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洋军为何武磊频频上场,而董方卓却枯坐曼联板凳?小董也有实力?

风中的倩影


武磊和董方卓是两个时代的球员,都是成名与青少年,但董方卓不管是从身体条件还是自身球技,无疑在各方面都力压武磊。

董方卓19岁就被世界著名足球俱乐部曼联相中,当时350万英镑的转会费,就现在也是高于武磊的。由于董方卓那时只有19岁,直接进曼联一线还显稚嫩,所以老爵爷弗格森将其租借到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希望他能在那里得到更好的锻炼。的确董方卓也不负众望,第一年就以主力身份参加比赛,并且以18球获得了比乙联赛的最佳射手。

之后由于在比赛中受伤,又带伤回国参加奥运会的比赛,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虽然过后通过手术医好了伤,但伤后的后遗症,再也无法让他找回当年的神勇,甚是可惜!

而武磊从少年时期,就是众人关注的对象。虽然身材矮小,但其合理的跑位和瞬间的冲刺,常常让对方防不胜防而屡屡得分。特别是在中超联赛中,他的特点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一直霸居中超的本土射手王。

2019年以200万欧元的转会费,加入西班牙的西班牙人队。在第一赛季的后半段,他称不上是队内的主力,但也打进了3球,帮助球队摆脱降级并进入欧联赛。在第二个赛季,由于球队几次的主教练更换,武磊在队内也是时常不得志,入不了主教练的法眼,但也在各项赛制中攻入了10个进球。

综上所述,董方卓是由于伤病原因,回曼联后一直无法找回原来的状态和水准,而枯坐冷板凳的。而武磊在西班牙人队,并不是作为主力球员频频上场比赛的。








赵国俊5


初到曼联时,董方卓看着训练场上的C罗,还心想:“这哥们儿谁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训练对抗的时候,董方卓连着两次,把C罗连人带球给铲倒。C罗被气得不踢了,自己提着鞋下了场。

“我说哎,还能有这操作呢?”

当时的曼联,人才鼎盛,前锋线上有范尼、C罗、鲁尼、拉尔森,就连阿兰-史密斯,堂堂国家队前锋,也从锋线改打后腰。

二十出头,是球员提高能力最关键的阶段。梯队比赛和正式比赛水平不在一个层级,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练。获得出场机会,能够提高比赛解读能力,与顶级球员同场竞技,能够认清个人实力。

因为劳工证问题,董方卓从曼联租借加盟比利时皇家安特卫普。每年,曼联外派到卫星球队的球员众多,而回到曼联,名额极少。

弗格森执掌曼联17年时,共租借出球员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联后打上联赛,真正成为主力的只有贝克汉姆和奥谢。

回到曼联,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标。

同样是来自亚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个榜样,两人之间,在训练和对抗上,也有互相较量。在后来的采访中,朴智星也谈到过董方卓:“我认识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联,我们也曾经一起踢过比赛,他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这在亚洲球员中非常难得。”

训练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为了回到英国,董方卓不断加练,对前锋而言,体能尤其重要,想进一线队,体脂必须控制在9%以下。虽然竞争极为残酷,但对当时的董方卓来说,这是不可错失的唯一机会。“那时的精神压力非常大,只想先通过努力,在比利时站稳脚跟,得到球迷认可。”

董方卓在安特卫普

那个赛季,董方卓在安特卫普共出场2030分钟,以18球的战绩位居比乙联赛射手榜首位,平均112分钟攻入一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拿下了联赛金靴,爵爷提出申请,让董方卓提前归队。

那时的董方卓,以惊人的速度飞快长大。人一生动人的阶段不多,如今回忆起,这依然是最闪耀的那一个。

在一个平凡的训练日,曼联的青训教练为他带来了归队的消息,董方卓听到时,只觉得不可思议,“就跟做梦一样。”

