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有的话分几个层次说明可以吗?

戴褀


中国的中医早在原始社会的伏羲丶神农丶黄帝时候就已产生。历史上有名的李时珍、华佗等都是中医典型的代表人物。几千年以来中医以人为贵,有仁心、做仁人、行人德一直都是学医者必须遵循的核心价值。中医奉行的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古时候的医者并未把它当作一项谋生的手段,仅作为行善积德的一种途径。这种价值观一直存续至明国时期。很多中医在实施医治过程中并未明码收费,完全凭病人随心打赏!


用户地上神仙


中医的核心,个人认为还是在借助针灸汤药等中医治疗手段调整人体的身体环境(小阴阳太极)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大阴阳太极)。

所谓纯阳则仙,纯阴则鬼,人居其中,负阴抱阳,阳主阴从,无论是外邪内伤,只要化繁为简,守住阴阳的根本,调和一身阴阳的平衡,则身具太和之气,邪不可干。就像一辆汽车,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发动机(它是阳,阳主动)和传动装置(它是阴,阴主被动)。其他部分类似人身五脏六腑,身体经脉血肉。

个人的见解是中医让大家能通过疾病的表象看到人体健康的实质还是在通过各种手段(不仅仅是中医的手段)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以期适应人体外部和人体内部的变化,寻求动态平衡。


有无之境1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涉及面很广,涵盖了中医的自然观、生命观、养生观、健康观、疾病观、用药观、思维模式、道德追求和行为方式诸多方面,囊括了中医的价值取向、认知方式和审美情趣。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刻剖析,能真正明晰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中医的自然观

中医的自然观即尊重自然、敬爱自然。我国古代社会是农耕文化的典型。在农耕文化下生活的百姓,对自然有敬畏和依赖,中医也不例外。自然的变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所以尊重自然、敬爱自然,就应该合理利用如草药等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掳掠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人类最终会自食恶果。

中医的生命观

中医的生命观是尊生、贵生,崇尚生命。中医始终不渝地珍视、珍爱生命,认为大千世界之自然天机就在于其生生不息。只有生息无限,才使世界富有生机。中医认为世间万物,莫贵于人。诚如《内经》有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同时,还有“大德曰生”之训。“药王”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此可见,中医的生命观是十分明确的,尊生、贵生,崇尚生命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中医的养生观

中医的养生观是顺从自然,适应自然。《内经》载:“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顺从、适应自然变化,遵循、追随自然法则。适时养生,以适寒暑;因地制宜,以尽天年。根据生活环境、自然生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在物质相对贫乏、科技不甚发达的古代,人们顺从并适应自然是一种生存智慧,是务实而科学的求生存、图发展之道。古代中医的养生理论及实践方法,在今天也并没过时,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医的健康观

中医的健康观是以平为期,以和为贵。中医的健康观是较为全面而深刻的。首先是健壮的体魄、健全的生理,这是中医所称“平人”的重要基础。中医认为健康其实就是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人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气血都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时,人体的生理功能能充分发挥。《内经》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所蕴含的精气神是“吉祥三宝”,精气神协调和谐,人才健康。

其次是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态。中医是形神统一、身心合一的医学典范。人有生物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一个健康之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融入社会的能力,必须具有与人正常交往沟通的本领。面对生活的风雨,能保持正常的心理,遇事不走极端,能灵活处理。

中医的疾病观

中医的疾病观就是阴阳失和,即人体阴阳出现了偏盛偏衰。或是阴盛阳衰,或是阳盛阴衰,或是阴阳俱损,种种失和状态均为病理状态。此时就需要医生来帮助,针对具体病情来作出调整,通过有效的纠偏,使人体阴阳重新恢复平衡状态。由此可证,中医的疾病观,是紧密围绕阴阳失和这一关键点来定义的。

中医的用药观

中医的用药观即为用药调和。立足整体,辨证施治,就是其基本的临床治疗思路。其实,中医治病,就是运用食疗、体疗、物疗和药疗等手段,通过祛寒、清热,助阳抑阴、滋阴潜阳之法来达到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从而使机体恢复正常态。总之,一切努力的最终归宿仍是人体阴阳平衡。

中医的思维模式

中医的思维模式,具有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中医在临床诊疗和构建理论体系框架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象思维,即所谓的取象比类,司外揣内。这样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辩证思维特征,它沟通了人体内外的有机联系,架设了跨越已知和未知鸿沟的津梁,使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得以具体落实。中医通过这样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既有利于临床实践的诊疗,又有利于理论认识的升华。这种思维模式所追寻的客观现实目标,仍是人体阴阳之间的恒动平衡,也就是人体的整体和谐状态。

中医的道德追求

中医的道德追求,集中体现在医者仁心。中医以治病救人为天职,非淳厚善良之人不可为。晋代医家杨泉在《物理论》中也说:“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就是讲为医者必备的道德节操。古代中医一直强调要有仁心、做仁人、行仁术。也就是要做到德术双馨。同时也应为人谦和,虚怀若谷。只有谦虚谨慎之人,才能不断进取,成为良医。所以,中医的道德追求理应是仁和,也就是:高尚做人,低调做事,埋头苦干。医者仁术,中医必须在具体的临床治疗中体现出仁者爱人,行善积德的道德追求。


川君说易


中医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如果有的话可以分几个层次说说可以吗?

