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真的有遗传吗?

097131


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不是一定会遗传,跟环境饮食都有一定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子女一定要注意自己饮食,适当锻炼,注意自己体重,定期查体监测血糖


中医内分泌付医生


11r我三十多年前,得糖尿病时,医学专宗就对我进行了随机调查。问我父母有没有糖尿病。我回答是没有。又问我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有没有没有糖尿病,我说没有。专家让我再回忆我们家谁得过糖尿病,我回答,我得病了后,我母亲说,“她的姥姥有糖尿病。"专家立马问,“她活了多大岁数?”我答,“我母亲说,她姥姥活了好几个99岁。"专家不解问,她怎么活了好几个99岁?我答:“山东老人不愿别人说她一百多岁了。"专家和众医生笑。说,“活那么大岁数,得什么病都正常。不得病反而不正常了。"啰嗦半天的意思,就是任何人都不知自己几枝祖上有糖尿病。所以,人人,即所有人都有遗传基因。得糖尿病主要是后天好吃懒动的结果。



大蝎子用户5950467594




6岁半的时候,因为好奇偷了邻居家的尿糖试纸玩,两个加号第二天就直接去医院,随即就确诊为1型糖尿病了。 现在即将24岁,说起来将近18年病龄,好有自豪感呢,哈! 中国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大多都是1型,他们因为主观客观的原因很多都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所以为了将来的生存,他们就不得不。。。 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有隐瞒过病情,所以生活在一个大家都很关照的环境里,所以即便有最开始的自卑,久了一直都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来对待的。可能因为生性爱折腾,运动打架什么的都没少参与,所以没怎么影响发育,暂时身体一切良好。 女生,身高170,体重130,目前在英国某公司苦逼实习中(现在转正快2年了)。。。一身肌肉活蹦乱跳吧。本来写过自己很多的生活经历,但是因为账号和亲朋友好有诸多关联,也就只能匿名。所以特别申请了一个新账号,希望能分享自己的经历,多帮助到一些还处于迷茫的朋友。 人生有几个关键节点,第一次独自旅游,第一次上大学,第一次出国读书工作。 可能因为得病年纪比较小,所以已经把糖尿病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常年拿这个自黑,找借口偷懒。如果说对生活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一些不安全感吧和从此相信命运吧,囧。然而因为我这个人特别喜欢折腾,所以就不断尝试新鲜的东西,并没有停下来,也没有因为糖尿病而太过自卑。 如果有什么建议,就希望糖尿病人能多读书,多提高一下科学基础知识的储备,沉下心来学习。然后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要过分怀疑医生。我遇到过很多从此消极的病友,总体来说都是自身性格也有缺陷吧。越是有短板,所以才越要让自己变的强大一些,这样才能有足够实力应对未来有的一切变故。不要乱吃药,建议可以吃些桂仁植物海藻硒片,提升抗体。注意::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专家。 很多时候我也觉得可能自己不能折腾了,不过每次咬牙撑下去都又过来了。如果说能达到一个人生说起来满意的时刻,我希望能多积累一些经验,出一个拍给自己看的小剧本,送给当年6岁的自己。 现在人生主要目标就是,英语再好点,赚钱赚钱!!!!


青莲5214


糖尿病会遗传吗?遗传特征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白糖尿病的分类,由于种类较多,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常见的糖尿病是不会遗传的,只是有基因易感性,但是有两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属于遗传性疾病的,但是其发病率很低,这两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总结如下:

1.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单基因遗传病,其特点是(1)有3代或3代以上家族史,且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发病年龄<25岁(3)无酮症倾向,至少5年内不需要用胰岛素;

2.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其临床特征为(1)母系遗传(2)发病早,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自身抗体阴性(3)身材多消瘦(4)常伴神经性耳聋或其他精神肌肉表现。

通过以上的结论我们得知,有部分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可以遗传的,但是我们常见的糖尿病只是具有基因易感性,就是指父母患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较正常人大,如果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




医者良言


很遗憾,糖尿病真的会遗传。

我们知道,糖尿病大体可以分为1型和2型,1型是胰岛素依赖型,必须要借助胰岛素治疗,发病通常较急,发病群体比较年轻。而2型发病隐匿,多半是中老年人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身材肥胖的中老年人。医学研究显示,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

有数据显示,如果父母一方中患有2型糖尿病,子女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不超过20%,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患病的概率也会翻倍,可达到50%。但也不要过于担心,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相对于基因的影响,其实后天因素占到更大比例。

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要注意:

1.把体重控制在正常的BMI范围内。

2.采取健康的饮食,少油少盐少糖。

3.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不熬夜,不抽烟酗酒。

4.坚持运动,避免久坐不动。

5.定期检查血糖,保证1年有1次体检,尤其是年纪>40岁后。

说到这里,有些人会问,生孩子前没有糖尿病,生孩子后才得了糖尿病,会不会遗传给后代?

答案是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因为母亲患了糖尿病,不管是生孩子前患还是生孩子后患的,都证明母亲携带有糖尿病易感基因,那她的后代也会携有易感基因。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够帮到大家,更多糖尿病百科知识我们在后期问答中分享!


