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5547794900
宜妃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與妹妹一同嫁為康熙帝的妃子。宜妃入宮後,很快就成為康熙的寵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封為宜嬪,康熙帝很寵愛她,尚未生子就在首次大封后宮中被封為七嬪之一,在七嬪的排位中位列第六,成為康熙朝皇后、貴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後宮主位。
但是,就是這麼一位深受康熙“眷顧最深”的妃子,卻在康熙去世後落得個悲慘的結局。那麼,失去康熙寵愛的宜妃,為何敢於在德妃的面前做出“挑釁”般的舉動呢?
宜妃生性灑脫歡快,雖處皇家,卻與後宮爭鬥格格不入
形象:
對於宜妃的形象,給我們最深的莫過於《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毫不客氣的說,在私訪記裡的宜妃,那生性歡脫,有點小精靈卻又不失大體,善解人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中,康熙、宜妃、小桃紅、法印與三德子等人的鮮明形象,隨著劇情的展開,一下子走進了觀眾的茶餘飯後,尤其是康熙對宜妃的那份深情,讓許多待字閨中的小女子心生豔羨。
宜妃遭罪的起因:
在1722年左右,康熙帝駕崩於暢春園,恰巧,這時的宜妃也身患重病。但是,因為皇帝的駕崩,作為妃子的宜妃必須到場。因此,宜妃只好坐著四人抬的軟榻前往。結果在行禮前後,宜妃乘坐的四人軟榻走在皇太后(即雍正帝生母德妃)的前面。
結果這一幕被雍正帝看到了,他非常生氣,因為他覺得這種行為“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居然當眾斥責了宜妃的隨著太監、宮女。但是,宜妃雖然不是自己的生母,但畢竟也是母妃,他沒法直接罵宜妃,只能通過這種方式發洩自己的不滿,指桑罵槐。
不過這也讓宜妃十分丟臉,在大行皇帝的靈前,於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新皇帝無端斥責。雍正帝還覺得不夠,居然在十一月二十九頒佈聖旨,公開指責宜妃的行為,主要“罪名”有三:第一,宜妃沒有向皇太后行大禮,“但眾母妃自應照前遵行國禮”。第二,宜妃坐軟榻走到皇太后的前面。第三,不尊重新皇帝。
正是因為這一件令宜妃不注意的小事,使得她被雍正不滿了一生。而有了雍正這麼新帝對其的所作所為,使得宜妃的後半生過地很是悲慘。
母憑子貴,卻也母憑子賤
身處皇宮,經歷的宮鬥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而一位女子,若是想在皇宮中出人頭地,想得到皇帝的寵愛,甚至是想保證自己的後半生不會過著“冷宮”般的生活。那麼,女子就必須依靠自身的本事,吸引皇帝的寵愛,並且為皇帝誕下子嗣。
不僅是帝王,就算是普通的人家,對於後代的繁衍和開枝散葉,都是他們比較重視的一件大事。所以,宜妃能得到康熙帝的“眷顧至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宜妃能夠為康熙帝生下幾個皇子,而這些皇子也成為宜妃和康熙二人間的連結所在。
從康熙十八年到康熙二十四年,短短的5年間,宜妃先後為康熙生下了3個兒子,他們分別是皇五子胤祺(生於康熙十八年十二月)、皇九子胤禟(生於康熙二十二年)及皇十一子胤禌(生於康熙二十四年)。
但是,正是所謂母憑子貴,卻也母憑子賤。宜妃在康熙死後,之所以不受雍正帝待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她的兒子。雖然宜妃給康熙生了3位皇子,但是,3位皇子的命並不好,皇十一子胤禌12歲就夭亡了,是個最沒福分的孩子。
