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大學和一流大學學生的簡歷有什麼區別?

及目北望


三流大學和一流大學雖都是中國的高等教育,但在找工作簡歷上是有很大區別的。回答這個問題並沒有任何對學校的歧視,只是就簡歷進行分析。
一、教育背景,從表面上看,我們都知道,一流大學的學校肯定優先於三流大學,很多HR在挑選簡歷時會優先選擇一流大學學生的簡歷,也就是說一流大學僅僅從學校名稱就略勝於三流大學了。這是最明顯的區別。
二、實踐經驗,三流大學學生的實踐活動可能沒有一流大學學生那樣豐富和高大上,這也就導致了在簡歷的個人實踐經歷這一欄有較大的出入。三流大學學生在工作經歷方面都是缺乏的,當然有些學生會利用暑假的時間去打暑假工或者課外時間兼職。
但一般一流大學的學生會有更好的平臺去增長自己的見識,做一些對自身有提升的事情。所以在簡歷上的實踐經驗就有很大的不同。在校或者在外實習的成績和經歷。普通大學的學生簡歷都很空洞,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很普通平凡,當然也有個別突出的,獲取過很多的獎項和豐富的實習經驗。
但是一流大學的學生就不一樣了,在簡歷中有很多的內容可以寫,不僅是校內的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取得的職業資格證,還有一些比賽項目和在校外實習獲取的成果,這些都與普通的大學生簡歷有很大的區別。
三、簡歷排版(視覺上的感覺)據網上資料統計,普通大學的簡歷就像是填寫表格簡歷模板一樣,都是固定的哪幾種樣式,沒有突出重點,太過於普通平凡了,而且簡歷也做得花裡胡哨的。
更喜歡提供一些無用信息,比如花大篇幅去進行自我評價、進行個人性格介紹等等。一流大學學生的求職簡歷一般不僅內容充實,而且排版簡單美觀,突出了重點以及明確的求職目標。這樣的簡歷更受企業的看重,一眼就能夠看到重點的內容,不僅是學歷方面突出,所獲得成績也是很可觀的。
其實招聘人員在翻看簡歷的時候,是有一些不成文的習慣的,也就是說hr在看到某些內容的時候,是會在心裡給簡歷扣分的。一般都比較喜歡簡潔明瞭,突出重點的簡歷,花裡胡哨的簡歷一般都懶得看。
四、簡歷態度,很多三流大學的學生在製作的簡歷沒有認真嚴謹的態度,本著一種儘快做好的心態,所以招聘人員一眼就能在簡歷中看出你花費的時間精力。一流大學的學生一般苛求萬米,所以在簡歷的製作上也會花費很多精力,在很多細節方面就給招聘人員感覺很用心。
希望很多三流大學得學生不要氣餒,每一次的面試和每一次的被拒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認清現實,現實社會本來就不公平,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堅持下去一直努力去提高你自己。
在簡歷的教育背景和學校經歷你可能不如一流大學的學生,但你要保持一顆虛心的態度,可能你自己製作的簡歷不是很好,那就去多學習一下做的好的。
上了大學之後,很多的東西就都同步了起來,就好比讀書一樣,誰付出的努力多,那誰的回報也就會越多。雖然大學都分為不同的等級,但很多的東西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的,未來的生活是需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

交大升學小博士


看了前面幾個回答,發現都是在談簡歷如何寫,卻沒有提簡歷背後三流院校和一流院校學生產生差異的根源以及他們的相同之處。

先來陳述下自己的情況,

2009年的時候,我還是一名大專生,汽車運用技術(說白了就是汽車維修),而一向自視不凡的自己當然不滿足於現狀,入學第一天就決定升本。

這個決定在現在看來是十分靠譜的,因為當時自己拿著專科學歷投簡歷找實習,別人鳥都不鳥你。除了工廠暑假工餐廳刷盤子這類體力活,其他有關白領的工作想都別想了,非常難找。況且當時在河南那樣一個缺少優秀企業的省份,實習機會本就非常少。

後來順利考上了本科,畢業時候發現就業機會相對於專科好了很多,至少感覺能有一些像樣的公司了。同班同學有的去了研究所,有的去了電網,有的去了其他一些國企,總之還不錯,不過自己依然選擇了讀研。

經過二戰,考上了北京一所211院校,目前就職於一家500強外企。

正是因為經歷的特殊性,與我有交集的朋友圈分有三撥:專科同學,本科同學,重點本科同學以及海外留學生。所以我很瞭解專科生,普通本科生,重點大學生以及留學生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先說不同之處。可以肯定一點的是,重點院校學生比普本和專科生的學習能力強,這裡的學習能力指的是記憶和邏輯思維能力。

當然這並不絕對,畢竟每個學校都會有那麼幾個突出的“異常發育”的學生。

那麼專科和普本的同學呢?

