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八阿哥为什么能得到众人的追捧?

一纸书上言



第206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因为老八是一个拥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伪君子,更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最大代言人啊。

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听宋安之一一道来哈。

老八身为最大反派,身为一个光说不做的伪君子,为什么会拥有那么多人的支持呢?

首先老八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会笼络人心。而他明明很有能力,为何却只是光说不做呢,其实他所谓的不办实事,只是针对为国为民的方面,因为他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既得利益集团在帝国发展到一定时段以后,往往是阻碍帝国发展的存在,往往是帝国弊端所在。

所以老八自己的定位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最大代言人,就意味着拥有一大批既得利益集团的官绅来支持他,比如说上至京城百官,下到江夏镇的士绅刘八女,都是老八的八爷党一员。

那么老八是如何拉拢既得利益集团的呢?

我们先根据雍正王朝开局的黄河赈灾来说说,户部当时存银不足五十万两,根据后来康熙对朝臣所说来看,借出去的银子竟有1200万之多。


当时是老八是主管户部的阿哥,能被大大小小的官员如此轻易的借出这么多。说明老八很明显放水了,没有他的点头,户部尚书打死也不敢这样外借的,这样一来,这群官员自然是对老八感恩戴德。

后面康熙说要追缴国库欠款,这群官员又跑到老八府上求情,说明老八这招走的很高明,无形中拉拢不少官员。

还有朋友说,老八这样干是拿了不少回扣拿了不少好处。其实你们想太多了,老八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大家是不会称赞他为贤王的,而是会流传皇八子贪财的故事。

可以说老八主管户部期间,放任官员大肆借款,是他被称为贤王的一大原因。

那么老八不靠这个发财,他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老八在敛财方面其实更高明,一方面他让老九抛头露面接受贿赂钱财,一方面他利用老九得来的钱财,大肆挥霍来笼络人心。

大家可以看看,在老八的八爷党定位之中,老九的定位是智囊加财神爷。


像江南盐道任伯安,每年自己及其下面的官员还有盐商,就要孝敬给老九一百万两银子。再对比一下,当时国库存银不足五十万两,还真是触目惊心。

为什么老八不去接受这笔钱财,而是老九去接受呢?

这就是一种政治智慧了,让老九出面,老八就可以自始至终保持着高高在上的神秘感,保持着自己的贤名不受损,不被人认为贪财什么的,也就是说不想留下弱点或者污名在外。

所以老八需要老九成为这个财神爷,需要老九来掩护他。

等到刑部冤案爆发时,老八的虚伪就出来了。平时授意老九接受下面孝敬的钱财,结果出事了就呵斥江夏镇的任伯安和刘八女是小人,老九竟然把他们当心腹,这下子搞成这么大的事情。典型的是收钱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出事了,就推老九身上,简直是极品伪君子。

而老八平常就利用这笔钱财,大肆挥霍笼络人心。像老四下江南赈灾,跑到老八的八爷党小金库扬州,逼迫任伯安等人捐款时,老四的儿子弘时生病了,老八就带着老九、老十、老十四去看望,还真是反其道而行之,不论背地里斗的如何,表面功夫是一流。在凌太医为弘时看完病要走的时候,老八马上给了一千两的辛苦费,是大大的收买了一把人心。


所以老八是一边靠着老九出面,让其大肆接受贿赂,自己则是保持神秘感。一边又靠着老九收上来的钱,来大肆笼络人心。

再说说老八这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

老八毫无疑问是个伪君子,还是一个虚伪至极的伪君子。

这点来说,老八不只是对外人虚伪,就是对他心腹的心腹老九亦是如此。像老四下江南赈灾,逼迫盐商捐款时,老九气冲冲的要写信让任伯安对付老四。老八先是对老九和老十说了一句“那上百万灾民过冬怎么办”。然后坐下跟着吃了吃西瓜,就同意了老九写信授意任伯安对付老四的事情,还特意嘱咐要派可靠的人送信,刚才还在悲天悯人,现在马上就将上百万灾民的死活抛之脑后,还真是个虚伪的狠人。

