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次写作文都头疼,说自己词穷,该怎么办?

独自闯荡的灵魂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小学语文老师,一直都在琢磨阅读和作文的老师,我来聊聊自己的看法!

是真头疼吗?

其实孩子们都有写好作文的能力,可是,为何现实中孩子的真实情况,给我们的感觉,却是一写作文就各种排斥推脱,甚至到了头疼的地步呢?

这多半是一种心理机制。试想一下,孩子写作文是为了什么?正确的回答,应该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现实中呢,却变成了获取老师或家长的认可。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语言系统,和成人的语言系统是脱节的,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当孩子变得开始迎合成人口味时,要么能跟上,要么跟不上,久而久之,一次又一次被否定,被要求重写或修改,试想,原本没问题,被要求被修改的次数多了,于是就头疼了!

词穷也能写出满分作文

为何我这么说?难道是疯了吗?不是的!我很理智!很冷静!之所以这么讲,自然是有原因的。很多时候,孩子写不出来作文,那是没有找到写作动机,没有写的欲望。

试想下,您家孩子主动要求过写作文吗?多半没有吧?

再这里插上一个小例子,当孩子受了委屈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那妙语连珠停不下来,而且条理清晰,精彩语句频频不断,更加可贵的是,反问句,比喻句,甚至连书上的名言都引了出来。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不吐不快,于是就超常发挥了,于是就各种666了!同样的道理,当孩子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算词穷,也是能够写出满分作文的!因为,他的情是真的,文章贵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真情流露!作文亦如此!

名家作品也没多少华丽辞藻

有时间去读读老舍的文章,看看老舍的语言特色是什么?浓浓的京味,语言简单易懂,却立意深刻,是那些辞藻华丽者无法攀比的!

这说明,用好词好句堆砌出来的文章,是没有人喜欢看的!所以,请相信自己,每一个人都有写出满分作文的潜质!

说的就是你!

最后,想说的是,现在最重要的是,是如何让孩子面对作文先不头疼,也就是先让孩子有写的欲望,有写的冲动,这是最为紧要的!

各位老铁们,又是如何看待呢?


说文写作


应该还是让孩子多读书吧。写作文,词穷,没有捷径可走。我上学时就不读课外书。我记忆当中,我们上学那会儿老师也没有要求看课外书。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考试成绩好就可以。真正拉开距离的时候,就是在初中那时候阅读,作文这方面就能感觉出来。特别是阅读题有很多理解的和答案有差距。一路走来,现在当了母亲以后,才感觉到自己语文这方面的差距,所以在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特别注重这一块儿,我感觉这是我的弱点,不能让孩子输在这方面。所以自从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下半学期老师要求看课外书的时候,我就严格要求她,开始的时候每天读课外书15分钟。每天都要坚持,坚持了一段时间,女儿已经习惯看课外书了。三年过去了,女儿积累了很多课外知识,所以她在写日记,写作文时从来都不头疼。我也从来不用管她。所以我感觉,应该是大量的阅读才能写好作文。写好作文这一也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做到。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海量阅读。才能慢慢积累,才能脑子里边有内容,写作文时才有内容输出。还有我感觉课外书读多了,有很多好处,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阅读当中的理解力提高。理解力提高了,对各门学科都有好处。都是打基础的。我感觉阅读能力强了。孩子各门功课都不会差哪去。所以我一直在要求女儿坚持阅读,不过目前已经形成习惯,也不用特意去要求她,因为她每天写完作业以后,就会自觉地休息的时候,随手就会拿一本课外书去看。现在应该是阅读已经成了她生活习惯当中的一部分。


夏雪126737466


增加阅读量。

我女儿现在还在上幼儿园。但是她的词汇量很大,语句表达能力也很好。很多家长问过我原因,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和她阅读量有关。

从刚出生就天天放故事给她听,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晚上如果不听故事她就睡不着觉。从以前听一个故事要重复听几遍,到现在开始要求听新的故事,然后到自己把几个不同的故事打包在一起自己整理再编一个故事讲给我听。现在,她随口能讲出好多个故事,而且很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我没有过多的控制孩子看电视,只要是一些健康的电视我没有说一定要控制每天半个小时什么的,放假的时候,她有时候合计起来可能看了得有三四个小时。她看过的电视里一些花她会记住,有些特别的词还会现学现用。有时候还会问我这个情况下用这句话对不对。

快要上小学了,她现在会自己去找书来看。看书这方面我都会无条件满足。


脑残的狐狸


孩子一写作文就词穷,我有独到的与众不同的方法,绝对值得大家一看。

本人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19年,熟知孩子一写作文就词穷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找出办法。

孩子一写作文就词穷的原因:

一,写作文时,没有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

写作文时一旦确定不了写作的内容,那就造成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所以写作文时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话可说。


在写作文前,就内容上作者要思考:

1,要通过审题确定我这篇文章是写事还是写人,是写景还是状物?

