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也欺软怕硬,是真的吗?死亡病例最多的是哪几类患者?

高考志愿报考


大家好,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欢迎大家关注!


疫情发展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截止到今天2020年2月22日10时,全国累计确诊感染人数77041人,疑似病例5365人,死亡人数2445人,治愈人数22907人。这这断断的一个多月时间,感染人数已经超过7万人,可以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是非常强。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是不够深,于是有些人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新型冠状病毒也欺软怕硬,这是真的吗?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一、新冠肺炎也欺软怕硬,是真的吗?



①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群普遍易感。在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六版)》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里面已经明确说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别是人群普遍易感。这说明病毒对所有的人群都存在感染性,并没有存在欺软怕硬的特点。



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初期,有不少人认为发病群体主要在35~60岁男性,网上有消息说小孩子和年轻人对这个病毒不易感,但是从各地的感染病例以及各地卫健委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来看,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不论是婴幼儿、年轻人,还是中年人、老年人都有感染病例。而网上也有报道年龄最小新冠肺炎感染者仅9个月大的婴儿,年龄最大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是98岁。但是老年人、抵抗力差的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又是更易感的人群,感染后也更容易发展为重症。这说明病毒对所有的人群都存在感染性,并没有存在欺软怕硬的特点。



③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发表在医药类论文预印本平台medRvix上的论文中,收集了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1334例案例,通过分析了1099例确诊病例,从中得出感染者中位年龄为47.0岁(IQR,35.0至58.0),在整个年龄段都诊断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④我们再说一下上面提到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就指原来没有感染过,也没有抵抗力,更没有免疫力物质的产生,当感染了这种新型病毒的时候,都是比较容易感染的。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新发型的病毒类型,以前都没有在人群中出现,也没有人感染过这种病毒,所以只要一接触这种病毒,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这种病毒并不会因为你是小孩或者年轻人就不感染,也不会因为你是中年人或者老年人就感染。

所以,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新冠肺炎并没有欺软怕硬,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都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二、既然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人群易感性,那么怎么发病率都集中在35~60岁的中老年人身上呢?

从全国感染发病率来看,感染患者大多都是集中在中老年人的年龄段,但是这并不足以说明新型冠状病毒就喜欢欺负这些人。我们应该从病毒的致病机制方面和个人的免疫抵抗力去分析。

人们感染病毒后是否生病,取决于病毒的致病作用因素以及宿主(也就是感染者)的抵抗能力因素。



①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侵袭力,毒力,数量,和变异力、感染途径等方面。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并不是立刻就会致病,这主要取决于病毒的复制繁殖能力强弱,病毒的毒力、侵袭力强不强,还有病毒会不会产生变异等,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强、侵袭力越强,那么就越容易使人致病。另外,不同感染途径感染也会造成致病的不同。比如一个人直接通过飞沫传播途径与感染者在近距离谈话,这就特别容易造成感染;如果单单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像唾液、感染者接触的物品等,这感染力就没有那么强。还有我们在最新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看到病毒的传染途径中增加了一个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为什么要说是相当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高浓度气溶胶才有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这是因为要达到一定的病毒浓度及毒力才能使人感染致病。

②宿主方面因素,包括基因背景、免疫状态、年龄及个体的一般健康状况等。宿主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样一种病毒,怎么有些人容易发病,有些人不容易发病,这就是宿主个体差异不同,宿主免疫力强,那么抵抗病毒的能力就比较强,发病就比较难;免疫力弱的那么就容易感染发病。从目前疫情监测来看,有发现儿童婴儿病例,但是临床症状较轻,而有些年轻人即使感染了也没有出现临床症状,重症以中老年人为主,而有慢性基础病的中老年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死亡病例最多的是哪几类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六版)》中指出: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我在网上也找了一些数据,也充分说明了这个观点:

①资料一:据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办公室2020年1月23日的报道,截至2020年1月22日为止因2019-nCoV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的有17人,其中老年人共14人,约占82.4%;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基础病的人共9人,约占52.9%。



②资料二:有人以45条可查询到详细信息的死亡病例作为样本,通过从他们的年龄、性别、过往病史以及接受治疗时间这四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从年龄上来看,45个死亡病例其中84%的年龄超过了60岁。另外,在部分公布的新型肺炎死亡病例中,他们大多数都有慢性病史和自身免疫力低下。其中60.9%提及合并有高血压、脑梗、47.8%合并有糖尿病、21.7%有外科手术史,另有既往脑梗、帕金森史、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慢阻肺史,以及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肥胖等。

因此,从死亡病例数据上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病死率较高。

四、为什么这些人群病死率较高?



