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耕規律究竟是什麼?具體如何?

希望78387571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二暑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傳統農耕文化是根據二十四節氣、習慣說法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當然,這一說法基於母親河黃河流域一帶的,因為這一帶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發源地。

中國的北方是遊牧文化,東南方挨海沿河的可能還有漁業文化,這和農耕文化有點區別,要不然今天還說“江南春早”。

春耕指春天要播種的農作物。

我家住陝西渭北山區,農作物主要是小麥油菜這兩種越冬作物,也屬於夏季作物——夏季成熟收穫。

除此以外,還有秋作物。秋作物又分早秋作物和晚秋作物。早秋作物其實和小麥油菜一樣,屬於一年收一料的農作物。

這些農作物怕冬季凍死,不能隔年(先年秋季)播種,而在翌年春播種,一般有玉米、穀子、豆類等。這就叫春播。有農諺:穀雨前後,點瓜種豆。還有人說布穀鳥叫,是叫人種谷。

夏耘就指在收割麥子油菜以後,對這些春種的早秋作物進行管護,恐怕這該叫耘了。

耘就是鋤,別的不說,玉米從種到收至少鋤三遍,農諺是:頭遍刮,二遍挖,三遍擁個大疙瘩。

夏收其實正確說,是三夏:夏收、夏種、夏管。夏收就是收小麥油菜等各種夏季作物,小滿收油菜,芒種收小麥。夏管就是管理早秋作物,具體以耘為主。

夏種是什麼?夏種是指收了麥和油菜以後再種的晚秋作物,家鄉人叫回茬,意思是一年收兩料。這種晚秋作物有蕎麥、糜子,還有豆類和短期能成熟穀子玉米。

秋收是指收穫早秋和晚秋作物了。秋季不光要把地裡的各種農作物收完,還要把收割以後的地全部犁好,留夠來年種早秋作物的地以外,全部種上小麥油菜等過冬的夏作物。所以秋有時也叫三秋:秋收、秋播、秋管。當然,這時的管內容就有點少了,多半指把來年種早秋的地整理好,但這類地一般預留的較少。

秋天秋播的任務很重,因為黃河流域大部分農作物都是夏季作物,故農諺是:收麥不忙種麥忙。還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時。

冬藏,這很好理解,我不必要說了,自古人說農民是半年辛苦半年閒。


關中鄉土文學樵夫


我是濱州市的,我們這邊一年就種小賣和玉米兩季,那裡還有春耕,春天我們村委對冬小麥灌溉有安排,我們自己就是把肥料提前撒到麥田裡就行了,就這樣一直等到小麥收割,有在家或者不出外打工的人,儘可能在小麥楊花的時候再追加一次肥料,小麥收割我們這裡本村基本都有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和夏季的玉米頂多需要3天就夠了,然後我們這裡的人就再回到各自的工地打工,在玉米正常生長期和楊花的季節各自追加一次肥,這樣一直等到秋天收穫的時候,在這時我們再回來三到五天收割冬種小麥。這次我們出外打工的時間可能要晚一點,因為我們要把玉米曬乾,曬乾後或者在家儲存或者賣掉,完事之後我們就又開始我們的打工 生涯,然後就是春天灌溉,春收小麥夏種玉米,再然後秋收玉米冬種小麥。就這樣週而復始循環。


甲醛檢測貝殼粉13061019369租吊


我是東北黑龍江省農村的,我知道的歸律是:清明過後播種小麥,陰曆四月十五前後開始種大豆玉米等,水稻從陰曆二月左右開始收拾苗棚,在陰曆三月十五左右開始催稻牙,三、四天以後正是育苗到苗棚,一個月以後,也就是陰曆四月二十左右開始栽秧苗,一切農耕正式開始,秋收就是過了秋分,正式開始秋收,農民種地使用的就是二十四節氣。


雲中漫步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耕輪迴,即是自然規律,也是燦爛的農耕文明。這種規律,正適合北方的農耕。一首"二十四節氣歌",正是這種農耕規律的生動寫照: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