追缴国库之际,老八对老九鼓捣老十买家当为难老四追缴欠款是心知肚明,结果与老九密谈时,还虚伪的说道老四追缴国库很不容易了,我们不能拖后腿什么的,还真是一本正经的虚伪。

可见老八还真是个虚伪至极的伪君子,而且虚伪到连心腹老九都要骗,估计连自己都骗了。

老八在笼络人心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在老四追缴国库欠款失败以后,老八先是放任老九攻击老四一方的田文镜,然后自己再出来保老四。还向康熙举荐了年羹尧为四川提督,不只是贤王了一把,还不着痕迹的挖了老四的墙角,高明至极。

到了一废太子议举新太子时,老八更是不放弃任何一个收买人心的机会,面对康熙的呵斥,老八知道自己夺嫡无望,所以先是主动站出来保支持他的佟国维,说道情愿自己退出议举新太子的人选,只求皇阿玛不要再为难佟国维。就当时情况来说自己已经成不了新太子,以这个既成事实为条件来保佟国维,还真是会玩。后是到了老十四顶撞康熙,气的康熙拔刀要砍老十四时,老八等着老四和太子等人拦住了康熙,才假惺惺的扑过去,大声喊着要杀就杀他一个人,求皇阿玛放过那些无辜的官员和几个弟弟,到那个时刻,都不忘记收买人心,不愧是贤王。

而且老八这个人,对于死要面子的读书人,也是会对症下药。

有些读书人不喜欢趋炎附势,或者说自命清高,老八对待这种人也是自有一套。像雍正登基以后,孙嘉诚因为与本部堂官厮打,被雍正呵斥以后,一时想不开,想要寻短见时,是李绂及时出现劝阻了孙嘉诚。


在李绂劝阻孙嘉诚之际,老八到来。只见老八并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先说了一句“是巨来兄啊。”称呼李绂的字,显的很亲近。

当孙嘉诚气冲冲的走后,老八一方的官员讽刺的说道:王爷这个人就是孙嘉诚,奴才原想着是他个孙行者,谁晓得他长得跟猪八戒似的。

老八这时候表现很惊人,说了一句“你混帐,士可杀不可辱”。一巴掌将这名官员打倒在地。

然后继续说道:孙嘉诚乃朝廷命官,是是非非自有朝延公断,轮得着你说三道四吗。老八这番表现,可以说很是大义凛然,将自己一方小人得志的官员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换任何人都会对老八生出好感。

老八这时候对李绂说道:这些小人真是愚不可及,你要是为他们生气。天天都得气死。巨来你到京里当官了,这个城里柴米都贵,你又是读书之人,一注清水似的,要是有什么困难,到我府上来。老八先是教训了自己这方小人得志的官员,博取李绂的好感,又开始话里有话的拉拢清流领袖李绂了。

李绂自然不是白给的清流领袖,回道:王爷巨来不敢忘朝延功令。意思是朝廷有规矩,大臣不得与阿哥王爷们私底下结交,以这个正当理由拒绝了老八伸过来的橄榄枝。

老八这个时候并没有恼羞成怒,也没有尴尬,开始回应道:是了是了,文武官员不得结交阿哥,这是祖宗的家法,不过时下还有谁记得这些个呢,巨来我这人呐,从来不屈人之志,你随便吧。老八这番话是有理有据,先是正面回应李绂的话,意思是自己知道朝廷这个规矩,只不过现在没人把这个当回事儿,意思是你不要多想,我就是那么一说。然后又给自己台阶下,说道自己从不屈人之志,意思是不勉强你,你随意哈。


老八这番笼络人心之举,不得不说,如果不是遇上李绂这种清流领袖,换上其他人,早就拉拢到自己这方了,还真是能说会道,是蛊惑人心的一把好手。

从以上这些剧情我们可以看出,老八之所以可以得到如此之多的官员拥护,首先在于他的定位,是支持既得利益集团的,是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最大代言人,正因为如此才有如此之多的官员士绅支持自己。不然自己定位到既得利益集团集团的对立面,再会蛊惑人心,也没用的。