①老年人:老年人年龄比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大部分组织或器官功能都会衰退状态,这样就造成身体免疫功能低下,当病毒入侵时容易发生感染,而且感染后病毒也不容易被清除,容易发生病变,出现多器官衰竭,发生危重情况和病死的风险就比较高。

②有慢性基础病的人:这类人主要是由于某些组织或者器官的功能出现减退,免疫力低下。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当发生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或间接加重原有的功能障碍,出现更多的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可直接使肺功能降低;又或者感染引起发热会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这对于本来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病者就雪上加霜了。最终就会造成身体免疫系统失调,器官功能紊乱,多器官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所以,与普通人群相比,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死亡风险更大,这样死亡率也就最高了。

五、总结

总的来说,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人群易感性的特点,并不存心欺软怕硬,而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主要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我们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第一要隔离治疗传染源患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第三要保护易感人群。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左撇子说医


新冠肺炎不仅仅是一个欺软怕硬的病毒,还是一个爱耍流氓,喜欢用兵法的病毒,除了传染力强,传染方式众多,破坏力也更大,但是对于身体素质价高,免疫较高的人,它还是有惧怕之心的,打不过呀,也有数据表明,有一些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后,不仅没有症状,还能够在不用任何药物辅助治疗的情况下,自愈了,但是有的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后,不仅症状明显,还有可能发生危重的情况,以及还会出现治愈后居家隔离后,再复检的时候又被感染的情况。

所以新冠病毒狡猾之处就在于,装傻充愣,耍赖皮,还会死灰复燃,这也是新冠病毒控制的艰难的原因,虽然现在全国已经控制的情况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这个成果主要来源于隔离,这是避免传染最好的方式。而对于死亡病例来说,危险最大的基本上都是有基础性的疾病的人,因为这类人的集体免疫力本身就较差,而在治疗的过程中,会用到药物,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也就是最危险的。


而在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当中,老年人占比会比较大,加上老年人的免疫力也稍差,所以是比较危险的,其实一线的医护人员也算是高危的人群,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超负荷运转,人在高度紧张和疲劳的时候也是影响机体免疫力的,所以除了我们要注意家人以及自己的防护,希望一线人员也能好好的保护自己。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不少人是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在疫情期间,确实是稍微紧张一点好,因为你会紧张,那才会重视,但是太过紧张、害怕、胡思乱想就容易引起心理问题了,如焦虑、烦躁、恐惧等等。说到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其实也是一个讨论的热点,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①事实证明,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普遍易感染的现象,在初期是发现合并基础疾病的易感,但是随着疫情的进展以及对疫情深入的了解,发现新冠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注意了,最关键还是在于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

②如果一次接触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很强,也可能患病。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在被感染后更容易转为重症患者,不容易康复,相信前段时间宁波某男子买菜15秒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还有印象吧,后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这其实和所接触新冠病毒毒株数、病毒毒力有关,如果毒性强,毒株数量多,那接触2-3秒都有可能感染。



关于发病人群的临床数据调查分析

①说白了,我们要想了解它具体感染得哪些人群,是吸烟的多还是不吸烟的多,年龄大的多还是年龄小的多,基础疾病的多还是没有基础疾病的多,都有赖于大量的临床调研。其中最大量的临床样本分析是来自钟南山院士2月6日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布约1100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②随后在2月11日,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中国国家疾控中心领衔,在医学预印本杂志medRxiv上再次发布临床回顾性研究,此次研究分析截止到1月26日,包含来自30个省共8866例患者(包含4021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4845例疑似病例),其中确诊病例有约41%来自武汉市。此次研究预估新冠肺炎基本传染数R0约为3.77,潜伏期约为4.8天,病死率约为3.06%