糖人健康网


糖尿病会遗传吗?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约有6.55%,并且专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5~21倍。另外,随着年龄的増长,发病率也不断増高。同性别的双胞胎均患糖尿病者,幼年为50%,成年可达90%以上。这说明成年后发病的糖尿病与遗传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如果双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代约有60%得糖尿病的概率;若双亲中只有一个患糖尿病,而子代得糖尿病的机会约40%,并且常呈隔代遗传。原因是,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肥胖、摄入高热量的饮食、感染等外在环境因素常常会诱发糖尿病。

中华养生源远流长,注重养生,才能远离疾病,获取更多养生知识,请持续“关注”中华养生道


中华养生道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糖尿病是一种非遗传的慢性疾病,但研究证实,Ⅱ型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也就是说,只要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得了糖尿病,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会遗传上糖尿病。

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如果你还没有孩子,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自己变健康!父母健康,孩子生下来当然也健康。

如果你已经有了孩子,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何保证自己健康,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呢?

1、 及时体检:至少一年体检一次。糖尿病慢性疾病早期症状都不明显,发病时往往病情都已经比较严重。及时体检,及时调理。

2、 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有氧运动最佳。健步走、瑜伽、练太极拳等都是有氧运动的好方式。早上起床做半小时瑜伽,提神醒脑;工作后做一套简单的拉伸操,放松肌肉,拉抻筋骨;回家路上可以走上半个小时等等。

3、 饮食均衡,补充营养:营养摄入要全面,一天至少要吃五种颜色的食物。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身体缺乏的营养素,比如维生素c,钙等。

4、 尽量不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暴饮暴食与经常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是导致糖尿病的一大元凶。平时尽量不要吃精米精面,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

5、 健康作息:晚上11点前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三餐吃七分饱,刚刚觉得饱的状态最好。不吃零食,不吃油腻食物!特别是孩子,越少接触这些食物越好!

6、 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有利于身体排出代谢废物。一天最好喝八杯水,不要喝太多,增加肾脏的负担,也不要喝太少。早晨醒来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清理肠胃。

7、 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孩子抵抗诱惑的力量有限,父母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比如,不给孩子买甜品,让孩子远离高热量食物;教育孩子不挑食,多运动等。

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只要从这几个方面做起,就一定能有效的改善自己的身体。为了自己,为了孩子,现在就做起来吧!



糖友要知道


这周三还在给团队培训糖尿病是否遗传的问题,总体上,糖尿病病友了解这个就可以,1型糖尿病的遗传可能性很低,父母患1型糖尿病,遗传给孩子的很少见。所以1型糖尿病的朋友大胆地恋爱结婚生宝宝吧。

1型糖尿病不会影响你的魅力,你的魅力不是由有没有1型糖尿病决定的。相反,如果你能把自己的病情控制得很好,甚至对自己来说是个加分项。

相对来说,兄弟姐妹同时得1型糖尿病的更多,因为刚好是这对父母的结合,让某些基因表达出了问题。

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遗传倾向就明显一些,你可以看到许多人得糖尿病,而他的父母也有糖尿病。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有2型糖尿病,孩子就一定会得。因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还要有肥胖作为土壤,缺乏运动、吃得过量、熬夜缺乏睡眠、压力过大等,都会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如果你能尽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2型糖尿病也可以靠边站。

所以,如果有了1型糖尿病,或者不想得2型糖尿病,想生活变好,都要靠自律。与其担心遗传问题,不如好好吃好当下的每一顿饭,做好每一天的运动。


我是@徐徐讲糖,如果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记得关注我喔!


徐徐讲糖


关于糖尿病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近些年来的研究一直在持续中,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等)都密不可分,大多糖尿病并不是由于单一病因所致,其中遗传因素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于糖尿病与遗传关系的相关研究及学术论文:

早期刊登在《家庭医学》的山东侨联医院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遗传是由多个易感基因共同参与和完成的,且遗传过程比较复杂,如果父母或直系亲属有患糖尿病的人,那么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会高于没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具体几率高处多少,并没有明确的数据。

刊登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关于糖尿病与遗传的关系表明:在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中,同时合并肥胖的人相对其他不肥胖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这说明了后天环境因素影响的重要性)


还有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6351例糖尿病患者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达24.5%,后又针对300例糖尿病患者的1290例家属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患有糖尿病的占6.7%,而1290例非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中其糖尿病患病率仅为1.2%。

个人看法:

糖尿病的确与遗传有关,也就是说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就一定会遗传给后代,只是基因决定了糖尿病的易感性,到后天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又决定了是否会触发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简单的说,即便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后天对于饮食、生活习惯、体重等因素控制的相对合理,那么同样有利于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积极的改善饮食等环境因素,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最理想的做法。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被写作耽误的营养师


糖尿病是具有遗传性,但不是遗传病。1型或2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遗传性,以及家族聚集发病倾向,1/4~1/2的糖尿病患者具有糖尿病家族史。

是因为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而在2型糖尿病中,有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其中有家族聚集发病倾向是因为,子女与父母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大多相似,而这些因素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三级:

一级预防,就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就是糖尿病已经发生,应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且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就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致死率。

这些三级预防都需要做到:

1、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不可进食宵夜,限制零食摄入,任何食物均可刺激分泌胰岛素,加重胰岛负担。

2、建议低脂饮食,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同时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多进食谷物、蔬菜、糖分低的水果。

3、作息规律:禁止熬夜,保证睡眠,避免精神过于紧张,保持愉快情绪。如果人体的生物钟打乱,内分泌系统也就紊乱。

4、适量运动:适当运动,防止久坐,保证长期适量的运动,对维持健康、对免疫系统都非常有利 。

6、控制体重: 肥胖或超重者BMI达到或接近24 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

建议有遗传倾向的人,不仅要做到以上注意事项,还需要定期检测血糖,密切观察血糖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