更何况老八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拥有高超的政治智慧。比如说让老九出面接受贿赂,自己高高在上保持神秘感,保证自己的贤名,使风险老九担着,然后利用这些受贿的钱财,来大方处事来收买人心。对待官员上面,也是礼贤下士,会蛊惑人心,这样一来,更是有人支持他了。

当然老八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因为如此这般才获得了贤王称号,才获得了百官的支持。而也因为这般,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使父亲康熙对其越来越厌恶,注定了夺嫡失败,更是敌不过四哥雍正,最后一败再败,凄凉落幕。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206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八阿哥是八爷党的核心且素有“八贤王”之称,既然被称为八爷党可见其帮手是十分的多。至于为什么能得到众人追捧,我这么认为:



从其身份地位来说,八阿哥被认为是仅次于太子二阿哥(不争气但一出生就是太子)最有实力和希望继承皇位的人选。

当然八阿哥的政治才能自然不差,在行事上处处模仿康熙但只学到其表,对人宽容却实为放纵(康熙对此已感厌恶),在这种治理风格下自然不会让人感到难受反倒可以悠哉悠哉(与四阿哥的风格形成对比)。


八阿哥在人情世故方面也可谓功夫一流(在其当官办差时就四处笼络人心),相比于四阿哥冷酷务实雷厉风行的风格(被人称为冷面冷心)实在让人感到温暖,其儿子弘时也被八阿哥拉拢过去。

此外,四阿哥采取以退为进、以不争是争(并且沉迷于“道”)的方式(其踏实耐劳办事却又不贪功专营,懂得后退的风格让康熙很是欣慰)难免会让人以为其对继位并不上心从而也不会有人追随(跟着他或许没前途)。



还有一点,本身跟随八阿哥的人就多那也就从侧面给人一种感觉——他继位的可能性更大,自然压他的宝的人也就越多。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面对不同可能性的继承人大臣们自然会顺势而为,此时随大流可能是最稳妥的选择赢面也最大。


BliBli


《雍正王朝》八阿哥能够得到众人的追捧除了个人的人格魅力,还在于他善于伪装,为人处事得心应手,最后还要说他是一个有钱人。


从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围绕在老八身边,为他夺嫡出谋划策。他的人格魅力表现在他把自己城府极深表现为处变不惊,讲话娓娓道来,循循诱导。比如老八把太子的把柄都会透露给大阿哥显出自己与世无争,还有几次游说弘时也是步步为营。感觉老八如果没有几个猪队友的捣乱,他可能会走的更远,比如推选新太子的时候,老十四明目张胆的打着八阿哥的旗帜和康熙皇帝争吵。


他的伪装实在是多,头上的“贤”就是他最大的伪装。表面上八阿哥四处拉拢人才,一心为朝廷。其实他是为了朝中大臣和自己的既得利益,心中没有百姓。他不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黄河发大水他说这是天道,不是人过,让康熙皇帝发发通告慰问一下就行了。国库亏空,本来是八阿哥管的户部自己出了问题,却让老四帮他擦屁股,美其名曰我自己能力不行,这种事得交给有能力的老四来。

老八管户部为什么国库一点钱都没了。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八拿国家的钱给自己做了人情。后面追缴国库欠款的时候,几乎一大部分的文武百官都欠了国库的银子。这些欠钱的人要借国库的银子,他们肯定得经过八爷的手。八爷一同意,这一份人情就有了,所以他也通过国库的钱笼络了人心,却也掏空了国库。自己借出去的钱,自己还不要把这个事推给别人,得罪人的事他都不干,笼络人心的事他样样都行。

八爷最后逼宫失败,被抄家的时候,抄完了家大晚上的,还能从身上掏出1000万银票。最后他把银票分给了府里的夫人,还有一众丫鬟太监。从一定的角度来看,他也算是一个好领导,毕竟自己遭了殃还没有让自己的下属受苦受累,反而给了一大笔补助。但是1000万两啊,康熙末年国库里都没这么多钱。富可敌国用在八爷身上,这一点也不为过。黄河发大水,国家困难,他一分钱不掏还要阻挠。八爷的钱都是官场的钱,做人情的钱,而没有为百姓的钱。所以说他得了百官的心,满族遗老的心却没有得到康熙的心,也没有得到天下民心。




