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看国势:透过《职贡图》、《出猎图》,看大元一统的盛世表象

古往今来,能够流传于后世的书画大多包含着历史底蕴,斑驳的笔墨之下,往往讲述的不仅是图画上的故事,

也在向我们讲述着画面背后的历史环境,作者在创造美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了解那个年代生活人物的窗口。

说起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画作,有汉宣帝“画图汉烈士”,有宋徽宗《瑞鹤图》、《五色鹦鹉图》,有《晋文公复国图》、《中兴瑞应图》,有清代《南巡图》等,无一不是蕴含着丰富社会意涵在古代艺术和政治文化是相互沟通的,本文就从元朝的一些画作中来探讨当时社会的某些政治文化特点。

书画看国势:透过《职贡图》、《出猎图》,看大元一统的盛世表象

一.出猎图

1.大汗出猎的政治意义

随逐水草,不恒厥处”,元朝的游牧民族主要是靠草场放牧生存,但除了放牧之外,他们也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后汉书》:"乌桓者……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可见草原上的民族除了放牧便主要爱好狩猎,这两样组成了他们最主要的生活内容。

古人常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元代的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夺天下”的民族,就算是到了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远离了可以随时随地狩猎的草原,他们在节日之时也要跨越千里,去往原来的草场上进行狩猎仪式。元朝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就曾说过:“在平和时,

士卒处人民中必须温静如犊然在战时击敌应如饿鶻之搏猎物。”由此可见,围猎成为了一种军事训练的手段

世界征服者史》曾记载:成吉思汗在猎场上不仅是为了攫取猎物,也是为了训练自己在马背上的武力,在这种前提下,挑战者定时举行游猎活动,也是期盼后入能够延续祖先的勇猛

除了用狩猎来宣扬自己的军队武装之外,他们在操场上的驰骋,也是在彰显自己的民族特点。在元朝虽然统治者在努力的融入中原文化,但是他们对于耕作的汉人还是有几分瞧不起,因此,他们便通过各种民族传统来彰显自己的民族特殊性。忽必烈还专门在大都的南郊这样一座专门供自己游猎的围场。《日下旧闻考》有如下记载:"南海子即南苑

,在永定门外。元时为飞放泊明永乐时复增广其地,周垣百二十里。"

书画看国势:透过《职贡图》、《出猎图》,看大元一统的盛世表象

2.《元世祖出猎图》中的政治意涵

在元朝的出猎图中,《元世祖出猎图》最具代表性,画的内容平铺直叙,一目了然。画中远处是黄沙漫天,背景中有一队商人正在慢慢的行进,而画面中最突出强调的部分,就是身骑猎马的忽必烈。

忽必烈骑黑色的骏马,侍从们在他四周围绕,或执旗或执麾或引弓、臂鹰携猎豹,颇有秩序的组成了队形,衬得高高在上的忽必烈格外威严。

这幅画中还有一个极为特别的小“彩蛋”,忽必烈的周围居然有两个黑人侍从。早在唐代就有“昆仑奴”的记载,但人们也只是从文章中见到记载,元朝画师直接将他们搬到了画上,不禁让人们有些诧异。

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元朝时期社会上的人民多样性在当时民族融合的趋势,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这幅图中还有一个特殊人物,正是忽必烈的夫人,图中她正骑马跟随队伍。要知道,在中国传统的理学文化之中,女子不允许抛头露面,更不用说骑马打猎这样武力之事。但是这样的固有认知,却被元朝的统治者打破了,在当时皇室传统里,女性是可以跟随一同出猎的,就算是底下平常的将领也可以“妻妾尽从”。为了方便妃子跟随,现在的统治者还在游猎的围场附近专门修建了行宫,明代时期《通州志略》中就有“神潜宫”的记载:“在县西南二十里,前代后妃从猎行宫也。”

我们不难看出,当时蒙古女性地位并不低,提到这个话题,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蒙古人独特的斡

耳朵宫帐制。“斡耳朵”为人们常住的蒙古包,在蒙古,大汗可以同自己的夫人一同坐在蒙古包里,听从政务汇报处理政事。

书画看国势:透过《职贡图》、《出猎图》,看大元一统的盛世表象

在这样的传统影响之下,女子成为了家庭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家庭的男性没有成年长子,那么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夫人就可以全权继承他的遗产,直到他未成年的孩子长大。普通家庭尚且如此,皇室家族也不例外,

