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的正宗一脉

黄元御的正宗一脉
黄元御的正宗一脉

有人问:黄元御的医学理论那么好,为什么没有广泛流传?问者意思是黄元御的理论肯定不怎么地,没有医学价值,故无法流传!

黄元御的书到底好不好?有没有医学价值?值得不值得宣传?黄元御在《素问悬解自序》曰:“乾隆甲戌,客处北都成新书八部。授门人毕子武龄,字维新,金陵人。服习年余,直与扁仓并驾。”黄元御的学生毕武龄学习黄氏的八部著作一年多,其医术可“直与扁仓并驾。”你说黄元御的医术水平有多高?当然这只是黄元御自己说的,是不是有吹牛之嫌?!

宣传黄元御的首位大功臣是阳湖张琦,张琦得到黄元御的书纯属偶然,嘉庆中叶,张琦的好友张皋闻,“一日,皋闻于厂肆废麓中得先生所著医书一册,以示翰风,曰:其文驾魏晋上。翰风素工医,读之曰:岂特其文,其于医,直仲景后一人而已。即之厂肆,编索他册,不可得”。张琦得到黄元御的书是:《素灵微蕴》!张琦为了寻找黄元御的其它著作花了二十年时间。张琦当时如何对朋友张皋闻说的:“翰风先生尝曰:医学盛于上古,衰于后世。盖自刘朱之言盈天下,举世惟知滋阴熄火,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诚咄咄怪事!先生所为,表阐四圣之旨,而于近代之邪说诐辞,拒之必力也”这里说明一个真相即:“而于近代之邪说诐辞,拒之必力”什么“邪说诐辞”? 就是 “盖自刘朱之言盈天下,举世惟知滋阴熄火,以此毒天下”。黄元御的医学理论遭到了刘朱学派极力的抗拒!张琦说:“长沙而后,一火薪传,非自遵也。”

清代名中医欧阳兆熊在《四圣心源序》曰:“余自束发,侍先父母疾,即喜翻阅医书。初师喻嘉言昌,又师陈修园念祖,十年无所得。道光戊申,江西陈广敷溥以玉楸黄先生《医书八种》抄本相饷。其源不尽出自医家,而自唐以后,谈医者莫之能及,二千年不传之绝学,至是始得其真。爰取《四圣心源》、《素灵微蕴》,锓板行世,一时医风,翕然丕变。”“吾之学,朱、张、刘、李之学也,吾之方,固出自景岳《八阵》、叶氏《指南》之所传也,然而不愈者,有命焉,非医之咎也。”“读此书曾不汗流浃背,一发其羞恶是非之良,不亦颠乎!”由此可见黄元御之书的魅力!欧阳兆熊读了黄元御的书后,认为跟随喻昌,陈修园学习十年,认为没有学到东西,喻昌,陈修园是什么人?都是伤寒大家,跟他们学习的学生无数,唯有欧阳兆熊“读此 书曾不汗流浃背,一发其羞恶是非之良,不亦颠乎!”反思自己错了!“吾之方,固出自景岳《八阵》、叶氏《指南》之所传也,然而不愈者,有命焉,非医之咎也”。自己治病有治愈的,也有很多没有治愈的,过去认为那是患者的命中该死,不是医者的责任。欧阳兆熊深深忏悔。忏悔得“读此书曾不汗流浃背,一发其羞恶是非之良,不亦颠乎!”欧阳兆熊曰:“宗黄氏即以宗仲景,不宗仲景,黄岐之法不立,不宗黄氏,仲景之法不明”。

欧阳兆熊希望:“吾愿世之好学深思者,将后世一切非圣之书,视之如洪水猛兽,而一以仲景为归,涵濡既久,渐渍而化焉。若涉迷津,臻彼岸,导歧途,骋康庄,有不自旋其面目,而捐其故伎,如菊农之勇者,无是人也”。

