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景阳冈有大虫,写明“三碗不过岗”,武松为何不听?

大有可为888


这个应该算是两个问题,而且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应该是景阳冈里有大虫,武松不听,三碗不过岗,武松不鸟。

为什么这两个理由都没有留下武松呢?其实主要还是武松对于江湖上的勾当太了解,防备心比较重。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武松是怎么应对这两个问题的:

01.先说说景阳冈的大虫

武松在景阳冈吃过酒之后,拔腿就走,却被店家拦住,原来这店家也是心存好意。因为这景阳冈最近闹老虎,已经死了二三十人了,店家也是怕武松丧命景阳冈,所以好意提醒一下。

不过武松却不领情,对于店家的说辞,他是一点都不相信,为什么呢?

第一、武松也算是半个本地人,往年这景阳冈来来回回的也走过几趟,不相信有老虎。

第二、武松本是江湖草莽出身,对江湖上谋财害命的勾当甚为了解,以为店家不怀好意。

基于以上两种原因,武松头也不回的走进来景阳冈,进入景阳冈后,先是有树干上写的景阳冈老虎伤人事件,这时候的武松还是不想要,以为这是店家耍的小聪明。

继续前行后,发现了阳谷县的印信榜文,看着官府的大印,这时候武二郎才相信老虎出没的事情,想要转回酒店,有怕别人耻笑,加上酒劲上涌,酒壮人胆,就继续前行。这才成就了武松打虎英雄的名号。

<strong>02.再来说说‘三碗不过岗’

这‘三碗不过岗’其实是这家酒店的名字,只是因为过往的旅客,吃了三碗酒后,就醉倒在地,没办法过去景阳冈,所以才叫‘三碗不过岗’

但是武松却不一样,要说梁山众人,谁最能喝,这个不好说。但是如果要有酒量排行榜,我想武二郎必定是榜上有名。

武松喝了三碗之后,没有感觉,缠着酒家在上酒,喝了九碗之后,店家不肯再卖了,这时候的武松已经喝得兴起,狂性大发,吵着要闹事,店家没办法,只能有卖了六碗给武松。

武松前前后后共计喝了十五碗,出门的时候还笑话店家“我又不曾醉”还说‘什么三碗不过岗’,可见武松的酒量确实不小。

也正是感觉店家在酒的事情上夸大其词,所以在店家说明景阳冈老虎的时候,武松一点都不相信,觉得店家的话就像这‘三碗不过岗’一样,是个笑话。

不过也正是这样种种巧合连在一起,才成就了打虎武松的威名,让武二郎的名号真正的响彻江湖,人尽皆知。



三点文墨


《水浒传》景阳冈有大虫,写明“三碗不过岗”,武松为何不听?

第一,武松此前经常经由此地回家乡,从未遇到老虎,也没听说有老虎,他认为店家骗人,所以置之不理;第二,武松认为酒家耍诈,想要以老虎来恐吓他,让他住店多消费,所以置之不理;第三,武松认为即便真的景阳冈上有老虎,他也不怕,以他的本事,完全可以应付得下来。

第一,武松此前经常经由此地回家乡,从未遇到老虎,也没听说有老虎,他认为店家骗人,所以置之不理。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 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 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在酒家喝完酒后,提起哨棒就走,酒家拦住他,苦口婆心劝他喝了这么多酒就不要上景阳冈了,因为那里有老虎出没,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碰到老虎了。酒家提议武松就在店里歇着,等第二天凑齐了二三十人,大家一起过景阳冈,就不怕老虎了。但武松认为他这条路已经来来回回走了一二十回,从来也没听说过有什么老虎,所以,他认定了是酒家故意拿老虎吓唬他的,当然就置之不理了。

第二,武松认为酒家耍诈,想要以老虎来恐吓他,让他住店多消费,所以置之不理。

武松道:“你鸟子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 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

紧接着,酒家说我是好心好意救你,你若不信,可以进店来看官府发出的榜文。但武松这时候已经喝了十八碗酒,脑袋里正是亢奋的时候,哪里听得进酒家的话,只把酒家当作歹意,因而对酒家来了一下黑色幽默,说是酒家留他住宿,是想半夜谋财害命。话说到这个份上,酒家再执意说什么,就显得真的没事找事了。说白了,武松就是认为酒家以老虎吓唬他,要他在酒家住宿消费,所以武松对此置之不理。


