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大气磅礴,纵横万里!为什么他能写出这样的诗?

7个习惯指路


因为李白和我一样,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当然能写出气势磅礴的作品了,哈哈哈哈😂


被风吹过的温柔


这要从李白所生活的时代、人生经历和思想性情等方面来回答。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独立的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风格和精神风貌。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诗、歌行诗和绝句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充满着澎湃的激情,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气势浩瀚,变幻莫测,意境明丽,美不胜收。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一、李白所生活的时代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我们通常把它与汉代并列,称为“汉唐盛世”。而文学的发展通常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唐朝相对比较开放,唐代的诗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国力的强大,为士人开辟了一条宽阔的人生道路,唐代的诗人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他们自信狂傲,自恃甚高,恃才傲物,李白更是其中的代表。李白所生活的时代主要是盛唐,所以李白也是盛唐诗人的代表。唐代的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也有很大的发展,而这些艺术形式又反过来影响诗歌的发展。唐代盛行读书山林、漫游、入幕之风,这都对李白影响巨大。而唐代也是一个儒释道融合的时代,这些习俗和思想都对文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这样的伟大时代,孕育出伟大的天才诗人。李白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而李白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了唐诗的男一号。众星璀璨,明月独圆。

二、李白的人生经历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一个谜。李白大约五岁的时候,他们的家从中亚碎叶迁居到绵州昌隆县,李白可能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有足够的文化和教养,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为他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白少年时代深受道教的影响,而这几乎伴随他的一生。15岁的时候,李白学习了剑术,蜀中的任侠风气也深刻地影响了李白。大约18岁的时候,李白隐居大匡山读书,跟从赵蕤学习纵横术。所以李白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隐居、漫游、神仙道教信仰和任侠中度过的。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23岁的李白游历了峨眉山。在渝州,他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开始展现浓烈奔放的情感。第二年,李白东出夔门,游洞庭,登庐山,至金陵,过维扬,达越中,。西游云梦,经襄阳,至汝海。不久,在湖北安陆定居下来,在这里,李白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婚姻。李白以安陆为中心,开始了他的干谒与漫游生活。从江夏、襄阳、洛阳,北上太原,南下随州,然后又回到洛阳。后来李白西入长安,但是结果都是大失所望。他看到了官场的黑暗,心中满是愤慨与不平。离开长安后,李白再次漫游,从两宋到洛阳、襄阳。后来,举家迁居到山东任城,然后隐居徂徕山。这些经历虽然没能实现李白的理想和愿望,但是却增长了李白的人生阅历。天宝元年(公元742年),41岁的李白终于有了机会,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这是李白一生当中最为得意的时期。但是傲岸的李白不能为朝中权贵所容,所以他再次遭受打击。在天宝三年,以“赐金放还”的名义离开长安。这时的李白思想复杂,悲慨不平。既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又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他寄家东鲁,南下吴越,北上蓟门,近十年的漫游都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安史之乱的时候,李白正在庐山,永王李璘奉唐玄宗之命,出兵东南,经过九江,李白以为报国的时机来临。入永王幕,慷慨从军。但是这个时候肃宗李亨在灵武继位,以叛乱罪讨伐永王李璘。李白也因反叛罪蒙冤入狱,长流夜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他在流放途中遇赦,寄居南方。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光弼出征东南,李白又想从军报国,但是因为生病,无奈前往当涂。第二年,李白病逝于当涂,享年62岁。李白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李白的一生也是充满悲剧的一生。他才华横溢,不为人世所有所容。他一心报国,却不被权贵赏识。

三、李白的思想性情

李白功名心很强,有着强烈的寄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他积极用事,努力进取,充满理想化的色彩。但是他既看不起死读书的儒生,也不愿走科举入仕的道路,也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平交王侯”“一匡天下”,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但是,在现实当中,却不断地遭受失败。失败导致李白常常陷于悲忿不平、失望之中,但是他始终坚持这样的理想,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把盛唐诗人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高度的升华了。李白也深受神仙道教思想的影响,对神仙境界充满幻想。道家信仰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的能力,他的不少诗也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其实是坑在内心深处藏着对于人身自由的向往,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李白太渴望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一种思想基础。李白号称诗仙,他的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狂傲不羁,不受任何何约束。所以他的诗充满神奇的想像、大胆的夸张,大气磅礴。

四、李白的诗歌成就与影响

李白的乐府诗、歌行体诗、绝句在后世、民间的影响力都非常的大。李白大力创作拟古乐府,他的乐府诗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李白的乐府诗偏重于主观抒情,能体现出李白创作发行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也就是你说的“大气磅礴,纵横万里”。李白的《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都体现出李白的常人无法模拟的个性特色。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句式参差错落,韵律跌宕起伏,达到了任随性情为之所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使得气势突出,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风。李白擅长五绝和七绝,他的绝句境界清新内蕴,飘逸潇洒。他的爽朗性格、自由自在的气质,反映了他的绝句里都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擅长七绝,而兼长五绝与七绝的只有李白一人。在唐代李白的诗歌与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被誉为“三绝”。在中晚唐时期,李白就已经具有了很高的地位。李白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巨大,他的非凡的自信,他的独立的人格,他的凛然风骨,他的潇洒风神,都吸引着无数的诗人。苏轼、陆游都深受他的影响。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李白有着不可替代的不朽的地位。

总之,李白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它气概豪迈、情怀激昂,气质洒脱不羁、傲视独立。感情汪洋恣肆、喷涌而出,想象变幻莫测,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语言清新、明快、爽朗,脱口而出,不加雕饰,透明纯净,炫彩夺目。人格高洁、不肯苟于世俗的李白以才力和气质写诗,他的主观随意、浪漫想象的诗风是常人无法学习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


