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孩子在家裡,讓他與手機共存真的是對教育的一場考驗


近日,河南省發佈了3月1日陸續開學的通知,引起的人們的熱議。昨天又爆出了山東省監獄200名犯人和7名預警被染的消息,進而又發現浙江和武漢都有類似的監獄被染疫情的發生,這讓初高中的開學日期面臨著質疑!

面對這樣的疫情,給教育帶來了方方面面的考驗:


放孩子在家裡,讓他與手機共存真的是對教育的一場考驗


(一)學校該如何做?


網課繼續進行時!雖然網課前段時間被詬病,但是我覺得只要家長配合網課的效果還是不錯的!還是目前為止,是行之有效、還算靠普的!畢竟學生可以反覆的看!只要想學就可以利網課學好!不想學的,即便你把他圈在教室裡。“身在曹營,心在漢”依然不學學!我們班就有這樣一個學生,英語竟然考了八分!顯然是不想學!

另外可以延遲放假,畢竟暑假有兩個月時間,可以延時放假,把損失的時間補出來!也可以利用雙休日休息一天的方法,把缺的課補上來!

即便說耽誤三個月,又何妨?畢竟生命重於一切,生命面前一切都是浮雲,不可拿生命當兒戲,為了追求所謂的升學率!

在這種百年不遇的情況,學校可以通過這一次也應當設立一些應急的機制,面對特殊情況時,如何對學生進行教育?越是國家遇到困難,我覺得越是對孩子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時機!

我們河南省的教育廳廳長,曾經有一段話說的非常好,他都舉了西南聯大,當時國難當頭的情況下,它培養出了3800多學生,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元勳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72位院士,上百位人文大使。真的是國難興邦,所以我覺得學校應當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為了什麼?如果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知識的學習不就輕而易舉了!

另外,我覺得應當指定學生看一些有益的書籍,如《悲慘世界》《基督山伯爵》《牛虻》《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平凡的世界》《追風箏的人》《三體》等,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的積澱,好多同學為啥語文總是考不出來?就是由於讀得書太少,閱讀的匱乏,導致理解力的下降!語文學習一定是一個厚積薄發的學科,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這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看到一些科研工作是這個身上還是缺少人文的關懷,多讀一些文學的東西,我覺得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放孩子在家裡,讓他與手機共存真的是對教育的一場考驗


(二)下邊說說對家庭教育的考驗

先上兩個實例:前天女兒的表哥向她求救,說他女兒跟她媽媽吵架了,發微信說:“說不定哪一天我會死的”!“你們都不想要我,都想要我弟”。所以想讓女兒做做她的的工作 ,女兒跟她的年齡差的不多,而且玩的比較好。

問題孩子的背後總有一個問題的家庭。兩年前孩子爸媽離婚,大的女兒跟媽媽,小的男孩跟爸爸。媽媽又結婚,又生了一個女兒,這個老大總覺得媽媽疼小女兒不愛她!

我們當然知道她媽不會這樣!但孩子的感受就不一樣!這樣的感受也影響了她的成績,成績越差,媽媽就越“恨鐵不成鋼”!焦慮的媽媽遇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可不一點都著!

據女兒瞭解,那晚就是由於她上傳作業不按要求,老師在群裡點名批評了。於是她媽就打她了。女孩大了,有自尊心了,還用這種方法,是否欠妥當?

無獨有偶,我的外甥女昨天急火火的打電話。

“姨呀!我受不了了,在不開學就要瘋了!”“咋回事,咋回事?慢慢說!”

外甥女剛放寒假就打電話!“不還就是娃的事!整天看手機,說是學習,其實不知在幹嘛?愁死了,下學期讓他住校去!管不了了!家裡哪!他姑又給他奶買了一個平板,她奶也是智能手機,一眼看不見,他就打遊戲!”

平常我就最不喜歡這種把孩子往學校一扔就不管。我經常開家長會的時候給家長說,孩子是我們的,更是你的,你不多付出,多陪伴,最終受罪的還是你!因為孩子在學校就這三年,而跟你卻是一輩子!

“你自己的娃都管不了,讓老師管,可能嗎?老師也只能大面管管,他真想手機,它會生出各種的門道!

所以我建議還是靜心的好好跟他談談! 讓他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你自己也去學習一些東西,看看梵登讀書會或關注一下李玫瑾,聽聽他們講的,先從自身改變!讓自己不焦慮,靜心地關注他關注的東西,然後入手說到他心坎上!另外,別扯別人,自己沒教育好,往別人身上找原因,不合適!”

唉,這又一個急吼式的父母,帶出一個叛逆的孩子!

放孩子在家裡,讓他與手機共存真的是對教育的一場考驗


疫情使孩子在家呆的時間更長,那作為父母到底該怎樣做?這也是對家長的一次考驗!

家長該如何做呢?

首先應當接受你的孩子

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我們都要接受他!理解他,因為畢竟這個年齡段就是愛玩,貪玩的時候!想想自己這個年齡段都幹了什麼,可能你就能夠接受孩子現在的狀況!先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不焦慮了再思考這個問題。

其次,只可智取不可強攻!

有位爸爸就非常的智慧,兒子愛打遊戲,他就去探究為啥孩子這麼喜歡,就是這麼玩,由於遊戲也是一關一關的過,所以能夠激發人的慾望,還讓人有一種成就感! 他就想辦法加入了孩子的這個戰隊!並且打得比兒子還好,平常與兒子交流,這方面的東西。跟兒子有一種共情的東西。所以兒子慢慢就放下了戒備,坦露了愛打遊戲的原因。這位爸爸抓住時機說一打遊戲不好的地方,我告訴兒子要分清輕重!這樣兒子就心悅誠服的接受了!

總之,可以利用生活的點滴滲透的對孩子的教育。而非做作業時候看到了問題!急火火的吼孩子!

第三多開展一些家庭的活動

家庭成員可以在一起打打撲克牌,或者是下下跳棋,同看一部好的電影,進而展開討論!這讓家庭的氛圍好了,可能說什麼問題的時候孩子也更容易接受!孩子的興趣點多了,也就不再光想著打遊戲!

疫情已放緩,復工是勢在必行,但開學恐怕還得時日,放孩子在家裡,讓他與手機共存,真的是對教育的一場考驗!只有讓“教育根植於愛,”家、校聯合共同努力!讓孩子樹立更高的理想,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經受住這場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