中医回答如下:

可以呀,只要您愿意听,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是吧?

“巾金巾,入天门,呼长精,吸玄泉,鸣天鼓,养丹田”。

上面这几句应该是最能够体现中医的核心价值观的了。对吧?

也就是说中医人最早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传授生命之学,教会人民如何养生护佑健康的一门学问。

那怎么样才能够进入到中医的核心价值观之内呢?

被传授者应该要做到:“饮是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药”是什么药?为什么以“上池”之水,为什么要经过“三十日”方能够形成中医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才能够达到“知物”的境界?

要解开这个问题确实要分几个层次来解开上面所说的“金”巾,“天”门,“玄”泉,“天”鼓,“丹”田,“药”,“上池”,“三十日”等概念的内涵。

……唉!!说了也是白说,有几个人喜欢听呦?

睡觉。


张建平149284331


中医 的核心价值 是治病救人 ,很多的疑难杂症 ,西医是解决不了的 ,这就是中国的国宝 ,可是 ,中国有一句预言 ,铁烧红了 不要 使手么 ,就是说师父不交那么多 ,教会了徒弟 饿死师傅 ,这是一句真理 ,所以中医就发展不起来 现代的中医 50%以上不合格 ,因为它是半 懂不懂 ,


山峰230965203


中医的核心的永存的价值只有四项。一是阴阳八纲辨证施治法,包括滋阴补阳,浮沉升降等治疗方法。二是方剂学,君臣佐使的搭配方式。三是中药学。图文並茂,如本草纲目,四是食疗养生学。此四项是西医空白点,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治疗与药物学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遗产。


一斗楼


你这个问题没有一篇万字论文说不清。从文化来说叫传承。从病患来说是一条不同于西医的解决之道。从适用范围来说那是放之全球介准,操作简单药,石获取容易。


黑狗79


中医是庞大的医疗体系,中医形成于有天干地支的年代,时间已经不可考。天干的第八干,辛干指的就是医疗。天干地支的形成,到今天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呢?没有定论。

中医分为四大系统,一 ,食医 ; 二, 疾医 ; 三 , 瘍医 ; 四, 兽医。这四大医疗体系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呐?大约三千年前的西周就记载在« 周礼»上。

至今为止,我们所能见到的,依然属于中医的大约就只剩下兽医了。

食医被日本人拿去做了营养师 ; 疾医现在叫内科,属于了西方人的西医,可怜的中医只是存在于口号和 " 呐喊 " 中 ; 瘍医就是外科手术,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已经没有谁相信,中医会有外科手术这门子技术了。

人们总是中医的神奇是号脉,可是望 闻 问 切,只有切是号脉,其余望 闻 问都是不号脉的。食医和瘍医都不号脉西医更不号脉。不能一说到中医就一定是号脉,号脉只是望 闻 问之一。

中医的最大的成就应当是食医,食医属于我们现在崇尚的治未病。古人告诉我们凉酒不能喝,喝凉酒早晚要病的,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信,凉啤酒撸羊肉串,美美的天天烧烤,结果就是痛风。结果没有医生给他治已病。

中国人现在有多一半的病是吃出来的。中国人为什么正月十五吃元宵?没有人能够说明白了。孔子有十不吃,中国人现在天上飞的飞机不吃,地上四条腿的桌子不吃。外国人不吃动物的血,我们中国人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想不得病吗?我推荐 « 药性歌括四百味 »和 « 食疗本草»,都是古人编撰的。

治未病,你也可以成为名医。

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国考古出土的手术刀。



中华文明网


我个人认为:中医的核心价值是“治病救人”——要达到这个境界:1、必须熟练掌握“四诊”的基本常识,这样能正确判断病症——注意病的酸碱性;2、必须熟记中药的药性,特别是它的酸碱性,这样才能处有效方——注意汤头的灵魂使用——我觉得汤头可用可不用,药性很关键。


用户70945550196


中医的核心价值:

1.育人

引导人遵守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从而提高人的思想觉悟,人才能长存于地球。

2.防病

向大自然学习,撑握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并把人的生活习性和身体变化与大自然变化结合一体,达到推测疾病和预防疾病。

3.治病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为人生存而设计的,撑握大自然的规律,学习大自然的知识不当可以防病还能医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