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没有中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中百科


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王朝更迭非常频繁,每一个王朝从建立到灭亡,很难超过两三百年。如果把上古夏商周三朝也算做王朝的话,最多的周朝也只有800年。不过虽说是800年,但其实有500多年是分裂时期。算起来,周朝真正统一的时候,也没有超过300年。

然而,就算中国古代的王朝更迭得如此频繁,但是整个中华文明却一直延续不断。虽然可能在一个时期天下大乱,但不管怎么乱,最终仍然会统一。而且每次大乱以后,统一国家的面积常常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整个中华民族的群体越来越庞大。

(炎黄二帝雕像)

这种情况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历史上除了中国外,还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几大文明古国。这些文明古国,没有一个延续到今天的,更别说像中国这样,不断发展壮大了。

那么,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一直延续下来,世界上的其他古老文明,却总是半途夭折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文明的同化作用。无论是古巴比伦,还是古埃及、古印度,当别的民族进攻原住民的时候,要么就是被原住民打回去,要么就被别的民族占领这个地区。当别的民族占领这个地区的时候,这个地区的人在这里就无法生存下去了。他们只得举族往其它地方迁徙,也有被彻底灭族的。

世界上这些文明古国的情况,有点类似于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我国古代北方,从古至今经历过非常多的民族。从我们知道的鬼方,到后来的匈奴,接着到南北朝时期的鲜卑、羯等五胡,再到唐朝时期的突厥、回鹘、柔然,然后又到五代及宋朝时期的契丹、女真、党项、蒙古。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北方的少数民族中,除了蒙古族等少数几个少数民族还存在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么多少数民族,现在都已经完全消失了。

(四大文明古国)

无论是世界上的古老文明,还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消失的原因,都是因为别的民族的入侵和强力打压。他们在原来住的那些地方呆不下去了,只好迁移。除了这个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所产生的文明,无法对外来的文明进行同化,所以只好被外来的文明给取代,或者大面积的改造。比如,古希腊文明被古罗马文明取代以后,虽然古罗马文明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古希腊文明,但是改造的也是非常多的。

中国古代的情况不太一样,中国古代的中原文明,总是能够同化周边的文明。就算受到了周边文明的强力入侵,但是中国原住民并没有走。不但没有走,而且还对周边的文明进行了同化。

比如说五胡乱华,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进入中原。但事实上,这些民族很多最后都被汉民族给同化了,最后成为了汉民族的一部分。

再比如说宋朝时期在北方崛起的几个强大的民族,契丹、女真等等。契丹除了一部分跑到西方去,建立了西辽以外,绝大部分是被同化了的。而女真则被同化得更彻底。包括后来留在东北地区的那一部分女真,当他们变成满足,并进入中原夺取江山以后,他们依然被汉民族给同化了。

(古代战争)

那么,汉民族为什么总是能同化这些民族了?

其实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北方的那些民族,他们在强大起来,进攻汉民族之前,实际上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存在。也就是说,虽然他们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特性,但是他们对中原王朝的文明的学习,早就已经由来已久。他们最终进攻中原王朝,只是因为他们军事力量上的强大。在文化上,他们一直还是在向中原文明学习的。

比如,在五胡乱华时期,一时强力崛起的鲜卑族,虽然他们建立了北魏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他们立刻进行大量的汉化,向汉民族靠拢。还有我们前面说到的金国。金国曾经打败了中原王朝,占据了中原王朝的半壁江山。但是金国的汉化程度,反而是最高的。

正因为汉民族具有强大的同化能力,而周边少数民族在进攻中原之前,就已经大量地学习中原文明。因此,当他们占领中原后(比如元朝、清朝),实际上只是对中原文明的一种小调整。主体上,中原汉文明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张生全精彩历史


凡是学过历史的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无中断,原因何在呢?

