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这句话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这是一个起着恐怖电影名字,但实际上又温情脉脉的片子。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一个女孩子得了胰脏方面的疾病,她知道自己马上不久于世,于是开始写一本《与病共存》的日记,在这本日记里详细记录她每天的心情和故事。


而这本日记被一个男孩捡到,于是他们的故事开始了。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女孩想要和男孩共度生命最后一程,男孩选择按照她的方式去陪伴她。


这部电影有着一贯的日本动漫的纯情和若隐若现的情愫,然而今天我想讨论的,可能它带给我们的,更深刻一点的话题:

当生命走向尽头时,我们明白了什么。


特殊的爱可能成为负担

在电影的最初,女主角樱良不愿意告诉任何人她得病的消息。她的理由是:

他们会用别的方式对待我。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父母是唯一的知情人,所以她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会答应。

并且父母对她的情绪极其敏感,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让她伤心。

可以感受得到薄如蝉翼的空气,如履薄冰的气氛。

可是她想要的,不过是:

让我像正常人一样被对待。


有玩笑,有调侃,甚至还会有偶尔的责骂。

是可以不用一直被提醒:我和别人不一样,因为我生病了。


让我想到一个新闻:一个被父母抛弃的中国小女孩,被一对极富爱心的美国父母收养的全过程,以及在美国生活两年的状态变化。

一开始眼神中充满着不安,怯生生的样子。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养父母没有对她区别对待。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如何对待她。

无论你的皮肤颜色,来自哪里,身体形状。我们都一样爱你。

不会因为你是黄皮肤而更加小心翼翼。也不会因为你是黄皮肤而对你更加爱护。

和哥哥姐姐们一样,是平等的,是自由的,是被爱着的。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小女孩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快乐,脸上最后洋溢着全是快乐的笑容。


爱的方式多种多样,而最好的爱,一定是舒适的。


自己也可以选择创造未来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里有一句话深深的触动我的心:

是我们的选择,造成了我们现在这样的结果。

在男主角表示他和女主的性格完全不同,本不应该有交集时,女主这样回答了他。


“”从一开始我掉落日记,我请求你陪伴我,你没有拒绝我的要求,这些都不是偶然,也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你做出的选择和我做出的选择,让我们遇见了彼此。我们是靠自己的意愿相遇的。”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命运论”也许只是弱者逃避的借口。

爱情里也罢,生活中也好,如果我们选择去相信,选择去创造,可能结果都会不一样了。

很多失败者也同样会拿“命运不公”作为放弃的理由。

可是谁又知道坚持下去会是什么样的。


我们却知道放弃下去会是什么样。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在你选择放弃某个人的瞬间,你就已经创造除了一个不会和“他/她”有关的未来。

在工作上你选择放弃的那一瞬间,你已经创造出了一个不会有“成功”的未来。


而更多的人,喜欢拿“等待”当做借口。

要去等待“真命天子”的出现,要去等待改变生活的契机。

被动的等待自己“被改变”。

往往只会等到垂垂暮年,还是一无所获。


往前踏出第一步。

命运的齿轮才会开始转动。

“我不知道前方什么在等待我,但我知道不往前走就一定没有”

而我们缺乏的,可能只是那一步的“勇气”。

奥地利的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曾经说过:生命不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

而是点状的,每一个时刻都决定这下一个瞬间的形态。

生命是一场舞蹈,不要做旁观者看着别人翩翩起舞,无需准备,我们要做的

只是,牵起旁边人的手,现在开始跳舞。


爱让活着有着意义,爱让死亡有了方向


生老病死,很多事情是我们没有办法决定的。

就像那句很俗的话: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我们谁也不知道。

那么如果已经知道自己的生命期限,你会怎么做呢?

女选择了好好去体会“平凡的日常”。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她并没有却辍学环游世界或者做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

在图书馆整理图书也好,在教室打扫卫生也好,和朋友一起吃网红蛋糕店,

稀疏平常的日常反而是她最想在去体会的。

“毕竟人的一辈子只能当一次高中生”


整部电影其实更像是一种死亡教育。

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伤心欲绝,只是平淡中夹杂着一点点的忧郁。


在中国,死亡教育一直是我们所回避并欠缺的一个重要课题。

许多晚期患者饱受病痛折磨,但家属往往会拒绝舒缓治疗,怕认为不孝。

同时社会上年轻人自杀事件经常发生,我们对尊重生命相关教育有一定欠缺,我们并没有学会如何尊重生命、尊重死亡。

奇葩说的邱晨曾经坦然描述自己患恶性肿瘤的故事,并说到: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乔布斯更直接坦言:

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

他每一天都是“向死而生”的去规划今天的时间,为了让活着的每一刻都不后悔。


死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明白生的可贵,不再沉溺于享乐、懒散、世俗,不再沉溺于金钱、物质、名位,然后积极地去筹划与实践美丽的人生。


在中国,死亡这个话题永远是这么的沉重,让人想要逃避,孝道的沉重,亲人之间的人际越界。

但是这是一个无解的话题,因为所有人都将会迎来这一结局。无论是意外还是年岁的增长,生命都无法逃脱这一结局。


但是就如迪士尼出品的《寻梦环游记》里所说,人这辈子一共会经历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你心脏的跳动停止,那么从生物角度说,你死了;

第二次是在葬礼上,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之后你的社会地位就结束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遗忘,那你就真的死了。

原来被所爱的人记住,才是你活过的最好证明。

结语


原来离别也没有那么的可怕。活着时带给别人什么的感动,死后又将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回忆?

就算我们再也见不到,不代表生命的图画中没有了彼此的位置。

唯愿你活着时,与爱同行,不枉此生!


我是 ,关注我,一起探索内心深处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