安特卫普希望董方卓留下,共同冲击比甲,一些德甲俱乐部也和他有过接洽。董方卓有过犹豫,考虑再三,他还是选择了归队,“当时的心情比较复杂,但曼联是每个球员的梦想,是一个圣殿。”

2007年12月12日,董方卓代表曼联在欧冠比赛中出场

谁都无法肯定,自己百分百能够回到曼联。董方卓对自己的水平有着清晰认知,即便是归队后,若能继续外租,获得更多的出场机会,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曼联培育出的孩子,对于俱乐部,更有荣誉感和归属感。“就算是在曼联成绩不好的时候,大家还会爱它,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个家完成自己的付出。”

7月,国际冠军杯曼联在虹口足球场迎战热刺,这是老东家的比赛,董方卓出现在了看台上。

而年少岁月中,曼联也像一个家庭,弗格森是这个家庭的大家长,会鼓励并帮助年轻球员,争取更多的利益。

适应异乡,是每个留洋球员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董方卓初到曼联时,时逢圣诞,俱乐部为他安排了寄宿家庭。

“毕竟作为中国人,在国外没什么太多朋友,这种善意的表达,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这样的温情,是曼联文化的一部分。俱乐部对球员的关怀和保护,并不只对大牌球员,而是一视同仁。董方卓只需把精力放在球场上,生活琐碎的各种问题,无需费心。

而作为教练,在竞技层面上,弗格森也严厉,也暴躁。不服输是曼联的底色,这是曼联教会董方卓的东西,“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我能逆转,去获得胜利。”

伤病:不后悔参加奥运

在实况足球8里,董方卓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妖人,有着87点最快速度、87点加速度、83点弹跳,当中锋非常好用。有传闻说,他的30米启动,不输C罗鲁尼。我们向董方卓求证了这一传言,他并未否认。

当时曼联队内,身体素质排第一的球员是萨哈,那种原始的强大,打破了董方卓的认知:“训练的时候,他身后是费迪南德和维迪奇,门将是范德萨,一个直塞球,他左手按着一个人,右手按着一个人,能够拿球转身,一脚射门得分。”

即便是如此优秀的前锋,后来也因为伤病困扰,发展受阻。董方卓认为,萨哈是曼联队内,最令人惋惜的一位球员。

董方卓的职业生涯,也从半月板及十字韧带伤势开始,急速下滑。他与曼联的故事,还没等到天亮,在他被担架抬下场时,美梦就碎了。

伤病折损人才,无可避免,更无可奈何。它如同丹麦王赫格尼的诅咒之剑,不夺命不归鞘,无数足球天才葬送于此。面对伤病,萨哈没有办法,邓卓翔没有办法,董方卓也没有办法,“会失望,觉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那个高度了。”

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董方卓没有对这次伤势进行手术。如今回想,只觉得命运弄人。每一个抉择,都如蝴蝶振翅般,暗中书写了未来的人生。

如果时间倒流,剧本或许能够改写。如果董方卓在受伤后进行手术,在全面康复后做些调整,节奏慢一些,而不是急于参加比赛,或许如今一切都会不同。“那时候还是不够成熟,也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团队来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

2008年8月7日,北京奥运会男足小组赛,中国国奥1-1新西兰。比赛第87分钟,替补登场的董方卓头球破门,帮助中国队扳平比分。这一球也是中国男足在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个进球,实现了“零的突破”。

董方卓打入奥运首球

中国有句俗话:用得着你,你就是孙猴子,用不着你,你就是猴孙子。

如果这颗被载入史册的奥运首球,要用后面全部的职业生涯来换,董方卓会感到后悔和遗憾吗?

