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死时手里还有多少兵力?德军真的打不赢了吗?

人参的杯具


二战从美国卷入开始,希特勒最多能够打个平手。

及到诺曼底联军登陆成功开始,德国就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实际情况,和一战相同,德国以有限的资源和人力,是无法同盟国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资源相比较的。不用说盟国对德国工业无休止的轰炸,就单凭盟国用后勤硬“堆”,德国就受不了。

战争打的是后勤,是军队的保障,如果盟国不连续犯最根本的错误,德国没有胜利的可能性。


大卫思想


二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德军可谓是傲视群雄,先是闪电战拿下波兰,随后又开始横扫西欧。紧接着又开始攻打苏联,奈何苏联这块硬骨头太难打了,吞掉德军不少兵力不说,还将德军大量部队陷了进去。

后来随着苏联的不断反攻,苏军一路攻打到柏林城墙之下。 随着苏军踹开柏林的大门的声音,希特勒拒绝投降,随后举枪自杀,将这一堆烂摊子甩给了海军元帅邓尼茨。

面对数倍于已方的苏军,包围圈中的德军可谓是孤立难援。

苏军在柏林地区有近五十万的士兵,还配有1.27万门大炮,1.2万门卡秋莎火箭炮和1500辆坦克。而此时在柏林的德军全部兵力,包括警察、护卫队等杂牌队伍合计只有6万人。

此时的德国全部兵力也就只剩下三四百万百万人,而这三四百万中水分很大,至少有一半基本都是强征入伍的平民(包括仆从国的平民),里面甚至还掺杂着不少妇孺。 更何况这几百万士兵还配置分散,有些并不在德国本土,还有很多布置在匈牙利奥地利,要让他们回援柏林更是难上加难。

就拿中央集团军来说,这支部队自成立以来一直是精锐,但自从德军开始走下坡路起,这支部队的人数越打越少。而柏林战役爆发时,仅存的中央集团军已被围困,无法班师回朝。

早期的希特勒这样部署压根没有毛病,他始终在思考如何掠夺别国的领土和财富,处于攻势,却没想到自己终究有一天也会面临失败。而现在弱势就很明显,盟军可以将他们逐个击破。

自从德国的鲁尔区被盟军占领后,德军的处境就十分艰难,原本只是伙食供应不足,现在连战争最起码的枪弹补给都开始受到限制。这就意味着盟军可以将德军慢慢耗死,毕竟德军的后勤已经崩溃了,弹药是用一发少一发,没了后勤的德军只剩下被动挨打。

连续的征战让普通德国人也产生了厌战的情绪,如果再继续顽抗下去,说不定德国最后的青壮年都将死伤殆尽,而希特勒的死亡也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希特勒一死,让他们的信仰开始崩塌,他们开始更多地为自己思考。

再从民族仇恨来看,因为早期德军对苏军的大肆屠杀造成了很严重的民族情绪。这次反攻的不少苏军都是带着复仇心而来,他们在进攻柏林时丝毫不带有一丝怜悯。他们要为死在德军手里的同胞报仇,所以这座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平民、妇女遭到了苏军的无差别破坏和屠戮。

1945年4月12日,那时候最终的柏林会战还没有正式发起,当希特勒听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死讯时,还曾经一度抱有幻想,希望德军能防守住奥得河和尼斯河防线,可惜兵败如山倒。到了20日清晨,白俄罗斯军队在库兹涅佐夫上将的率领下,已经抵达柏林近郊,当天就开始向柏林城内开炮轰击。

一直到22日,希特勒还在幻想柏林城不会被苏军突破进来,但两三天后,柏林被彻底合围,守军已成瓮中捉鳖之势,希特勒才彻底断了念想。剩下的就是考虑自己和爱娃的终极归宿了。

27日,苏军攻进柏林市区,希特勒坚决驳回了总参谋部的突围建议,虽然这个建议有军事成功的一定可能性,但希特勒的自尊心决不允许自己再受到煎熬了,30日下午,希特勒与结婚仅一天的爱娃双双服毒自杀,为了保险起见,服毒同时,还朝自己的太阳穴补开了一枪。

