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25年養老金為什麼比交30年養老金拿得多?

diyuanzhixing


25年繳費拿到的養老金反而比30年要多,原因可能是三個方面。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為什麼繳費25年的養老金反而比繳納30年的養老金要拿得多呢?

一般情況下,養老金是長繳多得,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高,但是繳費年限並不是決定養老金高低的唯一因素,還有其它條件。

第一,25年的繳費水平更高。

繳費基數也是決定養老金多少的重要條件。繳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多少。

也就是說,雖然繳費年限只有25年,但繳費基數如果能達到200%以上,而繳費年限有30年但如果繳費基數比較低,只按照最低繳費60%的下限繳費,那麼,25年繳費檔次高的養老金反而要更多。

第二,25年繳費的所在地區平均工資更高。

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也是決定養老金待遇高低的一個關鍵條件。

一般來說,經濟發達,社會平均工資高的地方,那麼退休金的水平也會越高,反之則會越低。

所以,如果繳費25年的人,所在地區的平均工資,要遠高於繳費30年的人所在地區的平均工資的話,這也是會導致25年的人的養老金要比30年的養老金要多。

試想一下,繳費25年的人在北京,北京的平均工資已經達到了七八千元左右,如果30年的繳費人在四五線城市,當地只有三四千元的平均工資的話,那顯然,在北京的25年的繳費的養老金要更高一些。

第三,25年繳費的退休年齡晚一些。

退休年齡是決定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關鍵因素之一。

退休年齡越晚的話,個人賬戶養老金越高,因為退休年齡越晚,計發越數越少。

假如25年工齡的人是60歲退休,養老金計發月數只有139個月,而30年工齡的人是50歲退休養老金計發月數則高達195個月。

相同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積累下,晚退休的15年工齡的人的個人養老金是要更多的。

綜上所述,要想比較養老金,不能只看其中一個條件,要綜合看繳費年限,繳費水平,當地平均工資和退休年齡等。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留言。


思之想之


可能存在的情況是對方的繳費基數高,或者她所在的地區經濟發達,養老金領取就比經濟不發達地區高。

簡單點來說:假設你交了30年,每月交500元。她交了25年,每月交1000元。等到了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她自己然要比你領取的多,因為當時人家繳費的基數高。

再比如說,你生活在一個三線城市,交了30年的養老金。她生活在一線城市,交了25年的養老金,等到了你倆領取養老金的時候,她也比你領取的多。


莫吝金錢


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納養老保險25年為什麼比交30的退休養老金多呢?

這個問題涉及退休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問題。我們都知道,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有一套標準公式。

根據公式,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會涉及到六大要素,即:

社平工資、個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時間、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以及過渡性養老金。

問題中說的繳費時間25年和30年有所不同,但是它只是影響養老金的一個因素,除此之外還有五個要素,都會對養老金的所少產生影響。下面,咱們就逐一進行分析。

第一,社平工資。

在計算基礎養老金時,會使用到社會平均工資數據。這裡的社會平均工資,不是一個靜態數據,而是一個因地區、時間不同而變化的動態數據。

具體而言,公式中使用的社平工資是指,參保人辦理退休所在統籌地區、退休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如果參保人退休所在地不同或者退休時間不同,社平工資都可能存在差異。

比如,上海市2017年社平工資是7132元、2016年社平工資是6504元,而青島市2017年社平工資是5309元、2016年社平工資是4910元。那麼,不同的參保人在上海、青島辦理退休,或者辦理退休的時間不同,就會分別採用不同的社平工資數據來計算基礎養老金。

在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與社平工資成正比關係,即社平工資高基礎養老金就高。這也就是為什麼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退休養老金高,原因就在於一線城市的社會平均工資高。

第二,個人繳費指數

個人繳費指數,是指個人的繳費基數(或者叫繳費工資)除以社平工資得到的數據。

比如,青島市2018年的社平工資是5309元,有的人繳費工資為10000元,則他的繳費指數為10000÷5309=1.884;有的人繳費工資為3185元,則他的繳費指數為3185÷5309=0.6。

在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中,基礎養老金與個人繳費指數成正比關係。即個人繳費指數高基礎養老金就高。

這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年的繳費基數(繳費工資)高,將來退休時計算個人平均繳費指數就高,那麼他退休時計算基礎養老金就多。這就是所謂的“多繳多得”激勵機制。

第三,繳費時間

在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與繳費時間成正比關係。即每延長繳費一年,可以提高基礎養老金一個百分點。這就是所謂的“長繳多得”激勵機制。

第四,個人賬戶儲存額

我國的養老保險實行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參保人繳費基數的8%計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儲存額,由養老保險費計入個人賬戶的部分和按照國家規定的記賬利率計算的利息組成。即存在以下公式:

計入個人賬戶金額=繳費基數×8%。

個人賬戶儲存額=養老保險費計入個人賬戶的部分+利息。

不同的參保人由於繳費基數不同,計入個人賬戶的養老保險費也會不同,從而個人賬戶儲存額在退休前也不會相等。

在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中,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個人賬戶儲存額成正比關係。即繳費基數高的個人賬戶儲存額就多,個人賬戶儲存額多則個人賬戶養老金就多。

第五,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所謂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實質是退休人員的理論壽命。退休年齡越大,計發月數越少。

在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中,個人賬戶養老金與計發月數成反比關係。<strong>即退休年齡大、計發月數少,則個人賬戶養老金就多。

<strong>第六,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的多少,跟地區、視同繳費時間、個人實際繳費情況等都有關係。

根據以上分析,一個人繳費25年與另一個人繳費30年,只是在繳費時間這一個因素上有差異,而在社平工資、個人繳費指數、繳費時間、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在和計發月數等因素上用沒用差異,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下面,我們不妨舉兩個例子來進行一下比較。

1,張先生在上海市參保,1993~2017年實際繳費25年,2018年滿60歲退休。

如果他的個人平均繳費指數為2.0,個人賬戶儲存額為15萬元。

則我們計算他的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7132×(1+2.0)÷2×25×1%=2675元/月,

個人賬戶養老金=150000÷139=1079元/月,

退休養老金=2675+1079=3754元/月。

2,李女士在青島市參保,1987~1995年視同繳費9年,1996~2016年實際繳費21年,2017年滿55歲退休。

如果她平均繳費指數為1.0,個人賬戶儲存額為5萬元。

則我們計算她的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4910×(1+1.0)÷2×30%=1473元/月,

個人賬戶養老金=50000÷170=294元/月,

過渡性養老金=4910×1.3%×9=574元/月,

退休養老金=1473+294+574=2341元/月。

通過以上舉例可見,張先生繳費25年退休養老金為3754元,李女士繳費30年退休養老金為2341元。

二人養老金之所以存在差距,是由社平工資、個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時間、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以及過渡性養老金等六個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單純繳費時間這一個要素,並不能決定基本養老金的高低。


顏開文


交25年養老保險比交30年養老保險的人養老金領得多,根據養老金計算公式: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如果是發生在同一個單位同一個地區的話,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繳費基數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影響養老金領取的三個主要因素:繳費基數、繳費年限、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

對於同一個企業而言,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是相同的話,繳費年限低的人養老金卻高,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歷年來的繳費基數高。


二、如果對於同一個地區的不同企業,繳費年限低卻養老金高的話,也有可能是存在企業年金的不同。

企業年金現在對企業來說,並沒有強制執行,目前是有一些國企或效益較好的企業,能給員工繳納企業年金,但大部分企業是沒有的。

三、如果是不同的單位性質,比如一個是事業單位,一個是企業,則幾乎沒有可比性了。

事業單位自2014年養老金並軌以來,與企業一樣繳納養老保險。單位承擔單位部分個人繳納個人部分。

但是,事業單位除了繳費基數高以外,還有職業年金,單位繳納4%,個人繳納4%,全部進入個人賬戶。

綜上所述,養老保險繳納25年卻比繳納30年的人領的養老金更高,排除是單位性質不同的話,主要就是繳費基數的問題。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個人將來養老金高的話,繳費基數就要高一點。


晶說社保


交25年比交30年的養老金高,最主要是這六種特殊原因之一。

一般情況下,繳納30年養老保險費用的養老金一定會高於繳納25年的,否則,哪個還願意繳納30年或者是多上5年的班呢?

但是,偏偏就有可能出現意外的情況,就是說,繳納了30年養老保險的養老金不如25年的高。究其原因,一定是下面這些特殊原因之中的一個而造成的結果。

一、在同一地區上班,繳費比例相同的情況下,繳費基數不同。

例如,25年的,每一個月繳納基數是7000元,而30年的是4000元,繳費比例都是8%,那麼,個人賬戶存儲額就是,7000×8%×12×25=168000元,4000×8%×12×30=115200元,這樣的話,兩個人的養老金怎麼可能一樣呢?

二、在相同的地區,繳費基數不同,比例也不同。

這種情況就是在不同單位的工作人員,25年的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都比30的高,那麼,將來的養老金也是不會相同的。舉例說明就不用了吧。

三、在同一地區,繳費基數相同,但是,繳費比例卻不相同。

比如,兩個人是同學,由於某種原因,兩個人的總工資一樣,但是,不在同一單位工作,繳費比例不相同,這樣也會造成個人賬戶存儲額不相同的,那麼,最後的養老金就會不一樣。

四、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都相同,但是,二人處在不同的地區。

前二者都相同,最後的個人賬戶存儲額就相同,個人賬戶養老金就一樣,但是,由於不在相同的地區,假如,一個在中部地區,一個在沿海發達地區,退休時上年度的社平工資肯定不會相同,這樣的話,養老金會相同嗎?

