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项羽打败了刘邦,历史会变成什么样?

陌娴柚子菌


时间倒回公元前203年,楚汉以鸿沟为界欲各自引兵归去,而张良的一句话点醒了刘邦“天下诸侯附汉者半,此天亡楚也”,于是刘邦暗地联络英布,彭越等各路诸侯,当然最重要的,是齐王韩信,联兵攻楚。

此时的项羽,依然沉浸于他宰割天下的美梦,范增的离去,让他身边再无诤言献策之人。骤闻各路诸侯联军而来,梦醒之后如影随形的,是极度的愤怒。

公元前202年,联军一路高歌猛进,占彭城,出固陵,所向披靡,而项羽率十余万楚军,不得以退守垓下。

此刻,决定历史走向的人,却既不是刘邦,更不是项羽,而是韩信,他在想一个人说的话,蒯彻的话,“功高震主”,西楚覆灭在即,汉王却是反复无信,下一个,是英布,是彭越,或者是他韩信自己。

于是韩信试探性的再次询问蒯彻的意见,蒯彻笑而不语,随即飘然而去不知所踪。当晚,他便手书一封令人送与项羽的谋士,也是自己的至交好友安其生,信中只有八个字“项王东去,卷土再来”。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韩信请命直击楚军大营,刘邦欣然应允,却不料五万齐军被殊死一搏的楚军杀得丢盔弃甲,东南方反而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楚军突围成功,惨烈的追击与阻击之后,项羽率残部万余人东渡乌江而去。

之后的数年间,刘邦定都咸阳,先后征伐英布,彭越等人,更迁韩信为淮南王,但由于身处抵御西楚的第一线加之手握重兵,他得以幸免成为汉王朝唯一的异姓王。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惠帝,此时的汉王朝坐拥天下泰半。五年后,在太后吕雉的建议下,惠帝决定征伐西楚,顺便,剪除韩信。

二十余万汉军浩浩荡荡行至寿春,却不想城门紧闭,周勃,吕禄,吕产等人正疑惑间,突然发现城门之上站立的除了韩信,还有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故人别来无恙”,说话的,正是两鬓隐现斑白的霸王项羽。

西楚霸王回来了,而与他联手的,正是昔日垓下的宿敌,时人谓之国士无双的韩信,时移世易,此时节节败退的,换成了汉军。

十余年后,汉中城破,惠帝殉国,中原大地上最后的汉旗被项羽亲手斩落,此时的西楚霸王,早已不会持印不授,也不再介意衣锦夜行,他建都长安,兵镇三秦,改国号为楚。

而韩信,名虽称臣,实际却早将冀幽青徐等地纳入掌控,天下有其四。

之后数十年间,楚废分封立郡县,甚至将亲王食邑都尽数废除,韩信与其后人,也只称州牧而拒不称王。诸侯是皇权永远的敌人,在这一点上,作为亲历者的项氏和韩氏都很清楚。但名分只是虚衔,核心,是权力与权力的厮杀。

霸王也好,三齐王也罢,两位不世人杰活着的时候,天下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而当他们先后老去,这种平衡必将再次被打破。

公元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参韩氏拥兵自重,纵兵劫掠,私设关卡,贩运盐铁,私铸钱币等七罪,议黜韩式后人世袭四州之权,史称“削藩疏”。

时任东州都督的韩胤以清君侧之名起兵三十万,兖州刺史袁盎上疏请斩晁错以息兵祸,楚哀帝项翀不纳,两月后,兖州失陷,袁盎力战不屈,以身殉国。

公元前154年韩胤于兖州称齐王,正当志得意满之时,颇有先祖遗风的他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陇西小将挡住了进兵之路。

李广,陇西成纪人,年少时以军功升中郎,韩胤起兵后,他随陇西军团调戍虎牢关。

出人意料的,一场一边倒的战争变成了拉锯战,小小的虎牢关,竟然成了阻挡齐军洪流的铁闸。楚人欣喜若狂,他们本就习惯寄希望于一个战神。但久疏战阵且在富庶的关中安逸惯了的楚军,却无力东进一步。

哀帝项翀一筹莫展,他继承了祖辈的冲动却缺少了那份雄略,加之久居深宫难经风雨,像极了少年项羽的他一度想到了亲征。此时中常侍中行说献策北连匈奴以拒齐军,他竟然当即应允。

不久,持节出使匈奴的中行说不负众望带来了军臣单于和他的大军,不过这只由匈奴,大月氏和东胡组成的虎狼之师,却并未如楚国君臣所想的进抵幽州,而是自雍凉南下,图取长安。

人们总是习惯忘记宦官也是人,男人,一个男人对于身受腐刑总是刻骨铭心的,这种刻骨铭心的仇恨,点燃了烧毁一个王朝最重要的一把火。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想象,故事的结局不必再想了,该发生的总会发生,这就是历史,那些名字不过是一个个演员,总会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最关键的时刻“Cut”。





不正经的花生米


假如项羽在鸿门宴上或者彭城之战中干掉了刘邦,中国历史可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刘邦如果死了,整个中国大地将再无人有能力和项羽逐鹿中原,项羽有极大概率会取代刘邦成为统一天下的王者。