同治七年吴郡复在《重刻黄氏遗书序》中曰:黄氏八种书“一扫积蒙,妙析玄解,自仲景以后,罕有伦比。其宗旨言:中皇转运,冲气布濩,水木宜升,金火宜降而已”。

同治七年江夏彭崧毓在《重刻黄氏医书序》中曰:“此仲景氏《金匮》一书,能以生人为心,故遂独有千古。而昌邑黄氏宗之,微言创义,畅发其旨,亦可谓独得千古之秘者也”。

众多的黄氏粉丝自己出资刻板印刷黄氏之书,写序赞扬黄氏对中医学理论的贡献,古代出书不是卖的,而是送人,刻板印刷好的医书广为散发是为了济世寿民,积德行善。而不是现在人出书,为了吸引读者,提高卖点,花钱请名人作序,进行吹捧、抬轿子。

大量的史料证明黄元御的书“其于医,直仲景后一人而已”、“二千年不传之绝学,至是始得其真”、 “自仲景以后,罕有伦比” 、“长沙而后,一火薪传,非自遵也。”清代名中医欧阳兆熊云:“宗黄氏即以宗仲景,不宗仲景,黄岐之法不立,不宗黄氏,仲景之法不明。”对于黄元御的医学理论评价何等之高!

上述这么多的人赞美,黄元御的书没有广泛流传不是黄元御书医学价值不高,恰恰相反是因为写的太好了,遭到掌管卫生医疗大权的太医们妒嫉,怕砸碎他们的饭碗,这些掌管卫生医疗大权的太医们伙同刘、朱、叶及其追随者对黄元御的书进行封锁、屏蔽、打击迫害、禁止发行所致。说这个话是有历史根据的。

1 黄元御著《素灵微蕴》时代正是叶天士全盛时代。叶天士长黄元御38岁,黄元御著《素灵微蕴》时,叶天士73岁,据书载叶天士“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凡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叶天士与黄元御的理论不同,必然遭到叶天士学派的反对。

2 1742年,《医宗金鉴》纂修完成,乾隆帝赐名为《医宗金鉴》,并御赐编纂者每人一部书、一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自1749年起,清太医院将《医宗金鉴》定为医学生教科书,吴谦此时正是春风得意!黄元御1750年四月乾隆皇帝亲自钦点入太医院,对于《医宗金鉴》这样一部大型的乾隆皇帝充分肯定的医学著作,按照黄元御的学术观点,统统要烧毁。这无疑对太医院的太医们是当头一棒!刚刚因编写完成《医宗金鉴》受到乾隆皇帝表彰的太医院院长吴谦、陈止的脸面往那里摆?他们能容忍黄元御在太医院待吗?这为黄元御日后被排挤,陷害,流放的命运埋下祸根。

黄元御逝世80年后,黄元御的书仍然遭到太医们的封杀与屏蔽!据同治十一年【注:1872年】秋八月阳湖赵曾向在《书新刻黄氏遗书后》云:“先生嫉近代诸医家离经畔道,多逞私说,反复辨难,辟其乖谬,缘是为世诟病,故其书屏不传。”黄元御的书批评当代诸医离经叛道,遭到了世医的诟病与屏蔽!道光戊戌江右杨希闵铁佣在《四圣心源》《黄先生医书八种后跋》云:“黄氏医书,向止刻四种,见常州张氏《宛邻丛书》中,近闻版亦毁”古代印刷需要刻板,刻板很不容易,只要有版可以隨时印刷。刻板是不会隨便毁的,张琦家住京城,张琦逝世后,其子继承父志遗愿继续印刷宣传黄元御,同治十一年秋八月阳湖赵曾向在《书新刻黄氏遗书后》曰:“世所称《黄氏遗书八种》,皆转辗从仲远录出者也”。仲远是张琦的儿子,父亲死后继承父志继续印刷散发黄氏八种书,而且印刷厂就在京城,肯定会有人向太医举报张琦儿子的非法印刷散发黄元御的医书!遭到太医们的抄查毁版是必然的结果!可见当时视黄元御的书为洪水猛兽!清代的太医院进行的清剿长达80年之久!

以上述说的历史都是民间刻板印刷作序中提到的,也许会有人问有没有清朝政府的官方文件?有!铁证如山!大家都知道清代编写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写的,《四库全书》黄元御的书只有目录,没有内容,这肯定是釆取了蒙蔽乾隆皇帝,目录上有,内容抽掉!乾隆皇帝以为黄元御的书收入了《四库全书》。后面内容抽掉,手段何等卑鄙无耻!