写事的作文要考虑,通过我写的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写人的作文要考虑,我要写这个人的什么事,要表现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对他有什么样的感情?

写景和状物的文章要考虑,在写景和状物的过程中,蕴含着我怎样的感情?是借景抒情还是睹物思人?

只有考虑清楚这些内容,在心里先确定好写作的内容,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才会有话可写。


第二,写作文时,没有确定自己的行文思路。

考虑好了写作的内容,我们就要考虑我要怎样把这个内容呈现出来,怎样呈现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那么这就需要考虑行文的思路。

作文的行文思路,也就是作文的结构。是有条理的表现你的作文内容的方法。所以在写作文时,要考虑:

1,我这篇文章开头怎样点题?

2,结尾怎样总结全文?

3,当中选什么材料来表现主题?

4,我要怎样进行铺垫?

5,开头结尾我要怎样进行照应?要不要在结尾升华主题,怎样升华?

像这些都是写作的一些表现手法上的技巧,安排好了以后,可以使你的文章更加有条理,结构更紧凑,中心更突出。从而拿到一个非常高的作文分数。

如果同学们对这些行文结构上表现手法不懂,不会用,我会在我的头条号文章中一部分一部分的细讲。有兴趣的事话可以去持续关注我的头条号文章。

考虑好了行文内容和行文思路,就可以分部分去写,比如说:我先写开头,开头我用几句话来表现我的作文内容和情感;然后我再写中心的事件,最后去想我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结尾。

这样一部分一部分的去思考作文的内容,可以做到难点分散,各个击破。这样考虑下来,总不至于无话可写,无事可说。

第三,真正去遣词造句,真正去锤炼字词。

遣词造句的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创作的过程。

古人有王安石“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体验,就说为了找一个合适的词表现他的思想情感,竟然知道要捻断多少根胡须。还有贾岛的“推敲”二字的由来,这些大诗人,有时为了诗句中的一个字,可能要几天废寝忘食的去思考哪一个字用在这里更好?

今天我们写作文也要有这种精神,一个句子。第一次想出来的,绝对不是好句子;第二次想出来的应该是落入俗套的句子;而第三次想出来的才是稍有新意的句子。也就是说一个句子,至少我们要进行三次修改,才能最后定句,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有文采。在长期的这种遣词造句的训练和锤炼字词的训练中,我们的遣词造句的能力才会持续增增强,我们的字词储备库也会越来越丰富。


1,在平常的训练中,我们也要进行一些强化训练。比如说经常用近义词造句,看换一个词以后,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写作文时我们用那个字更好。

比如“好像”“仿佛”“宛如”“宛若”,这几个词都是“好像”的意思,我们平常写句子的时候一般都有好像,但是如果没有换成“宛如”或“宛若”的话,他的书面性就会更强,文采也就会更高。

2,经常进行想象力,发散思维的训练,扩句的训练。会熟练运用一些修辞。


总之,作文能力的提高,权益之计在于有的放失的加强训练。长久之计在于多阅读,当孩子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思想自然就会变得成熟,情感会变得越来越细腻,会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表达自己思想和丰富情感的能力。同时词汇量也会大大增加,在行文思路和行文安排上,也会有做到有条有理,结构紧凑。


指尖教育帝国


大家好我是教育新流派,很高兴受邀回答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如下: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可谓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得作文者得天下!可是很多同学总有这样的感觉,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什么,甚至字数都写不满!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肚子里没有货!怎么才能让自己不再词穷?

第一,词汇的积累。一篇文章当中,如果运用八到十个成语,这篇文章就会提升知道档次,怎么积累呢?我的建议:每天一篇短文阅读并摘录!摘录的成语尽量弄懂他的意思和用法!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就会很多!

第二,名言名句的积累!在作文中恰当的应用名言名句,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名言名句的积累,还要学生能够理解名言名句的含义!这样才能熟练的运用!

第三,增强想象力。当你看到一件事,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发挥他的想象力。提问他通过这件事或者这个物体你能够联想到什么?

第四,增加阅历,开拓眼界。有空多尽量带孩子走走,多带去一些名胜古迹或者文化底蕴的地方!这样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同时也能提升孩子的文化积累!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你有什么看法呢?