但是,请注意,项羽的自我认知和政治理想不是成为皇帝君临天下,而是以“西楚霸王”的地位号令天下。对于项羽这样一批六国贵族后裔而言,他们将秦始皇式的大一统帝国视作二世而亡的不祥之物,认为只有“复辟”周朝的分封制,恢复“六国体制”才是人间正道,才是唯一的政治可能性。

也正是因为这样,项羽在灭秦后才热衷自封“西楚霸王”,然后在天下分封了很多国家,也包括刘邦的“汉国”。

可想而知,如果项羽干掉了刘邦,他基本会坚定的按照这条道路走下去,将秦始皇大一统试验“拨乱反正”,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封建制”国家。

一个很大的可能性是,因为项羽“及时”结束了秦始皇的大一统,即使几十上百年后项羽建立的政权倒台了,后世也不会有人再想建立“秦帝国”式的国家,分封制(封建制)可能会取代大一统成为千百年中古代中国政治的主流。

后世人或许会这样评价项羽:在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秦帝国将中国弄得天下大乱时,伟大的项王顺天应人及时扭转了这一切,结束了这一不合人心的体制,带领天下重新回到了正确的分封制轨道。“微项羽,吾其秦制之民矣”。


张明扬不说话



这无须假设,项羽本来就已经打败了刘邦,不但打败了刘邦,还彻底荡平了天下。

但是,项羽夺得天下后,却没有像中国历史上所有打天下的人那样做,那就是面南背北,登上大宝,成就九五至尊。

其根本原因从他“西楚霸王”的名号可以窥见一斑,他不是一个政治人物也无心政治,他只想做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盖世豪杰,仅此而已。

于是他在夺得天下后,却拱手分封给诸王了,他自己只是陶醉于楚国独大的那种霸王式的美好感觉。当然,刘邦在这之前已经被他轻易打败,并数次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刘邦诛杀,但是项羽没有这样做。因为刘邦不但假意跟他结拜兄弟了,还一直可怜巴巴的向他示弱,杀掉一个弱者岂是霸王所为?于是他把刘邦分封到了巴蜀之地。



项羽认为巴蜀乃穷山恶水、偏远穷困、信息闭塞之地,刘邦被放逐到巴蜀,基本上跟被囚禁起来差不多,对他的楚国再无半分威胁。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巴蜀的千里沃土成就了大秦帝国。刘邦就借助巴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政治环境,休养生息、招兵买马、养精蓄锐,最后在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下猛然大出天下,等项羽明白过来,已经悔之晚矣。


由此可见,项羽几乎无法打败刘邦,因为他军事不如韩信、政治不如刘邦、治国不如张良萧何,仅凭一己之力、匹夫之勇,焉能安邦治国得天下?即便他如之前一样能够平了天下、灭了刘邦,就他们刚愎自用和治国能力,还会有张邦、李邦会推翻他的统治并灭了他。


谢金澎


第一:天下是先统一后分裂,项羽在世时天下勉强能够一统,如果项羽去世天下会再次分崩离析!

第二:诸侯割据,征战不休:项羽实行的分封制,在其死后必然成为后患!

第三:民生凋疲,百姓生活艰苦!如果项羽赢了楚汉之争,此时的天下已经满目沧桑,如果不能坚守无为而治,黎民百姓必将再陷苦难!

第四:如果项羽赢了天下那么就没有大汉文明,没有汉族的出现,更没有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丝绸之路!相反楚文化会在这一时期得到大发展!

第五:北部边疆隐患,五胡乱华可能提前发生,华夏大地再陷入黑暗,北方的匈奴的已经崛起,如果项羽赢了天下,项羽带领羸弱的楚国未必是匈奴的对手,就算项羽赢了,项羽死后,匈奴会在诸侯混战时再次进入中原,农耕文明会断层!

第六:如果项羽赢了天下,中国的版图估计没有大,中国也许会被分裂成无数个小国!中国的大一统政治体制初创于秦始皇在汉武大帝时得到巩固和发展,在经过大汉帝国四百年的沉淀已经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项羽是一个十分仇视秦王朝的人,巨鹿之战坑杀20万秦军,火烧阿房宫,诛杀秦国贵族可见项羽十分仇视秦国,那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估计也会被项羽推翻,中国又要回到周王朝时代!





由史看今


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没有假设,提问的你身份证写的是汉族吗?若是刘邦被项羽谋害还能让你在这里假设吗?请尊重历史不要胡思乱想,没有意义!


梅西阿建


历史上会经常发生,有事实发展为依据的,有预测的实实在在的,偶然巧合和假设。但决不需要凭空想象,纸上谈兵似的虚拟的偶然巧合和假设。当今社会也如此。


奉天一叶


项羽杀了刘邦也做不了老大。就是“器小”,还是那一套战国诸侯的思想。分封十八路诸侯,好不容易统一的局面又要割据开来,不过,此时年代去祖龙不远,必有秉祖龙之志者,奋而起之,一统天下。但是后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能是另一番景象。百家争鸣或者可以再争一争


沧浪无风


就不是汉朝了


新华通迅


项羽杀了刘邦,天下就是江湖!人主要以信义为政!


远边276


概率太小了,刘邦不是战将,想杀他的难度真不是一般二般的,我们都知道楚霸王乌江自刎,那是韩信带的兵,刘邦跟本就没去,怎么杀,如果说刘邦没成气候时杀了,那时就不是汉而是楚国了,对历史我们没资格说三道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