苏军所到之处如沙漠蝗虫过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希特勒正是因为不愿看到这一切,情知纳粹已彻底迎来了灭亡的一天,才会义无反顾的开枪自尽。

没了希特勒的德军只是一盘散沙,精神领袖的死亡,让德军再也没有了战斗下去的欲望。当天晚间,苏军就把红旗插到了国会大厦之上。


历来现实


希特勒是在1945年的4月30日自杀身亡的,在之前死去的,还有他的夫人爱娃女士。

后来,通过投降人员的统计,德国投降时的兵力还有250万人。

在很多人看来,二百多万人完全有一战之力,为何希特勒不血战到底?德军真的打不赢吗?

确实打不赢,否则希特勒也不会自杀了。下面,我们就聊一聊德军打不赢的原因。

德国能打的军队非常少,而盟军数量远远多于德国

德国宣布投降时,兵力还有250多万,但能打的只有100万左右。

而盟军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超过了1000万,仅苏联红军就有600万左右。这1000万左右的部队中,能打的绝不会少于四五百万。

盟军是德国军队的四到五倍,这样的情况,德军基本没有胜算。

有人可能会反驳,德国的战斗素质很强,虽然人数少了很多,但也不是不能战胜啊,毕竟,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太多了。

道理是对的,但德国何止是人少?

德国的资源远远不如盟军

从美英苏等国联合对抗德国开始起,德国的命运就注定了。

苏联人拖住了德国战车,而美英等国发动了大联合,把德国在外的资源供给给断了。德国是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特别是缺乏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在战争状况下,德国的其它物资供应也捉襟见肘。

因此,就算是德国人想坚持,缺了资源情况下,也很难坚持住。

二战,看起来是疆域的争夺战,其实是资源的争夺战。没有了资源,德国靠什么拼命?

因此,资源是个大问题。

德国人并不团结

虽然只有250万军队,但德国内部其实很不团结了,这是事实。

之前,德国内部因为刺杀希特勒一案,很多高级别军官都被牵扯了进去,隆美尔就是其中之一。

希特勒并不是容克贵族出身,而德军参谋部,确是有大量的容克贵族们在控制。虽然,希特勒后来专门成立了所谓的嫡系部队“党卫军”,但党卫军并不都是忠臣之辈,在苏联的攻击下,大部分党卫军都投降了,只有10%左右的希特勒死忠以死相拼。

德国在苏联三大战役败北之后,德国内部就开始有了不和谐的声音,因为感觉希特勒的步子迈错了。

一个不团结的德国,实在不是盟军的对手,希特勒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就算把这250万的军队控制起来,也是没有结果的。

希特勒在最后一刻才放弃的

希特勒并不是早早自杀了,他一直在指挥着德国各级系统。但是,溃败无法避免。从苏联撤的时候,就再也控制不住颓势了。不撤又如何?

希特勒死前,苏联和盟军已经包围了德国柏林,当苏联的坦克开了进来,当国会大厦被苏联占了后,希特勒知道,彻底地败了。

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会有什么结局呢?军事审判,死刑,一定是这样的。希特勒挑起的战争,死伤无数,让欧洲生灵涂炭,希特勒犯有不可饶恕的战争罪。同时杀了600万左右的犹太人,这是严重的反人类罪。

希特勒知道,与其在屈辱中死去,不如自行了断,少受屈辱。于是,希特勒自杀了。

1945年四月底的德国,兵力有250多万,但已经没有了一战之力,一是盟军军力高达千万,二是德国没有资源支撑了,三是德国内部并不团结,四是苏联攻破了柏林,攻占了国会大厦,希特勒再也没有了机会。