“是不遗憾了,在那个特定时间,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还是很自豪的,为国家队效力、进球,也是从小到大的梦想。”

人们只关心英雄的名字,而无人关心英雄内心深处的痛苦蜕变。不是蝴蝶飞不过沧海,而是沧海的那边,从来没有过等待。

2008年,董方卓离开他心中的圣殿——曼联,短暂回归大连实德后,远走东欧,开启了他的第二程留洋岁月。

获得上场机会,是留洋球员最迫切的需求,董方卓认为,球员若想获得长久发展,无论是在国内国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踢上比赛,“短暂的履历意义不大,对未来发展没有太多帮助。”

2010年2月25日,董方卓与华沙莱吉亚正式签约

然而,伤病缠身极大地限制了董方卓的能力发挥,身体条件的衰退像藤蔓一样悄悄蔓延,一天一天,不易察觉。人会适应变化,直到某天发现,再也回不到原初了。

辗转多年后,他从欧洲回国,加盟了湖南湘涛。当时,也有中超球队联系董方卓,他的选择,是想要帮助湖南湘涛冲超,这也是他在安特卫普未完成的一个愿望。“现在来看,去湘涛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我也经常被朋友开玩笑说,没见过这么傻的人。”

这是董方卓的一把豪赌,在27岁球员生涯的黄金年龄,最后以失败告终。

舆论: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鉴

从董方卓到“董卓”,再到现在能够笑着自嘲“董圆圆”,对于媒体,董方卓已经释怀。

在那个年代,他身上背负了过多的注目,他是中国足球的寄托,以及一个时代的希望。人们一方面承认董方卓的天赋,另一方面又毫不吝惜对他的痛斥与嘲弄。而世界,往往是愈黑白分明的事情,愈要出错。“就像恨铁不成钢,我没有达到媒体的期望,他们感到失望,去做报道引起讨论,是可以理解的。”

从上文不难分析出,当时的董方卓去个英超中下游的球队,凭借其出色的身体素质和其敬业精神,没有大的伤病,也很难水掉,其二,国内的舆论压力堪称恐怖,对这个还没有兑现天赋的天才要求太高,也是最后一点,伤病,伤病对这种偏身体的球员就是毁灭者的打击,由于这种药物对身体负荷太大,身体素质迅速下降,有一段时间球迷戏称为董卓,就是这个道理




足球显微镜


在武磊之前,中国还有一名天赋异禀的留洋球员,那就是董方卓。十几岁就在国内打出名堂,出色的身体素质、一流的门前嗅觉、不逊黑人球员的速度,让郝海东对其喜爱不已。转战欧洲联赛,当赛季在比利时乙级联赛打进18球,获得射手王,弗格森也愿意花费350万镑将其招致曼联,但来到曼联之后,董方卓的表现也难以让人满意,坐了18个月板凳之后就灰溜溜的回到国内。

性格、伤病

董方卓的天赋不言而喻,现在还有很多球迷都认为他的天赋不输于C罗,本可以成为巨星,却因为自律和性格的原因毁掉自己。因为语言不通,加上内向的性格,董方卓在场下与队友之间的联系比较少,本来亚洲球员在欧洲就不受待见,如果不积极融入集体的话,那在竞争激烈的豪门球队,那你只会被排挤,在场下与队友关系好,你在场上获得传球的机会就更多,这点,踢过球的都知道。

伤病也是毁掉董方卓的原因之一。在曼联获得几次出场机会后,董方卓本可以为了职业生涯选择手术治疗伤病,可为了备战奥运会,选择保守治疗,这才有了后面的大伤。回到俱乐部之后,他一直在疗伤,也就在这个阶段,他开始不自律了,经常往返家里和理疗室,有时间有窝在家里打游戏,跟队内的交流几乎没有,曼联看不到他任何希望,也就放弃了他。

快递员侃球:

当然,董方卓在曼联一直坐板凳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实力不济。当时曼联又索尔斯克亚和吉格斯压阵,还有C罗、纳尼、鲁尼竞争位置,他的实力与这些球员对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场上实力不济,场下缺乏与队友和高层沟通,董方卓的在曼联的经历注定失败,这是大家能预见的,只不过大家不愿意承认这点罢了。

伤仲永的故事永远比扫地出门容易让人接受!