皇九子胤禟因為在康熙末年九龍奪嫡的“亂世”中,他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因而被雍正深為忌恨。雍正登基後,於雍正四年正月,將胤禟革去黃帶子,除宗籍,圈禁,並改名塞思黑。同年八月,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43歲。
皇五子胤祺雖然沒有招罪,但是,也只活到雍正十年就就先於她病故去,時年54歲。胤祺病死後,宜妃才於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薨。
總而言之,雖然宜妃在康熙生前得到了“眷顧至深”的地步,但是,正因為她皇恩甚重,為她招來了很大的嫉妒。雍正嫉妒,很大來源就是因為宜妃得到康熙寵愛後,會或多或少的把康熙的關注間接的轉到三個阿哥的身上。所以,這對於帝位的爭奪中,讓雍正很是嫉妒。
因此,說宜妃去挑釁德妃,還不如說是雍正看不慣宜妃,更是嫉妒宜妃身後的幾個阿哥。
<strong>
韶華傾夢
都別搶,我來答。
宜妃,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中那位由鄧婕飾演的妃子。
她深受康熙帝的寵愛,並且為康熙生下了三個兒子:胤祺、胤禟、胤禌。
德妃就是雍正帝的母親,孝恭仁皇后,生前是康熙帝的嬪妃。
宜妃雖然深受康熙帝的寵愛,但是她和德妃之間並沒有矛盾,即便九子奪嫡發生時,兩位妃子也沒有捲入其中。
但宜妃遭到雍正排擠打擊的根源還是由於他和皇九子胤禟的矛盾導致的。
胤禟在“九子奪嫡”之中屬於八爺黨,站在了四爺雍正的對面,他是八爺和十四爺的忠實擁護者,數次給這兩人出錢出力。
八爺胤禩很喜歡相面,且非常喜歡結交人士,所以開銷非常大。而胤禟經常出錢資助胤禩,當胤禩的母親病故時,胤禟也很積極的和胤褆一起幫助胤禩打點事務。
不諳城府的胤禟甚至還拉著四爺胤禛一起去幫助胤禩,遭到四爺的斷然拒絕,同時也讓胤禛對胤禟越發反感和厭惡。
十四爺胤褆西征時,胤禟個人出資數萬兩資助胤褆,此外胤禟還通過太監姚子孝和胤褆私底下溝通京城裡的消息。
胤禟十分看重胤褆,還出錢給胤褆修繕住宅。
可以說,正是由於胤禟是八爺黨的親密關係,最終導致雍正對他極為厭惡和反感。
作為八爺黨的支持者,胤禟無可避免的遭到雍正的重重打擊,最後被雍正幽禁而死,還被侮辱性的改名叫做“塞思黑(意為討厭之人)”
享受此殊榮的還有八爺胤禩,他被改名為“阿其那(一說是豬,一說是狗)”。
除了胤禟備受雍正的打擊,胤禟的母親宜妃也因此受到牽連。
康熙剛剛駕崩時國喪期間,宜妃也生了一場病,導致身體虛弱,無法行走。但是皇帝駕崩又不能不去,因此就讓人抬著軟塌抬著自己去。
這一幕被剛剛繼位的雍正瞧見後,就作為藉口下詔斥責了宜妃一番說:
今朕新即大位,凡事遵循典制,率由舊章……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挾腋可以行走,則應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履艱難,隨處可以舉哀。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全然不知國體……自傳之後,若仍前不改,定按國法治爾等之罪。不久以前,宜妃就被雍正遷出內廷,命令她搬出翊坤宮遷居到兒子胤祺的府邸里居住。
另外按照禮制,新皇帝登基後都會追封前朝皇帝的妃子為太妃,但是宜妃都因為兒子胤禟的緣故一直被排除在外。
所以她的封號一直是宜妃,反觀雍正的母親,先是被尊為皇太后,在乾隆和嘉慶朝時又被追封為皇后。
而這位宜妃其實說她冤枉也不冤枉,倘若她沒有給康熙生下三個兒子,想必也不會如此受到康熙的恩寵。
兒子失勢後,那麼也就不難怪她的地位也會隨之下降了。
但想必她自身也有過人的才能和本領,才能贏得康熙的寵愛,當然隨著康熙駕崩,這一切恩寵都隨之煙消雲散了。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圍爐談史
眾所周知,康熙一生嬪妃眾多,最為出名的除了皇后就是“四妃”了,排名先後便是“惠宜德榮”,這樣一看,宜妃排在德妃的前面。但是雍正登基為皇帝之後,德妃作為生母明擺著就是皇太后,宜妃為何還要冒犯她引火燒身呢?
