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派遣遣唐使来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梁怡檬和梁梦凡


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遣唐使达十三次之多,遣唐使是日本对赴唐使者的称呼,其目的是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遣唐使长期在中国居住、学习,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小蚁挺悬南徐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终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尤以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随行的第八次遣唐使最为著名。日本政府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直到894年由菅原道真建议废止后再没有继续。中间时间长达200多年。使唐文化及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作出重大贡献。


眾人皆酉星我独酉卒


1、遣唐使制度促进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通过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引进学习唐朝先进的典章律令,积极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具有封建社会性质的大化改新开展后,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2、日本的文化与科技受到唐朝文明的极大影响

汲取和学习唐朝文明是日本派出遣唐使的最主要目的。日本遣唐使带回的大多都是唐朝文物包括法律典章、经史典籍、佛教书籍以及诗词歌赋,还有唐朝的物品比如茶具等。

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

3、日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建筑上,日本仿照唐朝建设寺院与城市,最具代表的是位于今日奈良的平城京和位于京都的平安京,其规模与长安城一模一样。在社会风俗和社会风气上,整个贵族社会弥漫着以唐为荣的风气,民众的社会习惯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探索历史


日本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先进制度和文化,不仅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很多遣唐使也为中国唐朝的发展的做出很大的贡献。遣唐使不仅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而且推动中日之间的贸易往来,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遣唐使的贡献首先是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遣唐便在长安如饥似渴地考察学习,博览群书,回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令”即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育人才。818年,嵯峨天皇根据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议,下诏改走礼仪,并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大日本史》卷123)连历法、节令、习俗也尽量仿效中国。

  其次是汲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遣唐使每次携回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赞写唐诗汉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集在日本广泛流传。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遣唐使还将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甚至围棋等技艺和相扑、马球等体育活动也是从唐朝传入的。遣唐使团中常有日本画师、乐师以至围棋高手赴唐访师学艺、观摩比赛。

  入唐留学生姓名可查的只二十余人,而随遣唐使及商船入唐僧人,见于文献的达九十余人。他们在中国巡礼名山,求师问法,带回大量佛经﹑佛像﹑佛具等,同时传入与佛教相关联的绘画﹑雕刻等,对促进日本文化的发展起了作用。最澄﹑空海分别创立了日本的天台宗和真言宗,并且仿效唐朝,开创了日本佛教在山岳建寺的风气。空海所著《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圆仁留唐十年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研究中国和日本的文艺批评﹑文字学和历史的重要文献。

  遣唐使回日,唐朝有时派遣“送使”同去。由于航行艰险,他们往往居留下来,归化日本。如沈惟岳﹑袁晋卿等,见于日本史书的有十余人,都在日本朝廷任职。唐朝僧人也有随遣唐使赴日的,最著名的是东渡传授戒律的鉴真。随遣唐使船到日本的,还有天竺﹑西域﹑南海的人,不少受波斯﹑印度影响的唐朝文物,也输入日本。丝绸之路东端延至日本﹐遣唐使也是有作用的。

那么,就先来说一说日本的遣唐使。中日两国交往最频繁的时候是在公元630年--894年,这段期间共派出遣唐使19次,其中除去三次"送唐客使"和一次"迎入唐使"及两次因故未成行外,正式来华的共有13次。这延续二百余年的遣唐史,在不同时期,组织、规模、交通路线都有很大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舒明天皇时期(公元629--641年)到齐明女皇时期(公元655--661年),约30年的时间,第一、二、三、四次的遣唐使的派遣都属于这个阶段:其特点是:规模小(最多两只船),人数少(不超过250人),组织不严密各色人等配备不整齐,一般沿着朝鲜半岛、辽东半岛航行,然后横渡渤海湾口,到山东半岛登陆,在经陆路前往长安。

天智天皇时期(662--671年)的两次遣唐使,既:第五、六次:这两次规模和航线与第一期差不多,但其政治意义十分突出,不同于一般遣唐使活动。因663年,唐、日在朝鲜进行了白江口之战,日本失败,撤回军队,并深恐唐军乘胜进攻本土。次年唐朝的使者郭务悰、刘德高相继来日,故而第五次遣唐使大概是为了送刘德高而派遣的。第六次遣唐使也是为了修补白江口之战造成的唐日关系裂痕而派出的。这两次遣唐使除了显示实力外最主要是震慑,而且当时的日本政局并不稳定,从661年7月齐明女皇病逝到668年1月3号中大兄皇子即位,这几年中日本'群龙无首',中大兄皇子以皇太子'称制'的方式处理朝政。日本吃了败仗后深恐唐军乘胜进攻本土,而唐朝为了震慑日本,才继派出使者郭务悰、刘德高来日。有些希望这次'遣唐使船'走这条路线。

文武天皇时期(697--707年)至孝谦女皇时期(749--758年),约五十年间的四次遣唐使,是遣唐使的最盛时期。这四次遣唐使,即:第七、八、九、十次。这两期的特点是规模大,航线也和上期不同。

