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現在四川人口是哪幾個地方遷移過去的,有何證據?

夢裡都想瘦的小胖


四川人在江蘇的非常多,蘇州,無錫,常州,南京,鎮江,到處都有四川人。好多已經在當地購置了房產也就是成為了新江蘇人。常州巨星銘創集團的老闆就是四川巴中人,裡面有來自四川籍的員工就近300人了。



勵志小叔


作為一名重慶人(川渝本是一家,四川,重慶僅是行政區域劃分),同時也是湖廣入川移民後代,所以我也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四川盆地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在交通相對閉塞的古代,無論從水路還是陸路都不易進入四川,天然的山石林木成為阻擋外敵的自然屏障。

從軍事上來講,以漢中為門戶,開門可進取中原,關門可潛心發展;再加上四川物產富饒,土地肥沃,在沒有外界的援助下仍然能自給自足發展壯大,漢朝劉邦便是以漢中(古時漢中也屬四川)為根基發展壯大後入主中原的。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向劉備規劃戰略遠景時,同樣以四川(益州)作為根據地。

因此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歷朝歷代均倍受統治者關注。基於這種關注,使得四川在古時候經常飽受戰火之苦。戰亂往往伴隨糧食短缺,瘟疫橫行,兵役繁重,戰場損耗,百姓流離失所等。因此四川在歷史上無數次人口銳減。戰亂之後的太平治世,為了恢復四川的發展便採取了移民政策。

歷史上至少有五次大規模的移民入川:

一是秦滅巴國蜀國之後,從秦移民入川;

二是西晉末年陝甘移民入川;

三是北宋初年全國性北民南遷入川;

四是元末明初南方移民入川(此次以湖北居民為主)

五是清朝初期的湖廣填川。

第五次移民入川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雖然名為“湖廣填川”,實際入川移民卻源自全國好幾個省份。當時行政區叫“湖廣省”,管轄湖北、湖南和廣西一部分。此次移民大致分為三類:一是朝廷下旨入川,這類人群享受政府補助、減免賦稅的政策。二是躲避自然災害而自發入川。三是部分商人在朝廷下旨入川的政策後,看到四川發展前景而入川做生意。

本次移民的主要特點有:

1、時間跨度長

此次移民從康熙33年起,一直延續到道光年間,時間跨度將近100年。

2、涉及人口多

此次大規模移民,從開始到結束,大約有100萬人口遷入四川。

現在川渝人中絕大多數人都是這次湖廣填川遷移來的移民後代。

據《成都通覽》記載

“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廣佔25%、河南、山東佔5%、陝西佔10%、雲南、貴州佔15%、安徽佔5%、江蘇、浙江佔10%,福建、山西、甘肅佔5%”。

由此說來,四川經過歷史上幾次大的移民之後,現在的四川人中,真正的四川本土人估計少之又少。

開篇提到我也是湖廣入川移民的後代,我的老祖宗名叫程治統,他的三個兒子:程戩、程裁、程職於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從湖北麻城孝感鄉入川

從族譜中程戩《遷川自記》來看,是屬於躲避元末戰火而自行入川的。我是程戩入川后第二十三代子孫,其他分支子孫已有二十八代了。

據去年(2019年)家族族譜修訂委員會統計,當年以程氏三兄弟為代表的程氏家族,入川后經過600多年的繁衍生息,至今後世子孫已達到二十幾萬人了。

既然如今四川重慶的很多人都是湖廣填川移民後代,那麼歡迎大家談談你們家族的入川史!

《四川通志》

《成都通覽》


小天品歷史


明初時四川遭蒙古、軍閥等在四川地區的拉鋸戰所造成的人口銳減。因此從朝廷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廣省人口最多。第一次湖廣填四川是發生在明初朱元璋的移民四川鼓勵政策期間,第二次是康熙平亂後發佈《招民填川詔》,規定新移民可免幾年賦稅;100年間大約有600萬人遷入四川,其中湖廣(湖北、湖南)的就有300萬。四川人口從1757年的268萬,跳躍到1790年的888萬,暴增到1830年的3495萬。

大規模的移民潮甚至影響到了湖廣行省本身的人口結構,遂又有江西填湖廣情況的出現。目前四川省東部的居民(如廣安和鄰水等地),許多來自湖北(如從前麻城孝感鄉)。

另外,與臨近四川的貴州中北部以及兩湖西部等地的操官話的居民,也多半和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有關。

