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缴费基数为何要分成多个档次?不同档次有何区别?

shoujiweitu2961


社保缴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另一种是灵活就业人员。这种两种情况下缴费标准是不一样的。

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社保缴费基数

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社保缴费是强制要求的,一般按照个人上年度平均工资标准作为缴费基数,最低缴费基数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缴费基数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00%。

比如某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2200元,社会平均工资标准是每月5600元,张三的上年月度平均工资是6200元,李四上年月度平均工资是23000元,那么,张三的缴费基数是6200元,李四的缴费基数超过了当地平均工资的3倍,只能按5600*3=16800元。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基数

灵活就业人员是指个体工商户以及一些采用劳务报酬等方式获得劳动收入的人,他们参加社保是采取自愿的原则,缴费基数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的比例缴纳,一般社保部门会分成几档,比如60%,70%,80%,100%,150%,200%,300%等,由参保者自己选择缴纳。

灵活就业人员不同的缴费基数对应着不同的缴费额度,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额度也会有差别。比如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是5600元每月,张三选择按80%的比例缴纳,他的缴费基数就是4480元,他退休后的养老金将高于按60%缴纳的,低于按100%缴纳的。

关于缴费比例

所谓缴费比例就是指,在上述缴费基数的基础上,按什么样的比例缴纳的养老保险,缴纳的养老保险按什么比例计入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

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各地标准略有差异,在职人员大致在20-28%左右,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12-20%计入统筹账户;灵活就业人一般是按20%的标准缴纳,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12%计入统筹账户。具体标准各地可能略有变化,可向当地社保部门咨询。

个人账户属于个人财产,可以继承,统筹账户属于公共账户,所有从参保人员统筹使用,是不可以继承的。

以上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互金直通车!


互金直通车


题中有一个概念表示有误,社保缴费是不分档次的,所谓的分档主要特指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 的不同,可在60%~300%之间选择,而缴费基数越高,意味着以后可领取更多的养老金!

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不变,缴费基数可选

对于养老保险而言,如果是单位缴纳社保,其缴费比例为24%(个人8%+单位16%);而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缴存比例为20%(个人8%+社会统筹12%)。这个比例目前是固定不变的。


由于不同的参保人,收入并不相同,经济承受能力有高低之分。而社会统筹养老,是最基本的保障制度,体现一定的公平原则,因此,为了缓解低收入人群的缴费压力,提高富裕人群的缴费积极性,设立不同档次的缴费基数,很是有必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江苏省2018年在职人员平均工资为5614元,其养老保险个人需缴费269.47元(60%档)~1347.36元(300%档)。

因此,对于月收入只有3000元的人来说,按60%档来缴费,尚可承受。如果按300%档来缴费,每月养老费用占收入就高达44.9%,压力会很大啊;而对于月收入过2万的人来说,养老缴费1347.36元,根本毫无压力,还能冲抵一部分个税,很是合算啊!

在缴费年限固定的前提下,缴费基数越高,以后就能领取更多养老金

至于说,不同档位的缴费,会有何区别,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一目了然。比如,60岁退休,缴费30年(江苏),其他条件不变的话,则不同档位的养老金如下:

1、60%档缴费,每月退休金为2045.27元。

  • 基础养老金=5614元×(1+60%)÷2×30年×1%=1347.36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5614元×60%×8%×12月×30年÷139=697.91元;

2、300%档缴费,退休金为6857.96元。

  • 基础养老金=5614元×(1+300%)÷2×30年×1%=3368.4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5614元×300%×8%×12月×30年÷139=3489.56元;

两者对比可知,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300%档缴费比60%档缴费,每月可领取的退休金要高出4812.69元。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财经者思


社保缴费基数为何要分成多个档次?不同档次有何区别?