各位,意下如何?

谢谢阅读,祝您心明眼亮~


体育快递员


球员能否在球队打上比赛,除了跟个人的竞技状态有关以外,球队的平台级别也很重要!

C罗和董方卓在曼联

现在武磊的西班牙人是什么级别的球队?当年董方卓的曼联又是什么级别的球队?西班牙人现在只不过是西甲联赛的保级队,而董方卓时期的曼联,可是英超联赛三连冠兼欧冠冠军球队,要董方卓跟鲁尼C罗特维斯等同龄的足球星争夺曼联首发位置,怎么可能呢?

梅西和武球王。

反过来说,你现在把武磊放在利物浦这样的欧冠冠军级别球队,也打不上球。董方卓个人心态是弱点,身体强壮但打法是单一了一些。不过在曼联以外的球队,比如说当时的比利时安特卫普这种球队,董方卓还是能打上首发,并且穿走比乙联赛的金靴

梅西武磊和C罗

同样的道理,如果现在把武磊武球王放在欧洲的第二级别联赛,也会有更多的出场时间和进球数。

董方卓和鲁尼在曼联

至于董方卓什么“脖子以下世界级”啊,“不自律”啊,这些貌似都辟谣了。实际上是为了备战2008奥运会足球赛,董方卓带伤上阵,推迟了手术时间并加重了病情,这些才是董方卓早衰的最主要原因。

武磊的进球能力越来越强。

绿茵守望者觉得,与董方卓相比,武磊的身体素质虽然不如,但是武磊的球商更高,这些可能也有助于武磊以后取得更高的成就,你觉得吴磊和当年的董方卓谁更厉害呢?欢迎一起讨论。


绿茵守望者


尽管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天,但武磊在西甲联赛攻破宇宙队巴塞罗那球门的壮举依旧还在无数球迷心中萦绕,这位目前中国足坛留洋五大联赛的“独苗”几乎已经成为了当下国足走向世界舞台的代名词。不少球迷在观看武磊在西班牙人的亮眼表现后也纷纷提出疑问:既然武磊能够在西甲取得一定的成功,那么我们其他的中国球员能否效仿武磊的留洋方式走出国门、为中国足球走向世界作出贡献呢?

毫无疑问,既然武磊能够在西甲联赛取得一定的成功,那么我们其他的中国球员也一定有资格走出国门进入世界足坛的顶级舞台。之所以目前的中国留洋成功案例少之又少,小编认为还是因为我们的球员并没有对于自己的未来形成一个合理且有效的规划,所谓的留洋往往只是各方面因素纠合后的一种“强制现象”。因此,如若中国足坛想要形成像日韩那样大批球员涌入欧洲足坛的现象,就必须要根据目前球员们的个人技术特点以及当今欧洲主流联赛对于亚洲球员的要求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本篇文章小编就将以目前中国留洋最为成功的案例武磊为引,为各位球迷详细探讨分析中国球员留洋之可行度。

01

结合武磊在欧洲诸粒进球进行分析

一、肋部穿插能力

亚洲球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点

对于一名亚洲球员来讲,和身材壮硕的欧洲后卫进行直接的身体对抗并不理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亚洲球员跑动灵活、瞬间加速能力强的优点,把握住对手在瞬息之间暴露的肋部空档进行巧妙的无球跑动。在无球跑动这一方面,目前效力于西甲联赛的中国球员武磊便可谓是在亚洲范围内最为顶尖的存在,他在加盟西甲联赛后所取得的首粒进球便来自于利用自身肋部穿插能力所获得的单刀机会。

在2018~2019赛季西甲第26轮的比赛中,西班牙人坐镇自己的主场迎来了升班马巴拉多利德的挑战。时至今日,此场比赛依旧被无数球迷以及媒体认为是武磊生涯的起势点,那一场比赛中国国脚帮助西班牙人打入了全场比赛的第三粒进球。