專科同學由於學校實力的限制,學校給予的資源平臺不足,學生同時也容易受到學校環境和自身眼界的限制,再加上許多專科院校都在欠發達的二線及以下城市,而重本多集中在北上廣以及其他一些發達二線城市,所以專科不論實習還是找工作的資源都不如普本及重本,簡歷內容自然也很難有亮眼之處。

所以看了好幾個回答,都在說專科生的簡歷寫的不好,但其實核心問題並不在於寫的不好,

而是根本就沒什麼好寫的。

如果你上的是專科學校,專業是汽車維修,那麼你能找到的實習工作也很可能限於這些非常一線實操性強的工作。好不容易找了個暑期兼職可能就是發發傳單,去工廠打暑假工。也許短期來看可以解決短期的經濟困境,但對於求職寫簡歷來看,已經被有企業實習經驗的同齡人甩開了。

試想如果你是公司老闆,你會讓一個學汽車維修的專科生來公司實習寫代碼嗎?做嵌入式開發嗎?還是做英語口譯?他能勝任這些工作嗎?

再來說說普通本科生。

普本就好一些,畢竟教育平臺上一個臺階,找實習的難易度大大降低,同時校園內部的許多考試比賽也是全國性的,如果能取得一定成績和名次,那簡歷上絕對也是加分項。像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挑戰杯,飛思卡爾等等,還有各類文藝比賽,這些具有影響力和名氣度的比賽都可以在簡歷上給你加分。

當然,這些都是很多專科院校所沒有的,甚至有些專科院校連英語六級都不能考,只能考四級。

好一點的企業也願意從本科院校開始考慮招聘,畢竟篩選出優秀學生的可能性更大,招聘成本更低。

再來談談重點院校的學生,讀研之後,通過實習和實驗室做項目,結識了許多985,211和海外留學生,其中不乏來自清北復交的同學。

給我的感觸時,這些重點及海外院校的學生有著較強的學習願望和很強的學習能力。當然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意味他們的焦慮感更強,憂患意識更強,思考問題更有深度。

重點院校和海外院校給予的平臺大,資源多,找實習做項目的機會很多,只要想找都能找到500強名企的實習機會,能接觸到國內的頂級資源,國際化的項目。甚至有幸與一些業內領域的領軍人物一起共事,學習他們的做事方式。耳濡沫染,潛移默化,在學習中不斷思考和反思,會提升的很快。

這些技能履歷寫在簡歷上都會讓HR眼前一亮。

說了這麼多。再來談談一些“特別”的地方,一些相同點。

因為都是同一個應試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所以三流院校生和一流院校生多少都帶有那種“應試”思維,偏向於功利主義和實踐至上的傾向。

這種傾向在不擅於深入思考的學生身上可能更突出一些,與是否為重點院校無關。

一些學生記憶能力更強,邏輯梳理能力強,反應更加敏捷,你可以理解為更聰明,

但聰明並不等於智慧。

重點院校生的不足之處與三流院校相似,都是在學習與記憶那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而不會更多的思考“為什麼?”,“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是什麼?”,“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我如何做?如何去思考才能避免類似困境?”

尤其當我問到他們,“除了必須XXX,就沒有更好的選擇的了嗎?”,許多時候我得到的回答是:

“沒辦法啊,現實就是這個樣子”,“社會就是這個樣子”,“職場就是這個樣子”,“人生就是這個樣子”。

當從許多985院校孩子口中聽到這類回覆,我突然覺得他們與三流院校的學生並沒有本質不同。

我很想反問,“真的沒辦法了嗎?”,“現實/職場真的是這個樣子嗎”,“你所理解的世界和你所看到的世界真的一樣嗎?”,“你的夢想是什麼?”,“沒有更好更節省時間的方法達到你的目標嗎?”,“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許多時候或許我們換個維度去思考,解決同樣一件事情會有更簡潔高效更利於自身規律的途徑。

例如,大家同樣面對的都是一堵牆,牆的後面才是你想要的東西。老師,領導以及父母等來自方方面面的權威教導我們,“砸開這堵牆,你就能拿到東西了。”

一流院校的學生比三流院校生的優勢在於,他手裡拿的斧頭更大更鋒利,錘子擊打的更猛烈,或者砸牆的技巧更多,技能高超,直到把牆砸開,最終拿到了想要的東西,問題解決。

但極少有人去想,為什麼要去砸這堵牆,不砸牆是不是也可以拿到那個東西?我們直接翻過去不就可以了麼?