平凡幸福快乐


李白的诗磅礴大气这和其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唐朝是中国历朝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朝代,一个国家的强盛是靠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部分来提现,硬实力包含了政治,军事,科技等等影响力,软实力则是从文化层面体现了国家的影响力。

硬实力是物质层面,软实力是意识层面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存在。

唐朝已经很牛,开元盛世又是唐朝国运最强盛的时候,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自然会有一种站在时代尖端的优越感,在这种优越感下产生的作品必然代表了时代巅峰,任何时代的巅峰所产生的文化必然大气磅礴,气吞万里如虎。




石头1974


我觉得这跟李白的家庭背景、生活学习经历、所处时代变迁都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李白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足的家庭。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也没有为吃穿用度发过愁,他的知识储备还是非常好的,所以也造就了他不贪人间富贵,只追求心中所想所得的性格特点;

其次,李白体内流有西域胡人的血统。根据史书记载,李白祖先是西域胡人,后在李白5岁时从西域迁往蜀中。所以他有着西域人的豪迈狂放和草原民族的英雄气。我们从他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他的诗歌多以长江、黄河、高山、流水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用粗壮豪放的语言去描绘江山的奇特秀丽、雄浑壮大的气势,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之美!

其三,他对于汉魏六府民谣的学习。李白的诗篇中不乏轻快自然飘逸的描写,这些诗句读起来不仅让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李白的159首绝句诗中有40多首来自乐府民谣,可见这些乐府民谣对李白的影响有多大。而且李白在写诗的时候,都是用非常淳朴自然的语言风格来表现的,没有过分夸张华丽的语句,让人读起来亲切自然;

其四,李白强烈的自我意识。他的性格率真狂放、自命不凡,说明他骨子里是自信的。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为金钱所羁绊,也不畏强权,随性所欲。正是他这样的性格特点和知识素养才造就了他诗歌飘逸狂放的特点!

其五李白经历了唐朝最繁荣的时期,也是一步步看着唐朝走向了衰落,后分崩离析,这种巨大的反差,也造就了他的诗篇不同反差风格的人生经历。


石榴王123


我所见到的李白:手里总是洒壶高悬,头后仰,走路前脚不搭后腿,晕晕乎乎。

有句话叫酒壮怂人胆,一个成天喝的醉醺醺的人,跟本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他有什么不敢说的,所以吗,口出狂言!吟出来的诗气势磅礴,纵横万里。


平平淡淡9090441058016


像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这首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何等的气势和激情,情景交融。以前认为这是一首励志的诗,谁知是一诗劝酒的诗,能把劝酒写到这种境界,那也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啊!


7个习惯指路


《颂*李白*》

唐诗宋词绝凌空

李白豪气千古鸣

如今诗词滔天赋

难染狂仙杯中情

《李恭觉~2019年2月10日*正月初六*11时O6分于北京〉



汉子诗人


能写出这种大气磅礴的诗的人必然有着对应的人格魅力,纵观李白的一生,出生于富裕的家庭,从小习武,养成了李白豁达的性格。在仕途受阻之后选择四处云游,李白与朋友喝酒从来没有考虑过花钱的问题,虽然盘缠很快被他花完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及时行乐,每到一处地方都有朋友相伴,足以见得李白的人品,以及他人对李白的喜爱。所以能写出如此豪迈的诗必然与其性格人品有着密切的关系。


扁鹊扁鹊


1、李白生于盛唐,唐是诗的国度,更是中国诗歌的高峰;

2、李白聪明勤奋悟性高;

3、李白生性浪漫豪放,不喜约束;

4、李白仕途不得志,胸中郁闷需表达;

5、李白爱酒,酒能添豪气;

6、李白爱游名山大川,巍峨的环境非大气磅礴,不足以酣畅表达;

7、李白志向高远;

8、综上之种种内因加外因,造就了李白诗的大气磅礴。


唐宋第九家


回复很简单,心境也,心胸呗。心胸高端开阔明朗时,心中的视觉空间及感怀便如天空般浩瀚无边,便有吟“疑是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内心豪情万丈且辽阔时便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放歌之诗韵。请注意二者之间存在一词的差异哦。

人乃情感高级动物,再辽远也有局限的狭窄性,心境也。李白身居他乡写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的李白大气磅礴吗?NO,非也。一种低落,两处闲愁,只是聚焦在了思念故乡角度,但还能成为千古名诗,脍炙人口,何谓也?他当时最真的思乡情的表达是不是说出了所有远离家乡,亲人类群的心声,流传至今,依然纵横世间,上至高层下至百姓,皆有朗朗上口之云。还别说,忽然间还不得不说其聚焦故乡亲人的知觉,竟然会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力量,又打开了无边无际的开阔,其大气之势如同一滴清流便翻滚了一江春水,敬佩敬佩,心悦诚服。

如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云,对友情,亲情至真至深的人群,想来又是一波经典之涛吧?美不胜收的感怀,离开友人时也难免泪眼婆娑吧?舍不得走吧?此刻的李白只关注汪伦之情,大气吗?NO,甚至可以说心境掩饰不了萧萧落木的些许凄凉,可是深情来着啊,这时的李白,情感细腻度可并不输给那些现代唱琼瑶版一帘幽梦的女子啊,更比不上花木兰从军那一幕啊,其影响力咋样?还是那句话:服!心悦诚服,又吸引了世间千秋万代的有类似处境的群类啊,所以此诗依然流传盛名,经久不衰……

不论写文,写律诗,还是写自由体现代诗,都来自于内心与外界客体真实的连接,什么样的匹配自然呼之欲出怎样的诗词节律,不同的初衷自有不同的色彩光华……

去品,去赏,去绽放吧,那每一刻真实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