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手下的外戰第一人,一生奉行“馬革裹屍”,死後卻被汙名


作為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手下的將領非常多。這些將領中有人很早就加入了劉秀團隊,也有人加入的較晚。眾多將領中,要說對東漢的建立功勞最大的將領,那無疑是年輕的耿弇將軍;可要說平定異族叛亂功勞最大的將軍,那就非伏波將軍馬援莫屬了。或許是個巧合,耿弇和馬援這兩位對東漢功勞很大的兩位將軍,他們的人生際遇完全不同。耿弇是典型的少年早成,年僅23就成為建威大將軍,而馬援則屬於大器晚成。在馬援投奔劉秀的時候,他已經四十多歲了,那時的他還非常平凡。此後不久,奉行“馬革裹屍”的馬援才一飛沖天,接連為東漢收復了一個又一個的割據反叛之地。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在馬援死後,他的名聲卻受到了汙化。

劉秀手下的外戰第一人,一生奉行“馬革裹屍”,死後卻被汙名

提起馬援,或許很多人並不太瞭解,哪怕瞭解一些的也只是知道他被稱為“伏波將軍”。可要說《三國演義》裡的馬超、馬騰,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事實上,馬援雖然沒有他的後人那麼有名,可他的功績卻遠不是馬超等人可以比擬的。當劉秀帶領著手下將領穩定了東漢王朝,逐漸掃平了國內的軍閥後,就面臨著解決邊疆叛亂的問題。因為中原王朝多年處於戰亂之中,所以那時的邊疆地區到處在叛亂。無論是西域的羌人,還是南邊的越人,都處於獨立狀態,且對邊疆地區的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劉秀手下的外戰第一人,一生奉行“馬革裹屍”,死後卻被汙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光武帝劉秀派遣馬援平定西羌。當時的羌地動亂嚴重,劉秀先後派遣了兩三位將領都沒能平定此地。後來馬援被派往此處,他憑藉傑出的軍事天賦,僅半年時間就徹底鎮壓了羌人反叛,給漢羌接壤之地帶來了二十年的和平。此後,馬援又被派往了交趾,也就是今日的越南北部地區。當時的交趾大部都已被叛軍攻陷,東漢地方軍隊根本不是叛軍的對手。馬援來到此次後,戰局迅速扭轉。不得不說,名將之所以能夠出名,確實有其過人之處。馬援這位以陸戰出名的悍將,到了南方河湖交錯的地方,很快就適應了那裡的環境。

劉秀手下的外戰第一人,一生奉行“馬革裹屍”,死後卻被汙名

當時的馬援軍隊因為士兵大多來自中原,所以水土不服現象非常嚴重,致使漢軍戰鬥力下降很快。後來馬援逐漸適應了溼熱環境,帶領漢軍從水陸兩方面對叛軍進行了夾擊,最終用了兩年時間平定了此地。坦白的說,如果只是單純的平定叛亂,或許很看不出馬援的偉大之處。因為在我國曆史上平定邊疆叛亂的將領數不勝數,可馬援真正讓人敬佩的是,當他用武力鎮壓了交趾的叛亂後,卻能獲得當地人的熱愛和擁戴,甚至還為他建立了廟宇以供後人紀念。這些廟宇即使到了兩千年後的今天,依然有人在給他供奉!

劉秀手下的外戰第一人,一生奉行“馬革裹屍”,死後卻被汙名

這是因為馬援不但打仗厲害,他的內政能力也很強。在平定叛亂後,馬援在交趾地區推行了很多仁政,還將中原的先進生產技術帶到了那裡,讓當地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所以當地居民把馬援當作大神來供奉。只是讓人可惜的是,在馬援以62歲高齡平定湘西武陵五溪叛亂時,不幸染病而亡。馬援踐行了他的誓言,真正做到了“馬革裹屍”。可在他死後,卻被貴族梁松以貪汙之名汙衊,讓他在死後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倒是讓人扼腕嘆息。我國名將很多,但真正值得敬佩的還是衛青、霍去病、馬援這樣的外戰名將,他們為我國的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值得後人永遠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