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二天。

一、春耕。一年之季在於春,春季播種希望,耕種甜蜜。春季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和穀雨六個節氣。立春揭開春耕的新篇,即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田播種。沐雨水聞驚蜇,農人選種備肥起壟。春分時節,清明前後,起春潮,農作物生根、發芽、生長,綻放蓬勃生機。

二夏耘。田野如畫,農作物茁壯成長。此季分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以立夏為標誌,農作物進入田間管理期,各種作物孕育生長。在小暑節氣,在田間除草、除蟲等。

三秋收。這是一個金色的季節,一個成熟的時光。此季分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六個節氣。立秋是入秋的標誌,落葉而知秋。處暑是見證收穫的節點,這句農諺是最好的明示:處暑不拿頭,秋後喂老牛。秋分時節是秋收的開始,滿園豐碩,金色燦爛,人們帶著收穫的喜悅忙著收秋。幾天光景,田野乾乾淨淨,農家院五穀豐登。

四冬藏。雪裡看冬風光美,冷靜之中藏精神。此季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冬藏以立冬為標誌,與立春、立夏、立秋並稱"四立",也是農耕中的重要日子。人們開始把收穫的糧食、疏菜進行貯存,即糧進倉,菜入窖,大雪小雪開始飄,貓冬的日子已來到!





短笛輕吹潤家園


勞動人民總結的基本規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只有這樣,莊稼才能茁壯成長,最終經過豐收後,陪著人們度過寒冷的冬季。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莊稼如是,人生如是。

而人生要細心的經營——

努力吸取知識,是人生的春耕;

融入社會,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裡百折不撓,這便是夏耕;

歷盡艱辛行走於世間,從初獲小成績到漸入佳境,這便是秋收;

有了成績不張揚,反而內斂有禮,造福社會,這便是冬藏。


心悅夢贏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耕規律再細分,可用二十節氣歌說明。二十節氣歌是: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二十四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同時又把冬天最冷的時間再細分為數九天,九天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夏天最熱的時候分為暑伏天,十天一伏,共三伏,有的年份中伏二十天。農民按節氣、氣候進行生產。比如“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數九天結束後,就開始春耕了。“頭伏的蘿蔔,二伏的菜,三伏種蕎麥”。頭伏正是種胡蘿蔔的時間,二伏正是種大白菜的最好時間,三伏正是種蕎麥的時間。“穀雨麥懷胎,小滿割菜籽,芒種見麥茬”。“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不過現在條件好了,種小麥時間向後推遲了一個節氣,成了寒露種麥正當時了。種的早小麥容易竄梗,麥無二旺,第二年小麥就長不好了。需要說明的是我說的是冀中平原的情況,由於南北氣候差較大,各地都根據當地的氣候安排生產。





王西真


簡單的說,春耕 夏耘秋收冬藏實際指的是春夏秋冬4個季節!

但4個季節有分24個節氣,分別為:立春 雨水 驚蟄 春風 清明 穀雨為春天,適合播種大部分農作物到發芽開花的一個時間段。夏天又分別為,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這個時間段時是播種下去的種子已經開花結果的世間段了,所以農民伯伯需要給農作物除草鬆土打藥除蟲了,因為夏天雜草 蟲子也是在夏天大量繁殖的季節!秋天又分為: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這個時節就是,果實成熟收穫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動物都比較肥,不缺食物。冬天又分別為: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這個時節就是儲存食物的時節!因為天氣氣溫下降植物葉子會枯萎,小動物都要專進洞裡躲避寒冬,冷血動物要在秋天吃得夠肥儲存足夠的脂肪,因為它們在冬眠時是不吃東西的!而哺乳動物要把糧食提前搬進動裡躲過寒冷的冬天!而咱們人呢最常見的就是殺年豬了[捂臉][捂臉][捂臉]做臘肉!因為天氣冷,不容易變質易儲存。說到臘肉嘴巴口水又流出來了[捂臉][捂臉]要知道,這兩年豬瘟鬧得厲害,我都兩個月沒吃到新鮮的豬肉了[流淚][流淚][流淚],這就是冬藏!


