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的昆陽之戰與李世民的虎牢關之戰哪個水平更高?為什麼?

智匯者88


我是歷史愛好者滌塵索金,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純屬個人觀點,不足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大家更多的交流。

劉秀的昆陽之戰和李世民的虎牢關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兩場戰役指揮者劉秀和李世民都展現出的超凡的作戰智慧和勇武,兩場戰役對整個國家的形勢的變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非要將兩場戰役做一個比較,那麼從戰役背景、自身實力和對手實力三個方面綜合分析,劉秀的昆陽之戰明顯更高一籌。

戰役背景

  • 昆陽之戰

新朝末年,王莽一系列的改革搞得天下民怨沸騰,其中北方的赤眉和南方的綠林兩支起義軍搞得王莽焦頭爛額。

原本王莽在全力以赴的與北方的赤眉軍在戰鬥,但是南方的綠林軍擁護劉玄稱帝,這一做法徹底激怒了王莽,他在洛陽集結了所有能調動的兵力,然後向南陽地區進發,第一站就抵達了昆陽城(一個小城)下。而作為守方的更始政權的主力軍隊正在全力圍攻戰略重鎮宛城,沒有辦法救援昆陽。

  • 虎牢關之戰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並起,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角逐,最終只剩下李淵、竇建德、王世充、蕭銑、杜伏威等人。

李淵為結束紛爭,派遣李世民、李元吉進攻王世充,很快將王世充圍困在洛陽城中。竇建德受王世充的求援而領軍支援,意圖進軍解洛陽之圍,李世民為確保勝利果實,選擇在虎牢關(易守難攻的關隘)阻擊援敵。

自身實力

  • 劉秀方

昆陽城的守軍只有七八千人,劉秀突圍後向定陵、郾城的軍隊求救,憑藉著他高超的口才和人格魅力,最終說服他們出兵援救昆陽。

這支援軍完全是臨時拼湊而成,他們是由當地的漢族宗室、門客、流民等組成,總人數應該不會很多,因為劉秀增援後的第一戰是親帥1000人發動的,當敵軍敗退時也僅率領數千人追擊。

作為指揮者的劉秀是初次與眾人接觸,對軍隊的具體情況知之甚少,彼此仍處於磨合、熟悉階段。

  • 李世民方

李世民手下的主力部隊用於圍困王世充,他只率領了3000多名玄甲軍支援虎牢關。

玄甲軍是李世民的親軍,是他花費巨大代價組建的重甲騎兵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是在歷史上排的上號的英勇之師。

這支部隊長期追隨李世民作戰,經過了長時間的合作,李世民指揮他們就如同身之使臂,臂之所指,莫不制從。

對手實力

  • 新軍

王莽為了畢其功於一役,昆陽之戰動用了自己所有的底牌,組建了一支空前龐大的軍隊,這支軍隊包括關中的漢軍、各郡縣抽調的精兵、巨人巨毋霸馴養的野獸等,共計人數達42萬人,雖然估計這個數字有水分,但是十幾萬的兵力肯定是有的。

  • 夏軍

竇建德率領增援王世充的這支部隊人數在10萬人左右,是由一直追隨他的嫡系部隊以及剛剛吞併的孟海公、徐圓朗的部隊組成。

筆者總結

昆陽之戰時劉秀還只是一個初入戰場的新丁,原本是戰場的一個配角。在面對王莽大軍圍困,眾人驚慌失措的情況下脫穎而出,為眾人冷靜的分析當前局勢、帶領一隻完全陌生的軍隊衝鋒陷陣,將來勢洶洶、趾高氣揚的王莽軍隊殺的片甲不留,此戰過後,王莽政權很快被取代。

虎牢關之戰時李世民已經是名揚天下的軍神,同樣面對戰場上突如其來的變數,能夠冷靜的做出判斷,並且果斷的出擊,實施斬首行動,活捉敵軍主帥竇建德,一舉統一了北方,為唐朝的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

這兩場戰鬥贏的都很精彩,劉秀和李世民都是難得一見的奇才,他們能夠在戰鬥中敏銳的捕捉到對手的疏漏,並有能力將這個漏洞無限放大。

但是相對來說,劉秀作戰時的處境更加兇險,其手中能夠動用得力量更加薄弱,而面對的對手更加強大,因此綜合而言,劉秀的水平要更高一籌。


滌塵索金


簡單說一下兩次戰爭。

昆陽之戰:公元23年,王莽新軍與綠林軍於昆陽一帶交戰,綠林軍以少勝多,擊敗號稱百萬的新軍。此役決定了新漢之命運,同時也極大的影響了後世東漢的成立,在歷史上的影響力極為深刻。

在這場戰爭中,不顯山不露水的劉秀,力排眾議,一戰而天下知,為後來一統打下基礎。

新軍42萬餘,號百萬,綠林軍中,昆陽守軍萬餘,加上劉秀等人外出借來的救兵,加起來不到兩萬,而且劉秀在此戰中還是個弟弟,沒什麼聲望,能夠力排眾議,一戰成名,確實厲害。

虎牢關之戰:公元620年七月至次年五月,李世民於洛陽,虎牢分別擊破王世充之鄭,竇建德之夏,一舉消滅兩大政權,既而統一北方,奠定了唐王朝的版圖基礎。同時李世民也憑此功得封天策上將,“許自置官屬”(自己招募人才入天策府上班),開始與太子建成分庭抗禮,最終於玄武門大勝之。

此役中,李世民作為唐軍事一把手,在戰時表現出了驚人的統帥才能,面對竇建德的十餘萬精銳,僅憑几千人就敢馳援虎牢。

那麼這兩次戰爭,哪次的水平更高呢?

