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項羽打敗了劉邦,歷史會變成什麼樣?

陌嫻柚子菌


時間倒回公元前203年,楚漢以鴻溝為界欲各自引兵歸去,而張良的一句話點醒了劉邦“天下諸侯附漢者半,此天亡楚也”,於是劉邦暗地聯絡英布,彭越等各路諸侯,當然最重要的,是齊王韓信,聯兵攻楚。

此時的項羽,依然沉浸於他宰割天下的美夢,范增的離去,讓他身邊再無諍言獻策之人。驟聞各路諸侯聯軍而來,夢醒之後如影隨形的,是極度的憤怒。

公元前202年,聯軍一路高歌猛進,佔彭城,出固陵,所向披靡,而項羽率十餘萬楚軍,不得以退守垓下。

此刻,決定歷史走向的人,卻既不是劉邦,更不是項羽,而是韓信,他在想一個人說的話,蒯徹的話,“功高震主”,西楚覆滅在即,漢王卻是反覆無信,下一個,是英布,是彭越,或者是他韓信自己。

於是韓信試探性的再次詢問蒯徹的意見,蒯徹笑而不語,隨即飄然而去不知所蹤。當晚,他便手書一封令人送與項羽的謀士,也是自己的至交好友安其生,信中只有八個字“項王東去,捲土再來”。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韓信請命直擊楚軍大營,劉邦欣然應允,卻不料五萬齊軍被殊死一搏的楚軍殺得丟盔棄甲,東南方反而被打開了一個缺口,楚軍突圍成功,慘烈的追擊與阻擊之後,項羽率殘部萬餘人東渡烏江而去。

之後的數年間,劉邦定都咸陽,先後征伐英布,彭越等人,更遷韓信為淮南王,但由於身處抵禦西楚的第一線加之手握重兵,他得以倖免成為漢王朝唯一的異姓王。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太子劉盈繼位,是為惠帝,此時的漢王朝坐擁天下泰半。五年後,在太后呂雉的建議下,惠帝決定征伐西楚,順便,剪除韓信。

二十餘萬漢軍浩浩蕩蕩行至壽春,卻不想城門緊閉,周勃,呂祿,呂產等人正疑惑間,突然發現城門之上站立的除了韓信,還有一個似曾相識的面孔,“故人別來無恙”,說話的,正是兩鬢隱現斑白的霸王項羽。

西楚霸王回來了,而與他聯手的,正是昔日垓下的宿敵,時人謂之國士無雙的韓信,時移世易,此時節節敗退的,換成了漢軍。

十餘年後,漢中城破,惠帝殉國,中原大地上最後的漢旗被項羽親手斬落,此時的西楚霸王,早已不會持印不授,也不再介意衣錦夜行,他建都長安,兵鎮三秦,改國號為楚。

而韓信,名雖稱臣,實際卻早將冀幽青徐等地納入掌控,天下有其四。

之後數十年間,楚廢分封立郡縣,甚至將親王食邑都盡數廢除,韓信與其後人,也只稱州牧而拒不稱王。諸侯是皇權永遠的敵人,在這一點上,作為親歷者的項氏和韓氏都很清楚。但名分只是虛銜,核心,是權力與權力的廝殺。

霸王也好,三齊王也罷,兩位不世人傑活著的時候,天下保持著微妙的平衡,而當他們先後老去,這種平衡必將再次被打破。

公元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錯上疏參韓氏擁兵自重,縱兵劫掠,私設關卡,販運鹽鐵,私鑄錢幣等七罪,議黜韓式後人世襲四州之權,史稱“削藩疏”。

時任東州都督的韓胤以清君側之名起兵三十萬,兗州刺史袁盎上疏請斬晁錯以息兵禍,楚哀帝項翀不納,兩月後,兗州失陷,袁盎力戰不屈,以身殉國。

公元前154年韓胤於兗州稱齊王,正當志得意滿之時,頗有先祖遺風的他卻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隴西小將擋住了進兵之路。

李廣,隴西成紀人,年少時以軍功升中郎,韓胤起兵後,他隨隴西軍團調戍虎牢關。

出人意料的,一場一邊倒的戰爭變成了拉鋸戰,小小的虎牢關,竟然成了阻擋齊軍洪流的鐵閘。楚人欣喜若狂,他們本就習慣寄希望於一個戰神。但久疏戰陣且在富庶的關中安逸慣了的楚軍,卻無力東進一步。

哀帝項翀一籌莫展,他繼承了祖輩的衝動卻缺少了那份雄略,加之久居深宮難經風雨,像極了少年項羽的他一度想到了親征。此時中常侍中行說獻策北連匈奴以拒齊軍,他竟然當即應允。

不久,持節出使匈奴的中行說不負眾望帶來了軍臣單于和他的大軍,不過這隻由匈奴,大月氏和東胡組成的虎狼之師,卻並未如楚國君臣所想的進抵幽州,而是自雍涼南下,圖取長安。

人們總是習慣忘記宦官也是人,男人,一個男人對於身受腐刑總是刻骨銘心的,這種刻骨銘心的仇恨,點燃了燒燬一個王朝最重要的一把火。

以上都是我個人的想象,故事的結局不必再想了,該發生的總會發生,這就是歷史,那些名字不過是一個個演員,總會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最關鍵的時刻“Cut”。





不正經的花生米


假如項羽在鴻門宴上或者彭城之戰中幹掉了劉邦,中國歷史可能將發生根本性的轉折。

劉邦如果死了,整個中國大地將再無人有能力和項羽逐鹿中原,項羽有極大概率會取代劉邦成為統一天下的王者。

但是,請注意,項羽的自我認知和政治理想不是成為皇帝君臨天下,而是以“西楚霸王”的地位號令天下。對於項羽這樣一批六國貴族後裔而言,他們將秦始皇式的大一統帝國視作二世而亡的不祥之物,認為只有“復辟”周朝的分封制,恢復“六國體制”才是人間正道,才是唯一的政治可能性。