蓝风破晓


打不赢是肯定的。因为当时在西线盟军已经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已进入柏林中部;东线苏军已大军压进,兵临城下,对柏林形成东西两面夹击的态势。此时,纳粹德国战败已经是时间的问题。但此时,希特勒尽管还握有300万军队,但依然也不可能扳回败局了,那为什么这样讲呢?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德军的兵力。希特勒在自杀前已经进入了二战的后期,盟军已经进入了反攻阶段,苏军已经攻入柏林城下,并于1945年4月16日发起了对柏林的总攻,柏林会战开始。那么,当时希特勒手里还有300万可指挥的兵力,难道真的打不赢了吗?300万兵力听起来确实很多,但实际上,这些兵力大都分散在东西南北四个占领区,而这些占领区的德军,大都被盟军所牵制着,而真正守卫柏林的德军也就只有80多万。其在武器装备上有:战机3000多架,火炮10000多门和坦克1000多辆。

其次,看苏军兵力。苏联军队总数有3个方面军、250万人。拥有6000多辆坦克、7000多架飞机、40000多门火炮。这只是进攻柏林方面的军队。柏林会战前夕,苏军总兵力已经达到1000多万。

再次,看盟军方面兵力。诺曼底登陆,盟军投入了四个集团军,39个师,12个独立旅,各种兵力300万人。武器装备上:战舰9000多艘,战机13700多架。这300万人只是用在诺曼底登陆的兵力。然而,当时盟军总兵力实际上已经达到了2000万。

总之,在二战后期,尽管希特勒还有300万军队,但不管在军队数量,还是在武器装备上,德军根本没办法和以美英为首盟军2000万兵力和苏联1000多万兵力相抗衡。况且在柏林会战期间,只是朱可夫带领的250万军队攻打柏林,而实际上,以美英为首的盟军也早已赶到了柏林附近,只是双方事先有约定,由苏联军队攻打柏林,而美英只是观战罢了。

所以说在这种形式下,希特勒以区区的300万军队,想重新扳回败局是不可能的,最后也只好选择自杀了。


猪猪谈史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令全人类付出最惨痛代价的一次战争就是二战。这场战争遍布三大洲四大洋,参战军队达到了1.1亿人,死亡人数达到了5120余万人。

将这场世界战争推至高潮者,当属推行法西斯主义的希特勒,由于他的上台,导致德国疯狂扩军备战,令西方战场陷入了一片血海之中。不过,随着对抗法西斯的同盟国成立,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西方战场开始进入有利于盟军的战略转折阶段。

希特勒

1945年春日,同盟国取得柏林战役胜利;同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地下室畏罪自杀。斯特勒自杀之事,让世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他死的时候手中到底还有多少兵力?德军真的已经穷途末路了吗?

当然是,虽然嘴炮无敌、办事拉稀的墨索里尼做不到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但是,意志坚定到偏执地步的希特勒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希特勒自杀之前,德国军队看似还有数百万的巨大规模,但是却是既无粮饷、又无武器弹药、士气更一落千丈的乌合之众,德国在盟国数千万大军的打击之下,早已穷途末路,弹尽粮绝。

以德军主要的战略战役集团为例,这支德国最精锐的部队,是1941年6月22日所组建的中央集团,这支军队总兵力约有145万人,共装备有2156辆坦克,分为50个作战师。

中央集团军

自中央集团军成立以来,它就成为了希特勒插向苏联心脏的一把尖锐匕首,这支军队曾在欧洲战场上为希特勒立下赫赫战功。不过,自1944年开始,德军迎来了兵败如山倒的日子,这年年底,中央集团军正规军的总兵力只剩下58万人,为了弥补军队兵源不足,希特勒还组建了一支总人数达到20万人的国民突击队。

然而,两支军队的总人数加在一起,还不及原军队鼎盛时期的1/3的军队人数。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希特勒的死讯传出之后,中央集团军所剩人数仅于10万人,这支队伍也就是希特勒死后手中仅存的剩余兵力。