宜妃是康熙的寵妃,在後宮風光一時,出身高貴,但是隨著康熙去世,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眾所周知,雍正登基後對宜妃郭絡羅氏沒有好臉,還當著眾多人的面羞辱她,除了這公開訓斥之外,還親自下了詔書對她進行問罪,最後又將她感到了兒子胤祺的府邸。
甚至給先帝一眾嬪妃尊封太妃的時候,也將宜妃排除在外,而且宜妃死後,在雍正期間也沒下葬,直到乾隆上位,才將其安葬在康熙的景陵之中。可見雍正皇帝對這位宜妃有多不待見。但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宜妃自然是在康熙朝時便享盡了皇帝的寵愛。我們都看過《康熙微服私訪記》裡面,康熙出門除了帶三德子和和尚之外,唯一帶的女眷就是宜妃。老皇帝在外出徵打仗還會寫信給宜妃以結相思之苦。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康熙死後宜妃就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還以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皇貴妃,受盡恩寵,但是此時皇帝已經換人呢?還沒夾緊尾巴做人。還是以前對待德妃的心態,但是別忘了他的兒子現在是皇帝了。
康熙駕崩時,當時宜妃正病重,無法行走,便命人抬著她前去送康熙最後一程,然而雍正帝卻藉機斥責她乘軟榻出席致哀,乃是對先帝的不敬,更是沒有把新皇放在眼裡;而她在康熙靈堂,跪拜於雍正生母德妃前面,更是惹得雍正大大的不悅,當著眾人的面狠狠的斥責了宜妃的宮女和太監,讓一向受寵的宜妃非常難堪。
而且宜妃的兒子還是八爺黨的重要成員九阿哥胤禟,為人奸詐狡猾深為雍正所痛恨。宜妃先是得罪了皇太后,她的兒子又得罪了當今的皇上最後當然沒有什麼好果子吃了。反正這對母子在雍正眼裡就不是好東西。
雍正四年,被削除宗籍,改名塞思黑(狗的意思)的胤禟在牢獄中被折磨而死。雍正十年,皇五子胤祺病亡。白髮人送黑髮人,人世間的牽掛都已經消失,康熙在世時,宜妃過了幾十年的安樂日子,而康熙死去,她經歷了生命中最寒冬的十年,終於在孤苦無依中死去。
獨秀文苑
狂吃不胖君
宜妃可沒有作死去挑釁德妃。
宜妃混跡宮中多年,她再不濟也能看清點局勢,怎可魯莽行事。雍正此時已登基,作為皇帝的生母,德妃進位皇太后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她哪會那麼傻的去挑釁德妃呢?
其實,雍正對宜妃之所以會當著眾人的面去斥責她,說宜妃“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挾腋可以行走,則應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履艱難,隨處可以舉哀。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皇考未登梓宮前,倉促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大意就是宜妃絲毫不尊重德妃,不但皇太后走路,她坐轎,更甚者還坐轎走到太后的前面,而且平時在我面前,也擺出一副就是我母妃的樣子,這讓我雍正是十分不爽),目的不再於懲罰,而在於敲打。
沒看到,雍正最後還說道“自傳之後,若仍前不改,定按國法治爾等之罪”,就是從此之後,你宜妃不能再不把我雍正當回事,現在是我做皇帝,不是先皇了,所以是龍就得給我盤著,是虎就得給我臥著,不然我就真的用治你的罪了。
說白了,雍正會敲打宜妃,他可不是因為宜妃對德妃如何(實際上宜妃還真沒對德妃幹嘛),只是因為他看不慣宜妃,及她的兒子胤禟罷了。當年九子奪嫡時,胤禟可是害苦了胤禛,他巨大的財富可是幫助胤禩拉攏了朝中不少貪財逐利的重臣,而這些重臣可沒少在朝廷上聯合起來打壓雍正。如此,登基後的雍正自然免不了要對胤禟進行打壓,而作為胤禟的生母宜妃自然也是在打壓的行列中。
宜妃說實在本沒有多大的錯,她沒有對德妃不敬,也沒有對雍正不敬,只是她的兒子對於雍正來說卻是仇人,一個有著儲君之爭的仇人,雍正既然會打壓胤禟,自然也會打壓宜妃。
當然,雍正對於宜妃還算是可以了,對她只是敲打一番,待遇並未減,妃位也沒有降,只是被罵了一下。而後,她死後,雍正的兒子乾隆依舊是讓她以妃子的身份葬入景妃園寢,《欽定大清會典則例》載:“奉安溫僖貴妃神位於中龕內居左,慧妃神位居右,惠妃神位次左,宜妃神位次右”。
澳古說歷史