第三,武松认为即便真的景阳冈上有老虎,他也不怕,以他的本事,完全可以应付得下来。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 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 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酒家对武松,其实真的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从武松喝完第三碗酒,向酒家索要酒的时候,就在提醒武松,景阳冈上真的有老虎,在我这里喝酒不能超过三碗,超过三碗就得老老实实等着明天凑齐二三十人才可以一起过冈。奈何武松就是不听。武松很精明,但也是基于他有足够的自信。他认为即便景阳冈上真的有老虎,他也用不着害怕,他认为凭自己的本事,老虎还是完全可以应付得下来的。因此,武松没听酒家劝告,执意提着哨棒,带着酒意,上了景阳冈,这才有了“武松打虎”这段故事。


乔鞅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绝对配得上这种英雄豪气。

武松打“”死”人后,逃到柴进府避难,一年多遭受冷遇,不受待见,让武松很是窝囊和郁闷。

宋江不但和他结拜,称兄道弟,赠银子做衣服,极大地治愈武松受伤的心,尊严得到满足。

宋江的气场,令人敬仰顶礼膜拜的网红名声,深深的刺激着武松。

只有江湖闻名,有真正实力,才会得到他人尊重而不是空气般无视。

武松暗下决心以大哥宋江为榜样,在江湖弄出动静和名堂。

第一场打谁?挑战高难度,打死景阳冈那只武力值高的老虎。

武松与别人不同,他越喝酒越胆大,打大虫如此,打蒋门神也一样。

这是常人所不及的地方。

酒壮英雄胆,酒精刺激让人亢奋,使人热血沸腾。

只不过他最后居然成功了,而且是折了哨棒,赤手空拳打死的。令人震憾!

打死景阳冈那只老虎,给武松带来诸般好处,这风险冒得值!

首先江湖扬名立万,借助口碑传播,一夜间家喻户晓,令人侧目。

其次得了赏银,还如期进入县衙做都头,有稳定收入,还倍有面子。

三是谁还敢欺负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想想他背后站着强大的武松。

最大的震慑效应,就是西门庆惧怕武松实力,不是钻床下,就是狮子楼无心恋战,只顾逃命而被杀。

四舍邻居谁敢不出来作证?连知县和府尹都爱惜他是个忠烈汉子,其实就是被他勇敢所折服。

就是那三碗酒和那只被打死的老虎,奠定了武松早期打虎英雄的形象和基础,是最后看破世事,出家六合寺的铺垫。




绿树常青428


武松与宋江告别,急于回家探望大哥。途中路过一酒店,挑一面旗子,上头写着“三碗不过岗”;吃饱喝足后,店家告诉他景阳冈有大虫,武松皆不信,这是为何?


一、武松连喝了十八碗的“透瓶香”,认定店家的“三碗不过岗”是在诳人。

武松天生豪爽,酒量大,最是怨恨欺诈之徒。他喝了三碗的“透瓶香”后,觉得酒好,这勾起他的酒瘾。且这酒不像店家所说的酒劲那么大,所以武松一开始就认定这店家在骗人,至于景阳冈有大虫,无非是店家想留客过夜好赚钱的把戏。

二、武松归心似箭,急于回家见大哥。

武松在柴进庄上待了许久,结果不受待见,恰好碰到宋江赠予银两,便急忙赶回家与大哥武大郎相聚。武松自幼是大哥卖炊饼抚养成人的,对大哥相当敬重。他一路急赶,为的是早日见到大哥,所以对于店家所说的景阳冈有大虫、需留住一宿自然是听不进去的。

三、武松自恃功夫了得,艺高人胆大。

武松天生神力,曾拜师周桐,功夫了得。不要说他认定景阳冈没有大虫,就算真有,武松也并不畏惧。他喝了十八碗的“透瓶香”,略带醉意,而且好面子,所以即使一路上看见官府的榜文告示,也不回头。

总之武松是上了景阳冈,也赤手空拳打死了大老虎,这成为他个人最值得骄傲的一段经历,也成为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


烟斗的传说


景阳岗有大虫,和写明"三碗不过岗"武松为何不听?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武松原在清河县,因打伤人到柴进处躲祸,过了阳谷县就是清河县,所以武松对这一带是熟悉的,原从未听说有什么大虫,所以不相信。二是武松武艺高强,并且武松酒量又好,很能喝,所以很自信,加上喝了18碗也开始有醉意,更大豪气冲天,更是天不怕、地不怕,这方面原因是最主要的。还有离兄一年多,回家看兄的心情比较急迫,所以综上几方面因素就不听,也不怕,后来山上看了有虎榜文方才相信,但回去又怕扔脸面,所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走。