苏联红军

而苏方决战柏林之时,苏联红军总兵力人数达到46.4万人,并配有1.27万门大炮,1.2万门卡秋莎火箭炮和1500辆坦克。这个时候仍然拒绝投降的希特勒,集结了德军在柏林的全部兵力,总共6万战斗人员,这其中还包括有警察、护卫队甚至妇女拼凑而成的冲锋队与青年团。

如此悬殊的军事力量,其实已经决定了这场战斗的最终结局,更何况,当时中央集团军被困于普鲁士战役之中,根本无法支援,所以希特勒的失败已成注定结局。

柏林战役

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德军早已经输掉了这一场战争。不仅如此,苏军对于德军强烈的敌对情绪和复仇意识,更导致了德军的彻底失败。苏军在进攻柏林之时,对于这座城市里的文物古迹和当地居民不带有丝毫怜悯的情绪。

因为,苏德战场上,德军曾将苏联战俘当成牲畜来对待,那些将近200万死于杀戮和饥饿的苏联战俘,彻底唤醒了苏军骨子里的杀戮精神。

几十万人对于希特勒的仇恨情绪,让他清楚地意识到德国纳粹已经迎来了覆灭的一天,所以当德军还在听从希特勒的命令负隅顽抗之时,希特勒早已经开始为自己料理后事。失去了主心骨的德军,早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打赢苏军的可能性。


鸢飞九天2018


1939年,德国率先在欧洲燃烧起来了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德国军队以闪击战突袭了欧洲列国,使得欧洲大半领土在短时间内被德军所占据。在德国领土不断扩大的同时,德军人数也在不断上涨。在波兰战场时,德国投入的兵力是一百二十万。而到了法国,德军人数就上涨到了二百五十万人。等到德军准备入侵巴巴罗萨的时候,德军人数达到了五百五十万,而这才是德军一半的兵力。德军的总兵力数在一千万左右。尽管德军人数众多但却架不住正义国家的联合反击,德军在东线和西线战场上连连失利。尤其是在东线战场,尽管德军打的非常顽强,但是却怎么也战胜不了强大的苏军部队。毕竟,苏军的抵抗意志实在是太强了,他们根本不畏惧死亡。据当时有人统计说苏军士兵的生存时间只有二十四个小时,而军官的生存时间仅有七十二个小时。视死如归的苏军士兵把德意志军队长久以来的那种荣誉感和士气都被打得荡然无存,所以德军只得是连连后撤。


1945年,苏军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德意志帝国首都柏林,穷途末路的希特勒还想负隅顽抗。柏林每一处建筑都成为了德军抵抗的堡垒,每天都有人死在惨烈的战争之中。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突然去世,这更加坚定了希特勒坚守柏林的信念。只不过自负的希特勒他没有想到,罗斯福的逝世对于柏林战事其实并没有任何影响,柏林最终还是陷落了。希特勒不愿意接受审判,在安排完后事以后希特勒选择自杀。希特勒虽死,但德军至少还有三百多万部队枕戈待旦,对盟军来说这依然是个很大的威胁。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三百多万人却放弃抵抗,直接投降了盟军。为什么德国人选择投降?他们难道真的打不赢了吗?

事实上德国能够坚持到1945年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其打赢的机会是微乎其微,几乎是没有胜算的。首先德军的兵力还是不足。要知道在战争后期盟军的数量是德军的两倍还多,也就是说每一个德军士兵需要面对两个以上的敌人。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这怎么能打得赢?