做個質樸的農人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耕規律,其實也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在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四季輪迴的規律,而且更進一步的發現四季交替規律中氣象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特點,從而總結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規律。

具體來說,就是春天的氣溫、陽光、水分、土壤等很適宜種子發芽生長,於是,人們就開始犁地、鬆土、下種,像陝西的關中地區,就有句諺語:穀雨前後點瓜種豆,這個時候的氣候最適宜這些農作物的生長髮育。有些地方三四月份開始種春性麥子等等,地域不同,適宜下種的作物不同,像關中地帶是冬性麥子,每年十月一前後,即國慶節前後開始大面積種麥子,七八天後出牙成長,冬天到來時已經能抵抗寒冷,並深藏瑞氣,到了春天就迅速成長,夏季金黃一片,就迎來了夏收的喜悅。過去農業沒有實現機械化、現代化,農民很忙,尤其麥子成熟了,最怕連陰雨及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收、脫、晾都擔著極大的風險,直到麥子入倉了,人們才真正享受豐收的喜悅。現在好了,農業現代化了,麥子成熟後,收割機要不了幾天就把一料麥子全部收回了。

為什麼我們這裡把夏收叫三夏呢?因為不光要收,還要種,要耘,所以叫三夏。除了收穫麥子,還要種植一些適宜夏季生長髮育,秋季又能收穫的農作物,比如玉米,既能春種,又能夏種,春種的叫早玉米,生長期長,成熟的好,能量高,營養好。但這樣的話,一年只能收種一料莊稼,有點不夠生存用度。所以,後來農科院也就研發了晚玉米種子及高粱等種子,這樣以來,我們這裡一年就可收穫兩次莊家。所以,我們這裡三夏季節最忙。

春耕,就是要犁地種必要種的農作物。

夏耘,就是夏天必須要務的農作物,耘就是鬆土、施肥、除草、滅蟲、澆水等等,使莊稼能很好成長的一系列活動。像我們這裡種的晚秋,更要像護孩子一樣勤護理,使它能順利成長。

秋收,就是我們春天種植的農作物,經歷了半年多的生長髮育,終於迎來了豐收的時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一片成熟的氣息,一派豐收的喜悅,玉米金燦燦,高粱紅豔豔,葡萄、蘋果芳香數里傳,農民的喜悅,可以說是透心甜。

冬藏,既是要貯備過冬的食物,收藏、保管已經收穫了的農作物,使它們不至於被凍壞;也是萬物保藏瑞氣,收斂能量,以抵禦寒冷,順利越過冬天,以待來年生髮的過程。冬天呈現的我們面前的是光禿禿的衰敗景象,其實是萬物能貯備能量的時候,沒有冬藏,也就沒有春發。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萬物生生不息的規律,也是人們世代生存的規律。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來到了,我們也該為迎來豐收的喜悅而行動了。但願疫情趕快結束,願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王桂蘭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人們根據大自然四季變化的現象,我們古人一代又一代總結出來的農業生產的規律,具體體現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二十四節氣歌”。

我們的農業生產,就是根據“二十四節氣”來安排的,到了什麼節氣,幹什麼農活,種什麼莊稼,從古到今,一直都是這樣,當然大棚種植,或是別的人為干預的種植除外。


傑林


我是農家鮮果果,很高興為題主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幫到你。我主要從三點說下:

1、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是勞動人民總結的農耕基本規律。春天播下去,夏天生長,只有這樣,莊家才能茁壯成長,秋天豐收後陪著人們度過寒冷的冬季。

2、莊稼如是,愛情也如是。美麗的愛情需要終生經營。從起初的相識,磨合,步入婚姻的殿堂,最後彼此相伴走完漫長的後半生。我愛你,無非是想陪你從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3,這個規律用於人生亦是如此。“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人生需要細心的經營:

努力吸取知識――人生的春耕;

融入社會,在不利和艱難中百折不撓――夏耘;

歷經艱辛行走於世間,從初獲小成績到漸入佳靜――秋收;

有了成績不張揚,反而內斂有禮,造福社會――冬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