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些病毒灾难电影,我终于找到了自救的正确方式

文 | 从易

无论是《极度恐慌》、《传染病》还是《流感》,都生动形象为我们展示了病毒传播过程。而在诸多病毒灾难片中,都存在一个电车难题。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如何在病毒灾难电影里get抗疫自救指南。

看了这些病毒灾难电影,我终于找到了自救的正确方式

(IC photo/图)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的背景下,不少与病毒相关的灾难电影又重新被宅在家里的观众翻了出来。俗话说,电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们是现实的反映,同时也是现实的预警,在这些病毒灾难作品中,观众也可以习得抗击疫情的一些方法。

尊重医护人员,相信医护人员

首先应该明白的是,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从大的公共政策与医疗供给方面来看,医护人员始终是冲在战役的第一线上。

就像从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染病得以被战胜,是因为有无数医护人员在预防、在战斗:他们有的奋战在一线,有的退居幕后研究病毒、研发疫苗,有的在落后地区不辞辛劳地做着基础的科普工作……《传染病》中,女医生则以身试险,以自己的身体做疫苗实验。是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抵御病毒的长城。

因此,公众应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是他们为我们撑起健康平安的一片天。

不心存侥幸,做好自我保护

无论是《极度恐慌》、《传染病》还是《流感》,都生动形象为我们展示了病毒传播过程。病毒寄生在动物身上,从动物传染到人身上,之后就是可怕的人传人。

人传人最主要的途径是,飞沫和接触。比如感染者的唾液会携带病毒,而说话、咳嗽、喷嚏,都会使唾液以飞沫方式传播到空气中,如此就有机会接触其他人的黏膜。同时,这些飞沫会沾在物体表面,比如电梯按钮,如果其他人的手触碰到再碰自己的眼睛,嘴巴等位置,也可能会被感染。

像《流感》中,先是一个人被传染,接着他到药店买药咳嗽,病毒便随飞沫传播给药店里的人群,这些人群又在公交车、学校、超市等封闭空间进一步传播,很快就爆发了大规模疫情。

病毒是不长眼睛的,对于病毒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因此,自我保护的第一个关键是,少出门、不扎堆、不聚会。好好待在家里,病毒就不会找上门来。

可如果因为工作等原因要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咳嗽产生的飞沫82%都集中在0.74和-2.12微米,绝大多数飞沫核用普通的医用口罩就已经足够了。并且,要注意打喷嚏的礼仪,一定要用手帕或者纸巾捂住口鼻或用胳膊肘弯处捂住口鼻。最后还要勤洗手,洗久一点,洗手基本可以杀灭手上的细菌和病毒,并尽量避免用手摸自己的脸、揉眼睛。

简单总结,自我保护就是: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看了这些病毒灾难电影,我终于找到了自救的正确方式

(视觉中国/图)

隔绝病毒,不隔绝爱

在诸多病毒灾难片中,都存在这一个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

这在《流感》中,就是要不要牺牲盆塘40多万人的生命;在《极度恐慌》中,则是要不要牺牲小镇人的生命以保证病毒不扩散……

每一部电影都告诉我们答案:不是。我们要隔离的是病毒,不是爱。因为当一个社会成为人人利己、以邻为壑、丧失同情与同理心的社会时,才是最可怕的灾难。

有罪的是病毒,而不是人,类似天灾降落到人们头上,这已是他们的不幸,它同样也可能是我们的不幸。我们如何对待他人,亦是他人在我们遭遇不测时对待我们的态度。所以让他们获救,其实也是一种自救。

恐慌可能比病毒更可怕

在面对传染病这种可怕的疾病时,人们产生恐慌情绪,是非常正常的。有的人持续关注疫情相关信息,没办法休息或放松;有的人每隔几分钟就要刷一下疫情进展,无法专心投入工作;有的人因为对医生和患者的强烈共情,而感到自责与沮丧;也有的人被一种无力感击中,而对社会产生一种失望心理……

适当的焦虑也会提升公众的防范意识。问题在于这个“度”——我们的情绪是否主宰了我们的理智与情感,是否影响了我们的认知与判断,甚至最终给我们的身体与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并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传染病》中,为观众直观展现了恐慌带来的社会动荡。城市被封后,立即沦为丛林社会,秩序彻底失控,垃圾满地,超市被哄抢,光天化日地抢劫……结果反倒让城市进一步沦陷,沦陷进一步加剧恐慌,恐慌进一步加剧沦陷,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恐慌带来混乱,也带来谣言。俗话说,“大疫面前有大谣”,各种谣言总会在这个时机趁虚而入,各种小道消息在网络平台传播,给公众带来无端的恐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

《传染病》中也揭示了谣言之害。裘·德洛饰演了一名网络大V,想趁机发灾难财。他先谎称自己被感染了,说自己已经高烧,然后对着镜头喝下连翘——这是一款中药,然后告诉观众说他自己痊愈了。

可想而知,连翘遭到市民哄抢,药店被洗劫一空,医药公司股价上涨,大V与资本赚得盆满钵满。电影中还有一个令人心酸的场景,一名孕妇原本没被感染,听从了大V的造谣也去哄抢连翘,人群扎堆结果感染了,一尸两命。

对于个体来说,如何避免被恐慌吞噬?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是,要避免信息过载,可以只关注几个靠谱的权威媒体发布的权威消息,不要盲听盲信未经证实的消息。对于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要仔细甄别,谨慎传播,不要成为谣言传播的工具,不要被“恐慌瘟疫”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