似乎不論哪類院校出來的學生,更多的都不願意去思考“為什麼?”這類問題。只是為了好工作,為了賺錢,為了功利,但這僅僅是滿足自身當下慾望的手段,而非人生最終目的,非終極目標。

一紙簡歷上光輝的履歷並不見得真的可以說明你與眾不同。就讀於海外名校的留學生回北京可能也是找了一份再普通不過的體制內的安穩工作。

過去的一年裡經歷了秋招和春招,令人嘆息的發現,清北的學生也想要那一紙北京戶口,人大的學生想要那一份穩定,悉尼大學的畢業生為了體面去了月薪六千的體制內。突然覺得一些名校生與許多普通本專科生的本質並無多大區別。甚至瞭解到有一些名校生能力比較差,找工作一路面試被拒絕,最後只好靠著家裡的關係介紹進了體制內,吆喝著自己是靠能力進的單位,然而業務能力不怎麼突出,絲毫看不出他可以創造的價值。作為一個並不完美的我,雖然可以理解他們的選擇和做法,但並不認同。

以上是一些三流院校與一流院校生的異同點。正是因為這些因素,也使得簡歷有著顯著差異和無法抹去的相似。

關注我的公眾號「自由征途」,發送“考研”二字即可獲取考研高分經驗分享。


小飛俠在探索


畢業生就業季,簡歷是一個重要的名片,從簡歷上不但可以讀出你的亮點和實力,更能讀出你與他人的區別與差異。

2019年,中國迎接大學畢業生人數還會穩定在近840萬的高點上。畢業季的求職潮,誰都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多學生大三就開始做準備,大四上學期就到處求職了。雖然國內需求的職位比較多,但能夠滿足現代大學生畢業求職需求的並不多,應屆畢業生連同應屆的碩士甚至博士畢業生一同進入到求職大潮中,理想的崗位競爭激烈可想而知。可是 無論你是誰,簡歷都是你的第一個敲門磚。

為了突出自己,迎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學生們在簡歷上也是下足了功夫,絞盡了腦汁。且不管幾流大學的簡歷。

我們看看大學畢業生的簡歷特點都有哪些。

1.堆積所有的經驗與榮譽。

我看過不少大學生投遞的簡歷。很多的簡歷把自己進入大學開始所擔任的職務全部列舉一遍,把自己所有的實踐經驗全部列舉一遍,把所有的資質和榮譽全部列舉一遍。一份簡歷有好幾頁,甚至十多頁。翻閱簡歷,就是在閱讀某位學生的大學經歷。

2.誇大務虛。

大多畢業生的簡歷都存在一種現象,都誇大自己在學校的表現和過高評價自己在社會上的實踐經歷。明明沒有做過學生會的工作,偏偏把自己弄成學生會幹部,明明只是去幫個忙,非要把自己寫成擔任某某公司高管助理或者項目經理。但在擔任學生會幹部或者實踐職務的具體工作描述上卻非常空洞,無法判斷某位學生在職期間到底做了什麼工作,也無從知道到底有什麼得失與優勢。

3.模板化很強。

大多學生的簡歷基本都是一樣的,固定的格式,打印出來的文字,套路化的介紹。連下筆的語氣和對事件的描述很多人都是一樣的。千篇一律成就了大學生簡歷的特色,卻忽略了自己的特點。

這些特點不僅是三流大學的學生具有的,一流、二流大學同樣有這些問題。當然,不是說所有學生的簡歷都是這樣的,在千篇一律的簡歷當中總有幾個不一樣的,會成為面試官眼睛一亮的焦點。

但如果非要把學生的簡歷分個一流大學與三流大學,我們還是要說一下一流大學與三流大學學生的簡單差別。

1.一流大學學生的資質普遍好於三流大學的學生。因為知識基礎、教育環境和個人努力成讀的不同,一流和三流大學的學生在求職方向和職位需求上是有差異的。

2.相對於三流大學的學生一流大學的學生個性更強。強調獨立思維和追根求源,在專業領域更具有探索性。

3.在職業追求上,一流大學的學生更具有穩定性。

以上差異也反應在他們的簡歷上:

1.一流大學學生的簡歷模板化差一些,在介紹自己和自己經歷的時候更注意突出自己的特點和實力。針對性更強一些,注意自己簡歷與求職崗位的匹配性。不做過多的堆積和列舉。

2.相對三流大學,一流大學學生的簡歷更簡潔務實。

一方面有大學背景的差異,一流大學的學生相對對自己的求學經歷不需要做過多包裝;另一方面,一流大學的學生更知道自己簡歷內容的取捨。

3.對於求職目標和企業選擇,一路大學的學生在簡歷中描述的更為準確,注意強調自己優勢與職業目標的一致性與職業發展的規劃性。

因為在自己簡歷上用心比較多,所以即使在面試環節,一流大學的畢業生顯得更加遊刃有餘。

相對來講,一流大學的學生簡歷更具有參考性。但不是說三流大學的學生不好,其實不少企業的重要崗位上,三流大學畢業的學生也不少,所以,個人簡歷到底怎麼樣不取決於學校,而取決於個人。

作為我個人,雖然也是畢業於211、985,但不主張或者不提倡對大學生的畢業學校進行過度解讀,在沒有甄別學生個人之前就給他們打上階層的標籤。這是不公平的。儘管這種不公平是現實的。對於大學生簡歷,我的個人觀點:

1.突出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專業優勢。如果有可以證明自己成績或優勢的材料可以附上。

2.實事求是表述個人的職業追求。雖然為了能夠就業,我們想盡辦法,但隨便湊合的想法使得很多學生在入職後不斷跳槽。這既是對企業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3.客觀描述自己的經歷,用於簡潔重點突出。不要抄襲或者千篇一律的描述。

4.注意自己簡歷與目標崗位的一致性,沒用的不要寫。

5.待遇最好寫面議。不要在簡歷上明確自己的待遇。如果要高了,企業直接把你刷掉,如果要低了,自己又覺得委屈。待遇的問題要等到了解完情況後再行斟酌。

6.注意角色的轉變,從校園學生轉變為社會職場人。

自己的事自己做,管他一流與三流,自己的簡歷自己負責。有什麼樣的付出,便得到怎樣的收貨。想要滿意的簡歷,還是自己多動腦筋吧。


回答倉促請包涵。


指尖視野


回答問題,分享真實經歷與看法!

生活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胖胖不吃醋,愛生活~愛隨記~愛分享~之之所遇,予以鄙言,願許君日後所經之事,安穩如你+🍓

三流大學和一流大學學生的簡歷有什麼區別呢!

emmm這就好比說啊,當我們去購物的時候,導購員在介紹一般產品的時候會給我們大量地介紹它的功效啊性價比啊啥的,就這樣,有時候我們還不能被說服,但如果導購員簡單來了一句“親,我們這款是原裝進口的”,你是不是立馬就會對它產生了興趣了呢(σ゚∀゚)σ⁶⁶⁶

我覺得三流大學和一流大學就是這麼個說法!

試想…

你是一個三流學校大學生,你會在簡歷上寫啥最好能引起老闆的注意呢?

絞盡腦汁兒,苦思冥想,大腦空洞,空空如也。可能會花很大的篇幅去介紹自己學校,殊不知,好學校只需姓名不需要介紹(例如清華北大根本無需強調)然後呢,也可能會特別強調一下自己考了普通話證兒?駕駛證?初級會計證兒?英語四六級證兒?參加了哪些學校競賽或者知識比賽?本來以為介紹了這些自己在面試員面前就是最厲害最牛逼的那個,其實,在別人看來都是一些無關痛癢、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大眾中的大眾!﹋o﹋

再試想…

你是一個一流大學學生…

在簡歷上,一句話提及自己的學校,別人便知你是什麼樣的人才,自己去哪個高級公司實習過,雅思託福多少分,在國家級或者國際比賽中榮獲幾等獎,自己參與研發了什麼東西,有什麼特殊才藝,曾代表過什麼去哪裡發過言,發表了什麼優秀論文…(⋌▀¯▀)=☞