以成都為例,清末《成都通覽》曾記錄“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廣佔25%,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川劇融合了移民們帶來家鄉的各種戲劇,有高腔、崑腔、胡琴、彈腔等聲腔。



朗基努斯


明末,1643年,張獻忠攻破重慶,四川門戶大開,1644年領兵攻下號稱有天府之國的成都,在此建立大西政權。

據說此人嗜血,脾氣暴躁,又沒有李自成容人的胸懷,當李自成攻陷北京後,對他的打擊非常大,魯迅也在《記談話》一文中分析道:"先前我看見記載上說的張獻忠屠戮川民的事,我總想不通他是什麼意思;後來看到另一本書,這才明白了:他原是想做皇帝的,但是李自成先進北京,做了皇帝了,他便要破壞李自成的帝位。怎樣破壞呢?做皇帝必須有百姓,他殺盡了百姓,皇帝也就誰都做不成了。

由於清軍壓力過大,張獻忠決定出川作戰,便把成都毀了。他本來就嗜殺,加上李自成的前車之鑑,他下令大殺四方。李自成以前在西安囤積大量的糧草,逃亡時,命令手下把糧草一火炬之,可事到臨頭,手下又放棄了,他看百姓疾苦,便沒放火,清兵後腳就到,人困馬乏的清軍得到補給,把李自成攆死了,估計也是怕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殺戒一番。

據一位跟張獻忠的外國傳教士寫的回憶錄這樣描述:“張獻忠先是命令將士製造流言說,清兵就要打進來了,讓大家逃進城中,好積蓄力量作戰,等百姓逃進城中,張獻忠隨即下令部隊屠城,讓士兵把這些百姓通通殺死。”私下對士兵說是百姓勾結清軍,要置他們於死地。

還把人肉醃製起來,作為軍糧,這記錄不知是否可靠,不得而知,但是張獻忠曾帶領六十萬大軍入川,沒有糧食很正常。

張獻忠不僅殺人如麻,還在他殺人的地方立了個碑,碑上寫有:“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善以報天, 殺、殺、殺、殺、殺、殺、殺。”

1673至1680年清軍平西王吳三桂叛亂,攻入四川,其叛軍與清軍的“三藩之亂”歷時七年。這些戰爭持續達三十多年,清人殺明人,明人殺清人,

“殺得雞犬不留”。“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這是1649年清朝廷下命令。他們也搞不清楚,乾脆一概而論,全部殺了。

加上四川又抵抗清軍,直到康熙年間,大清國才逐漸穩定,然後分派官員治理四川,在康熙二十四年對四川進行了全面的人口統計,經歷過大規模戰事的四川省僅餘人口9萬餘人。

當時四川要發展,但是這麼大的地方,才這麼一點人口,便開始制定移民的計劃,從康熙年間開始,到道光年間,用時一百多年的時間,這樣龐大的移民計劃才算完成。

清末《成都通覽》曾記錄“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廣佔25%,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湖廣去四川的人最多,所以也被叫成湖廣填四川,在當時湖廣一省就是現在的湖南、湖北。


雨哥港歷史


四川人口是從哪些地方遷移過去了?四川人口主要:(是從河南、陝西、西藏地放遷移過去了)歷史上曾經(三次從河南、陝西、西藏遷移四川)

1 、第一次西藏大遷移四川

四川曾經發現過一座古蜀國遺址,經過挖掘之後才發現這座古老遺址屬於古老古蜀國遺址。它的發現(讓四川有力的證明四川曾經生活過一支古蜀國)。

古蜀國是藏族一支從西藏遷移過去的另一支藏族文明古國。它是(四川至今發現最早一個古國也是最久遠的文明遺址)。

由於我國曆史不斷變化不斷戰爭古蜀國被其他部落戰敗後從歷史上消失。但這也是(四川最早一段歷史鑑證)。

古蜀國在歷史滅亡,但古蜀國百姓卻在四川繁衍生息已經擁有幾千年發展、誕生出很多各地不同民族發展。

2、 陝西古秦國大遷移四川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六大王國”各地劃地為王,“而最佳有實力發展迅速的卻只有陝西(秦國)為例”。