退一步讲德军虽然还有三百多万的部队,但是他们也都没有集中在一起,而是按照希特勒的指示被分散在各个地方。希特勒之所以采用分兵策略是因为他想的只是德国怎么样去占领和掠夺别的国家,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国土会被敌人所占据。分兵是兵家大忌,弄不好就会被敌方分而治之。这就像人的五根手指一样,五根手指聚拢在一起才能形成铁拳,要不然就只能等待对手来给你一根根折断。所以说即使德军还有三百万人那也没用,因为此时的他们已经处在了盟军的各个包围圈内,如果不投降,等待他们的就是被消灭。而在二战后期有关于盟军和德军的对峙态势也能够有力地印证德军分兵给己方造成的影响无疑是灾难性的。

其次,德军面临着的不仅仅是人员的问题,还有后勤上的问题。在战争后期德军的后勤补给已经很紧张了,前线的军需官不得不一次次地降低德国士兵的供给标准。德国后勤紧张的原因不在于没有粮食,相反德国的粮食产量足够供给平民和士兵使用,但麻烦的地方在于德国境内糟糕的道路状况。除此以外,德军素来喜欢闪击战。闪击战讲求速度,故而在后勤上德军是能少带就少带。对自己的盲目自信使得前线德军将士缺衣少穿,而运输补给又不能及时到位,所以德军在东线是一败再败。到了后期盟军转而攻入德国境内,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随之也沦陷了。作为德国工业的支柱地区,它的沦陷标志着德国军工体系的崩溃,前线的将士们将无法得到正常的弹药补给。所以说在德国后期子弹是非常紧俏的,他们使用枪支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节约子弹。而战争往往就是打消耗的,德国既然消耗不起了那就注定了其战争最后失败的命运。所以当盟军的飞机大炮在狂轰滥炸之时,德国士兵只有挨炮弹的份儿。

最后,我们都知道希特勒是德意志帝国的精神支柱。在德国士兵的眼中希特勒是不可战胜的,元首必将引领他们走向胜利的远方。所以说只有希特勒才能够将全体德军士兵聚拢在鹰旗下。随着希特勒的死去德国士兵心目中的神被击垮了,德国士兵已经没有了斗志,再战斗下去也只是无用功。此外我们要知道的是德国民众在希特勒死后已经不愿意抵抗了,这是典型的财聚人聚,财散人散。当初希特勒也正是依靠战争当中掠夺来的财富才换取到民众的支持。在二战期间,德国人的生活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了升高,帝国内部百业兴盛。据说当苏联军队抵达柏林近郊的时候,仍能够看到不少的酒吧仍在营业之中。而现如今帝国的战争只能够带给德国民众以灾难,他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大不如从前,故而他们也就不想打下去了。所以说当希特勒死亡的丧钟敲响之时,德国民众这时候才从睡梦之中被唤醒,故而这场战争也随着德国民众的觉醒戛然而止了。


木剑温不胜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1939年,由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日本组成的法西斯轴心国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王国发起了席卷整个世界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波及的范围之广,伤亡的人数之多,经济的损失之重,都堪称世界之最!

1921年7月,成为德国工人党主席也就是“纳粹党”党首的阿道夫.希特勒,经过长达两年的秘密策划,成功登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随后,纳粹党执政,阿道夫.希特勒成为了德国的领袖!这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在成为领袖以后,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野心,他勾结资本家,取得了上流社会的认可,通过宣传和演讲,鼓动工人和农民参军入伍,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激情,引导了国内民众的情绪。

希特勒从发起战争到结束,整个德国法西斯共参战2000万部队,到希特勒死亡,德国的东西两线至少剩余320万左右士兵!

苏德战争爆发,在战争开始的一个月里,德军依靠强大的火力和突袭能力,歼灭了苏军分散在外围的百万军队,俘虏无算,向苏联腹地推进了近千公里,苏联的兵员和武器装备的损失可为惨重!惊慌失措的斯大林以作战不利为由下令杀死前线将领,并且向全苏联发出动员令,命令外线部队依靠有利地形和德军打游击,借此拖延德军的进攻速度,随后将,紧急动员的苏联人民纷纷投入战场,被送至莫斯科!进攻到莫斯科城下的德军经过试探以后,曾向希特勒提出建议,绕过莫斯科,三路大军集结一处,攻占斯大林格勒,控制苏联西北部的石油和粮食。但是却被希特勒拒绝,希特勒对于苏联的定义为“这个四处漏风的房子,只要踩上一脚就会倒塌”。随后德军发起了对莫斯科的总攻,猛烈的炮火几乎将这座城市摧毁,拼命的苏军誓死不退,损失惨重。当德军进入莫斯科以后,灿烈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依托房子和街道的苏军对德军发起了偷袭,德军强大的火力在这里完全派不上用场,根据战后统计,德军在苏联战场的伤亡,大部分是发生在巷战中!

