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小领导,不服大领导,平凉此人一出手,直接降服

在距静边寨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游牧部落党留族,游牧于宋夏两界地带。部落的首领叫厮癸,是一个性情直率、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马上功夫十分了得。厮癸听说新来的静边寨主非常厉害,心中十分不服。加上当时宋军连连失利,厮癸乘机作乱,纠集部落人员,抢掠周围百姓,多次来下战书挑衅,要和刘沪的部队开战。

刘沪深知这些蕃族人的个性,不用武力镇压,他们不会轻易信服。经过几天的侦察,刘沪对这个部落的情况了然于心,决定教训一下这个骄傲的厮癸。开战前,刘沪将队伍分成三支,自己率领一支部队,在寨前正面对付厮癸;孙敏、李锐带人绕到敌后,待敌军出动后,乘虚捣毁敌军窝巢;刘淳、刘渊带领部队埋伏在中途,在敌军返回时进行伏击。

厮癸率领人马来到静边寨门前叫阵,刘沪命令打开城门迎敌。还未交锋,就见一名党留兵慌慌张张前来报告说部落营帐起火。厮癸闻言大惊,他带领的手下都是临时纠合的牧民,一听后方起火,都无心恋战,急着要回去救护自己的牛羊骆驼。刘沪见敌军后撤,下令追击。党留兵在撤退途中,又遭到伏击,首尾难顾,便争相逃命。刘沪大获全胜,缴获牛马骆驼数以万计。

他是小领导,不服大领导,平凉此人一出手,直接降服

厮癸虽然战败,心中仍然不服,下来战书要和刘沪单打独斗。刘沪看了战书,微微一笑,非常欣赏厮癸这种不服输的个性,决心将他收服,便答应决斗。

两人催马来到教场比武,场外宋兵和党留牧民擂鼓助阵。厮癸人高马大,臂力过人,挥舞一根五十多斤重的狼牙棒,脸上露出桀骜不驯的冷笑。刘沪身穿白色战袍,手执一杆银枪,面带自信的微笑。两人战在一起,厮癸马上功夫的确叫绝,虽然身材高大,但在马背上翻滚站立如履平地。刘沪一面心中暗暗赞叹,一面沉着应战。战了约莫五十多个回合,厮癸渐渐不支,露出破绽,被刘沪一枪挑落马下。

他是小领导,不服大领导,平凉此人一出手,直接降服

厮癸自知性命难保,闭上眼睛,倔强地伸出脖子,速求一死。不料刘沪跳下马来,伸手将他扶起。厮癸羞愧难当,跪倒在地,朗声说道:“厮癸对将军佩服的五体投地,今日愿率全部落人归于麾下,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党留牧民早已厌倦了战争,听厮癸一说,高兴地欢呼雀跃。

当晚,刘沪设宴与厮癸在寨中开怀畅饮,二人意气相投,推金山,倒玉柱,结为异姓兄弟。

这日午后,刘沪正在教场观看训练新召募的士兵,带兵巡逻的孙敏前来禀报,有位朝廷命官路过此地,要见刘沪。刘沪心中纳闷,不知何人至此要见自己。回到营中一看,喜出望外,原来是自己的大哥刘涣。

他是小领导,不服大领导,平凉此人一出手,直接降服

刘沪与大哥刘涣已有数年没有见面,今日相见,分外亲热,连忙上前拉住刘涣的手问:“大哥要到哪里去?怎么到这里来了?”

刘涣用爱怜的眼光看着二弟,说:“我奉皇上旨意出使西域,与青唐(今青海西宁)唃厮啰商议讨伐西夏事宜。经过这里,顺便来看看你们。”

刘沪从小对大哥就非常崇拜,他早年随父亲出征,屡立战功,被朝廷委以重任。刘涣为人正直刚毅,有雄才大略,不畏权势,勇于知难而进,在朝臣中威望很高。天圣年间,仁宗的母亲刘太后掌管朝政,担任大理评事的刘涣认为皇帝已经长大,就上书请求太后把朝政交给皇帝。太后大怒,命令将刘涣脸上刺字后发配白州,适逢太后病危,宰相吕夷简故意拖延,才没有执行。仁宗亲自主持朝政后,提拔刘涣为右正言。郭太后被废后,刘涣与范仲淹等人跪在宫门前苦苦劝谏,结果都被贬官。这次宋军连打败仗,宋仁宗又重新起用旧臣,任命刘涣为屯田员外郎,出使西域,与河湟地区吐蕃首领唃厮啰结盟,牵制西夏南下。

刘淳、刘渊听说大哥来到寨中,都高兴地跑了过来,兄弟四人欢聚一起。刘涣见两个小弟在刘沪的培养下茁壮成长,心中也十分欢喜。当日晚,弟兄几个彻夜长谈,说些儿时的趣事,不知不觉东方已白。

第二天,刘涣将行,刘沪等到送了一程又一程。刘涣说:“送人千里,终有一别。你们回去吧!”

他是小领导,不服大领导,平凉此人一出手,直接降服

又拉住刘沪的手叮嘱道:“二弟,如今边界不宁,朝廷又朋党纷争,你一定要明辩是非,多加保重!”

刘沪说:“大哥的话,小弟铭记于心,此行路途遥远,您要注意保重身体。”

刘涣挥手告别,刘沪等站在山头依依不舍,直到刘涣一行的身影完全消失,这才返回。

刘沪等刚回到寨门前,又见一队人马向这边走来,便勒住战马等候。来人到了近前,刘沪一看,原来是泾原路都监赵珣。

赵珣的父亲赵振和刘沪的父亲刘文质都是西北边陲名将,二人私交很好。刘沪和赵珣也是故交,刘沪年长,平时赵珣对他也非常尊重。赵珣虽然年轻,却很有才干,为人谦虚谨慎,喜爱钻研兵法,行兵布阵无所不精。这几年跟随父亲转战西北边防,遍访陕西五路境外山川城镇道路的利害情况,作《聚米图经》五卷。韩琦看后大加赞赏,报告给仁宗,仁宗下诏命令赵珣带着这本书入朝。赵珣又献上平日所得《五阵图》、《兵事》十余篇,仁宗看后非常高兴,调来人马让他排列阵势。赵珣使尽平生所学,大展身手,让仁宗大开眼界,当场任命他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都监。

他是小领导,不服大领导,平凉此人一出手,直接降服

赵珣认为自己年轻,新入仕途,不宜当此重任。仁宗便赏赐御用铠甲、兵器,命令他自己挑选偏裨将领与参军佐僚,担任泾原路都监,兼治笼竿城。赵珣到任后,得知在笼竿城附近有一群党项族人纠集起来,烧杀抢掠,周围群众叫苦不迭,民不聊生。在征得陕西经略史陈执中同意后,他决定和刘沪一道前去降服。

他是小领导,不服大领导,平凉此人一出手,直接降服

刘沪一听,大喜过望,自己新召募的兵士虽然每天都在进行严格训练,但还需要经过实战来锤炼,这正是一个好机会。他马上召集人马,与赵珣一同前往穆宁。

穆宁的这伙党项族人,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擒贼先擒王”,开战后刘沪一马当先,将一名最骁勇的首领斩于马下,其他人不战自溃,被宋军俘获数千人,缴获牛马骆驼万余,帐篷数百顶。刘沪因作战有功,被晋升为左侍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