秦國在秦惠帝執政期間實施商鞅變法政策造就秦國實力不斷擴展軍事發展迅速得到秦惠帝認可。(秦惠帝將第一次侵略目標首選為四川)。

經過幾年對四川瞭解後秦惠帝親率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直逼四川古蜀國境地。

當時四川古蜀國對秦國並不知情很快就被秦國打敗導致古蜀國直接滅亡。這也是(中原王朝第一次進入四川而且還是大規模進入四川)。

3、 劉備挺進四川建立蜀國王朝

三國時期,劉備實力最弱為了不被魏國、吳國吞併,諸葛亮建議劉備挺進四川在四川建立王朝和魏國對抗。後來劉備果真帶兵挺進四川建立了蜀國王朝。

可是“蜀國很多大將與士兵卻是河南人例如:魏延、諸葛亮都來自河南”。

諸葛亮北伐時候為了節約時間讓士兵吃上飯還發明瞭中國北方至今都以為食的饅頭。

後來蜀國滅亡很多士兵老矣只能迴歸家鄉,但是蜀國士兵基本來自河南這就讓河南人至今都以饅頭為食原因。


談笑歷史


第一波四川人,巴蜀先民。由川西高原及江漢楚地遷徙而來,並建有燦爛的巴蜀文化。這是四川的遠古先民。

第二波四川人,秦滅蜀以後,自秦地遷徙而來的秦人。秦人改變了四川的人群構成,此後很長時間四川以秦人為主。

第三波四川人,西晉以後,從關隴、中原逃難至蜀地的人。這部分人對四川人沒有起到絕對的衝擊作用,只是豐富了四川的人群構成。

第四波四川人,宋元之際,四川一片焦土,十室九空,因人口太少,曾一度被併入陝西。後來直到元末建都重慶的明玉珍開始從江漢、嶺南遷入人口,蜀地人煙才得到重新彌補。這部分人成為了四川人新的主體構成。

第五波四川人,明末清初,四川人再次經歷浩劫,後來清朝從湖廣(湖南)遷徙人口入川。這次也基本上是四川最後的人口大洗牌,此後的川人,主要是湖南湖北乃至江西遷徙先民的後代組成。




公平正直天秤座


據傳說四川有很大部分是從廣東省、福建省等地遷徒而來。

目前成都周邊有許多客家人就是從廣東省梅州市遷徒而來,且很多50歲以上人都一直沿用家鄉話即成都版客家話(人們稱土廣東話)。


華4402


明末清初,由於戰亂,四川人口銳減,耕地大量荒蕪。為解決四川勞動力和糧食生產問題,剛剛建立起來的清王朝採取了移民墾荒的措施。主要從兩湖,兩廣,江西,福建,陝西,雲南,貴州等十餘個省移民到四川定居墾荒。其中由於距離近,移民最多的是湖北人和湖南人。當時兩湖是一個省,謂之“湖廣省”,因此民間把這次大移民稱之為“湖廣填四川”。清光緒年間大邑縣誌記載:“全資兩湖,江西,兩廣,山陝之人來邑墾荒生聚,麻城人較多,江西山陝次之,兩廣又次之。俗傳‘湖廣填四川’,其明證也。”

明末清初四川的戰亂有:張獻忠起義軍曾三次入川,明,清軍隊反覆追殺圍剿;南明抗清武裝在西南一帶活動,招來清軍圍剿;吳三桂叛亂,清軍平定“三藩之亂”,四川又成了拉鋸戰的戰場。由於四川處於中國腹地,又是物產豐富的糧倉,因此清初的四位皇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都非常重視四川的恢復。採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大規模的移民,移民享受特區政策,墾荒三五年內免交賦稅。據記載,最初的移民活動是官府強制性的。後來,移民們發現四川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出產豐富,便動員親屬鄰里舉家遷入。這次移民前後持續一百餘年,入川人口約一百多萬。


臭的臭臭愛臭臭


秦朝的時候,六國加起來就三千萬人口,四川的人很少,主要是沒有水源,四川經過死戰,結果死絕了。秦始皇引水入四川,然後成了適合居住的樂土,土地肥沃,秦人入了四川,三年免費贈送種子路費糧油衣物,十年不收稅包括商業,秦人入了四川,是四川人的祖先。就因為秦始皇引水入四川,至今養活了一億多四川人口,四川人打仗不怕死,回家怕老婆,很像秦國人,所以四川是親國人的後代。


用戶9552885125178


現在四川人口大部分是從湖廣客家人遷涉過去的。因明清戰亂人口極減。當時政權有一個口號叫湖廣填四川。朱德元帥的祖籍也是客家人。也是那時進四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