宜妃,康熙朝的寵妃。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出入宮廷,沒過多久就被康熙封為宜嬪,有“眷顧最深”之稱。宜妃一生為康熙生育三個兒子,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足見宜妃受康熙的寵愛程度。每次康熙在外出巡,都會向翊坤宮的宜妃帶來書信或者當地特產,雖然不是獨一份,但也足見康熙對宜妃的掛念。在康熙後期,主要後宮事宜由四大妃子主持。他們分別為惠妃納喇時,宜妃郭絡羅氏,德妃烏雅氏,容妃馬佳氏。這四位妃子的排名又是惠宜德榮。所以就出現了上面的問題了。
為什麼宜妃知道德妃會憑藉著自己兒子當上皇上,會成為太后,還是要去挑釁德妃。
第一,先說明一下,這應該不能成為挑釁。
因為在康熙的後宮中,雖然有著眾多的妃子,50多個,但是康熙對待他們都非常的好,並且各宮妃子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融洽的,從康熙的妃子長壽來看也能說明一點。在一個身心愉悅的地方,這個人一定是長壽。所以由此看來宜妃與德妃之間,並沒有挑釁之說。
第二,假如挑釁的話。
可能就是在康熙去世後,各宮妃嬪去弔唁的時候,因為宜妃當時病重,只能通過軟塌抬著去給康熙行禮,不湊巧的是,宜妃排在德妃的前面,並且被雍正看到了。這也可能是在康熙的後宮中,本來宜妃就應該排在德妃之前。所以在去弔唁康熙時,才會出現這一幕。
第三,說宜妃挑釁,也主要是通過雍正皇帝后來的聖旨來說的。
“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皇考未登梓宮前,倉促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這邊是雍正皇帝后來對宜妃的訓斥。
但這應該並非專門這對此事情。可謂是有指桑罵槐之說。因為宜妃的皇九子與皇八子非常的要好,並且在儲位之爭中,與雍正帝站在對立面。在處理皇八子之後,對待皇九子也是一樣的態度。由此牽扯到宜妃。所以藉機進行訓斥,以此告誡其他皇子。
所以,不能說是宜妃進行挑釁。只能說是雍正藉此事來正自己的朝綱罷了。
蟶子歷史
宜妃是康熙最寵愛的妃子,在有康熙的日子裡她的人生都是春天。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她尚未生子就被封為宜嬪,七嬪之一,她成為康熙朝皇后、貴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後宮主位。後來一連生了三個兒子,被封為宜妃。
宜妃從1680年到1685年,在這短短的五年之內,給康熙生了三個皇子。他們分別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12歲夭折)。
《永憲錄》:“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顧最深”。《清史稿》:“聖祖甚愛之”(《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四十二的后妃排位順序)
“母憑子貴”,嬪妃在皇宮中拼地位主要靠生孩。有了兒子的宜嬪更加受寵,地位穩固。她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被晉升為宜妃,排在康熙四妃之次,僅次於惠妃那拉氏,居住在西六宮之一的翊坤宮。她是入駐翊坤宮(僅次於皇后住的坤寧宮)時間最長的一位,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有近半個世紀之久。
宜妃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白富美,官二代,她是佐領三官保之女,她與妹妹一同嫁給康熙帝,她妹妹地位不如她。她性格驕橫,為人處世也一定有她的過人之處,否則不會得到康熙特別的寵愛和牽掛。
據記載,康熙皇帝出征在外時,心繫宜妃,怕宜妃擔心他的安危,他會命人向翊坤宮書信報平安,還會捎回當地特產給宜妃,這雖不是獨一份的恩寵,但在後宮妃嬪裡也不多見。
宜妃的老爹也因她仕途輝煌,升為駐防盛京(瀋陽)的正三品武職,職掌盛京內務府關防印,成為主宰一方的地方要員。
身緣戚屬,班亞近臣。銜書盛京掌管內務府關防印(《清列朝後妃傳稿》)”康熙帝出巡盛京時,曾兩次在其父三官保的第宅駐蹕,這樣的殊榮,在康熙帝后妃中獨她一人。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駕崩,雍正繼位。由於宜妃次子胤禟是雍正的政敵,他是幫助“八阿哥黨”打壓雍正的重要人物,皇權鬥爭失敗後的結局是血腥殘酷的。宜妃也隨之受到連累,有“母憑子貴”變為“母憑子衰”。