红雨说历史


《雍正王朝》里九子夺嫡各显神通,为我们展现了一出好戏,最终四爷拔得头筹,赢得了皇位,但是你会发现,最受追捧的竟不是四爷,而是八爷。


毋庸置疑,四爷是身边有着不少的追捧者,像是李卫,邬思道,年羹尧,十三爷等等,但是细看你又会发现无论是太子党还是八爷党都比他们要更加的强大。而四爷呢?则更像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太子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他周围的势力更多的都是因为他的地位所得,由于皇帝对于太子的过多的关怀,太子成为下一任的皇帝是有着极大可能的,历史上被废了又立,立了又废的太子又能有几个呢?只是终究太子不成器,枉费了康熙的一番苦心。



而八爷呢,几乎大部分的阿哥都围在他的身边,康熙废太子之后,朝中的大部分人都推选了他为新太子。他相对于四爷,太子来说,才是真正的获得了众人的追捧。他的身边又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追随者呢?

在《雍正王朝》中,八爷是最会演戏的那一个,剧中将他描绘成了一个将假仁假义表演到极致的一个人,收买人心,带人谦和,遇事冷静。在朝中素有“八贤王”之称。



一是贤明远扬,又会收买人心,自然身边的人就多了。所以八爷党也就逐渐的成为了夺嫡之战中的最有实力的一支,只可惜后来失了皇帝的宠,从此便再与地位无缘了。

欢迎大家关注围知历史,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是阿维啊


做为当朝当的皇子,又是很有能力的皇子,更重要是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所以八阿哥胤禩就成了众大臣眼里的香饽饽!



要知道当时人们做官巴结上司,不在乎名与利,而八阿哥为人贤能,虽然出身很一般,但身边有八爷和九也帮忙,在加上八福晋也有显赫的身份,就这样大家抬柴火焰高,八阿哥胤禩很快从从皇子中脱颖而出!



在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八阿哥胤禩很早就参与政务,尤其是负责管理户部,掌握国家财政大权和管理官员升迁的管理,再根据后来清理国库欠款的剧情来看,八阿哥在管理户部期间,把国库的钱基本都借给给朝中大员和宗室的王公等,早知道当时的借款数目巨大,涉及官员很多,就这样八阿哥很朝中很多官员形成利益集团,势力非常庞大,已经超过太子党!



此外,以八阿哥为核心的八爷党,成员出了胤禩外,还有三位皇子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在加上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国维,明珠的儿子纳兰揆续,阿灵阿,大学士王弘续,以及康熙皇帝的表弟鄂伦岱等,基本都是有背景的朝廷命官!

而九阿哥的门人众多,是当时最有钱的阿哥,他负责给八爷党提供资金援助,八爷党要人有人,有权有权,要钱有钱,所以在当时八阿哥胤禩能得到众皇子和众官员的追捧,是很正常的!


带球想过人


《雍正王朝》中的八阿哥能受到众人的追捧,与他在主管的户部的时候,毫无节制的外借国库存银有着巨大的联系。

在《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被人称为“八贤王”,受到文武百官中多数人的追捧,就连康熙都对其颇高的人气产生了“羡慕嫉妒恨”。

八阿哥胤禩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声望,与他是主管户部的阿哥密不可分,正是因为他在主管户部期间,用尽国库的银两外借朝廷官员,才造就了他居高不下的人气。

要知道,清朝的官员的俸禄体系是沿袭的明朝,官员们的收入是非常的微薄和可怜的,胆大的可以利用职权捞取贿银,但是一些清水衙门的官员或者朝堂之上的清流则不免为生活拮据所迫。对于这些人而言,八阿哥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八阿哥把国库的钱借给他们,实际上就是在接济他们,不要利息、不说什么时候还,有了这样的好事能不对八阿哥胤禩感恩戴德么。

还有一些官员,类似于朝堂之上康熙所批判的桑配,图伦绅、邓元方等人,对于这些朝廷的“蛀虫”而言,八阿哥就是他们的“财神爷”,他们通过借取国库的银两,转做其他营生,获取暴利,而这些都有赖于八阿哥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本金才让他们不断的获取财富,八阿哥自然也会受到他们的追捧。