莫斯科保卫战打败了德军攻无不胜的神话!此战,德军损失了近50万的作战部队,可为损失惨重,虽然苏联损失的要远远大于德军,但是本土作战的优势在这个时候更加凸显! 意识到战场形势对德军不利的希特勒终于决定集结兵力对斯大林格勒发起猛攻!但是经过了莫斯科保卫战之后的德军已经到了战斗崩溃的边缘,随着天气的变化,缺少冬装和御寒装备的德军虽然攻破了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但是失去了战机的德军却始终没有彻底占领,反而被苏军拖在了这片泥塘里,损失了大量的精锐力量和军事装备!此战,也吹响了苏联反攻的号角!



面对着美国对同盟国的支援以及盟军兵锋直指莱茵河,盟军由南向北,苏军在歼灭了境内的德军以后,由北往南攻进了德国本土。此时的德国残余军队被盟军死死拖在前线,一旦被希特勒召回,失去两翼的德国只会加速灭亡!


诗涵果果


1945年4月30日,战争狂人希特勒在强大的苏军攻入柏林之际,在总理府地下室中与情妇爱娃一起自杀身亡。几天后,德国便宣传无条件投降。

有人问了,希特勒死时手里还有多少兵力,如果和盟军死磕到底,是否还可以扭转颓势,反败为胜呢?


我认为,这种假设根本不可能成立,以希特勒的疯狂秉性,如果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是断不会放弃抵抗,自取灭亡的。

当时,德军已是强驽之末,而盟军却是势若破竹,攻势凌厉,西线有英美联军,东边线苏联红军,对柏林形成了东西两面夹击的合围态势。

为了彻底打败纳粹德国,苏军集结了270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总兵力达到250万。

另外,苏军还拥有强大的地面炮火以及装甲机动力量,并且空中力量已完全掌握了制空权。


而柏林的防守德军兵力却是捉襟见肘,与对手的力量对比简直不堪一击,仅有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人数加起来共约80万人。

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此时的德军无论从兵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与战争初期不可同日而语,长期的战争消耗已使德国这个国家,极大地透支了战争国力。

据说,因为兵员紧缺,德军中男女比例竟然达到20:1,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甚至于还有13岁左右的的未成年人大量入伍,其战斗力可见一斑。


因此,战争的结局毫无悬念,在苏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于4月27日突入柏林市区。5天后,也就是5月2日,德军城防司令魏德林上将亲自到苏军统帅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其时,距希特勒自杀仅过了三天而已。所以,说其死在了最后一刻也不为过。

那么问题来了,投降后的德军还有多少兵力呢?

据资料上显示,二战伊时,德军出兵波兰时为120万,攻击法国时兵力335万,进军苏联时,兵力550万,德军最鼎盛时的1941年.军队总兵力达到1020万,而到德国投降时的1945年春,兵力尚存250万左右。


不过,此时的德军的战斗力与当初相比,落差可不是一两个档次了。可以说,德国的战争资源枯竭殆尽。 再者,因为战线太长,二百多万德军分布在世界各地,且都在勉强支撑,随时都有面临补给中断陷入困境的危险。

面对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的盟国军队,很难与其抗衡,再拼死一战,只能遭到更强烈的打击,败得更惨,所以,选择投降不失为明智之举,也是唯一的最后出路。

德国投降后,苏军受降约110万。其中,柏林战役中有48万德军投降,布拉格战役俘虏了80万德军,库尔兰和维斯瓦三角洲地区20余万,在北欧大约有40余万投降,在巴尔干地区有十余万向南斯拉夫等投降。