五、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都相同,但地區和退休年代不同。

地區和退休年代二者的不同,則會造成社平工資的不相同,而且可能會有嚴重的差別,那麼,養老金不可能相同。就是說,工作25年的比30年的晚退休3~5年,甚至更長,再加上地區不同,兩種原因共同作用,他們的養老金就會相差很遠。

六、同一單位工作,繳費基數基本相同,那麼,養老金還是這樣懸殊的話,可能就是工作人員給你計算錯了。

綜上所述,繳費25年比30年的養老金還高,除了上述六種情況之外,不會再有其他的原因了。


中小學教育者


退休時,退休人員對於我們養老金的形成並不瞭解,我們往往只有主觀印象的是繳費年限的長短。但是卻經常有人發現繳費年限長,養老金待遇卻沒有繳費年限短的人員高。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公平,畢竟工作服務的時間長了,感覺做出的貢獻大。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交25年養老保險比交30年養老保險拿養老金多呢?養老金待遇會不會拉平?讓我們分析一下。


養老金計算公式現在是全國統一的,但是也包括地方特色。

目前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國發2005年38號文件公佈的。其主要待遇構成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期養老金三部分。

①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計算養老金的基數×(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退休時計算養老金的基數,一般是當地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限大家也很清楚,就是具體到繳費月數的一個時間。主要問題是平均繳費指數。

平均繳費指數一般就指的是平均繳費檔次,如果我們按10年60%繳費,10年100%繳費,平均繳費檔次實際上就是80%,平均繳費指數也就是0.8。為了保證公平,相應的指數計算是具體到月的。

簡單點來說,按照60%基數繳費一年,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按照100%基數繳費,一年可以領取1%;按照300%繳費,一年可以領取2%;也就是說如果平均繳費指數是0.6,30年不過領取24%的社平工資;平均繳費指數是一的話,25年也能領取25%。所以,題目所說的情況是有可能成立的。



②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其實很多人並不明白個人賬戶餘額的形成。2005年以前各地一般按照本人繳費基數11%形成個人賬戶,2005年以後由於養老金計算公式變化逐漸過渡到了8%。

個人賬戶的餘額並不僅僅是本人繳費基數形成的,更重要的還是記賬利率。過去很多地方的記賬利率只不過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我們該知道過去我們經濟快速發展,大家的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年工資增長速度度一般在10%~15%。一些時候的通貨膨脹率也能達到3%~4%,所以如果記賬利率不夠高,會相對貶值的。


個人賬戶,相對來說一般是通常結合以後建立起來的。因此,如果統賬結合以後的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相同,個人賬戶養老金不會有差異。但是如果繳費基數有差異,肯定個人賬戶餘額會有差異。而且個人賬戶餘額的形成跟繳費基數有關,會受繳費檔次的影響更大一些。比如2019年按照3000元檔次繳費,每月進入個人賬戶是240元,一年2880元。2019年按照15,000元檔次繳費,每月進入個人賬戶,1200元,一年14,400元。也就是說60%檔次繳費形成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只有300%檔次的1/5。

所以,個人賬戶養老金依賴繳費基數更多一些。



③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一般是指各地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之前,繳費年限由於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的一種待遇補償。

過渡性養老金一般跟社平工資相掛鉤,計算方式各省市大同小異,一般是跟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或者(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的平均數相掛鉤。過渡係數是1%~1.4%。山東省的過渡性養老金是這樣:

過渡性養老金等於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1.3%×平均繳費指數

有無過渡性養老金很關鍵,畢竟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比90年代以降低基數繳費形成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要划算的多。

後期的繳費檔次影響也很關鍵,畢竟視同繳費年限沒有繳費指數,多數地方是按照後來的實際繳費指數往前推算的。

比如山東省視同繳費年限10年,假設統賬結合前的養老金計算年限也是10年,如果平均繳費指數是0.6的話,只能領取7.8%的社平工資;如果平均繳費指數是3,可以領取39%的社會平均工資,所以非常划算。

綜上所述,我們的養老金待遇並不僅僅看繳費年限的長短,繳費基數也是很關鍵的。畢竟繳費基數的高低產生養老金的高低,是市場經濟原則的基礎。能夠有效的降低社會保險費的徵收成本,一定程度上提升人們參保的積極性。

最後再說一下:退休以後我們的養老金會逐年進行調整,在調整過程中一般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進行。掛鉤調整包括繳費年限調整,也包括按養老金水平調整。特定情況下繳費年限30年養老金低的群體,但是增加的養老金會比繳費年限25年養老金高的群體高。