说到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相信大家都知道,他们分别是印度、巴比伦、埃及和中国。这四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都经历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拥有着璀璨夺目、光鲜耀眼的文化。但遗憾的是,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在历史进程中慢慢失去了踪迹,只有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几千年历史变迁中仍然延续着,而且没有任何断层。

我个人浅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地理位置。

印度、巴比伦、埃及三个古国,都处于四战之地,在人类历史每一次变迁中,他们都处于战火必经之地。因此每一次战端发起,都会受到直接、间接的冲击。

比如印度,这个差不多与中国一起发展的古国,在哈拉帕文明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历史断层。公元前1500年的时候,雅丽安人入侵印度,使原有的古印度文化消失,现在的印度,并不是古印度的文化传承,大多数是雅丽安人的文化特色。因此,现在的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印度没有人类文明历史,只有宗教。

古代巴比伦的消亡,也是让人很惋惜的。在古代的时候,古巴比伦是经常饱受战火的摧残,对于经常处于战争的巴比伦来说,古巴比伦的人数越来越少了,而只有少数的人能够幸免于难躲了起来,在战争不断地摧残下生活到了现在,除了大致知道空中花园是在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基本上所有的古巴比伦文化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的消失了。

古埃及,在几千年之前,也是非常繁荣的。随着连绵不绝的战争,慢慢被波斯、马其顿、古罗马、阿拉伯等国家征服、异化,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中国,在地理上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上,东面是中国的藩属国日本、朝鲜,南面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结合处,西、南面是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人迹罕至,北面是大片的草原、沙漠,漫长的河西走廊,隔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只有一个丝路是通商、贸易之路。大量的殖民者是无法进入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强化统治。从古代的部落三皇五帝到夏朝的建立,特别是第一个强有力的大一统秦王朝的建立,给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加上善良的中国人民希望和平,希望安宁,这给统一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普世价值观和强大的社会基础。因此,一直到1911年建立民国之前,中国的每一个封建王朝,都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完整。

第三个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和文明,一直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目中。中国古代无论是文字、文学、艺术,还是各民族风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就是最好的证明。就拿近代西方列强试图打开中国的国门,它们不断地传播自己的文化不断地在中国传教,但是到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在几千年的发展、变迁中,尽管中国文化中也携带着不少外来文明和文化色彩,但那只是一些支流末节,为我所用而已,并不是替换。因此,我们原有的传统文化并没有流失和消亡。

从生活用品和服饰上说,几千年前的丝绸、汉服、旗袍、瓷器、唐装、折扇等,我们至今仍然在用。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我们古人的古典乐器、文言文、古诗词,仍然在延续和发展着。诸子百家的典籍,我们至今都奉为至宝,正在我们的年轻一代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吸收着、利用着。各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我们也还在传承着,大汉民族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以及少数民族的许多风俗,都在继承和延续着。只要这些文化还在,中华民族的根和精神就在。

第四个原因,就是社会主流思想和意识。

自古以来,“国不破,家不亡”这个意识深深烙印在中国普通老百姓思想意识中。从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统一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到清朝,其实,中国一直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始终在战乱不断中慢慢繁衍生息中存在着、发展着。这无疑给中国的老百姓一个暗示:没有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什么都是不可能。因此,中国人就有了一种共识:天下一统,才有家。

另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与人为善的思想,也是中国之所以能够从古延续至今的重要因素。我们从来没有想要欺负别人,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占领别国的土地。尽管历史上有很多国家侵略过我们,也有一些领土被霸占了去,但都没有能够让我们中华民族彻底屈服。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几千年之前的文明古国,能够延续至今不灭,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凡是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其实中华民族的根和起源之地,就是黄河流域,也就是中原地区。但每一次遇到外族入侵,我们中国的土地不是被割少了,反而却是增加了。那些原有的外来侵入者,最后都被我们同化,而不是我们中原文化被异化。这或许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慢慢研究的一个课题。

由于上述多种原因,因此,古代四大文明古国,才只有一个中国延续至今,没有消亡。





止水如心


中华文化文明源远流长,从天地始初,万物混又乱,我们的祖先踏上征服自然的征程,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文化,科学,哲学,伦理从春秋战国以来一直发扬光大延续至今,其间,道家,法家,儒家文化的精辟理论一直使我们受益匪浅,还有春秋以来的《诗圣》,秦前的散文,魏晋的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等,人们在阅读时是时尚美的享受,同时,中华文化文明在不断地创造中,进一步推进文化文明的发扬光大。而且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如,基督教,佛教的吸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互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至今,中华的文化文明延续精深积累光大且没有中断,他标志着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文明而又伟大的民族。





天马行空128039981


好吧!我就来说说个人的看法。中国是经历了五仠多年苍伤枯荣演变而来的古老文明国家,社稷兴缓不多说,社会缘源来自于《农帝》,勤劳,厚德,向礼,求义,传善,博广好学进取传承一代代继祖锦缠长,辈辈良贤出维系着优良品德继往开来,在团结和谐中不断完膳,文明根基一直保持,更没有被外来势力冲破,文明传统继续发揚光大,所以中国是古老文明传统古国,外部国家没有这个文明体系那就不是了。