张琦为收集黄氏著作张氏云:“积二十年不可得”,黄氏著作对于张氏是何等的珍贵!张琦于1833年逝世,死后才5年,张氏辛辛苦苦黄氏的刻版“近闻版亦毁”。是不是清代的太医院进行的清剿长达80年!看来打击围剿民间中医不是现在才有,早在清代乾隆时期就开始了!只要民间中医威胁到太医院的太医,一定会遭受到国家卫生部门封杀与围剿!

黄元御书没有得到广泛流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黄元御没有带出一个忠心耿耿的学生。黄元御可能重学生的才,没有注意学生的人品。黄元御带了一个自认为得意的门生,叫毕子武龄。据黄元御在《素问悬解自序》曰:“乾隆甲戌,客处北都成新书八部。授门人毕子武龄,字维新,金陵人。服习年余,直与扁仓并驾。”黄元御的学生毕武龄学习黄氏的八部著作一年多,其医术可“直与扁仓并驾。”这个门人毕子武龄的悟性夠高的。但是这个门人心术非常不正,一心只想从黄元御那挖东西,毫不考虑师傅的健康。“毕子既得先圣心传,复以笺注《素》、《灵》为请。其时精力衰乏,自维老矣,时年五十。谢曰不能。”黄元御的身体虚弱毕武龄应该很清楚,他已经是一个医术“直与扁仓并驾”中医,黄元御身体虚弱难道不知道? “乙亥【注:1755年】春初,毕子又以前言请。且谓医尊四圣,自今日始,仲景二注已成,岐黄扁鹊之书,迄无解者,三圣之灵,未无遗恨!过此以往,来者诵法新书,心开目明,而不解先圣古义,又将恨无终穷也。”黄元御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培养出一个忠心于他的接班人,而收了一个没有良心的门人毕子武龄,要压榨干师傅最后一滴血!毕子武龄的医术黄元御评价:“直与扁仓并驾”,但是历史上没有任何他从医的记载,后来消声灭迹了,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半个字宣传黄元御文章!他是否后来被太医们收买?还是被太医们害死,这是个迷?

在这点上李东垣做的非常成功,公元1244年李东垣回到家乡,对友人周都运德父曰:“吾老,欲遗传后世,艰其人奈何?”德父曰:“廉台罗天益谦甫,性行敦朴,尝恨所业未精,有志於学,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李东垣要罗天益来拜见他。见了罗天益李东垣第一句话问:“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谦甫曰:“亦传道耳”。于是招收罗天益为徒。李东垣临死前将罗天益叫做面前说:“此书付汝,非为李明之、罗谦甫,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湮没,推而行之”。李东垣死后十七年,罗天益官位做到太医,罗没有忘记师傅的重托,全集出版了李东的书。看看其它的医家,刘河间、朱丹溪、叶天士仅管医学理论不怎么地,他的徒弟都是不遗余力宣传师傅!同治七年完颜崇实在《黄氏遗书序》中曰:“吴江徐灵胎、钱塘张隐庵、吴门叶天士、闽中陈修圆诸人,皆有廓清推陷之功,羽翼阐扬之力”,而黄元御死后没有一个学生宣传他!

黄元御的书没有广泛流传主要是掌管卫生医疗的太医们的长时期排挤、打击、封杀、屛蔽,再加之其门人没有一个人去继承宣传,黄氏之学如何能得到传播?古代出书不是卖,都是送人,自己出钱请人刻板印刷,送人,其目的是济世寿民,做善事,积德留名。黄元御的书只所没有被湮没,张琦是首功!加之后来众多的黄元御的忠实粉丝如闽学使徐受衡当别人介绍黄元御的书时“济世寿民之念隨在涌溢,不能自己,尽付剞劂,以广流传”。 徐受衡“ 济世寿民之念隨在涌溢,不能自己”心情多么激动!自1832年张琦首次刻板印刷黄氏之书,以后的36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共翻刻板十次。而且都是在远离京城南方与四川,山高皇帝远,太医们管不到!

史料证明黄元御的书没有能够广泛流传原因不是学术理论不精,而是学术理论太精辟,引起了掌管卫生医疗的太医们的妒嫉,长时期对其实行排挤、打击、屛蔽、封锁,再加之其门人没有一个人去继承宣传!

转载 长沙老中医陈勇先生《四圣心源》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