武磊利用肋部穿插进球

我们来看武磊此粒进球的全过程,如上图所示,当西班牙人10号达德尔在中路和对方上抢球员进行对于二点球的争抢时,处于中路的24号武磊并没有试图回撤帮助达德尔进行对于球权的拼抢,反而充分利用对方双中卫将所有注意力放置在达德尔等人在中场的争夺所暴露的肋部空档完成悄然前插。最终达德尔在稍作摆脱之后利用一脚出其不意的直塞球成功穿透巴拉多利德两名中后卫之间的肋部防线与武磊形成传跑配合,后者就此获得了直面对方门将的单刀机会,武磊也凭借着自己机敏的肋部空档穿插打入了个人留洋生涯首粒正式比赛进球。

有的朋友们可能会说:本场比赛武磊所面对的对手毕竟是纸面实力位于西甲垫底位置的升班马巴拉多利德,他们的后卫往往会因为其他位置所发生的拼抢就出现严重的漏人失误。武磊在面对实力更强的联赛对手时难道还能够轻易的展示出自身擅长的肋部空档穿插特点吗?事实证明,武磊不仅在加盟球队不久后就利用自己出色的肋部穿插能力取得留洋首球,更是在接下来的赛季中将个人这一技术特点进一步发扬光大,甚至在面对西甲巨无霸巴塞罗那时都能够取得进球。

我们来看一看不久前武磊在联赛中绝平巴萨的那一粒进球过程,如上图所示,当西班牙的两中后场球员21号罗卡与16号哈维·洛佩斯在中场区域进行来回的横向传导时,武磊并没有进行第一时间的前插要球,而是适时从前锋线回撤到中场区域。武磊这一位置上的移动有效逼迫对方负责对其贴身盯防的15号朗格莱将身位从禁区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上压,巴塞罗那的身后空档就此完全暴露出来。当22号巴尔加斯拿球时,处于中场区域的7号武磊便突然加速沿3号皮克以及15号朗格莱之间暴露的肋部空档插去,可以看到,即便强如比利时现役国脚朗格莱也没有办法在绝对速度方面面对武磊占据上风,最终他也只能目送武磊接球后从容打球门远角得手。

武磊多粒进球都是依靠肋部穿插取得

从武磊的这两粒进球可以看到,即便是欧洲顶尖中后卫在绝对速度方面也没有办法与武磊媲美,这样的结果证明中国球员要想在五大联赛立足就必须具有一大要素:敏锐的肋部空档把握能力。据数据统计,截止到目前武磊在欧洲留洋期间有多达4粒进球来自于他直接对于对方肋部空档的利用(上赛季西甲第26轮、本赛季欧联杯资格赛第三轮、本赛季欧联杯小组赛第二轮、本赛季西班牙国王杯),这样的成绩也证明肋部空档的利用绝对是武磊这种灵巧型球员在五大联赛安身立命的最大法宝。

二、具有一定优势的启动速度

有的朋友们看了我们的第一点论证后可能会认为肋部空档的成功利用是中国球员留洋的唯一要素,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想要在五大联赛立足甚至贡献出不错的发挥还离不开具有一定优势的启动速度。众所周知,绝大部分亚洲球员在和欧洲南美洲球员对抗时都没有绝对的身体优势,故此我们要想在进攻线上拿到更多的球权就必须减少和对方的身体直接对抗,更多利用无球状态下的速度优势抢先一步拉开和对方防守球员的距离。

武磊留洋西甲第二球

我们来看武磊在上个赛季西甲第34轮主场面对塞尔塔的比赛中所打入的那一粒进球,如上图所示,当西班牙人中场21号罗卡尚未完成传球时,武磊身位还落后于对方的2号马洛;但当罗卡完成过顶长传后,武磊在瞬息之间利用自身明显占据优势的瞬间起速能力超越在起身旁的2号马洛进入对方的身后空档,并且最终也成功利用自身不错的身体协调能力完成凌空斩破门。