Jmx2159392597


古巴比伦消失的原因,不排除人口激增带来的环境恶化。看看今天中东地区的大片沙漠,就会知道其中的原因。至于古埃及和古代印度文化的消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事情。古埃及很早就沦为古罗马的殖民地;古印度也同样长期成为英帝国的殖民地。一个没有了独立主权的国家,又怎么能固守自己的文化。

只有有着几千年封建帝制的中国,一直遵循着大一统思想。无论历史上有过多少战乱,多少内忧外患,对于文化的传承,上至统治阶级,下到黎民百姓,都变成了一种很自觉的行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直到今天我们所尊崇的“国学文化”,仍然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

中国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最核心的基因就是“和合”。新中国的诞生,翻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直到今天,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形势下,仍然要坚持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文化自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仍然是构建一个全民和谐的社会。

中国人历来信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始终坚信国家民族不会永远是一盘散沙。只有对于各种文化的兼容并包,只有形成各个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社会才能和谐,人民才有福祉。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永远传承下去。这是对世界和平,对人类社会最大的贡献。


栖哈丶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唯一一个不曾中断和湮灭的文明,五千多年来虽有沉浮,但总是浴火重生,生生不息。相比其它文明辉煌之后就归于沉寂,这应该说是奇迹。

使我们中华民族文明永葆青春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起了决定作用,这种精神深藏于文明深处的基因密码。就是巨大的包容性和超强的凝聚力。中国人有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胸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天下一家,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国一体,这是与生俱来的,血脉相连的情感。西方国家和人是契约关系,这种关系是可以解除的。

在近代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又对中华民族文明做了更大贡献,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承和开劈了中华民族文明复兴的新纪元。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固然有着其它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深植于民族遗传基因里的伟大的包容胸怀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齐人一一梳柳风


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中华的延续,靠的是数千年来对汉字和华夏文化的认同。

中国人向来不追求一时的决胜,中国人喜欢“论持久战”,喜欢比拼历史的耐心,汉高祖白登之围的时候,唐太宗渭水之盟的时候,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时候,抗战太原会战失败的时候,90年代台海危机的时候,形势都是很危险的,但中国人不追求一时的决战决胜,而是希望能够一步一步积累优势,最终“攻守之势异也”。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还曾写过:“(历史上)中国不仅在人口和疆土上远远超过欧洲诸国,而且直到产业革命前,仍远比它们富饶。一套运河体系把江河湖泊与人口中心连接起来。数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生产率最高的经济体和人口最密集的贸易地区。由于中国基本上自给自足,其他地区对它的辽阔和富饶只有粗浅的了解。过去的2 000年里,有1 800年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都要超过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直至1820年,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大于30%,超过了西欧、东欧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值......”

所以,连美国人基辛格都知道,近200年,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意外,不是常情,那么,如果中国真能回到属于她的位置,并不意外。这位95岁的老头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以来,西方国家的建立,总有一个开端,但中国似乎没有这个概念,在他们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随时都是一个起点,每当他们建立起大一统盛世的时候,总是不认为这是创造,而是复兴,是回到巅峰,似乎那个巅峰的中国,早在黄帝之前就存在一样。

中国人有一种迷之自信,总觉得自己本就该在那个位置,目前的情况只是因为一些意外,当意外过去,他们慢慢积累,终究会回到那个位置。其实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最大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点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观点:“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意思是——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中国人之所以自认为是中国人,不是因为民族身份的认同,而是因为近2000年文明成果的认同,当代人稍微用心,就能分辨出秦朝简牍上的文字,再仔细点,甚至能够读出青铜器上的铭文,我们的文字、语法,思维逻辑,其实并没有变,我们是一个早熟的世界。所以,我们的价值观,和西方民族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

中国的军事战略、政治文化,其实是一以贯之的,基辛格就曾提到毛泽东在60年代对印度的那次次军事决策,我们在军事上大获全胜之后迅速撤出,放弃了之前控制的土地,放回了俘虏,只是占领了战略制高点。因为毛泽东说:“印度不是我们的敌人,敲打一下,让他们回到谈判桌上。”这在基辛格看来,这是“攻心为上”,这是在用千年前的战略思维解决现代国家的争端,这在西方人眼中非常不可思议。

所以,我们潜意识里有很多坚韧、甚至是“顽固”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们不可能真正被影响和同化,让西方世界也不可能真正接纳我们。所以,在中国传播科学和理性,大家都能接受。但如果有人试图在中国推销价值观和宗教信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你说来说去,什么仁爱、什么善良,都是很多人的农民祖先挂在嘴巴上的常识,没有什么新鲜感。你要说平等,说人权,一千多年前的草民们就会大喝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连共产主义,都能找到“天下大同”的根源!