老夫常谈


武松武二郎,是真的“二”。

武松从小沒了父母,是哥哥武大郎把他拉扯大的。他的爱好就是两样:喝酒、打架。每次喝过酒就出门打架,因为拳脚工夫不错,每次都能把对方打趴下。伤了人之后就被巡警抓走,然后再由卖炊饼的哥哥用钱来赎回他。回家后再不断重复喝酒--打架--被抓--赎回这样的程序。为赎他武大郎花了多少钱我们不清楚,只知道他离家一年多后武大郎做小买卖赚的钱就能在县城买下一幢临街的二层小楼。——而他离家时武大郎可是将家中的积蓄全部交给他带走了的。

说到他离家的原因,那也是因为打架,误以为打死了人,不能再靠钱来免罪了无奈出逃。逃到柴进庄上,“二”劲不减,人家免费供给吃住,他仍旧要酒后闹事,殴打庄丁,这能怪人家服侍不周吗?

说到景阳冈,依然与武松“犯二”有关系。赌气连喝十八碗酒把自己灌得晕晕乎乎就够“二”的了,还不顾店小二的劝阻偏要连夜过冈。说你行走江湖警惕性高怕店小二谋财害命我们也能理解,但你在山脚见到盖有县政府大印的公告,证实山上的确有吃人的老虎了,还因为害怕店小二的嘲笑而不愿回头坚持上山是不是太“二”了?——我是不会相信武松此时认为对付饿虎是有必胜的信念的,如果有,那仍然是“犯二”。


红尘中人11


我来回答!!武松为什么不听。

第一,因为武松的性格就是这样,要强,不示弱。店小二告诉他三碗不过岗,他自信,自己岂是三碗就能喝够的人。店小二告诉他有大虫,那他更就要彰显一下自己的武力值了。所以要去,不能让人小看了。

第二,最重要的,他以为店小二说有大虫是在吓唬他,他不信有老虎。后来上山果真看到官府榜文,他也心里发怵,想回去又怕折了面子。最后老虎出现武松尿都差点吓出来。借着酒劲儿打死了老虎,他自己也吓个半死。

综上所述,武松完全是自己要强,再加上不信觉得小二吹牛想吓唬自己住店。所以就有了打虎的壮举。。


锦绣时代


武松在《水浒传》里,是个令人们喜爱的英雄形象。他机智、勇敢、不怕困难、富有反抗精神,景阳岗打虎,显示出无比勇武的英雄气概;痛打蒋门神,表现了嫉恶如仇的高贵品质。武松是力与勇的化身,人民在他身上,寄托着战胜自然、战胜恶势力的理想。从他哥哥以卖炊饼为生看来,他大概也是城镇下层贫民出身。同情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广大农民,憎恨贪官污吏。但是他武艺高强,秉性刚烈,撒泼大胆。

《水浒传》景阳岗有大虫,写明三碗不过岗,武松为何要过?

在外漂泊,倚人离下而受富人白眼的武松,遇到“及时雨”宋江。宋江的买衣、送银感到了大哥般的温暖,在对宋江顶礼莫拜,感激万分的同时,想到自己在阳谷具的同胞哥哥武大。与宋江萍水相逢,不能相伴终生,在外流浪不是长久之计,而且,父母早亡,哥哥扶育之情隐于心底,于是武松便动身去阳谷寻找哥哥武大。景阳岗有大虫的告示,并没有阻挡住武松去阳谷寻哥哥的决心。而且越是艰险越向前,明知山有虎越上虎山行。文人心中有诗气自华,而武松身怀绝枝神自豪。

三碗不过岗,为寻哥哥,三碗酒岂能挡住武松,一连十八碗。文人喝酒诗连篇,武松喝酒壮雄胆。只要喝了酒天不怕,地不怕。因此,在景阳岗上,他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连猎人们也惊喜地说他是吃了豹子胆、狮子腿,胆包着身躯的传奇勇士。毛泽东曾说:“我们要学景阳岗上的武松。”也正是赞扬他在野兽面前没有丝毫懦的敢于挑战的精神。

这说明了武松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百姓一样有情有义,为寻哥哥续手足之情,克服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这是武松的性格。


用户王者孝


书中已经说明,店家已打招呼,而且贴有安明告示,三碗不能过岗,可武松还以为店家为了赚钱要留他过夜消费,加上武松自恃酒量宽和艺高人胆大的心高气傲才贸然上岗。结果创造了武松打虎的千古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