塘主生活记


这个问题提的好!是具体的问题,是有价值思考的问题。这里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作文难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看看我们的平时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存在问题呢?我们的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给孩子什么呢?只给了知识,这是失败的教学,这种教学必定出现作文难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思考一下,什么是作文?作文实际上是利用语文知识的问题,也就是运用语文知识的技巧的问题。这里就有利用语文知识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如,“花”“红花”看看这里思维有什么不同?我们把它看成两个人,“花”这个人没有形容事物的思维习惯,“红花”这个人有形容事物的思维习惯。我们的教学只教知识,不教语文学习的思维方式,不培养训练思维的习惯是出现作文难的问题所在……还有没有词是怎么回事?就是没有培养选择词语的习惯,没有选择词语的环节造成的。这也是思维习惯的问题和实际行动的问题。这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呢?


难得糊涂李学龙


您好,我是“佐佑de妈咪”。很高兴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咱们了解下什么是作文?



通俗点说,作文就是把自己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故事,经过一番思考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有详有略、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而且咱们写的故事,必须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且得给人带来一定的思考。

一旦明确了什么是作文,那么孩子动笔时,就有了基本的方向。

当方向确立了,剩下的就是往大框架里添加“血”和“肉”,让人物更形象,故事更丰满,情节更跌宕起伏就好。

可即使这样,很多孩子写作文时,还是会出现头疼、词穷的情况。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及时预习和复习,科学记笔记、认真阅读等多方面。

如果学习习惯没有建立起来,学习的方法、态度等也一定会出现问题。

所以说,要想学习成绩好,学习习惯的建立是关键。

2.基础知识不牢固。

害怕写作文的孩子,也对语文这门学科没有兴趣。因此,对字词句、修辞方法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 那在写作文时,自然憋不出来了。更有甚者,都上五六年级了,一篇作文里没有几个字是对的。 这样的基础之下,孩子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3.缺乏读与写持续性练习。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冰心也说过:“读好书、好读书、读好书”。

可见多读好书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如果把大量读书比作有效输入,持续性写作练习则是高效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

除了读书,影视剧、明间故事、亲身经历、神话传说、他人故事等都是“输入”的重要素材。

4.缺少体验和观察及想象。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烂笔头。

所以说,多看、多见识、多记录和书写,是提高作文水平非常重要的几点。

而一个人的人生体验越多,越热爱生活,又敢于联想和创新的话,一般情况下,他写出来,虽不说一定如“行文如流水”,但最起码让人读起来会舒服。

5.受到的鼓励太少,接受的讽刺过多。

如果一个孩子受到的批评大于鼓励,那就相当于逼他越来越差。

所以要擅长发现孩子在写作方面的努力、进步,然后毫不吝啬地夸大和表扬。

哪怕是他这次比上次的文章少了一个错别字,也值得夸赞。

当夸赞多了,孩子的自信心就逐渐培养起来了。而且这种具体的夸奖,也是一种正面引导,孩子会在无形中变得越来越棒。

……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您有什么补充的吗?


佐佑de妈咪


🍄欢迎您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分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

孩子每次写作文就头疼,词穷,无话可说,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作文质量直线下降,分数自然不会高!

那么,“词穷”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老穆为大家分析如下:

🍄【1】平时没有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腹中无“墨水”。

🍄【2】 阅读,就要有读书笔记习惯。

🍄【3】听课效率不高,没有及时消化课本中出现的“好词佳句”。

🍄【4】课后作业用心程度不够,更没有“记词背句”的习惯。

🍄【5】不懂如何遣词造句,不懂修辞。

🍄【6】缺乏积累好词佳句意识

接下来,老穆为您分析,如何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建议如下: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定期、限时阅读经典名著或优秀报刊杂志,积累词汇量。

🍄【2】做好读书笔记工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札记要有,并且经常翻阅,以达到能够运用水平。

🍄【3】掌握课本生字词,对于要求背诵的文章或段落,一定要背的滚瓜烂熟!

🍄【4】课外作业或试卷中遇到的好词佳句要留心在意,最好摘抄下来!

🍄【5】平时写作文,要有意识地运用课本或读书笔记里的好词佳句!

