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疫情防控不放鬆 春耕備耕不耽誤


涼州:疫情防控不放鬆 春耕備耕不耽誤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涼州區各鎮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引導群眾搶抓時令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確保農戶持續增收有保障,推動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促進、兩不誤。

張義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工作。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繼續織密織牢基層防控網,充分發揮黨員先鋒隊作用,詳細排查掌握鎮區內人員身體健康情況,切實做好全鎮返涼來涼1400餘名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繼續堅持居家隔離觀察14天、“五個一”“一對一”“人盯人”等制度,切實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積極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預防,指導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進行科學養殖,淨化養殖場地,切斷傳播途徑,消除疫情隱患。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工作,著力提高人民群眾思想認識,充分發動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科學調優農業種植結構。提前謀劃、積極行動,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以涼州區忠盛源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龍頭,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抱團發展”,積極培育壯大胡蘿蔔、馬鈴薯及中藥材等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至目前,已落實1000畝示範點4個(胡蘿蔔、馬鈴薯種植示範點各2個),落實500畝馬鈴薯、胡蘿蔔種植示範點各1個,落實300畝胡蘿蔔種植示範點4個。

及早儲備春耕備耕物資。及時掌握農戶及各專業合作社需求,提前摸底統計,協調聯繫物資生產廠家、供銷社等單位,做好種子、農藥、肥料、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儲備、調運和供應工作,全力保障全鎮春耕農業生產需要,打好春耕備耕基礎。加強對化肥、種子、農藥等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查禁用農資、假劣農資、無證經營等違規行為,確保全鎮農資市場安全平穩運行。至目前,儲備馬鈴薯、啤酒大麥、小麥等各類糧食作物種子12787噸;胡蘿蔔、蒜苗、高原夏菜等瓜菜作物種子11703噸;中藥材486噸;青飼料種子20噸;化肥1383噸、農膜35.77噸。適時開展田間種植管理。組織農技人員通過電話聯繫、視頻連線、微信推送等方式,因地制宜開展農業技術指導服務,指導農戶規範化、標準化做好春季田間管理工作。針對土壤墒情適宜的土地,及早實施翻地、開溝等工作;針對大棚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做好保溫防寒,降低棚內溼度,增加光照,促進農作物生長。同時,重點抓好防寒防凍工作,密切關注“倒春寒”連雨雪、大風等氣象災害的預測預報,做到防災預案早制定、應對措施早落實,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清水鎮大處著眼轉觀念抓改革,小處著手調結構促發展。通過創新思維方式,激發內生動力,提高服務質量,引導群眾逐步轉變傳統種植觀念,轉變生產經營模式,充分利用和依靠集體經濟組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轉變,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把轉變觀念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核心、探索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重點,著眼轉變群眾“小農經濟”觀念,引導群眾通過土地、生產資料參股或集體勞作等方式獲得收入,鼓勵適度規模經營,引導群眾轉觀念調結構。不斷探索推進農業產業新模式,帶動低保、特困戶等弱勢群體增強“造血功能”。積極接洽農業生產合作社、企業,走村入戶做足做細群眾思想工作,在尊重群眾意願基礎上,簽訂種植協議,由企業統一提供種子、種苗,免費提供技術指導,簽訂保底收購協議,讓農戶種植能安心、銷售能放心、收入有信心。把幹部帶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著力點。按照“領導包村、幹部包組”網格化管理要求,將全鎮91個村民小組劃分為32個片,由農業農村站幹部包片指導種植結構調整,促進幹部擔當作為。根據各村集中連片區域和種植任務,144名村組幹部按照每人3畝下達種植任務,不斷激發群眾參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特色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持續凝聚發展合力,促進結構調整落實到人包戶到地塊,確保種得出、種得好。
把示範引領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落腳點。按照糧經36:50:14的結構調整任務,發揮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集體作用,各村建立50畝集中連片試驗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補齊農業產業短板,促進結構調整。在發展現有2970座4625畝日光溫室、拱形溫室蔬菜(種苗)產業的基礎上,充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各村民小組至少種植50畝以上的馬鈴薯、制醬辣椒等訂單農業,以“集體抱團發展”帶動“個體單打獨鬥”,以市場化運作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增強農業在提高科技含量、擴大品牌效應、抵禦市場風險等方面的能力,實現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來源:涼州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