无独有偶,武磊在上个赛季最后一轮西甲联赛所取得的那一粒单刀进球也完全来自于他个人速度的体现。如上图所示,武磊在己方中场得球后迅速利用自身速度甩开原本对其贴身限制的皇家社会右边后卫15号埃卢斯通多,最终他也成功和队友的过顶长传形成完美传跑连线,并且在面对对方门将鲁利的情况下从容推射球门右下角得手。也正是凭借武磊的此粒进球,西班牙人在自己的主场早早锁定胜局,并且最终时隔多年重新回到欧战区。



A浅夏诗韵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曼联这个队的属性不一样。曼联与现在的西班牙人不是一个级别,曼联的阵容实在太强了,而西班牙人却在苦苦保级。董方卓想要在曼联和C罗,鲁尼竞争实在是太难了,打不上比赛很正常。武磊在西班牙人的表现我们也看到了,目前也还没到那种场场首发,也没成为球队离不开的关键人物,也只是凭借灵敏的跑位和门前嗅觉占得一个主力轮换的位置。

其次,第二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董方卓没有获得英国劳工证,没有劳工证就无法代表曼联征战英超。所以球队把他下放到比利时安特卫普,曼联的卫星队去锻炼。我们也看到了,董方卓在安特卫普大杀四方,表现抢眼。

总之,主要还是因为曼联对内竞争太强,如果当时的董方卓放到今天的西班牙人,可能也会在替补席占得一席之位!





客观体坛


“从当下来看,董方卓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明白地照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足球所有的浮躁与荒谬。”

董方卓的故事最近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2016年退役后,他因为身材、因为整容节目,先后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如今,董方卓扎根在了他长期疗伤的厦门,做起了基层青训的工作。

最近,外媒一篇对董方卓的专题报道,让他重新回到了国内外球迷的视线中。这个曾被称为“国王董”的中国足球希望之星,他的陨落之谜似乎在国人眼里一目了然:不自律、不勤奋、不谦逊。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先从国内媒体说起。“国王董”这一称号在国内媒体间广泛传开,来自于2006年曼联的季前赛,董方卓在于南非凯撒酋长队的比赛中攻入了一粒还算漂亮的进球。适逢电影《金刚》(King Kong)大热,而对手的酋长之名则让天空体育记者信手拈来一个双关:King Dong Silences Kaizers。国王董让凯撒酋长瞠目结舌。

很多人也许不记得这粒进球,但在国外视频网站上依旧能找到当时英国解说的片段。这位解说是这么说的:“一次、两次、三次、四次,这位中国国家队球员在禁区内拿球后短时间内四次触球,自信地帮助曼联在比赛还有7分钟时打入第一粒进球,这也是他连续两年在季前赛中破门,他的自信与沉稳能有机会在新赛季一线队立足。”

董方卓在禁区内接球后,左脚停球调整至右脚,随后一拨晃倒了对方后卫,一脚爆射贴着横梁下沿入网。是一个好机会,也并没有多大的难度,然而却是中国球员中少见的禁区内自信而又细腻的控球。

董方卓没有为曼联在正式比赛中进过球。但是,董方卓在曼联的季前赛中还有过一粒进球。细细品来,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禁区里小范围连续触球,假动作晃开后爆射。这样的进球,还能说不是国内顶级的水平吗?