(九龍奪嫡圖)
宜妃人生的大落差
康熙一死,宜妃的冬天就隨之降臨。有史可考的記載,宜妃首次受屈,是在康熙的葬禮上:
康熙駕崩時,不巧的是宜妃正病重,走不了路,她便命人抬著她乘軟榻奔喪,坐就坐唄她還乘軟榻走到雍正生母皇太后的前面,而這位皇太后卻是被人攙扶著步行奔喪。這讓雍正找到報復的機會,他當著眾人的面狠狠的斥責了宜妃的宮女和太監,藉機斥責宜妃乘軟榻出席致哀,一是對先帝的不敬,二是眼裡更沒有他這個新皇帝。這讓一向受寵的宜妃顏面盡失。
“宜妃,郭絡羅氏。當聖祖崩時,妃方病,以四人舁軟榻詣喪所,出太后前,世宗見之,又傲,世宗為詰責宮監(《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老皇帝屍骨未寒,宜妃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受到新皇帝嚴厲斥責,這是一生中前所未有的羞辱。事情遠沒有到此結束,等待她的是厄運連連。平時驕橫慣了,她在為 康熙帝守靈的時候,習慣了昔日的地位,慣性似的跪在新君 雍正生母 德妃之前,眾嬪妃位之首。這個舉動讓 雍正皇帝非常生氣。
雍正帝在十一月二十九頒佈聖旨,公開指責宜妃的行為,讓她再次受辱,主要“罪名”有三條:
第一,宜妃沒有向皇太后行大禮,
“但眾母妃自應照前遵行國禮”。第二,宜妃坐軟榻、守靈到皇太后的前面。
第三,不尊重新皇帝。
這三條罪狀讓宜妃的人生跌入低谷,眼前佈滿大坑。
從此,宜妃身邊的侍從被雍正嚴密監控。雍正對宜妃的處置,還遠沒有就此結束,他在分封康熙諸妃為太妃的時候,唯獨把宜妃排除在外,還對宜妃的太監進行流放,宜妃的日常也受到雍正的嚴密監控,整日如坐針氈。
宜妃的兒子九阿哥胤禟(yìntáng)被排擠,派往西寧駐紮,他與母親在翊坤宮辭行時也受到嚴密監控。雍正帝最終將胤禟革除宗籍、圈禁、對其改名為塞斯黑(滿語,討厭的人,極具羞辱性)在獄中被折磨死,也有一說被毒死,終年43歲。
宜妃的結局
雍正元年(1723年),宜妃即被雍正趕出宮,遷居到兒子五阿哥胤祺家中。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十九,54歲的五阿哥胤祺病死。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宜妃經歷2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心酸無奈後,在鬱鬱寡歡中離世,應該活了70多歲。宜妃死了原本該葬在康熙景陵旁邊的景陵妃園寢,但因雍正餘恨難消一直不許,直到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宜妃才入葬景陵妃園寢。
德妃草根逆襲
德妃原是隸滿洲正黃旗包衣(包衣是奴僕的意思),包衣護軍參領威武之女,祖父額參曾任膳房總管,雍正宣稱烏(吳)雅氏乃“本朝舊族,創世名家”。
出身低微的她14歲入宮,為宮女。她沒有宜妃那麼好運。但她是個聰明會使腦子的美人。5年後她草根逆襲,獲得康熙的寵愛。肚子正氣,1678年她生下四皇子胤禛(雍正皇帝),因身份地下,親兒子被皇后佟佳氏抱養。她仍是宮女,做事小心翼翼,第二年康熙封她為德嬪。1681年她又生了個兒子胤禵,和宜妃同一年受封,她被封為德妃。她一生為康熙生了6個孩子3子3女。可惜六皇子夭折,她的大兒子被抱養,所以她把所有的母愛傾注到小兒子胤禵(yìn tí)身上。
最愛的小兒子被親兒子打壓
胤禵也深得康熙喜歡,後來“九子奪嫡”中,胤禵處處與雍正對著幹,大有想繼位的苗頭,鬥來鬥去雍正勝利繼位,胤禵被治罪。史料記載,1723年,雍正安葬康熙時,下令讓弟弟胤禵守陵,並削去弟弟親王封號。
對於德妃雍正皇帝曾說:
“生恩不及養恩大”雍正和德妃母子感情生分淡薄。德妃看到雍正對弟弟(自己最愛的小兒子)的這一做法,她很生氣很氣惱,想想以後和小兒子永生難見,她拒絕參加雍正的登基大典,拒絕太后封號、拒絕搬出永和宮。
她整日氣惱鬱悶,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64歲高齡的德妃生病,於1723年6月25日病死。
與其說宜妃挑釁德妃不如說是一種習慣。
宜妃明知德妃就是太后,她還在風頭上壓過德妃,主要是她背後的家世顯赫,她在盛寵之下,驕橫慣了。她一入宮就平步青雲,有皇帝極大的寵愛,有優秀的兒子,有很高的封位,人生如此的完整和幸福,在帝王家並不多見。對於康熙的離世一時還不適應,人生的大起大落太快,她習慣了昔日的榮耀,根本放不下位子。