\n

{!-- PGC_VIDEO:{"hash_id": 487162871317148204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35075099367309826, "media_id": 51052764558, "neardup_id": 4871628713171482040, "vname": "\\u67e5\\u60a6\\u793e\\u4fdd1-2.mp4\

社保分析师


社保缴费分档次缴费的只有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

  •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费由个人缴纳。缴费基数在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选择。有些地区为了征缴核算方便,设置60%、80%、100%、200%、300%等缴费档次。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比较多,大多数地区都有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500、2000、2500、3000元的缴费档次。


划分缴费档次的原因。

  • 不管是灵活就业人员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设置不同的缴费档次,最重要的原因是方便参保人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由选择档次缴费,确保经济情况好的和差的都能缴得起费,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最大限度提高参保率,最大限度的让各阶层群众退休后能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不同缴费档次的区别最终都体现在养老金待遇上。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缴费档次越高,个人账户累计额就越多,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高。但缴费档次不影响基础养老金。
  • 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来说,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缴费补贴、利息三部分组成。缴费档次越高,缴费补贴就越高,个人账户累计额就越多,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多。另外,有些地区已经出台或者即将出台基础养老金与缴费档次的挂钩激励措施。



总之,缴费档次越高,养老金越高,缴费档次越低,养老金越低,这也符合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


天地灵草


社保缴费基数为何要分为多个缴费档次?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很乐意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一,社保缴费基数为何要分成几个档次?

在回答社保缴费基数为何要划分成多个档次的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国社保障制度的性质。按照社保法的规定,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为了与社会保障制度相适应,所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也不能一刀切,既要保障广覆盖,就是人人都能参加社会保险,同时也要多层次,照顾不同层次的群体,这些群体既有城乡的普通居民,有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者,还有在岗职工。各个群体的都有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也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各个群体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选择不同缴费标准,这样既可以满足广覆盖的要求,也可以满足保基本,多层次的要求。

第二,社保缴费基数目前分为几个缴费档次?

目前社保缴费基数档次,分为城镇职工社保和居民社保两个部分来阐述。

城镇职工社保缴费基数大部分地方是划分为三个缴费档次,即300%、100、60%三个档次,其中300%为缴费的上限,即如果本人每月的实际工资超过了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最高只能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来缴纳,这就是限制养老金的差距过大,也叫封顶;100%缴费适合大多数人员,主要针对的是在岗职工这个群体;60%属于缴费的下限,主要照顾部分困难企业的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他们有参加社保的意愿,但是高了交不起,不交又无法享受待遇,也就是说如果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低于60%时,可按照60%来缴纳。

城乡居民社保,特别是养老保险分了12个缴费档次,最低的每年100元,最高的每年缴费2000元,也是为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这个目标设计的,目的是让应保人员都能尽保,确保老年有一份基本的养老保障。

第三,不同缴费档次有何区别?

不同缴费档次其区别是巨大的。这种区别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缴费的区别。缴纳300%的人,是缴纳100%的三倍,是缴纳60%的五倍。举个例子来讲,假如按照每月5000元来作为缴费基数,按照300%来缴费,实际上缴费基数要按照15000元来计算,100%按照5000元来计算,60%按照3000元来计算。

二是待遇保障的区别。以养老金的计算为例,同样按照5000元来作为缴费基数,按照300%来缴费,个人缴费8%来计算,则15年为216000元;按照100%来缴费,15年个人账户为72000元;按照60%来缴纳,15年个人账户为43200元,这个差别是非常巨大的。按照个人账户本金来除以139个月(男性60周岁退休),那么缴纳300%的人,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554元;缴纳100%的人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518元;缴纳60%的人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311元。这个差别还没有计算利息收入,个人账户余额高的,利息收入也就比较高。如果在加上基础养老金,由于基础养老是按照社平工资加历年平均缴费平均指数工资来平均的,平均缴费指数越高,平均值也就越高,所占社平工资的比例就越大。

综上所述,社保缴费基数之所以要分成几个缴费档次,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保制度“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目标,在这个目标指导下,保障参保人交得起、能享受、有保障。由于各个档次之间缴费标准、待遇享受等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参加社保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符合同一缴费基数下的缴费档次,既能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也要保障今后养老就医的需求。