比如按照山東省2019年養老金調整方案,繳費年限30年會比繳費年限25年額外增加12.5元的養老金,而如果兩個人的養老金待遇差是500元的話,養老金高的人群增加的養老金待遇差只有8.5元。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繳費年限長增加的養老金,比養老金高增加的養老金要多出4元。

所以,也有一定的可能,隨著養老金的調整,養老金差距會變小。


暖心人社


交25年養老金為什麼比交30年養老金拿得多?你說的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但屬於極少數,在通常情況下,交30年一般都會比交25年拿得多。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

交25年養老保險比交30年拿得多的情況一般只有一種可能,就是繳費指數比較高。按照一般的原則是,繳費時間越長,繳費金額越高,養老金就會越高,如果繳費時間短,但是繳費金額,繳費時間短的養老金水平會高於繳費時間長的,但有時繳費時間長,也有可能超過繳費金額高的。但繳費時間短的人,在繳費年限相差五年的情況下,只要佔了其中的一種,要麼繳費時間長,要麼繳費金額高,都是增加養老金的重要因素。

在養老金的計算中,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從基礎養老金的組成要素來看,關鍵的指標主要有三個。一是退休前一年的職工社會平均工資,這個是固定的,只要在同一個社保統籌區,同一年辦理退休,都是統一的指標,不會產生任何變化;另一個指標的變化比較大,就是平均繳費指數,平均繳費指數越高,基礎養老金計發的基數就會越高;第三個指標是繳費年限,按照計算公式,每繳費一年發給1%的基礎養老金,繳費25年和繳費30年的人相比,多了5個1%,也就是多了5%的計算基數。

比如平均繳費基數都是5000元,如果按照60%來繳費,平均繳費指數工資就變成了每月3000元,按照300%來繳費,平均繳費指數工資就是15000元。分別按照繳費25年和30年來計算,假定退休前一年的職工社會平均月工資為6000元,按照60%繳費30年,每月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為6000元加3000元除以2,計發基數為4500元,按照每繳費一年發給1%來計算,每一年的計發基數為45元,繳費30年基礎養老金為1350元;按照300%繳費25年,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為6000元加15000元除以2,計發基數為105元,繳費25年基礎養老金為2625元,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如果按照60%繳費30年和按照300%繳費25年相比,繳費25年的基礎養老金每月多1275元。

從個人賬戶養老金來看,假如都是在同一年辦理退休,退休年齡都是60歲週歲,按照60%繳費30年,個人賬戶資金餘額為86400元,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86400除以139個月,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622元,按照300%繳費25年,個人賬戶餘額為360000萬元,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360000元除以139個月,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2590元,兩者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每月相差1968元;每月養老金為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按照60%繳費30年,每月養老金總額為1972元;按照300%繳費25年,每月養老金總額為5215元,兩者養老金的差距為3243元,這個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綜上所述,交25年養老保險的養老金為什麼比繳費30年的老金還要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平均繳費指數工資不同而造成的差異,但是如果在同等繳費指數的情況下,其結果是相反的,即繳費年限長的肯定要高於繳費年限短的。在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兩個方面,只要具備其中任何一項優勢,都可以達到增加養老金的目的。


幫兄愛唱歌


關於這個問題,繳25年養老保險的比繳30年的還拿得多!這個問題不能一慨而論,退休後養老金的高低是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其一是繳費年限的長短和繳費基數的高低,這就是所說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其二是退休所在地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高低,當地高退休時養老金自然就高,反之則低,

你說的這種情況雖說繳費比別人少繳五年,那就是他的繳費基數高,還有就是當地職工的平均工資也高,少繳五年當然也比他多繳五年高了。


12345688順流


樓主你好,繳納25年的養老金,為什麼比繳納30年的養老金拿的多呢?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那麼就說明25年參保繳費的個人,他的平均繳費指數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因為除了累計繳費年限之外,這樣的條件還有平均繳費指數和你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這樣的條件來決定我們今後養老金的待遇。

如果是同一個地區同一年退休的兩個人群。那麼很明顯社會平均工資這樣的條件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說我們就只能考慮平均繳費指數是不相同的,不同的平均繳費指數所對應的養老金的待遇也是有所不同的,即使自己的年限比較長,但是由於自己的平均繳費指數相對來說是比較少,那麼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也會是比較低的。

這個平均繳費指數從60%~300%之間都是可以存在的,當然如果說你一直是按照最低標準60%來交納費用的話,那麼最終就是發揚著0.6的技術來給你計算退休金,但是另外一個人他的這個繳費指數都會按照100%來繳納社保單元,那麼最終的繳費係數就是1.0,所以說很明顯是要高於你的這個繳費係數,最終拿到養老金的待遇比你高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社保小達人


這種情況有可能,30年那個人歷年繳費水平特別低,25年那個人繳費水平特別高,就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