③基于以上的这两大流行病学调查统计,从年龄分布来看,确诊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超过7成分布在30-65岁,其中56岁患者最多。5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20岁以下发病率最低。疑似患者中情况类似;从肺炎症状来看,确诊患者中,25.5%被诊断为重症肺炎,69.9%为轻症肺炎,约4.5%无肺炎症状。且重症肺炎在40-70岁患者和男性患者中比例较高。疑似患者中情况类似。重症肺炎患者从出现症状到住院的中位时间为8(4-12)天,轻症肺炎患者为4(2-7)天,无肺炎症状患者为3(1-5)天。如下:

※根据病例类型和基线特征分层,新冠肺炎患者的预估病死率▼▼▼

※确诊病例中,不同报告率设置下的R0值▼▼▼


如果某个人不幸被确诊,如何确定他治愈成功的概率多少,哪些人容易痊愈,哪些人群死亡率高?

①其实这一点我觉得要求有点高了,为什么?因为新冠病毒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脑外科收了一个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需要急诊开颅手术治疗,术前医生和家人进行术前谈话,这时家属问,医生,听说脑子动手术很危险,你有多少概率能手术成功?或者有多少把握手术后恢复的很好?说白了,没有答案,这不是概率的问题,疾病能否治愈成功和疾病本身才有关系。


②言归正传,如果一个人感染新冠肺炎后能否治愈成功没有概率可讲,因为“他”是一个个体,每个感染的人情况都各不一样(感染时间、个人体质、感染时病毒毒力、毒株数等),医生治病可不是半仙能掐会算,就像有报道年轻医生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一样,这是他们接触的病人所有都是隔离病房里面的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这首先就是一个高危环境,能说年轻就不容易感染,年龄大更容易感染吗,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主要还是和接触的病毒数、毒力、暴露时间、所处环境等有关系。


③关于哪些人容易治愈,哪些人群死亡率高这个疑问,以上的临床样本分析其实已经给出答案,男性、年龄≥60岁、基线诊断重症肺炎、延迟诊断患者,预后较差,其病死率明显升高。从当时列入调查的病例中来看,预估病死率最高的是老年男性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达到9.47%

综合总结

以上我所列举出来的死亡人群、病死率百分比等都是根据当时所纳入临床样本分析的病例来推算的,它不能替代整体,它只是局部的反映,如果在接下来再纳入更多的样本分析、回顾性研究可能还会更精准、更客观。我们认识这个疾病,其实就是在疫情的不断进行中逐步熟悉、了解,作为普通人,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


作者寄语:疫情来临,很多普通人由于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不了解这种病毒,也不懂怎么去保护自己。所以每天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大家进行健康科普,而且最近我都会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普内容为主,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


张垒医生


新冠肺炎有人戏称之为“流氓病毒”,我们想象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流氓是不是坑蒙拐骗、欺男霸女,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就服软?其实这次的新冠肺炎病毒也是如此!



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它可以逃避我们人体免疫细胞的识别,会被误认为是正常的组织细胞;随后绑架、破坏细胞内蛋白组织,并且不要脸地大量繁殖,最后到处去打砸搞破坏。当人体进行积极治疗后以及免疫细胞重新识别、追捕病毒后这些臭不要脸的病毒又装可怜求饶而导致“假阴性”及出院后再次复发的情况出现。病毒这一系列的操作与流氓无异,称之为“流氓病毒”再合适不过!


目前死亡的病例最多的是哪几类人?

一、年迈体弱。这类病人本身年纪大,身体各个器官大不如前,一旦感染该类病毒,无疑是雪上加霜,对身体而已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二:慢性病多。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者,由于慢性病的原因存在,会消耗身体大部分能量,加上感染此病毒,更加是背后捅刀子一样地打击;

三、医务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作为抗击疫情的战士,直接面对感染病毒的风险,这是风险最大的一类人,加上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

总的来说,病毒也是欺软怕硬的。死亡最多的三类人是年迈体弱者、慢性疾病众多者已经医务工作者。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关注和点赞姚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传递科普知识,守护您的健康!

姚医生


先来看看全国的疫情形势: 目前已经有77027人确诊为新冠肺炎,5365人为疑似病例,治愈人数达到22724,但也有2444人因此而去世。前段时间多篇顶级国际文献报道指出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其实是不高的,也就是2-3%左右。从上面的数据我们也可以大致看出死亡人数比例确实还不算高。但是,大家肯定会好奇,为什么有的患者可以在方舱里跳广场舞,而有的患者却只能上呼吸机躺在重症监护室里和死神搏斗,甚至离我们远去?