美国是个幸运的国家,要不是法国人帮他们打败了英国佬,要不是占着北美洲的天选之地,四周皆弱鸡,就凭一群红脖子扬基佬,他们哪来的大美利坚。
中国才是个不幸运的国家,我们幅员辽阔,但可耕地少,西部多山地,南部多丘陵,我们的祖先真是开天辟地、筚路蓝缕、和内外之敌浴血奋战,才有这么一点尺寸之地,可以养活这14亿人口。
我们危机感太重了,压力太大了,不敢放松警惕,国歌里那句话一直没有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我们生在东亚怪物房,周围都是磨牙吮血的野兽,从古至今,我们和多少南下的游牧民族厮杀争夺?我们的祖先一路向东向南,向西向北,深入多少不毛之地,和多少强悍的敌人战斗,才能守护我们的财富、土地和文明?
我们强盛的时候,祖先们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西迈流沙,立碑碎叶;北越戈壁,封狼居胥;南下瓯越,礼乐昭通。在最强盛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几乎从未恃强凌弱,当过野蛮的强盗,我们的祖先反而把文学、礼乐、技术、工匠送了出去,让文明之火传遍东亚。我们有着如此艰难的过去,但我们却从不自私。我们不信神,不奉教,但却能宽容各种信仰和思潮。
近代我们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一下子从先进文明沦为落后文明,被欺凌掠夺百年之久,但我们的英烈们百折不挠,用鲜血和生命,为本民族趟出了一条独立自强之路。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们先辈的理想主义光辉足以烛照天地,他们成功了。不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还给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指出了一条解放之路。谁也没有想到,“英特纳雄耐尔”的光辉,会在我们这边持续得更久,更有生命力。
然而我们身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成长在怪物房内,却并没有养育出极端病态的国民性,这是最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我们经历了那么多血腥的战争,和那么多可怕的敌人作战,却没有养育出极端民族主义的恶之花,而是织造了“世界人民大团结”的未来之梦。
有人大放厥词说:“我们不尚武,不善战”。我只能说,我们确实不好战,我们早熟的文明,导致我们更倾向于用秩序和道德来管理世界,“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唐太宗那么强的武功,但却最喜欢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怀柔,不光是一种政策,也是我们民族血液里的温和大度。
但也不要忘了我们骨子里的刚烈,秦人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楚人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都说我国有个大“内斗省”,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也是个大“内斗国”。国家太大了,出省就好比出国,各地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骄傲和自尊,没有谁服谁。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会从一盘散沙迅速汇聚成血肉的长城,三千年来,屡试不爽。如果还有谁不服,大可以来试一试。

平原公子


弱弱含蓄说:那是因为谁赢谁坐庄,在窝里吃喝玩乐并压制他人是最愉快的事情。嘿嘿


荣耻鉴定师


小编辛苦了,感谢你又提出一个让中国人自豪感爆棚的问题。我也只能利用午饭后半小时间隙来说一下我个人看法(必然是非常浅陋的)。但我倡导理性、靠谱,没有论据的臆测、意淫都是耍流氓,会荼毒广大网友,说得高大上一点,不是“大国民”应有的素养,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建立全球说服力。所以,我们的回答不仅仅要让本国民关起门来暗爽,而且要让其他国家的人民不得不服!我泱泱大国,就是以理服人。


1、这个问题非常宏观,要有说服力要从全球的“上帝视角”来观察问题、解释问题,什么是“上帝视角”呢,是我假设的一种覆盖所有时间和空间的“全域的”鸟瞰视角——假设从人类发源开始,太空中就架设了覆盖整个地球的录像卫星,能够清晰的记录人类的发源、扩张、迁移的事实——但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接近这样的“上帝视角”,把地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尽可能多的收集各个文明的真实资料,再作对比。比如,一个通读全球史(比如读过两百本关于全球历史的高质量书籍)、走遍全世界(起码实地考察过各古文明区域、看过当地的博物馆、和当地的历史学家聊过天)的人,他的回答将比那些仅仅在学校里听过老师讲历史课的人的回答要更有说服力。这样的人是有的,但不是我。我仅仅看过几十本(包括中外)关于历史的书籍,我也仅仅去过除中国外的8个国家(亚洲两个,欧洲六个)。更何况,书本上看到的未必是真历史。


