苦归为自己的原因,不断将自己黑化。尤其是他受到了他人的帮助之后,他有的并不是感激,而是痛恨和不屑一顾。对于威尔来说,他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自己黑暗的角色。

《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威尔和安迪对待命运的捉弄,一开始是有着相同的心里想法。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这也间接造成剧情后半段威尔和安迪的不同之处。在我看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安迪利用他超强的才能,让他在监狱开始另外一种新生;威尔面对他人的帮助,依旧浪费天赋

安迪是一名银行家,他与其他囚犯有着天壤之别。他惊人的理财能力和执着,让他在监狱里同样光芒四射,以至于监狱的所有官员都找他寻求帮助。尤其是在电影的后半段,安迪开办图书馆,收徒弟,带领别人考文凭。对于安迪来说,他能将自己身上的才能发挥到了尽致,并感受不一样的人生乐趣。

威尔凭借着出色的数学能力,获得了蓝勃教授的赏识。然而威尔却并不领情,他依旧选择浪费自己的数学天赋。面对一个个心理治疗师,威尔对他们只有言语攻击,才能感觉到快感。而面对爱情时,威尔也毫不例外。

其次、安迪面对命运的捉弄,能快速做出决策,遵从自己的内心;威尔只知道沉浸在曾经的痛苦之中

在生活的态度上,安迪总是会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决策。例如安迪进入监狱仅仅一个月,便迅速调整自我,开始准备逃狱的工具。在电影的最后,安迪得知自己没罪,要求监狱长帮忙翻案被拒之后,便自己从监狱逃离了出来。对于安迪来说,当命运一再捉弄他时,他不会将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他的人生得由自己做主。

反观威尔,他一直受到小时候惨痛经历的困扰,不敢面对美好的生活,将自己沉浸在曾经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甚至是面对史凯兰的深爱,也无法做出正面的回应。从某个角度来说,威尔有些懦弱,即使是美好和光明摆在他面前,他也只是一味地逃离,不敢坦然接受。

《心灵捕手》: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自己才是最完美

结束语:

《心灵捕手》是一部寓意美好的心理电影,谁都希望在自己孤独、迷茫、困惑、不尽人意时,能够被人深深读懂。也许我对电影的感受过于稚嫩、浅薄,但是剧情中隐喻的人生思考不可改变。

跳出《心灵捕手》这部电影,我认为无论是天才还是蠢材,无论伟大和平凡,人生从来都不是完美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如何去接受自己,让我们的成长之路更加平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