当借款已经成为了朝堂之上的风气,成为了官员们争相攀比的必要条件,也就使得大部分官员纷纷前往户部借钱,这些借钱的官员也就因此受到了八阿哥胤禩的恩惠,必然也就会支持八阿哥了。

而这些官员在朝中的占比不在少数,并且这些人遍布了朝堂之上的各个官阶与各种阶层,上到魏东亭、陈文胜这样的功勋元老,下到隆科多这样的落魄官员,其中还不乏三阿哥、十阿哥这样的皇子,所以八阿哥在朝堂之上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和人气。但是这些都是在耗费国家的资源,并且造成了国库空虚的局面,将这个国家陷入为了危机之中,因而八阿哥其实从康熙知晓国库空虚的事实开始,也就为康熙所厌恶了。


八阿哥受到众人的追捧还因为他一直都是躲在幕后,大家只看到了他的“假仁假义”。

如果是积累人气、声望的事情,八阿哥当仁不让的必然会亲自前往,比如当街抓回闹事的十阿哥,前往祭拜孙嘉诚,亲自将江湖术士张明成交付康熙等。

如果是办理得罪人的差事,八阿哥断然不会亲自前往,比如去江南筹款赈灾。

而要是遇到了必须要有人出头露面来做,但是又会有损威望的事情,八阿哥必然会退居幕后,把这件事情交给九阿哥、十阿哥或者其他八爷党的人来做。

这样的例子是非常的多。追比户部欠款期间,八阿哥找人故意想大阿哥透漏雍正有意偏袒太子党的欠款人员,让大阿哥去检举揭发;在知道太子卖官鬻爵的事情后,主动让自己门下的纳兰揆叙带着这些官员让大阿哥引荐给康熙,挑破父子三人之间的关系;在十四阿哥回京大闹康熙灵堂的时候,又是八阿哥给九阿哥、十阿哥使眼色,让他们故意放声哭丧,让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这样一来,八阿哥就将自己的“仁义道德”展露在了世人面前,而将自己的虚伪和阴险藏在了幕后,让官员们只看到了八阿哥的贤德,却看不到他的卑劣,而他也靠着这份假仁假义收获了不少人心。


不得不说的是,八阿哥卑微的出身和开明开放的态度,也为自己在官员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加分不少。

八阿哥胤禩,是参与“九子夺嫡”的所有皇子中,出身最为卑微的,他的生母是良妃卫氏,辛者库出身,就连康熙都曾说八阿哥是“辛者库贱妇所生”。

出身的卑微从小磨练了八阿哥广结人缘、礼贤下士的性格品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没有身份背景和母家势力牵绊的八阿哥,更容易获得朝堂之上官员的支持,特别是一些朝中重臣的支持,因为如果八阿哥能够成功,他们将会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卑微的出身和空白的实力背景反而成为了八阿哥争夺皇位的优势之一。

同时,不得不说的是,八阿哥对于朝臣的态度是最为开明和开放的。

大阿哥的党羽基本都是自己的门人,太子党成员也都是和自己有着密切联系的人,三阿哥领导的是一群文人墨客,有些还不没有进入仕途,雍正和十三爷这面又是纪律严明,铁板一块的,外面的人很难进入其中。

只有八阿哥对于朝臣的态度最为开明也最为开放,因而总有不少朝臣时刻围绕在他的身边,这也使得八阿哥获得了更多的支持,也收获了更高的评价。

也正是基于上述的原因,八阿哥胤禩才具备了极高的声望和人气,受到了朝堂之上官员们的一致追捧与支持。


雍亲王府


1.身份地位注定身边会围绕着一帮人。如果将来争到太子之位,做了皇帝,那地位更高,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个大家都理解,就连老三这种玩弄诗书的人,都能把清流的领袖李绂吸引到身边,更何况老八这样在朝廷里有实权的人呢?很多想加官进爵的人,肯定要找靠山。