另外,德国西部、南部、意大利北部等地120万左右。

有人说,德国的迅速战败和希特勒的自杀有很大关系。

因为作为德国的元首,希特勒是德军士兵的精神支柱,他们深入法西斯主义的灌输,希特勒的自杀,令德军士气低落,斗志全无,这种说法儿其实很幼稚可笑。

希特勒之所以选择自杀,就是他已看到了末日来临,抵抗下去难免会落得墨索里尼暴尸街头的下场。


其实,在柏林防御战难以支撑的关键时刻,已是穷途末路的希特勒,仍在不断地向外界发出命令,要求所有能调动的德军迅速增援柏林。

无奈大势已去,曾经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根本没有看到他想要的援军,而听到的却是苏军不断逼近的枪炮声。

我想,当时孤家寡人的他,面对着帝国大厦将倾的现实,心里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死得体面一些,哪里还会有逆袭翻牌的妄想呢?


大美威海幸福银滩


历史上最令人震撼的阅兵是希特勒柏林检阅六十万党卫军,大家可看看,有气吞山河荡平一切的气势,他输在两头作战,如果他不入侵西欧,和英美保持关系,只侵占波兰然后入侵苏联,这是欧美乐意看到的,西欧当时已经默认他占领波兰了,战争结束时德国还有五百万军队,但是大多数都是没有战争经验的新兵和孩子和四五十岁的大龄人员。这些人如果和美苏等国的军队作战是毫无战斗力的。


上海娱乐大王


希特勒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在二战尾声的时候,他和新婚妻子之所以选择自尽,是因为他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咱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希特勒死的时候德国还有四百余万的士兵。在希特勒死后,这个数字更是疯狂减少。等到战后统计的时候,德军只剩下两百多万士兵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自我了断的希特勒已经用行动告诉了大家答案。德军当时已是回天乏术,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了。

1. 士兵数量不足

四百多万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很庞大,可是联军与苏军的兵力之和是德军的两倍,他们甚至已经完成了对于德军的包围。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逆转战局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德军别说是取得战争的胜利,就算是想要突围都很难。

2. 兵力分散

德国的士兵不但数量少,而是他们还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因此联军和苏军可以轻松将他们逐个击破。

希特勒的战略部署的确存在一定问题,如果他把所有的兵力都集结在一起,至少还有可能殊死一搏。

希特勒会犯这样的错误不难理解,他或许在军事方面有一定才能,但目光短浅是他最大的弊病。他思考的始终是如何侵略其他的国家,或者是如何掠夺外界的财富。

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自己有天竟然会到这般山穷水尽的地步,自然没有准备相关的预案。

3. 物资匮乏

因为旷日持久的作战,所以德军的基础物资变得非常匮乏,很多士兵都是食不果腹。当时德军是孤立无援的,没有人能给他们补给,他们也没有能力从强大的联军手中抢夺物资。换句话说,他们是在慢性死亡。即使联军不攻打德军,只是和他们对峙,德军都会因为粮食不足而落败。

最要命的是,自从德国鲁尔区等战略要地被攻占之后,德军已经没有办法造出武器了,就连使用枪支的时候都需要注意节省子弹。

要知道在现代化战争当中,比拼的不是人数,而是作战武器。面对联军的坦克,大炮和轰战机,德军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被动挨打。

四.士气低迷

士气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时的形势是联军和苏军高歌猛进,而德军只能被动防御。

谁都能看出来,德军失败其实只是时间问题。很多德军都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欲望,因为他们明白,敌人不只是面前这些军队,他们是在与整个世界为敌,当然毫无胜算。

如果说对于法西斯的狂热是士兵们心底最后的支撑,那么希特勒的死亡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人都将希特勒视为神明,而希特勒的死亡击溃了他们对现实抱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让他们认清了战斗失败这一残酷的现实。

其实德军从信仰法西斯主义开始,他们败亡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他们面对的是来自人民的怒火和来自正义的讨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