雍正和生母德妃向來關係淡薄,草根出身的德妃卑微低調也早已成為習慣,驕橫且受盡極寵的宜妃自然不把德妃放在眼裡。
對雍正來說,即使宜妃沒有以上的做法,雍正也不會放過她。如果沒有宜妃的兒子胤禟這個政敵,鑑於雍正對他親孃沒感情,即使宜妃做出以上“出格”的事,他也不會跟她如此計較。
小姐姐講史
康熙生前的四大寵妃“惠、宜、德、榮”,其中的宜妃是其較其他更為寵幸的一個。
惠妃榮妃兼管著六宮,所以因為這一層原因,所以康熙和他們之間放不開,再由於年紀大了和兒子們的影響緣故,反而顯得並不是很親密。
而德妃長得非常漂亮,唯一的缺點是沒文化,而且脾氣不好,但是有好處,為人不太愛爭。所以康熙是挺恩寵德妃的,過了60還讓侍寢,但是跟德妃之間可聊甚少。
所以宜妃基本上就成為了康熙的傾訴對象。康熙甚至出征的時候,還要專門寫信給宜妃痛訴思念之苦;出巡的時候還曾兩次下榻宜妃的孃家。《康熙微服私訪記》裡面,康熙出門除了帶三德子和和尚之外,唯一帶的女眷就是宜妃,估麼著就從這這裡來的。
有一種說法,康熙因為擔心自己克皇后,所以沒有封宜妃為皇后,否則宜妃很有可能會成為康熙的第4個皇后。
康熙死後,宜妃未能及時轉變身份,認清形勢,從而深深的得罪了雍正。
但是康熙是暴斃於暢春園,可以說死得比較突然。而當時宜妃正在生病。出席葬禮的時候,宜妃有點著急,就讓4個小太監用軟榻把自己抬過去。可能是角色還沒有轉變過來,還沒有意識到已經換了皇帝了。所以走得有點急,直接就跑德妃前面去了。恰恰這個場景,被雍正給撞到了。
倒不是宜妃故意去挑釁德妃。只是宜妃還沒有意識到轉變身份,以前排在德妃前面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實上德妃自己對這個事情也沒有任何的不滿。畢竟大家都習慣了,沒有覺得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
但是雍正碰到這件事情之後,性質就都變了。雍正剛繼位,比較敏感。因為大家對他都不怎麼服氣,連德妃自己都說,你當皇帝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但是當時看到這個場景,雍正也不好發作。畢竟宜妃算是也算是雍正的母親。所以雍正把一幫小太監給痛罵了一頓。
其實這個事情本應該引起宜妃的重視,應該馬下來給新皇帝磕個頭,謝個罪啥的。但是宜妃並沒有怎麼做,她仍然一切照舊,到底婦道人家,並不知道宮廷政治的兇險。
結果雍正遲遲等不來這個道歉。再一聯想胤禟是八王黨,母以子貴,這不就是有人給宜妃撐腰嗎?
於是等康熙葬禮過後的第16天,雍正還是拿宜妃開刀。發佈了一道聖旨,公佈了宜妃的罪狀。“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
這句話裡裡外外,只說明瞭一個問題。那就是宜妃沒有拿我當皇帝。
接下來又發生一件事情,以至於火上澆油,最終宜妃連個太貴妃的名分都沒有得到。
因為康熙後宮有60多個妃子。所以換了新皇帝,他們就得挪地方。按道理,這些有子嗣的都得搬出宮和自己的兒子一起去住。
惠妃很聰明,帶頭搬出去了,因為惠妃自己的兒子胤禔被圈禁了,她就搬到了養子胤禩假去住了;而榮妃也搬到自己兒子胤祉家去住了;德妃因為是聖母皇太后,所以她必須留在宮裡。
到了宜妃這邊了,她死活不肯搬。如果康熙活著,誰敢讓她搬?但問題是,康熙不在了。但關鍵問題實際上還是在於宜妃真沒有合適的地方去。
宜妃有三個兒子,分別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其中胤禌其得比較早,而胤祺也不是宜妃自己帶大的,養在太后宮裡的,不大會說漢語,溝通起來有障礙。實際上最合適的人選那就是胤禟,而且胤禟會做生意,家裡老有錢了。所以如果讓宜妃選的話,她肯定更願意到胤禟家生活。
但是雍正把胤禟差遣到西寧去了,目的自然是打散八王黨。所以雍正要求比較老實的五阿哥胤祺把自己的母親宜妃接到自己家住了。而宜妃和胤祺之間還是多少有些生分的。
雍正後來對宜妃最大的報復,也不過就是沒有封她為太貴妃。兒胤禟的下場,那是另外一碼事兒。
宜妃雖然各種不愉快,但是晚年不算過分,至少她活的要比德妃久得多。她一直活到雍正11年8月份才死;而孝恭仁皇后(德妃)雍正元年5月份就死掉了。
炒米視角
在清朝,先帝去世後,新繼位的皇帝往往會尊封先帝的妃子們為太妃,並把她們的養老工作安排妥當。可是康熙才去世15日,雍正卻發上諭,狠狠訓斥了康熙的妃子,58歲的宜妃。不光如此,雍正和乾隆在尊封先帝嬪妃時,也都把宜妃排除在外,這是怎麼回事呢?