就指揮難度而言,昆陽之戰當比虎牢更難。

因為劉秀當時不過一個偏將軍,而且面對數十萬大軍,他的上司同僚皆認為打不過,想投降,是劉秀力排眾議,讓大家死守昆陽,然後出去搬救兵,當時的劉秀沒什麼號召力。

而李世民則不同,虎牢之戰前,他已經是唐朝軍事一把手了,當然李淵和太子不算,而且此時李世民已封秦王、三公之首的太尉(掌管軍事)、尚書令(尚書省老大,宰相),故在戰爭中,李世民可以調全國之力與敵人抗衡。後面也確實如此,甚至還有巴蜀兵甲參戰。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5900969158072724"} --}

方山中人


一點個人的淺見望和大家分享:顯而易見是太宗李世民的水平更高,原因有三,一:成就,虎牢之戰太宗一戰擒二王,直接加快了唐王朝的統一,自此中原再像樣的政權與之為敵。二:膽識,在唐軍長期圍困王世充士氣低迷人心思歸之時太宗能力排眾議選3500名‘玄甲軍’對夏王竇建德十萬之眾並取得輝煌成就試問又有誰能比。三:戰略部署,從唐軍圍困洛陽到虎牢之戰俘虜竇建德每一個環節都被太宗李世民拿捏的死死的,既有戰略上的氣魄又有戰術上的安排,所以整場戰役也都按照太宗的預期在發展,佩服[祈禱]。

再說說光武帝劉秀昆陽之戰,雖然在人數對比的戰績上贏了,但是昆陽之戰只是被動防禦戰,而不是有計劃有步驟的戰爭,所面對的對手也是不能相提並論,王世充硬剛李密最後瓦崗軍說實話還是敗於王世充之手,而夏王竇建德的河北政權也是猛將如雲,竇建德本人也歷次大戰而成長起來的優秀農民領袖,反觀劉秀的對手歷史上就沒什麼名氣,所以綜合上述我感覺就戰爭藝術而言太宗更勝一籌,個人觀點不喜勿噴[祈禱]


老邢價值觀


這兩場大戰, 我認為從戰略意義上來說, 李世民的虎牢關大戰的戰略重要性更大一些,。因為這一戰歷史民幾乎消滅了王世充和竇建德,這兩股當時最大最有威脅的敵對勢力。為之後統一中原鋪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其意義很像我們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

昆陽大戰的時候, 劉秀只不過是個打工仔。大戰的勝利只不過是讓他個人知名度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 消滅了王莽的四十萬大軍那不過是為別人做了嫁衣而已,對他此後平定中原沒有實質性的意思,因為在他一統天下的路上王莽已經不是他主要的對手了。

要是論這兩場大戰的操作水平的高低,我覺得劉秀的昆陽大戰更勝一籌。原因很簡單,一個是公司的基層主管,一個是公司的少東家兼CEO,做起大項目來誰難誰易,大家就不言而喻了吧。






塰鬥


昆陽之戰是發生在新莽王朝末年,王莽集中42萬兵力想徹底消滅綠林軍,劉秀是昆陽之戰的重要決策人。

劉秀

當時昆陽守軍合計1萬餘人,敵我兵力懸殊,大部分人都想棄城而逃,只有劉秀提出踞城堅守,同心協力,打敗敵軍。在王莽大軍即將圍城之際,率領十三騎親隨出城調集部隊,準備內外夾攻。

昆陽之戰

昆陽城頑強打退敵軍一次次攻擊,兩方陷入僵持階段。劉秀親率三千敢死隊,一舉打跨了新軍,而城內漢軍也衝殺出來,裡應外和,徹底使王莽的軍隊土崩瓦解。

虎牢關之戰是李世民生擒竇建德,迫降王世充,統一中國北方的一戰。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在虎牢關下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

李世民

虎牢關之戰

昆陽之戰和虎牢關之戰都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在我看來,應是劉秀略勝一籌,李世民在戰前已建立唐,有充足的後援。而劉秀卻靠白手起家成就霸業,所以更不容易。


刀筆傳神


我覺得兩場戰役在歷史上都非常經典,水平都非常高,沒有高低之分,確切地說應該是伯仲之間。

  1. 二者的指揮者都具有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
  2. 兩場戰役都是以少勝多,都為以後的登基稱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李世民的虎牢關之戰一舉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兩大割據勢力,以少勝多,而且最重要的是此戰奠定了李唐統一天下的格局,消滅了天下對李唐威脅最大的兩大實力。劉秀的“昆陽之戰”不僅使得“昆陽”這個地方成為名垂千古的寶地,消滅了王莽的軍事力量,更讓戰役的獲勝方——劉秀成功的為接下來的登基打下基礎。

小李愛小九九


個人認為唐太宗李世民的虎牢關之戰水平更高,光武帝劉秀的昆陽之戰水平比唐太宗李世民還有不足。


小龍女5505


昆陽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