2、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这里不讨论了,似乎国际知识界没有这样的共识。而且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关于两河、尼罗河、印度河这些流域的知识?按照现在史书的说法,中国在这几大流域文明里是最年轻的(我大体上相信这样的判断,后面会讲到)。既然不是真的充分了解,就无从评判。我们只能说说自己相对了解较多的中国本土的情况。不论中外,对中国文明长寿性是没有太大异议的。对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的破译并不是太费事,我们的文字的确具有强烈的延续性。


3、中国文明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延续性,主要原因在于环境!中国文明之所以比其他三个流域文明相对年轻,也是由于环境!其他三大流域几乎都是被沙漠或荒漠所包围的绿带,中国文明发源的地方现在是绿带与荒漠交叉地带。民国时期有个学者叫做胡唤庸,他发现了一条地理分界线,从东北的瑷晖(现在叫黑河)到云南的腾冲一线,胡氏线以东以40%不到的土地,居住着约的96%的人口(现在有所变化,但根本格局不变),胡氏线的东、南基本上是绿油油的一片,以西、北就基本上是荒漠、沙漠、草原、高山了,这也是400毫米年降雨量的分界线。所以大家知道为什么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了吗?知道为什么中华文明能长久了吗?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外族入侵主要来自胡氏线以西、北的少数民族了吗?知道为什么毛主席解放中国要从北方往南打了吗?知道为什么汉族的后裔散布在遥远的广东福建了吗?这所有的原因都是一样的。中华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是一片生态极好的地方,而且越往东、南生态环境、气候越好。其他三大流域发展到一定时候就碰上瓶颈了——外围的沙漠荒漠,而中国则不断往东、南扩张、延续。这四大流域的文明之所以发展的早,和其环境压力是有关的,中国之所以略晚,也可能是因为环境压力略低(但也不排除有文明传播的因素)。为什么中国文明起源在黄河流域而不在广东福建这些生态特别好的地方?——我老家广东西南部那里家里养的鸡吃的都是树上掉下来的菠萝蜜和龙眼、荔枝、木瓜,野鸡野鸟到处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太好了人就犯懒,在原始社会,随手摘点东西吃都饿不死,这样是没有办法激发人的创造性的。所以农业都是发端于那些“再努力点想些办法就能活下去”的地方,也就是说有一定生态条件,但是有生态威胁的地方。中国的幸运在于,尽管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面临生态威胁,但这块大陆的东面外是浩瀚的太平洋,季风气候给这片地方(胡氏线东、南)带来了丰沛的雨水,滋养大地,孕育万民。西北的游牧民族尽管时不时就南下寻找丰美水草,但毕竟缺少文化,很快就被南方的莺歌燕舞给同化了。再往西、北就是大沙漠、戈壁滩、雪域高原,给中国腹地做了一道天热屏障。西部的中亚、阿拉伯就鞭长莫及了。所以中国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可以不断自我发展。南部的东南亚由于环境太好,文明发展也相对较晚。印度与中国隔了喜马拉雅山,虽然近在咫尺,但是几乎没有正面交锋。

4、正是中国这种环境早就了中国人相对内向的国民性(尤其南方人),家里环境太好了谁愿意外面到处乱晃?至于说为什么同一纬度的古文明地域,只有中国有这样好的环境,大家得学学气候学,得买个地球仪,思考一下太阳系了,我琢磨了很久,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但是这里写不下了,如果小编再来问我,我再写。


日落松风起


因为有印章,就是祖先的足迹,后继来者沿祖先足迹走;因为有灿烂文字,岩石甲骨,绵帛纸书、浩浩古籍、文若海洋;因为中华大地,群杰辈出,如星如斗;因为信仰,文自承继,回忆展望;因为中华子民,寻根问祖,永望永记大地故乡,集乡愁亲情与一体;因为后代谨记前辈贡献嘱咐,不急不躁,勇于探索,勇往直前,等等,等等,谁也改变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