不少健忘的球迷可能忘记了董方卓在欧洲的这些高光时刻,甚至忘记了董方卓在北京奥运会上为国奥队打入的那粒唯一进球。留在大家记忆中的,可能只有那句其实早已被证伪的爵爷评语“脖子以下世界级”。

如今的中国足球媒体们,早就知道如何分辨英国媒体的报道真实性。可惜,董方卓的那个时代,中国媒体一如中国足球的浮躁:“国王董”喊得有多勤,拿着英国小报的新闻落井下石就有多凶。

那么,董方卓当时在曼联,包括在租借生涯中的真实水平究竟如何?我们可以通过当时一些与他共事过的教练、球员的口中略知一二。

董方卓在欧洲的高光时刻也许就是在比利时效力安特卫普了。安特卫普是曼联外租球员合作俱乐部,不少曼联球迷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曾在安特卫普效力:约翰·奥谢、强尼·埃文斯、汤姆·希顿、瑞恩·肖克罗斯、达伦·吉布森、弗雷泽·坎贝尔。其中有些球员在曼联效力过不短的时间,还有一些则是在其他英超球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由于曼联与安特卫普有球员流动上的长期合作,因此曼联也有教练负责前往安特卫普,专门负责外租球员的相关事宜。而当时,在安特卫普与董方卓合作的曼联教练安迪·威尔什是这样评价董方卓的:“董方卓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一个可塑之才。他的双脚均衡,技术不错,有不错的力量,也在场上有着非常棒的态度。”

威尔什给董方卓了四句描述,其中一句就提到了他的比赛态度,这至少说明了一点:董方卓绝不是一个在场上懒散之人。

而当时安特卫普的秘书长保罗·比斯蒂陶则是这样评价董方卓的:“他是个好人:谦逊,工作态度好,训练努力。他很强壮,很职业,有一脚好射门。”这也印证了威尔什的说法:董方卓在球场上、训练场上,所有人都能看到他的努力。

然而,比斯蒂陶的另一段评价亦说明了董方卓在欧洲无法获得真正成功的原因之一:他不会说英语。内向、沉默,成为了董方卓在场外难以适应的一大原因。威尔什是这么说的:“董方卓对那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难以适应。他对于效力曼联的压力也感到了挣扎。”

不过,在比利时的日子里,场外难以融入的董方卓,在场内用一粒粒精彩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进球开始让安特卫普对他印象深刻,甚至拿下了中国球员迄今为止在欧洲足坛的唯一一座金靴。

速度快,脚头硬,平衡好,技术出色。纵然这只是比利时第二级别联赛,但这种在身体对抗中保持平衡和技术稳定的能力,似乎在中国球员身上已经是相当稀有的特点了。然而,在04-06年间的董方卓,依靠着速度、身体与技术,在比利时拼出了一席之地。61场比赛,34粒进球,一个相当不错的进球率帮助他在国家队找到了位置,也拼出了回到曼联的机会。

当然,正如大部分人所料,他的特点在球员都身体素质爆表的英超,尤其是在曼联当年那条聚集着C罗和鲁尼的锋线上,实在难以找到机会。然而,从他效力曼联时一线队的队友们给他的评价可以看出,董方卓在曼联,或者说,至少在英格兰联赛应该有一席之地。

同为亚洲人的朴智星这样说:“我认识董方卓,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联,我们也曾经一起踢过比赛,他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这在亚洲球员中非常难得。”

而从曼联预备队走上一队的达伦·弗莱彻更是明言:“在那个时期的曼联,竞争相当激烈。董方卓还在学习,但他并没有距离一线队水平太远。他也许很难在曼联成功,但我认为他没有理由不能在其他地方取得成功。”

“我知道他回到了亚洲,但从此我就没见过他,也没听闻过他的消息了。”

是的,我们也认为以董方卓的能力与特点,他没有理由不能在别的地方成功。然而,我想我们终于知道为什么他在离开曼联后的职业生涯一落千丈了。

从当下来看,董方卓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明白地照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足球所有的浮躁与荒谬。

2008年2月,董方卓在与布莱克本预备队的比赛中十字韧带撕裂。这不是一个小伤,但对于23岁的他来说,如果及时治疗还有的是时间恢复和寻找状态。然而,为了参加奥运会,董方卓选择了保守治疗。正是这个决策,让董方卓的曼联生涯戛然而止。