难道新冠肺炎真的是欺软怕硬?新冠肺炎死亡最多的病人是哪些?

一,新冠病毒并不欺软怕硬!从全国患者的年龄分布来看,各年龄段人群均对新型冠状病毒没有抵抗性,只要满足传播条件均可以感染。从目前的临床数据来看新冠病毒既可以感染婴幼儿也可以感染八九十岁的老人!当然,年轻力壮的男青年也逃不过它的魔掌。虽然新冠病毒有人群易感者,但是这不代表人人都会感染。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一点,新冠病毒肺炎是传染病,作为个体来讲我们能做的就是切断传播途径。大家知道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是新冠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我们个人能做到的就是佩戴口罩,洗手,和其他人保持安全距离!我想新冠病毒并不欺软怕硬,它是欺负防护措施弱的,害怕防护措施做的好的。


二,死亡病例最多的是哪几类患者?

1. 通过对死亡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目前认为新冠死亡的高危因素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患者。比如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的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实,这个还是很好理解的,年纪大了,还有基础疾病,人体机能特别是免疫能力必然要差一点。而大家知道目前治疗新冠没有特异性的药物,人体免疫力很重要,所以上面这部分在抵抗病毒方面自然是弱一点。

2. 医护人员是高危人群!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和病人的接触时间最长!她们长期暴露在满是病毒的狭窄空间里,所以很多医护人员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有一篇针对1099个新华确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发现确诊医护人员占了2.09%。14号卫健委发布会上也透露了有1700多医护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另外,大家也知道有一些奋战在一线的医生已经离我们远去。希望所有一线的白衣战士们都能早点平安归来!


骨科木匠刘医生


病毒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下来聊聊:1,感染者现状?

下面是截止2020年2月21号,22:50的数据。可以看到,除了湖北外,其他确诊排行前十的省份,死亡率比较低了。

新冠肺炎的本质是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毒需要侵入人体细胞,然后才能进行生殖繁衍,以及对人体的危害。但人体免疫系统也不是吃素了,必然会发起反抗,最后体内免疫系统与病毒的抗争。

2,那种人严重?

上面说了免疫系统很重要,但是免疫系统和人体是一个整体。还有病毒感染后,可不仅仅只在呼吸系统。参照前几天新闻报道,在粪便中测出病毒。所以病毒会随着血液到全身的,所以有慢性病的人,或基础疾病的人,前面在抗病毒,结果后院失火,更容易变重症。由于大多老年群体有慢性病,且免疫系统弱,所以重症,死亡病例中,老年群体比例大。

3,应该怎么做?

对于老年群体,有基础病,或者慢性病毒。首先管理自身原有疾病,然后就是核心的防御了,最主要的就是防止感染,而防止感染最有效办法,就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这几天随着复工,人口流动开始。但是作为老年群体,更要提高意识。要知道人口流动是积极复工,不是说可以随便溜达了,所以更要提高警惕。哪怕概率是百万分之一,你遇到了就是百分之百。

总的来说,甲冠肺炎主要还是轻症患者,重症患者大多数,身体本身就不好,尤其老年人。所以老年人要提高意识,不能松懈,直到数据彻底变0的那天。


90后聊基因


有人问新冠病毒最害怕什么,在体外害怕高温、紫外线、含氯消毒剂和酒精等等,在体内害怕的是人体的免疫力,被病毒感染后,想要痊愈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产生大量免疫细胞杀死病毒。



这次新冠病毒肺炎分为轻症、重症和危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死亡率较高,多是老年人、有基础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每年都有的流感,年轻人得了自己吃点药就可以,而很多老年人扛不住需要去挂盐水。



疾病总是欺软怕硬的,所以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的流行再次提醒我们要多锻炼身体,提升免疫力,这样在疾病来临时才能更好的抵抗过去,而中医药的作用也是以增强免疫力为主,而西药对抗病毒为主,对抗病毒没那么简单,增强免疫力确实可以做到的,我觉得中医药不能丢,中西医结合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新的冠状病毒通常对所有人均敏感,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 所有人都有感染新冠状病毒的机会,而且没有欺负的迹象。

