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药剂能预防菜心立枯病吗,怎么做?

雾都山客


菜心立枯病发病时的表现及危害

心立枯病与寄主抗性有关,不利于寄主生长的土壤温湿度,如过高、过低的土温,黏重而潮湿的土壤,均有利发病。容易发生在菜心苗期,大家可以使用药剂预防菜心立枯病。

菜心立枯病菌丝生长温限6-40℃,生长适温为20-30%,尤以25-30℃生长最快。菌丝存活需要冷凉干燥的土壤。当土壤湿度维持在最大含水量的20%-60%时,其腐生能力最强,超过70%对基物的占领能力显著下降,高于90%其腐生定殖能力几乎完全消失,这主要是高湿有利于土壤中细菌对它的为害。但菌核的萌发需要高湿,一般相对湿度98%才能萌发,侵入也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自由水或近100%的相对湿度。土壤酸碱度对液菌的生长影响不大,一般PH5.8-8.1病菌生长良好,小于PH4时生长速度才明显下降。

菜心立枯病初发病时在病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略凹陷,扩展绕茎1周后造成幼苗病部以上萎蔫,后逐渐枯死。病苗多立着不倒伏故称之为立枯病。湿度大时,病部生出蛛丝状浅褐色霉,即病原菌菌丝。立枯病病程较猝倒病长,扩展速度也缓慢,别于猝倒病。

药剂预防菜心立枯病

苗床设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选用无病新土作苗床;如用旧床应进行床上消毒;使川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播种不宜过密,覆土不宜过厚。

加强苗床管理,看天气保温与放风,水分的补充宜多次少洒,浇水后注意通风换气。

每平方米苗床用95%恶霉灵原药精品1g对细土15-20kg拌匀,播前把药土的1/3撒在打好底水的畦面上,播后再将余下的2/3药土覆在种子上,做到上覆下垫,使种子夹在药土中间。每667平方米也可用30%苯噻氰乳油50ml,对水50kg,稀释成1000倍液喷雾,可有效地防治黑根病并可兼防甘蓝类猝倒病。

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粉剂拌种,或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30%苯醚甲·丙环乳油3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3.2%恶·甲水剂500倍液、95%恶霉灵原药3000倍液。








农村巧姐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种植菜心时,立枯病是一个在苗期常发病害(不仅是十字花科蔬菜,其他茄科作物、豆科作物也经常发生该病),病原菌常年存在于土壤中。而任何病害的防治都离不开杀菌剂,既然有病菌,我认为不使用药剂就预防菜心立枯病的做法,是不成立的。

菜心立枯病

土传病害的一种,病原菌寄生于土壤或者病残体当中,一旦环境适宜,便会萌发侵染健康的作物。危害的作物范围非常广泛,当前主要防治手段为化学防控。

表现症状:主要危害植物的维管束部位,发病初期,在茎基部出现黑褐色褪绿斑块,大部分情况下,会绕茎一周。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部位颜色加重,并开始缢缩,同时,地上部位叶片发黄,逐渐脱落。

当病情发展至后期时,茎部干枯,植株死亡,但是不倒伏。这也是和猝倒病区别最明显的地方。

立枯病病原菌的存活时间以及侵染途径

作为土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2—3年,只要土层中有足够的有机质,那么就可以一直繁衍存活下去,并且数量会越来越多。

立枯病的主要侵染途径是通过流水传播,尤其是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发病最终。且该病传染速度极快,只要条件满足,就会以当下病株为发病中心,向四周侵染,形成新的发病中心。

当前的不用药剂防治方案

农业防治:倒茬换茬,不能连续在同一田块连续种植十字花科蔬菜,降低土壤中的含菌量;土层深翻,使用深犁机,把20厘米以下的土层翻至地表,在阳光的作用下,杀死大部分病原菌。

这是不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的方案,但是并不可能成立!

第一、这两种做法,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么做;

第二、并不能杀死所有的立枯病病原菌,只能杀死大部分。但是只要后期条件适宜,该病害仍会快速传播。

那么,更好的方案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农业防治+药剂防治同时进行。药剂防治的话,可以选用噁霉灵药肥或者苗期3%甲霜灵恶霉灵水剂750倍叶面喷雾,连续3—5次。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农巴士


菜心立枯病

菜心立枯病菌丝生长温限6~40℃,生长适温为20~30%,尤以25~30℃生长最快。菌丝存活需要冷凉干燥的土壤。当土壤湿度维持在最大含水量的20%~60%时,其腐生能力最强,超过70%对基物的占领能力显著下降,高于90%其腐生定殖能力几乎完全消失,这主要是高湿有利于土壤中细菌对它的为害。但菌核的萌发需要高湿,一般相对湿度98%才能萌发,侵入也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自由水或近100%的相对湿度。土壤酸碱度对液菌的生长影响不大,一般PH5.8~8.1病菌生长良好,小于PH4时生长速度才明显下降。田间病害的流行还与寄主抗性有关。不利于寄主生长的土壤温湿度,如过高、过低的土温,黏重而潮湿的土壤,均有利发病。

临床症状

发生在苗期出苗前后。初发病时在病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略凹陷,扩展绕茎1周后造成幼苗病部以上萎蔫,后逐渐枯死。病苗多立着不倒伏故称之为立枯病。湿度大时,病部生出蛛丝状浅褐色霉,即病原菌菌丝。立枯病病程较猝倒病长,扩展速度也缓慢,别于猝倒病。

病原特征

立枯丝核菌,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抱子类)。

主要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有报道,无寄主存在时菌丝可腐生140天以上,由于该菌寄主范围广,一旦进入菜田,则较难根治。

传播途径

此菌在土表有时形成子实层,产生担孢子,借风传播至100m左右,落到寄主上几小时即萌发,4天后表现症状,但其产生机会少,作用不大。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

防治措施

(1)苗床设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选用无病新土作苗床;如用旧床应进行床上消毒;使川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播种不宜过密,覆土不宜过厚。

(2)加强苗床管理,看天气保温与放风,水分的补充宜多次少洒,浇水后注意通风换气。

(3)床土处理:每平方米苗床用95%恶霉灵原药精品1g对细土15~20kg拌匀,播前把药土的1/3撒在打好底水的畦面上,播后再将余下的2/3药土覆在种子上,做到上覆下垫,使种子夹在药土中间。每667平方米也可用30%苯噻氰乳油50ml,对水50kg,稀释成1000倍液喷雾,可有效地防治黑根病并可兼防甘蓝类猝倒病。

(4)药剂防治: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粉剂拌种,或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30%苯醚甲·丙环乳油3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3.2%恶·甲水剂500倍液、95%恶霉灵原药3000倍液。


富川后生仔


防治措施

(1)苗床设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选用无病新土作苗床;如用旧床应进行床上消毒;使川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播种不宜过密,覆土不宜过厚。

(2)加强苗床管理,看天气保温与放风,水分的补充宜多次少洒,浇水后注意通风换气。


秋天的落雨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菜心立枯病一般在苗期常发生,如果是大棚可以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来防治,如果是大田就需要控制水肥来防治。



农村老四记


不使用药剂就把苗床设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选用无病新土作苗床;如用旧床应进行床上消毒;使川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播种不宜过密,覆土不宜过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