(宜妃劇照)
據《清史稿》記載,雍正之所以要羞辱宜妃,是因為宜妃在康熙去世後做了兩件事:一是未遵國禮,乘四人軟榻前往;二是在靈前行禮時,跪在了德妃前面。
雍正看到後,頗為不悅,所以專門發上諭對她進行了通報批評,說她“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甚屬僭越。”
其實,在康熙去世前,宜妃就病重在身,行走艱難。所以康熙去世後,她無法和其他嬪妃們一同行走,只得乘四人軟轎而行。而且她的軟轎還是康熙親賜,並準允她在宮中行走時可以乘軟轎而行。
至於跪在德妃前面,若是按位分而言,在康熙四妃中,她本就位居第二,排於德妃之前。
所以,看上去,宜妃所做作為,似乎並沒有毛病。
宜妃在康熙諸妃子中,其實是個頂玲瓏的人。因此在她入宮不久,便得到了康熙的寵愛,在未誕下子嗣的情況下就被破格封為宜嬪,成為後宮七嬪之一,且也是諸嬪妃中受封最早的一個。
宜妃不光受封最早,還是受封最快的一個。
康熙十八年,宜妃生下皇五子胤祺,康熙二十年便被冊封為妃。
當時受封的除了她,還有惠妃納喇氏、德妃烏雅氏和榮妃馬佳氏,也就是史上所說的“後宮四妃”。在這四妃中,宜妃排第二,德妃緊隨其後。
(德妃劇照)
康熙二十二年和康熙二十四年,宜妃又誕下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宜妃的地位也因育嗣之功愈發鞏固。
當然,光憑模樣好和能生孩子,也並不一定就能讓皇帝的寵愛更為持久。比如德妃,她不光生育了三位皇子,還生下了三位公主,可以說她是清朝後宮生育史中的佼佼者。
但德妃性寬厚,不喜爭寵奪愛,且識字不多,因此康熙待她也不似宜妃那般。
宜妃聰慧有識,又很會安慰康熙,康熙每逢為國事或皇子們的事情焦慮不已時,她總能三言兩語便化解康熙積鬱心頭的不悅。因此康熙最喜歡向她傾訴自己的煩惱和不快,而宜妃也漸漸成了康熙離不開的小棉襖。
以至康熙出征在外時,除了給聖母皇太后和皇太子寫信外,也會給宜妃“遙寄家書報平安”,同時還會寄些沿途所見的土特產給她。
這份恩寵,在後宮嬪妃中少之又少,唯有宜妃得享這樣的待遇。
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看出,在康熙心中,他是把宜妃當作家中的妻子一樣。所以哪怕出征在外,心裡掛念的還是宜妃。
宜妃乘四人軟轎在宮中行走,也是獨一份的恩寵。
康熙見宜妃體弱多病,憐惜她每天還要向皇太后和皇后等人例行問安。為了不讓她太過勞累,御賜了四人軟轎,並準允她在宮中乘轎行走。
總之,宜妃的待遇都是其他嬪妃望塵莫及的。
(康熙劇照)
宜妃雖說十分風光,但她卻從沒有恃寵而驕,與其他妃子們相處也還融洽,和德妃更是素無仇怨。那麼,雍正真的就因為她“乘轎前往”和“跪在德妃之前”故意羞辱她嗎?