电视剧开头,老八就掌管着户部这种肥缺。对很多人来说,这就是财神爷。因此八爷党的人都能得到肥缺,个个富得流油。将来老八当了皇帝,人人岂不是有贪不完的钱。

2.清朝因为满族八旗制度,很多地位高的旗人手下都有一大帮奴才门人,老八也不例外。

这样的人,为了高官厚禄,或者为了自己的特权,势必巴结像老八这样的皇子。年羹尧本来是个包衣奴才,老四说给他抬旗就抬了。还有老十三那个门人,在浣衣局洗管理衣服的那个,说给他爹差事就给,说给他家房子就给。

老八身边这样的人相当多,比如那帮整天在茶馆斗蛐蛐的无业游民,因为是旗人,有特权,好吃懒做,这帮人就喜欢老八这种纵容下属的人。

3.老八卖人设卖得好,号称八贤王,平时自己不出头,喜欢幕后操纵,给外人看起来宽厚仁慈,得罪人的事都让老九老十老十四或者手下门人去做。

例如户部欠款案,老十闹事他一开始纵容不管,还挑拨家奴跟老四对着干,结果呢,老十闹出个皇家大笑话,他又埋怨老九不帮老十还债,老九帮不帮老十还债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他在大街上当众帮了年羹尧和田文镜,别人还都以为他识大体,谁知道幕后都是他一手操纵的。

再比如雍正上台以后整顿旗务,那些吃干饭的旗人闹事,背后不都是他让老九递的话,把土地都租出去了。那些旗人如获至宝一般得了好处,把八爷党夸到天上去了。不都念着他的好。

例子多的是,就不一一举出了。

4.跟着老八,能加官进爵,高官厚禄。

当京官的能步步高升,外放的能捞着大肥缺。

任伯安在京里也就是个小小侍郎,外放盐道,立刻富得流油,搞得江夏镇号称除了皇家他们最有钱。

雍正上台以后,外放官员,八爷党放的全是肥缺,而且是跟雍正做的交易。太子当年为了还户部欠款,卖了几个外放,被老八放风到老大那里,老大又捅到康熙那里,栽了个大跟头。而老八可以直接跟老四心照不宣地做交易,八爷党这几个人不放肥缺,老四的李卫田文镜就别想外放要职,这种权势也是顶天了。

跟着这样的主子,哪个奴才不是想什么有什么。

5.老八这个人,特别放纵下属,康熙临死前就指出来了。

跟着这样的人,就算犯了滔天大错,他也会纵容的。例如老十当街鞭打田文镜年羹尧这种朝廷命官,他不就轻描淡写的撂下一句话,闹够了没有,还不收摊。就完了?

八爷党的那帮人,借了很多户部的银子,朝廷开始追查,他们一窝蜂跑到八爷府,结果呢,老八一句训斥也没有。如果老四的门人,老四不会容忍他们乱借钱吧,更不会允许他们欠债不还。年羹尧送礼给他们家,他还嘟嘟囔囔的。

6.老八很会收买人心。

比如有个太医给老九看病,他都会塞点银子,话说对于夺嫡,太医真的起不到很大作用,但是太医能接近皇帝,至少能搜集情报。

再比如,为了钳制老四,他把弘时的罪状捏在手里,但是一旦他要利用弘时,立马把这个张廷璐的供词交给弘时销毁,说服弘时跟弘历争夺皇位。收买人心上,老八的确有一手。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太经典了,很多东西越咂摸越有味。经典!


西堤君


八阿哥允禩被尊称为“八贤王”,可见他在众人心中的地位。康熙在位时,他主管户部,利用职能之便、皇子地位,就已经积极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为之后的夺嫡之争做着准备。允禩个人确实很有能力,不过野心太大,时刻盯着太子之位。


八阿哥被众人看好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他的表现最像康熙皇帝。康熙爷对他的评价是:“他处处学我,但处处学得不好,我对手下大臣就已是宽容,而他对手下的放纵只会毁了我大清王朝”。可以看出,虽然康熙爷对他很不看好,但是大臣们喜欢这个像康熙的皇子,而且他对手下的宽容放纵使得大家对他更有好感。

2、众皇子中他最会“做人”。说白了就是虚伪,但这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派确实深得众人心,不仅笼络大臣,还有一众阿哥围着他,就连十四阿哥也跟着他与四阿哥对着干。相反,务实派的四阿哥因为雷厉风行的做派而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八阿哥在这方面真是有天赋。



3、再就是众人都看好八阿哥接替二阿哥成为新的太子,所以,存在刻意的巴结迎合。

不知大家怎么看,个人见识浅薄,分析不到位,还希望能与大家交流讨论!