也正是因為這樣,項羽在滅秦後才熱衷自封“西楚霸王”,然後在天下分封了很多國家,也包括劉邦的“漢國”。

可想而知,如果項羽幹掉了劉邦,他基本會堅定的按照這條道路走下去,將秦始皇大一統試驗“撥亂反正”,讓中國成為真正的“封建制”國家。

一個很大的可能性是,因為項羽“及時”結束了秦始皇的大一統,即使幾十上百年後項羽建立的政權倒臺了,後世也不會有人再想建立“秦帝國”式的國家,分封制(封建制)可能會取代大一統成為千百年中古代中國政治的主流。

後世人或許會這樣評價項羽:在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統秦帝國將中國弄得天下大亂時,偉大的項王順天應人及時扭轉了這一切,結束了這一不合人心的體制,帶領天下重新回到了正確的分封制軌道。“微項羽,吾其秦制之民矣”。


張明揚不說話



這無須假設,項羽本來就已經打敗了劉邦,不但打敗了劉邦,還徹底蕩平了天下。

但是,項羽奪得天下後,卻沒有像中國歷史上所有打天下的人那樣做,那就是面南背北,登上大寶,成就九五至尊。

其根本原因從他“西楚霸王”的名號可以窺見一斑,他不是一個政治人物也無心政治,他只想做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蓋世豪傑,僅此而已。

於是他在奪得天下後,卻拱手分封給諸王了,他自己只是陶醉於楚國獨大的那種霸王式的美好感覺。當然,劉邦在這之前已經被他輕易打敗,並數次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劉邦誅殺,但是項羽沒有這樣做。因為劉邦不但假意跟他結拜兄弟了,還一直可憐巴巴的向他示弱,殺掉一個弱者豈是霸王所為?於是他把劉邦分封到了巴蜀之地。



項羽認為巴蜀乃窮山惡水、偏遠窮困、信息閉塞之地,劉邦被放逐到巴蜀,基本上跟被囚禁起來差不多,對他的楚國再無半分威脅。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巴蜀的千里沃土成就了大秦帝國。劉邦就藉助巴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政治環境,休養生息、招兵買馬、養精蓄銳,最後在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下猛然大出天下,等項羽明白過來,已經悔之晚矣。


由此可見,項羽幾乎無法打敗劉邦,因為他軍事不如韓信、政治不如劉邦、治國不如張良蕭何,僅憑一己之力、匹夫之勇,焉能安邦治國得天下?即便他如之前一樣能夠平了天下、滅了劉邦,就他們剛愎自用和治國能力,還會有張邦、李邦會推翻他的統治並滅了他。


謝金澎


第一:天下是先統一後分裂,項羽在世時天下勉強能夠一統,如果項羽去世天下會再次分崩離析!

第二:諸侯割據,征戰不休:項羽實行的分封制,在其死後必然成為後患!

第三:民生凋疲,百姓生活艱苦!如果項羽贏了楚漢之爭,此時的天下已經滿目滄桑,如果不能堅守無為而治,黎民百姓必將再陷苦難!

第四:如果項羽贏了天下那麼就沒有大漢文明,沒有漢族的出現,更沒有我們今天津津樂道的絲綢之路!相反楚文化會在這一時期得到大發展!

第五:北部邊疆隱患,五胡亂華可能提前發生,華夏大地再陷入黑暗,北方的匈奴的已經崛起,如果項羽贏了天下,項羽帶領羸弱的楚國未必是匈奴的對手,就算項羽贏了,項羽死後,匈奴會在諸侯混戰時再次進入中原,農耕文明會斷層!

第六:如果項羽贏了天下,中國的版圖估計沒有大,中國也許會被分裂成無數個小國!中國的大一統政治體制初創於秦始皇在漢武大帝時得到鞏固和發展,在經過大漢帝國四百年的沉澱已經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項羽是一個十分仇視秦王朝的人,鉅鹿之戰坑殺20萬秦軍,火燒阿房宮,誅殺秦國貴族可見項羽十分仇視秦國,那秦始皇的大一統政策估計也會被項羽推翻,中國又要回到周王朝時代!





由史看今


歷史就是真實的歷史沒有假設,提問的你身份證寫的是漢族嗎?若是劉邦被項羽謀害還能讓你在這裡假設嗎?請尊重歷史不要胡思亂想,沒有意義!


梅西阿建


歷史上會經常發生,有事實發展為依據的,有預測的實實在在的,偶然巧合和假設。但決不需要憑空想象,紙上談兵似的虛擬的偶然巧合和假設。當今社會也如此。


奉天一葉


項羽殺了劉邦也做不了老大。就是“器小”,還是那一套戰國諸侯的思想。分封十八路諸侯,好不容易統一的局面又要割據開來,不過,此時年代去祖龍不遠,必有秉祖龍之志者,奮而起之,一統天下。但是後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能是另一番景象。百家爭鳴或者可以再爭一爭


滄浪無風


就不是漢朝了


新華通迅


項羽殺了劉邦,天下就是江湖!人主要以信義為政!


遠邊276


概率太小了,劉邦不是戰將,想殺他的難度真不是一般二般的,我們都知道楚霸王烏江自刎,那是韓信帶的兵,劉邦跟本就沒去,怎麼殺,如果說劉邦沒成氣候時殺了,那時就不是漢而是楚國了,對歷史我們沒資格說三道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