其實這和她生的皇九子胤禟有關係。
康熙晚年,由於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引發了九子奪嫡。這其中爭鬥得最厲害的當屬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其中又以皇八子胤禩勢力最強,名聲最好,奪嫡的希望也最大。
胤禟自知自己不是個帝王之才,但他卻相當有頭腦會掙錢,是諸皇子中最闊的一個。他看到這種情形後,立刻投靠了胤禩,並不惜出錢出力,四處替皇八子胤禩收買人心,一心希望胤禩能奪嫡成功。
雍正繼位後,對曾經奪嫡的皇兄弟們頗為惱恨,特別是胤禩和胤禟,更是他欲除之而後快的兩個。所以他恨屋及烏,對胤禟的生母宜妃,也就難有客氣的行徑了。
後來,宜妃到雍正繼位後,不僅飽受羞辱,還被剝奪了尊封。接著,又眼見兒子胤禟被雍正改名“塞思黑”折磨而死。
在這接踵而來的打擊下,本來病重的宜妃,很快便鬱鬱而終。
(參考史料:《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康熙皇帝去世後,雍正皇帝登基,對於康熙的寵妃宜妃郭絡羅氏,雍正自始至終,都沒有給她好的臉色。
宜妃郭絡羅氏,位列康熙的“四妃”之一,按照“惠宜德榮”的排序,她的地位是排在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和三阿哥胤祉的生母榮妃馬佳氏之前的,並且宜妃一直以來,都受到康熙皇帝的極度寵愛,對其“眷顧最深”。
但是伴隨著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的去世,雍正皇帝的登基,宜妃郭絡羅氏的命運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康熙剛剛去世,雍正就開始對宜妃進行公開的斥責,並且親自下詔書進行問罪,之後更是將宜妃趕出宮去交給宜妃的兒子五阿哥胤祺。而雍正在對康熙后妃冊封太妃的時候,宜妃也都是沒有獲得任何的冊封。而宜妃去世後,在雍正在位期間也沒有進行下葬,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登基,才被安排葬入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之中。
雍正訓斥宜妃傲慢無禮的僭越行為,既有雍正對於宜妃的厭惡,當然也有宜妃自己的原因。
但眾母妃自應照前遵行國禮。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挾腋可以行走,則應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履艱難,隨處可以舉哀。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皇考未登梓宮前,倉促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雍正降旨專門斥責宜妃郭絡羅氏是在康熙入葬十六天之後,在雍正的旨意之中,宜妃郭絡羅氏的僭越行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康熙去世的時候,皇太后也就是德妃烏雅氏,尚且由人攙扶行走,但是宜妃卻坐軟轎前行,並且是走在德妃的前面,全然沒有尊卑之分;
其二,就是宜妃在雍正面前依然沒有君臣之禮,深情氣度與雍正的生母一致,進而招致了雍正的反感。
宜妃之所以在康熙去世後有如此行為,進而被雍正抓到把柄進行訓斥,也是有著不可避免的原因的。
首先,一直以來,宜妃的位置都是要高過德妃的,況且久居深宮之中,在加上康熙對其的寵愛,早已形成了習慣,一時間難以改變。
其次,雍正皇帝在之前的“九子奪嫡”過程中,可以說是不顯山不露水,異常的低調,這樣就給了宜妃以及其他的所有人很大的錯覺,因而在此之前,並沒有真正的在意雍正,或者說,並不知道雍正會對此大做文章。
再次,此時的德妃只是名義上的皇太后,還沒有為雍正所冊封,說道僭越更多的是因為雍正的主觀臆斷。
當然還不應該忽視的是,宜妃與德妃兩人的關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雍正以及德妃對於宜妃的評價,宜妃遭到雍正斥責,德妃在一旁煽風點火,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宜妃為雍正所厭惡和記恨,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宜妃的兒子,九阿哥胤禟。
雍正在“九子奪嫡”中,所面對的最為強勁的對手就是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了,其中最讓雍正感到厭惡的除了八阿哥胤禩,就是宜妃的兒子九阿哥胤禟了。
一方面,胤禟非常機智聰慧,是八爺黨的骨幹力量,先是為八阿哥胤禩,後來又為十四阿哥胤禵的奪位進行出謀劃策,給雍正造成了實質上的威脅;另一方面,胤禟是所有康熙皇子中,最有錢的,因而也就成為了八爺黨的財神爺,提供了大量的財富和經費。
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對於九阿哥胤禟是極度的記恨,剛一即位就將其發配到西北,雍正四年(1726年)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
而雍正也把他對於九阿哥胤禟的記恨轉嫁到了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身上,進而才有了雍正對於宜妃的厭惡和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