  只是,与年轻人和正常免疫系统相比,老年人,患有慢性心脏病和肺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和其他患者更有可能发展出新的冠状病毒以发展出严重和严重的疾病,而导致死亡的可能性也更大。

  新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是否与许多因素有关,如下:

  1.病毒入侵人体的方式, 例如,新的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或者手触摸到被病毒污染的物体的表面,而手则通过触摸嘴巴或拔鼻来感染口鼻。 通常选择自己复制最现实的传输方式。

  2.多少病毒侵入人体,病毒产生毒素的强度如何,病毒是否突变,以及病毒对人体的适应能力如何。 这意味着病毒入侵人体的能力越强,毒力越强,适应人体的能力越快,就越容易出现症状,或者症状发作越早,甚至发展得越严重或 在短时间内濒临灭绝 严重。

  3.人们的免疫力和身体健康, 如果身体健康,免疫力正常,侵袭人体的病毒数量不多,毒素也不是很强,没有疾病的患者可能没有症状,甚至 这种疾病只是轻微的症状。

  从前述可以看出,感染了新的冠状病毒的人并没有特别选择软柿子, 所有人都容易感染新的冠状病毒,但只有中老年人,抵抗力降低的患者或患有慢性心脏病和肺部疾病的患者会感染新的冠状病毒,这种病毒更有可能发展成严重的危重病, 甚至死亡。


西域小伙讲科学


自从有了人类,病毒就一直纠缠着这个地球上智能最高的生物。所有的病毒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找到一个“舒适”的繁殖宿主,一直扎根下去。

病毒的目的绝不是毁灭人类,而是要把人类当成自己的孵化场,所有最强壮,最优质的个体被留下来。

这也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欺软怕硬”的原因,一切不抗揍的,身体虚弱的个体都会被侵蚀。

钟南山院士团队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一篇回顾性论文中总结发现,重症患者多是年纪大、伴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1099名患者当中,发病年龄的中位数是47岁,这个年龄已经是接近老年。人体在40岁之后其实已经开始出现衰退。

老年人、体弱者、婴幼儿在传染病横行中是最容易受到攻击和导致病重的人群,需要特别地关注。

同样,在对抗这场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自己有没有下面的这些情况。

一、吸烟。疫情期间请戒烟,有谣言说吸烟着感染几率低,这是没有经过任何研究确认的。反而如果吸烟者感染新冠病毒,更有可能因为肺功能不全而进展为呼吸困难、低氧。

二、熬夜。熬夜在任何时候都是对人体摧毁最大的行为,疫情期间请十二点前睡觉,困倦时适当补充睡眠。

三、情绪激动。情绪激动是压力大的表现,压力来袭,免疫力也随之下降。疫情期间,也许很多人被憋在家中,情绪到了崩溃边缘,但是还是希望大家继续坚持。


罗医生健康说


新冠肺炎也软软的怕硬,是真的吗?

新型冠状病毒对所有的人普遍易感,不管是儿童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所有的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机会是一样的,并没有欺软怕硬的表现。



只是老年人、有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等患者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发展到重症和危重症的机会比青壮年和免疫力正常人要大得多,而且引起死亡的概率也比较大。

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否发病出现症状和出现症状的轻重,和很多因素有关,具体情况如下:

1、病毒侵入人体的方式,如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或者手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而手又通过摸嘴巴或者抠鼻子通过口和鼻感染 ,不过病毒一般会选择对自己复制一下代最切实际的传播方式。



2、病毒侵入人体的数量的多少,病毒产生毒素的强弱,病毒是否发生变异,病毒适应人体的能力。也就意味着病毒侵入人体的数量越多,产生的毒力越强,适应人体的能力越快,越容易发病出现症状,或者发病出现症状越早,甚至在短时间之内发展到重症或者危重症。

3、人们的免疫力和体质,如果体质很好,免疫力正常,侵入人体的病毒数量不多,产生毒素也不是很强,则有可能不发病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即便发病也只有轻微的症状。



从前面可以看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并没有专挑软柿子捏,所有的人均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只是中老年人、抵抗力下降的患者或者有慢性心肺疾病等患者,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发展到重症和危重症,甚至发生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