帮兄爱唱歌


楼主你好,社保缴费基数为何要分成多个档次?不同的档次有何区别?实际上这个社保的缴费基数并没有分成多个档次,社保的缴费基数是根据你所在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来确定的,比方说你所在地区社会平均工资公布的是6000元,那么社保缴费基数就要按照这个6000元来确定。

当然除了这个社保缴费基数之外,还有一个社保缴费指数,社保的缴费指数就会分为不同的档次,它是从60%~300%之间,具备不同的一个缴费档次,具体自己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缴费档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讲。比方说你是企业在职职工,那么你的这个社保的缴费指数,就应该按着你本身最接近于工资标准的缴费指数来确定。

所以说这样一来的话,对于你个人来讲,那么这个缴费指数关系到你今后退休金待遇的高低,缴费指数缴费越高,那么也就意味着今后获得的养老金待遇也就会越高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是可以自由的选择缴费指数的,当然缴费指数越高,那么也就意味着自己所缴纳的社保费用也就越高,所以说今后获得的养老金待遇也会越高,自己怎么样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经济能力来决定。


懂社保


社保分很多档次是国家社保制度设计的,因为国家这么大,各行各业收入差距很大,机关单位,国家垄断行业工资比较高,也比较稳定。但是,小型企业,私有企业,灵活就业人员收入就没有那么稳定了。为了照顾各层次人员都能参加社保。国家就推出了从最低的工资标准60%到最高的工资标准300%这样的档次。

当然了,社保缴费越高退休后你的退休金相应的也高。

为什么现在已经退休人员工资差距很大,原因就在这里。


沉稳F


楼主您好,社保缴费基数为何要分成多个档次,不同的档次有什么区别?社保缴费基数实际上它是固定不变的,每年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就是社保的缴费基数,但是除了社保缴费基数之外还有一个叫做社保缴费指数的,所以说很多人,把社保缴费基数和社保缴费指数容易搞混。

社保缴费指数是根据自己的社保缴费基数,按着60%~300%的一个区间,可以选择不同的一个社保缴费指数,那么社保缴费指数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条件是直接决定自己今后退休金办理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说社保缴费指数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那么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退休金待遇。

社保缴费指数和社保缴费基数的关系就是按照100%的社保缴费指数来交纳我们的社保,等同于按照社保缴费基数来缴纳社保,因为它的社保缴费指数的核算,就是通过我们的社保缴费基数来进行的。不同的档次会决定自己的退休金不同,而且在交纳社保的过程中,也是有不同的一个缴费标准。


社保小达人


  缴纳社保是有区分档次的,正常基本人都会选择60%、80%和100%这三档,最高的一档可以达到300%。缴纳社保之所以还区分档次,其实是考虑到我们国家各个地区,各个阶层人群的收入经济水平差异大。如果按照统一标准缴纳的话,低档的话,可能大部分富人不爱缴纳;高档的话,对于贫困人群来说的话,缴纳这笔未来的投资钱完全就会成为他们的生活负担。由此,国家就分成各类档次可由我们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自由选择,而企业员工则必须根据工资标准来选择对应的缴费基数。

  那么不同的缴费档位会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档位越高,那么我们缴纳费用也就会越高,不过我们未来领取养老金的金额就会比那些选择低档的来得高。如果是自由职业人员,那么缴纳的形式就会是以灵活就业形式缴纳,缴纳费用就得全额由自己承担。如果是企业职工的话,则会按照上一年平均工资来选择与你对应缴费基数。如果去年的平均工资为4000,选择100%的缴费基数,个人在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保比例为8%,那么你每个月的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如果说我们个人的经济情况允许,那么完全是可以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缴费基数。因为从长远来看,养老金是遵循多缴多得的,你缴纳得多,你未来领取的养老金也就会比低档的来得多。

  如果您还有法律上的疑问,欢迎关注:讲法讲理 免费私信为你解答。


讲法讲理


最后十年按300%交能提升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