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個人覺得所謂的茶文化到底是什麼?

安溪茶人許東藝


我是清悠初見,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導語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普及於明清之時。中國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時,茶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

一、什麼是茶文化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和中國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漢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中國不僅是茶葉的原產地之一,而且,在中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

二、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一)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二)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

(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

(四)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五)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六)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宏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國茶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臺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份份主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巖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湖北英山、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枚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三、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意義

茶在滿足人類物質生活方面,表現出廣泛的實用性。在中國,茶是生活必需品之一,食用、治病、解渴都需要用到茶。唐代劉貞亮在《茶十德》中曾將飲茶的功德歸納為十項:以茶散悶氣,以茶驅腥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其中“利禮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就是屬於茶道範圍。因此,除了增進人們健康、促進茶業經濟發展、弘揚傳統文化之外,還可以將茶文化的社會功能簡化歸納為下列三個方面。

一是以茶雅心,陶冶個人情操。茶道中中“清”、“寂”、“廉”、“美”、“靜”、等,側重於個人的修身養性,通過茶藝活動來提高個人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

二是以茶敬客,協調人際關係。茶道中的“和”、“敬”、“融”、“理”、“倫”等,側重於人際關係的調整,要求和誠處世,敬人愛民,化解矛盾,增進團結,有利於社會秩序的穩定。

三是以茶行道,淨化社會風氣。在當今的現實生活中,商品大潮洶湧,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激烈,人心浮躁,心理易於失衡。而茶文化是一種雅靜、健康的文化,它能使人們繃緊的心靈之弦得以鬆弛,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以“和”為核心的茶道精神,提倡和誠處世,以禮待人,對人多奉獻一點愛心、一份理解,建立和睦相處、相互尊重、互相關心的新型人際關係,因此,必然有利於社會風氣的淨化。

四是實用與娛樂的結合。隨著茶綜合利用開發的進展,茶的利用已滲透到多種行業。近年來,開展的多種形式的茶文化活動,如茶文化節、茶藝表演、茶文化旅遊、茶文化休閒等,就是以茶文化活動為主體,滿足人們品茗、休閒、觀光、旅遊和飽覽山河美景的需求,同時與茶文化活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又能促進經濟發展,同樣也體現了實用與娛樂相結合。總之,在茶文化中,蘊含著進步的歷史觀和世界觀,它以健康、向上及平和的心態,去鼓勵人類實現社會進步的理想和目標。

結語

中國茶文化雖然在每個時代有不同的形態與茗飲方式,但其精神內涵與中國傳統諸家思想相融合,呈現出一種較為綜合的樣態。臺灣學者張宏庸認為中國茶文化主要融入了儒、釋、道、墨四家思想精髓,其在《茶藝》一書的緒言中對此作了精到的總結:“墨子崇尚‘真’的科學精神,是中國茗飲文化的主流。


清悠初見


提起茶文化,很多人不約而同的想到了茶藝,想到了茶樓及茶展上的茶藝表演:俊俏少女,手提茶壺,一會來個蜻蜓點水,關公巡城,一會再來個蘇秦背劍,鳳凰三點頭。看起來很花哨,也很很美。如果認為這就是茶文化,那就太狹隘了。

茶藝表演,是茶社賺錢手段,是利益集團對茶藝過度宣傳的結果。一些所謂的專家受利益驅使,踐踏和扭曲了古老的茶文化。茶無非是或煮或泡,無論你怎麼折騰,茶還是那個茶,味還是那個味。

茶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茶的物質文化是摸得著,看得見的文化。包括茶的起源,種植,採摘,製作,及煮泡品飲(包含水和茶器)。茶的精神文化摸不著,看不見的文化。包括茶性,茶理,茶道。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藝是茶道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是內涵。簡單說,茶道就是喝茶的道理,它告訴人們,茶的屬性,是寒性還是溫性,喜陰還是喜光,茶有那些成分,喝茶有那些好處,再上升一個高度,揭示茶與佛,茶與道家,茶與人生的關係。

煮一壺茶,或泡一杯茶,其實簡簡單單。掌握茶的原理,就能泡出一杯馥郁芳香的好茶。


涼茶


從4700多年前神農嘗百草發現茶之後,中國人飲茶的習慣和傳統開始形成。

茶文化就是在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藝、茶精神、茶書、茶具、茶畫、茶故事等等。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中國的茶文化經歷了三國之前的茶文化啟蒙期,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期,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宋代茶文化的興盛期,到了明、清茶文化得到了普及。

說到茶文化,陸羽和他的《茶經》是繞不開的緣份,自古世間文人雅士不少,陸羽是其中一個。他是唐代有名的茶學家,一生嗜茶,後人稱他為“茶聖”。他精通茶道,擅長種植茶葉,著有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典籍《茶經》,大大推動了茶文化的傳播。

茶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養生佳品,更是養心的靈藥。

我國的茶文化是儒、釋、道三家的合一,同時也是天地人的統一,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高雅與通俗的統一。茶文化既是一種美學文化,又是一道哲理命題。

我們的古人在茶藝中發現茶美學,在茶道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茶藝是為了泡好茶,茶道是為了做好人,茶藝是形式,茶道是精神,藝中有道,道中有藝!

