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醫看同一個人的病,一個醫生一個看法啊,不同的用藥啊?

灃淨意


各人的思維不同所辨的症很可能也不同所以下的藥也就不同,還有兩個人辨的是同一個證如寒證,那麼去寒的藥就有幾十種,證相同而藥不同那也有一定的可能,只要能治好病就行了。


老球880


中草藥不是一個病症只有一個藥方治好,一個藥方也不能只醫一種病,這是中藥的擅長。說個經驗給大家聽,我腳傷的時候食地鱉紫金散醫腳,後來發現我痔瘡那個肉球不見了,太幸運了,所以特別看中中草藥,你問這個問題是很正常,中草藥按歸類去用藥都有效果的,組合得適當醫一種病有好多個藥方,這是中藥神奇所在。


挖掘中醫中藥者


世界上沒有一種草藥經過100℃高溫沸煮還有治病的活性物質,剩下的一些毒素物質會對身體有害,再強調100℃高溫煮湯不科學,青蒿素必須低溫萃取,否則青蒿素會分解,無效。


石成金hn


看了其他的答案羅裡吧嗦地講了一大堆,也沒講明白。

其實很簡單,你得的這個病必須用8才能治好,第一個醫生來了一看,開個方子4+4,第二個開了個3+5,第三個開2+6,第四個開1+7。用藥不一樣,結果都是一樣的。

他要是開的方子結果是7或9,那你就碰上學渣(庸醫)了。


肥肉蒲團


這個我也發現了,我覺得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中醫在世界上發展起來那麼困難。整個從問診到治療過程的量化和標準化,是中醫推廣困難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我記得王東嶽老師談過關於中醫的問題,他自己就是學醫的,他的看法就是他認為中醫其實還是醫學的一個比較原始的狀態。


簡的世界


我來告訴你吧!人餓了。嚴格的來說,也算是得的一個病,怎麼治呢?可以吃大米飯,也可以吃麵條,可以吃紅薯,更可以吃高梁玉米……。你說說,是不是不管吃上面的那一種,都能把飢餓這個毛病治好了呢?

懂這個道理了,你就明白了為什麼每個醫生處方用的藥會不一樣了,因為各自有各自的用藥習慣。就拿治外感風寒來說吧,有的醫生經方學得好,愛用《傷寒論》中的麻桂劑,而有的醫生,時方學的仔細,愛用時方之羌防劑,所以二者處方之藥物可以完全不一樣。

如果你還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我不敢批評你了,我只好批評我自己是個解說的笨蛋!

回答是否滿意呢?


枝展葉飛


很正常,這就是所謂的“同病異治”。

首先來講,這可能與患者就診時的狀態有關。雖然是同一位患者,同樣的疾病,但是由於就診時間不同,病程也不同。所以,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什麼都沒有改變,實際上卻是有變化的。患者身體的反應不同了,用藥當然可能有變化。

同樣的感冒,就診於第一位醫生時,咳嗽流涕的症狀不嚴重,那就不需要特殊處理;就診於第二位醫生時,咳嗽流涕症狀加重了,需要緩解,於是就用一些緩解症狀的藥物,這很正常。

其次,與醫者的流派有關。不論中醫西醫,都有不同的流派,每個流派有不同的用藥習慣。還拿感冒打比方,比如感冒發熱,就算你去就診西醫,可能這個醫生給你開的是阿司匹林,另一個醫生就開了布洛芬;再找一個醫生,開的是對乙酰氨基酚;又找一個,開的是美愈偽麻;繼續找別的醫生,給你開的是複方氨酚烷胺……只要你願意,你能成為感冒藥美食家。

哪個醫生開錯藥了?都沒錯啊。正所謂“一樣病,百樣治”,這就與醫生自己的用藥習慣有關了。治感冒,我就喜歡用布洛芬,或者我就喜歡用對乙酰氨基酚,你能說哪錯了嗎?

同樣的,換成中藥,感冒丸、感冒散、感冒滴丸、感舒顆粒、金菊感冒片、清熱顆粒、退熱顆粒、感康膠囊、感冒解表丸……哪個不對症?

最後,也是醫生的習慣,就是治療流程。或者先治標,或者先治本,或標本兼治,這個流程是不固定的,用不著拘泥,反正不管怎樣都能治好。但是流程不同,用藥偏向就不同了,這也會導致用藥的變化。

一樣病,不僅百樣治,而且對症的有百樣藥,甚至不止百樣。用藥受諸多因素影響,因此是會發生變化的,屬正常情況。


純鈞LHGR


中醫學裡有“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方法,還有“內病外治,外病內治"的方法,還有“冬病夏治"的治法,輔助治療方法還有針灸、拔火罐丶刮痧等等。由於各個醫生對患者症狀判斷不同或有差異,還由於對藥性的認識和理解有差異,再加上中藥材中同種功效的飲片很多,還有可互相替代的藥材,這就使得同一病人找不同的中醫師看病,所得的藥方各不相同。這種現象很正常。


家家姥爺


中醫博大精深,同一種病用藥各有差別,一方面是對病症的準確拿捏,體質的準確辨別,但是處方的基礎藥是不會有出入的,有變化的是輔助藥材的變化。比如,一個慢性腎病患者,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用藥的,如果這個患者的大便比較乾結,那醫生會加入酒大黃來調節。可是有的患者大便正常或偏稀,醫生是不會使用這類藥物的。另一方面,就是醫術水平問題了,一個對中醫藥有著深入的研究,並且具有很深的造詣,看病必然是手到擒來。而醫術平平,可能治不好你的病,還會越治越嚴重。所以庸醫誤人,高醫治病。這種情況自己自然會體會到,不要盲目信任江湖郎中的醫術,那可是要要命的。中醫是把一個人做為一個整體去調節和治療的,所以過程比較長,但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


風雨之彩虹137536760


中醫講辨證,通過辨證用藥施治,用藥可能不同,但施治的目的則同一,所以是很正常的現象。

辨證的人是醫生,每個醫生思辨的方式及路徑是絕對不會一樣的,如何入手去用藥,體現了各個醫生診治的特點及水平的差異,而與中醫本身毫無半點關係;如果不信,可以同一情形去看多個西醫生,開的藥方同樣不會一模一樣的;引起差別的原因就在於醫生個體的思維不同。也正因為醫治取決於醫生,就難免會出現經歷幾個醫生才看好的情況,也因此顯示出了各個醫生的醫術高下之分,而不是中醫與西醫誰更優劣之分。

這裡也涉及到一個診病原則,無論中西醫,一般原則應該是信任診病醫生,不能因為初看不好就立馬換醫,其實醫生都會針對病情變化狀況來調整藥方藥量,改變自己的思辨方向用藥,堅持一個醫生診治,是因為首輪醫生最清楚病況發展的來龍去脈,最能把藥方隨症調適到最佳;如果不斷換醫,新任醫生又重新去辨識病情,反誤病情。當然,如果二診都不見有改觀跡象,真就遇上了庸醫或根淺不實的醫生了,這就需要果斷換醫了,不然也會因之而延誤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