🍄【6】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会正确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

🍄【7】掌握描写手法

a.能够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b.能够掌握景物描写方法。

词穷不可怕,就怕你不努力!亲爱的同学们,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穆说语文


您好,我是童教雷老师,有幸看到您的问题,想为您出谋划策,希望能帮助到您。

“孩子每次写作文都头疼,说自己词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孩子害怕写作文,不愿意写

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比较常见的,并不是说孩子不能写,但一提到写作文就害怕、恐惧,心里就很不舒服,不愿意拿起笔。

这类孩子,他们实际是对作文陌生嫌麻烦,而且没有写作文的方法,不知道作文应该怎么写。当下急需要做的,就是突破孩子的恐惧心理。

【给予正确的评价,找到作文中写的不错的词语、句子大力表扬】

我们可以告诉他们随便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哪怕老师批评也没有关系,我们父母支持你,你写出来的我们都觉得好。孩子不想写作文,害怕写作文,更多就是因为写作文没有好的情绪体验,那我们对此见招拆招,给他们好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心情愉悦。写作文愉悦了就把作文写好。

【教会孩子写作文的核心方法,理清作文写作的基本逻辑】

写作文的目的是写好作文,但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写作的逻辑,那写作文的过程是什么呢?就是拿起笔写就行了,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人是一个一心一意,做什么事情有动作配合的时候,我们的思路会非常快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脑袋和手上的动作就是配合起来,这样一心一意的写作,会让脑袋觉得轻松、自然,没有压力,写作就没有痛苦的感觉体验。这样的写作,孩子就会特别喜欢去做,不废力,又快又有结果。

长期坚持这样去写作文,会训练出孩子强大的写作输出思维能力,我们是特别强调每天写100字左右,那样自然而然就会把作文水平练习起来,都不用学习太多方法,就练习这一招就足够了。

2、孩子词穷,是没有对自己的感觉进行认真体会

孩子词穷,很多人就会想到用素材积累的方法来写作,可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素材积累重在感觉的体验,感觉的描述,不是在词语的积累。

什么是感觉的体验呢?就是我们身体部位的体验,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手触摸到的、舌头尝到的各种感觉的体验。而感觉的描述,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感觉的真实描述就可以了。

只要孩子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马上就会有一大堆的词语出来。比如写字手上感觉到痛的写法:这个作文内容太多了,写字都写了一大堆(视觉、动作),写得我手都快断了(痛觉),真不知道老师这样安排我写作文是干什么(想法),他什么时候才不让我写作文呢(想法)?

可以看到这个随意写的文字,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按照自己的感觉去写,全部围绕自己来写,马上就能有内容可以写出来。

结束语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写作文,并不是不能写,而是因为对作文情绪的恐惧和害怕;词穷实际是也不是没词,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困惑造成。

【我是童教雷老师,以上是我们研究自己如何写作的方法中体会出来的,如果觉得不错请转发点赞哦,谢谢您的支持,欢迎关注我!】


童教雷鸣


作文的基础是阅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如果阅读过程中知识无法理解和运用,那么他看到的或听到的东西就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势必影响了他的写作水平。

所以阅读是前提,帮助孩子把积累的东西写出来或讲出来更为重要。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

一、把看到的写出来

这里所说的看不仅仅只是用两只眼睛去看,更需要用脑袋去思考,也就是常说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决定学习的潜力,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注意细节,多角度观察,然后从视、听、嗅、味、触五个方面去描述。

比如在下雨天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讨论关于雨的任何信息,问问孩子听到了什么, 像什么?摸到什么,感觉像什么?有意识的引导观察,并表达出来,比只问他“看看有什么”更能引起孩子的思考,激发孩子的想象。当孩子不会说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告诉他。

二、把感受写出来

感受分为心里感受:害怕,担心,开心,生气,和身体感受:冷,热。

问问孩子,当有这些感受时,身体、手脚、包括各个器官、呼吸都有哪些反应呢?脑袋里会有什么样的画面?

比如可以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妈妈生气的时候,像什么?

当你害怕的时候,身体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的想象力无限,他们的感受是最直观的,用最熟悉的东西或场景去形容他们的感受,多用比喻句。

三、把唐诗写出来

唐诗之美,不言而喻。我们喜欢唐诗,也会让孩子背诗,甚至刚会说话的婴儿也能含糊不清的念几首。可是只背不知道意思,就少了诗词的意境,知道了意思能把诗意运用到故事里让孩子写出来,那就妙不可言了。

比如《静夜思》,当孩子了解了历史背景和意思之后,再通过“如果是你,你会怎样的”方式进行提问,最后以故事的形式写出来:如果是你

1.为什么晚上会睡不着?睡着会醒来?

2.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3.为什么看到月亮就会想家?

四、把故事的后续发展写出来

孩子读了那么多书,除了讨论以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在读完之后自己编写后续故事。说不定会有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结局。

我们的孩子,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只有父母分割片段正确引导,才能使之全部激发并用语言勾勒出来,那写起作文来也不会觉得词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