一個是極力想炫耀著跟自己沾邊兒的優秀的一切,盡力誇大;一個是在訴說著自己把知識運用實踐的一切優秀成果,句句中地。

其實簡歷就是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經歷的多,張口即來,無需矯飾;經歷的少,再怎麼誇大其詞,也都是些掩飾之言,一戳即破。


胖胖兒不吃醋


"獵頭葩葩說"閱簡歷無數,每年參與大量500強企業的應屆生招聘活動,告訴你一流大學與三流大學對學生的簡歷的區別:

一流大學的學生簡歷,假如你在互聯網招聘網站填寫了簡歷,系統會對你的畢業院校自動識別,將你的畢業院校進行標註,在你的畢業院校後面會註明985高校,211高校,雙一流高校等。假如你是三流院校,不會有任何標註。

一流大學的學生的簡歷,英語水平會用託福,雅思等衡量,而且會註明英語水平,可以用作商務洽談或者工作語言。三流院校的學生的簡歷英語水平通常用四六級衡量,或者壓根不會填寫自己的英語水平。

一流大學的學生簡歷,會在簡歷中註明在某知名金融集團實習,在某知名互聯網公司實習,或者在某世界500強公司實習。三流院校的學生簡歷要麼沒有實習經歷,要麼實習經歷所在的公司在行業內沒有知名度。

一流大學的學生簡歷,可能會註明自己的導師是誰,師從國內某知名專家,這些專家很可能是國內某些領域的權威,在所在的領域具有強大的話語權。但是對三流院校的學生,簡歷中肯定不會體現這些內容。

一流大學的學生簡歷,可能會寫明曾經參加國際性活動或者國內大型活動,在活動中承擔了什麼角色,與某某人物合作合作。或者與國外知名大學的進行學生交流。對於三流大學,可能有些學生會的會寫明組織了某些校內活動。

上述所說的是概率問題,某些悟空的看客們可能較真,或者說三流大學也有優秀的學生,在這裡我們只討論概率的問題。




END: 職場風雲亂,獵頭揭秘扒,迷局真相顯,關注“獵頭葩葩說”。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的觀點,保證答題皆為原創,如果喜歡,"關注","點贊","轉發"一下,謝謝。

點擊頭像關注我,也許遇到職場中另一個疑惑焦慮的你。


壩上牧羊


我還記得第一份工作面試的時候部門領導的問題:

1、你最喜歡哪們學科?

2、你為什麼要選這個專業?

3、面試的時候把你的成績單帶上?

4、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5、你覺得你的大學同學怎麼樣?

6、不以成績單為依據的話你自認為學的最好的是哪一科?

現在想起來,覺得部門領導是真的牛逼,不愧是公司級領導掉到部門領導的人!



SharsamTao


這裡是鄉村扶貧的小張老師。

與其考慮三流大學和一流大學的建立有什麼區別,不如聚焦於三流大學的簡歷如何體現出自己的優勢,以縮小和一流大學學生在初篩中的差距。

核心就是:突出自己在大學期間的實踐、科研和社會經驗。我們都清楚,三流大學的學生在學歷、高考分數、學術水平與層次、視野等領域是無法和一流大學學生相比的。

那麼三流大學的學生可以在哪些方面發力呢?在簡歷中明確的體現出自己在大學期間豐富的社會經驗、實踐經歷,以及針對不同的應聘公司適當動態調整自己的簡歷內容,充分展現出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

一流大學的學生可能在教育背景一欄就有半頁內容(外出訪學、交換學習、暑期學校、保研夏令營等等),而三流大學的學生就需要靠大學期間所取得的成績來填補這個空白。


洛老師的教育軒


一流大學的學生能接觸到學術領域專家學者商界精英的機會要比三流大學的學生多太多,同時一流大學參與高級別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習,講座,以及交換生項目的質量相對於三流大學的學生也要好很多。

但是並不意味著一流大學的學生都可以把握住機會出人頭地,只是機會幾率要高很多;對於三流大學的學生如果大學四年時間合理安排,科學規劃,到畢業時也有可能會取得更令人驕傲的成績。不管身在一流抑或三流大學,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利用黃金四年扭轉局面。


小神童教育無錫


簡歷比不上小條條條,官二代,紅四代,富某代


代表6457


簡歷看經歷不會有太大區別,但是更看重一流大學背後的東西,一流大學能夠提供更多的東西。比如世界500強企業,如果你是一流大學你的師兄師姐可能就在裡面,內推會獲得更多機會,而三流大學可能都不會喊你去面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