太宗窝阔台皇后脱列哥那定宗贵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都曾经借这个传统制度掌权摄政,为蒙古的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允许女性游猎,本身也是对女性力量的一种肯定,忽必烈本人身边就有两位极为出色的女性,母亲唆鲁和帖尼及其皇后察必都,这两位女子在他的成长夺权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也不奇怪喜欢专权的忽必烈为何会承认斡耳朵宫帐制了。

二.职贡图

1.早期职贡图

职贡图,便是记录古代外国朝贡中原的画作。在各朝各代的职贡图中,每个画师想表达的意象都不同,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一个特点,即实性。不管是哪个朝代,在面对外国时,中原总会有天朝大国的自大心态。职贡图除了起记录作用之外,

也满足了当朝统治者的虚荣心,作为后人的我们在感慨当时国家兴盛时,也可以借此窥探到当时封建时代的狭隘世界观

根据历史文化记载,中国最早的一副职贡图出现在周时期,只可惜这幅画作已经失传,许多画作内容无从可考。在文献记载中,当时武王伐纣,大获全胜,外国诸邦前来庆贺,西方的部落送来藏獒,画师便以此画了一幅“西旅献獒”。但是这幅职贡图却并不单纯的是在宣扬周武王的威严,根据记载,画师当时做这幅画主要是为了劝谏武王,不要在各国的朝贡之中步前朝的后尘

但同样是《西旅獒图》,元朝的这幅画便只剩宣扬国威的功能,元代陈高题诗:“迢迢西方国语言重译通。慕义不辞远,贡獒随会同

四夷既宾服,周道信昭融。”

由此可见,元朝职贡图已经成了统治者宣扬自身地位的手段之一

书画看国势:透过《职贡图》、《出猎图》,看大元一统的盛世表象

2.元代的职贡图

职贡图中外国前来进献的物品,大多是中原所未见过的珍稀玩意儿,

大象、犀牛、狮子、文豹、猛虎、独峰驼、白猿等等如今现代人都颇为熟悉的野生动物,在当时却是中原人从未见过的野兽。这些现如今我们司空见惯的动物,在当时被人认为是各种各样玄幻意象,例如狮子老虎,在过去往往就会被人认为是代表力量威猛的神兽。“神驹初堕地,雷电飞海水;三岁不敢骑,万里献天子”,这些人们未曾见过的“神兽”被进献到统治者面前,其实也是在暗暗宣扬着当时中原地区王朝的威猛,象征自身国力强盛,四下各国心悦诚服。

元代的宫廷画师继承了前朝画师的绘画主题和风格,绘画的技巧基本没有什么创新改变,但从内容上来看,元朝的画师更喜欢那种一目了然的直接,将各种人物直接描绘出来,并不加以背景修饰。元代任伯温的《职贡图》、钱选的《

西旅献獒图》、赵孟頫的《贡獒图》便是如此。

书画看国势:透过《职贡图》、《出猎图》,看大元一统的盛世表象

3.职贡图所显现的内涵

虽然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但是在蒙古自己的民族势力里面也分列着各个不同的部落,为了保持和这些部落的友好关系

,元朝统治者必须想尽办法劝服这些独立出去的政权,承认自己在中原正统的地位。而这些独立政权承认元朝正统的方式,便是前来朝贡象征自己臣服

在当时的朝贡过程中,北方草原上的部落赶来中原,而作为回报,元朝的统治者也会象征性的予以封号,给予这些朝贡者元朝臣属的身份。

受图膺贡四海之内皆臣。”在国家将来朝贡之时,元朝统治者内心也是颇为自豪骄傲,这种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权威,让他自豪骄傲。可见这小小的几张职贡图,其背后蕴含的象征意义多种多样丰富万千

书画看国势:透过《职贡图》、《出猎图》,看大元一统的盛世表象

三.小结

在提到古代封建王朝的时候,元朝往往会被我们忽略过去,和之后的清朝相比,元朝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并且政治内务问题颇多与中原的融合性也不够恰当,而导致统治者在位多年间民怨一直沸腾。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元朝是第1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历史上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意义地位

书画看国势:透过《职贡图》、《出猎图》,看大元一统的盛世表象

在元朝初期,蒙古铁骑战斗力仍存,也营造出了一片盛世景象,从各类书画之中我们便能看出,当时的元代统治者还是颇具威严,高高在上的。只可惜到了后期,元朝在为这执迷不悟,看不到中原政权融合汉族的必要性,固步自封,将本身的盛世积蓄消耗殆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