一纸书上言


《雍正王朝》里,八阿哥胤禩极得人心,被众人称为八贤王。他到底为什么能得到众人的拥戴呢?其实影片开头两集已经告诉我们八贤王的秘诀了。

第一,电视剧一开场,黄河发大水。胤禛在户部查账,发现许多年来大小官员争相从户部借款,竟然把户部快借空了。以至于朝廷已经无钱去赈灾修堤!

多年来一直是八阿哥主管户部,你说他不知道这些官员有借无还吗?他显然知道,但是他默许了。而四阿哥不仅多管闲事,去查户部的账,还要担任追比欠款的大臣,让官员们十天内把欠款还上。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大臣,你说你会拥护谁,是宽仁的八阿哥,还是多管闲事、铁面无私的四阿哥?


第二,为了筹款赈灾,胤禛、胤祥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来到江南筹款赈灾。

江南巡盐道任伯安和各位盐商手中有几百万两银子,但是他们却不愿意拿出来赈灾,因为这些钱是要上贡给八阿哥的。

任伯安和盐商们为什么要给八阿哥那么多钱?显然,八阿哥是他们的保护伞。在八阿哥的保护下,他们能捞得更多。可谓八阿哥吃肉,他们喝汤,大家其乐融融。

而四阿哥一来,就逼着他们捐钱赈灾,以至于在官员和富商中流传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爷传回话”的顺口溜。

那么这些地方官员会拥戴能带着他们捞钱的八阿哥,还是从他们手里捞钱的四阿哥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在得知了八阿哥的秘密后,胤祥恍若大悟:难怪八哥平时出手那么阔绰,原来都是这些官员富商上的供。

八阿哥出手阔绰,显然不是花天酒地地挥霍,而是用来拉拢官员了。

清朝官员的正式工资不高,地方官有各种来钱的路,京官则只能靠死工资。朝廷也知道靠工资活不下去,所以默许了很多灰色收入,比如地方官到京,会给有关系的京官一笔钱,称为“冰炭敬”。

显然,八阿哥的馈赠,对于很多官员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八阿哥和很多官员可谓是有福同享。这些官员能不支持八阿哥吗?

但是八阿哥胤禩显然忘记了一点:能让他登上皇位的,不是大臣们的支持,而是康熙的圣心。而他越得人心,就越遭康熙忌恨。他为了拉拢人心搞得那些小动作,也难逃康熙的法眼。康熙怎么会让他登上皇位呢?



梦露居士


在《雍正王朝》中,由于太子第一次被废,康熙帝下旨议举新太子的人选,八阿哥胤禩对太子之位已觊觎已久,所以召集同党,共同举荐自己,那为什么他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呢?

我记得,由于四阿哥胤禛在追逼户部欠款之事上操之过急,从而受到康熙帝的申斥。八阿哥胤禩立马就举荐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而年羹尧是四阿哥身边的人。为什么老八还要举荐呢?这不仅可以拉拢年羹尧,还可以在康熙和百官面前树立任人唯贤,不计门户之见的贤王形象,起到笼络人心的目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八阿哥为何得到众人的拥护了。

正是由于八阿哥胤禩善于笼络人心。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利用官员的缺点或短板,并施以恩惠。才把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以及上书房大臣佟国维、马奇等许多的官员都争取过来,为他的夺嫡之位摇旗呐喊。但也正是由于人缘太好,势力太大,使他失去了机会!
八阿哥胤禩处处学康熙,可处处学的不像,康熙是以宽仁治国,他却是以宽仁收买人心。可是到了康熙晚年,大清吏治腐败,民生渐衰。需要一位雷厉风行的君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因此,决不可能选择八贤王,那就只能选择四阿哥冷面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