十字韧带的伤病不是肌肉伤势,甚至不比骨折,是没有自己康复的可能性的。这原本就是只有通过重建手术,才能康复的一种伤病,董方卓却选择了为参加奥运会而放弃第一时间治疗。这一伤势让他失去了立身之本:速度与节奏。

奥运会在足球领域是一项怎样的赛事?董方卓参加的这届北京奥运会,阿根廷拿下了金牌。然而,现在人们在说到梅西时,依然遗憾他没有能够拿到国家队大赛的冠军。

董方卓为我们留下了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粒世界级别的赛事进球,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粒。精彩的回头望月让人印象深刻。

董方卓还为中国足球留下了无数的遗憾,也从那时起给中国的足球媒体留下了口实:伤仲永的故事讲了千千万万遍,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所有人都把责任推给董方卓。

2008年8月末,曼联宣布与董方卓解约。

一个十字韧带伤势拖了半年的速度型球员,当然只会有这样的结局。

董方卓再也没有找回原来的状态。他回到大连后,被当时的教练教训:要忘记你的曼联经历。随后再次旅欧,却也再次遭到伤病困扰。回到中国后委身次级联赛,却再未能找到他在比利时的状态。

2016年,董方卓黯然退役。

这些年里,董方卓遭遇了媒体的口诛笔伐:“董卓”、买豪车、训练不努力、被爵爷怒斥……然而,就是一个这样“买豪车”又“不努力训练”的球员,在比利时和曼彻斯特得到的评价中最多的就是“勤勉”和“谦逊”。

当然,董方卓参加奥运而保守治疗的选择是他自己做出的,内向而不爱说话也怨不得别人。但是,在那个荒谬地认为参加一次奥运会就是足球运动员最大成就的时代,在那个浮躁地认为球员不能在欧洲立足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浪费天赋的年代,董方卓又能怎样?

看似是他的选择,然而他没有选择。如果董方卓选择手术治疗而不参加奥运,等待着他的一定是更加猛烈的抨击。在那样一个浮躁的时代,董方卓被裹挟在大势里没有选择的余地,或许是有自己各种的不完美,却被抨击到一无是处。

董方卓踢了这么些年的球,尽管共事过的人都多少在夸他,但在媒体、在球迷、在舆论这边,他一无是处。如今,董方卓留在了他养伤的厦门,开始做起了青训事业。他想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年轻人,给下一代:“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把一些东西传授给下一代,让他们不要走我走过的弯路,而是更容易、更直接地去走应该走的路。”

所以,我们希望的是,在中国足球再次遇见一个希望的时候,我们从管理决策者到球迷媒体们,真正做好了准备。


skip1986


弗格森眼里容不得沙子!武磊只所以能够频繁上场,就因为武磊一定态度是认真和诚恳的,从训练中主帅能感觉到。至于董方卓为什么在曼联坐板凳那就完全赖他自己,他要有朴智星那样的毅力,他也不至于被死按板凳上,中国球员都赖,有天赋不努力一切都是空谈。据说董方卓和C罗当时一起拿到曼联的奖金,C罗用这笔奖金去办了一张健身卡,而董方卓用这笔奖金去买了一辆车!这个行为让曼联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包括弗格森,董方卓态度就不对,所以被放在板凳上不怨!


即刻猜球


这个问题我认为没有可比性,这要跟当时的时间,球队能力,还有背景等等条件决定的。

看过这个视频你怎么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b0f8a6e774c4665b75f7b03c5861f0f\

点亮人生传播正能量


武磊并没有频繁上场,而是一直在坚持,争取主力位置。董方卓当年在比利时乙级联赛拿过金靴,去曼联他确实能力不够,但如果不是重伤,他继续留在欧洲,重新回比利时踢几年,他可能还会被欧洲球队看上,发展可能会更好。

那时候为了踢奥运会,董方卓回国,再加上受伤,他的心气完全没了,非常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