光仁天皇时期(770--780年),到仁明天皇时期(834--850年),约六十年,派出三次遣唐使,即第十一、十二、十三次:这一时期的遣唐使在外观规模组织上不弱于第三期,甚至有所超过,但在精神上已是强弩之末。此时唐朝正是安史之乱之后,内有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之争,外有回纥、吐蕃等的入侵,国势江河日下,文风逐渐衰颓,而日本则是凡可汲取和借鉴的已大体输入完毕,贵族们也丧失了出没波涛追求唐文化的热情和锐气,而且遣唐使的派遣需要大批经费,日本政府也深感财政日益无力支付,故于894年做出了停派遣唐使的决定。

由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先进的、并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有所贡献的科学文化知识,不管是古今中外,也不管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都不应排斥。而应抱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善待善学善取善用。








文静视角


我觉得应该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

1.遣唐使制度促进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通过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引进学习唐朝先进的典章律令,积极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具有封建社会性质的大化改新开展后,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2.日本的文化与科技受到唐朝文明的极大影响

汲取和学习唐朝文明是日本派出遣唐使的最主要目的。日本遣唐使带回的大多都是唐朝文物包括法律典章、经史典籍、佛教书籍以及诗词歌赋,还有唐朝的物品比如茶具等。

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

3.日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建筑上,日本仿照唐朝建设寺院与城市,最具代表的是位于今日奈良的平城京和位于京都的平安京,其规模与长安城一模一样。在社会风俗和社会风气上,整个贵族社会弥漫着以唐为荣的风气,民众的社会习惯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迷彩青春梦


1、遣唐使制度促进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通过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引进学习唐朝先进的典章律令,积极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具有封建社会性质的大化改新开展后,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2、日本的文化与科技受到唐朝文明的极大影响

汲取和学习唐朝文明是日本派出遣唐使的最主要目的。日本遣唐使带回的大多都是唐朝文物包括法律典章、经史典籍、佛教书籍以及诗词歌赋,还有唐朝的物品比如茶具等。

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

3、日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建筑上,日本仿照唐朝建设寺院与城市,最具代表的是位于今日奈良的平城京和位于京都的平安京,其规模与长安城一模一样。在社会风俗和社会风气上,整个贵族社会弥漫着以唐为荣的风气,民众的社会习惯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皮特K張


从公元630年至894年约264年间,日本为了学习唐朝文化向大唐派遣了十几次的留学生团体。遣唐使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是中日文化交流上的一次壮举。

遣唐使的历史背景

中日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早在三国时期日本在和当时的吴国的经济交流中中国的服饰和语言就曾传至日本,和服的由来开端就始于这段时间的交流。日本首个统一的政权大和国出现在公元四世纪,统一的日本政权和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文化交流频繁,隋立于五代十国的战乱之后,隋大一统之后,兴科举而选贤任能,凿运河而畅通天下,声明远播日本。为了学习隋朝的先进文化,日本曾先后四次派出遣隋使,这也成为遣唐使的序曲。

公元618年,唐代隋而立,唐朝继承了隋朝的文化遗产,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四方,其开放融合的胸襟在中国封建王朝中无出其右,造就了到今天我们仍以为傲的唐文化。而这个时期的日本,尚处于努力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矛盾突出,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而强盛的唐帝国是最好不过的学习对象,于是从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第一次派出遣唐使至公元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尤以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随行的第八次遣唐使最为著名。日本政府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遣唐使的历史意义

1、对日本政治制度的影响

借鉴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律令制度,日本孝德天皇在646年颁布了《改新之诏》,开启了史称大化改新的大变革。日本逐渐由奴隶制度过度到封建社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政治上的改革也加强了天皇的中央集权。

2、对日本文化教育的深远影响

学习唐朝的科技和文化是遣唐使的主要目的,在文字上,日本借鉴汉字,创造了

日本假名字母;在文学上,大量引进唐朝的诗歌,直至今日的唐诗依然流行于日本;在教育上,大化改新后仿唐朝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大量引进儒学典籍,到奈良时代,日本仿唐朝科举选拔人才;

3、对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

遣唐使改变了日本很多的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日本的生活。比如在建筑上仿制大唐的建筑,今日国内的唐氏建筑已不多见,而日本古建筑大多唐式;在服装上,三国时期的吴服传入日本,引进唐装后的改进逐渐形成了日本今天的和服;相扑等体育引动的传入,今天作为日本的国粹依然存在,国内则早已消失;以抹茶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传入日本,丰富了日本的饮食文化,今日日本的抹茶文化依然保留;

历史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大唐时代的印记今日在日本依然可见。这些印记见证了大唐的盛世,也见证了哪个时代日本人的锐意进取,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澳大利亚农场主


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政治经济,文化,今天日文里都还有中国字的影子;

社会生活:日本的和服,日本的茶道等;

建筑风格:东京都采用了洛阳宫殿风格,西京都采用了长安风格;

宗教:鉴真东渡等等。


无意识在意


2小时前

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政治经济,文化,今天日文里都还有中国字的影子;

社会生活:日本的和服,日本的茶道等;

建筑风格:东京都采用了洛阳宫殿风格,西京都采用了长安风格;


多鱼娃娃609


日本人向唐朝学习,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传授佛教给日本人,至今日本的服装和服,古建筑都是仿唐朝,还有文字,只是发音不同,意思却相近,还有唐朝的诗,这些都是唐朝对日本人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