我們的祖先在一碗茶湯中,感悟生命的真諦,歲月釀造了茶的味道,薰陶著國人的心靈。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茶,喝懂也好,喝不懂也罷,重要的是以平常之心,喝杯中清茶,領會茶帶給我們輕鬆閒適的精神享受。


七味


說到這個茶文化,從古至今都是聊不完的話題。中國是茶的故鄉,茶一直和我們有一種說不清的姻緣。在中華大地上有千種茶,有紅茶、綠茶、白茶、黑茶、青茶等各地名茶舉不勝舉。

茶文化到底是什麼?

在茶人眼裡,每一種茶都有文化,而喜歡喝哪類茶,要看個人喜好和品茶時刻的心情。珍惜一杯好茶,靜靜地等待知心的人。



有茶的喜好,才有了對茶的“痴迷”,有的體現在“泡”上,有的體現在“品”上,你來,我為你沏上一壺好茶,品茶交心,讓心靜謐下來,隨茶縷縷清香,怡然輕揚,嫋嫋升騰,一杯清茗,飄香怡人,淡淡品,回味悠長。這就是茶文化。

最後賦詩一首:

乞得名花盛開,飛來家禽自語。

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


詩驀詩書畫


什麼是茶文化呢?

我是一名茶商,也是茶文化的傳播者,從事茶文化的教學,對於茶文化,我是這麼理解的:

自神農嘗百草發現茶以來,經茶聖陸羽、茶仙盧仝、蔡襄、毛文錫、東坡居士、宋徽宗趙佶……等茶人們用他們的汗水、心血所總結出來的一些通過歷史驗證合理的,可以傳承和傳播的智慧結晶,就形成了茶文化。

比如:

茶聖陸羽的《茶經》,短短几千字,從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闡述了茶文化的精髓,為茶形成了標準,為茶行業的正確導向起到了巨大貢獻。

可以說做經營茶行業的人不知道陸羽,沒讀過《茶經》,絕對是個諷刺~

比如:

茶仙盧仝(tong)《七碗茶歌》

一杯清茶,讓詩人潤喉、除煩、潑墨揮毫,並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寫出了茶之美妙。

這是中國文學史上茶的品鑑方面的最高境界。

這些茶界的前輩用他們的汗水心血總結的,通過歷史驗證,合理的,並代代相傳的,就是茶文化。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阿湯哥的茶


在東亞文明中,茶在飲料的基礎上演變為一種文化,這是東亞文明的獨特處,無論從內涵和外延來看,此問題可以用好幾本書的篇幅來回答。

比如從茶史角度來闡釋茶文化,足夠寫一本厚書了吧,不贅述。比如從茶栽培、製作、包裝整個過程而言,每一個茶系都可以挖掘出很多“文化”來,不贅述。再比如茶席、茶器、茶藝等等,此中每一項都有不少“文化”,單以器言,一個紫砂壺都被挖掘的水深無度!都不贅述。

茶文化可以煌煌而言,當然也可概而言之。以當下一熱句來說,“生活需要儀式感”,我們日常的茶體驗,讓茶於飲料外附加文化味,就在於我們在飲茶過程中加入了儀式感。因為要有儀式感,所以對茶空間有了佈置,對茶器、茶葉有了要求,對泡茶人、同飲人有了期待……當然,儀式感要隨心境。又或許,無為之為 ,最順其自然的茶道也可最有儀式感。意境、意象……因人因事而異。



東海小湯


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古有“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說法。《詩經》裡有關文獻記錄,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從發現了茶的其他價值後才有了獨立的名字“茶”。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茶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須品,“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不但積累了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還積累了茶的精神文化。種茶、飲茶給茶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條件,在文人的參與和文化的滋養中,茶文化得於發展,到了唐代,陸羽和一大批文化人都非常重視品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講究飲茶用具、飲茶用水和煮茶藝術,並與儒、道、佛哲學思想交融,陸羽所著《茶經》更是中國茶文化歷史上精髓,系統的總結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從而逐漸使人們進入茶的精神領域。使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社會、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等。在文人雅士的飲茶過程中,還創作了很多茶詩、茶畫、茶歌等,從而奠定中國茶文化的基礎。


國家高級評茶師


茶,科學定義為植物。

但人有戀物情結,對喜歡的物會傾注太多的情懷。有人對茶傾注了文化,叫茶文化。有人對茶注入靈魂,叫茶修。有人給茶修了條路,叫茶道。

茶本身不具文化,但承載著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目前己整理出版古茶書有114種,古茶畫350幅,古茶詩一萬五千餘首。如此巨大的承載量,是”中國茶”的核心內涵,也是當今茶行業建立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

茶。陪伴著人類從原始社會走進了文明世界。文明把茶變得可以人類共享,文明只有創造,文化可以創作(允許你編故事)。顯然用文化來解讀茶是有缺陷的。

穿絲綢,捧瓷器,坐下來品茶敘美好。這是人類文明景象。“文明”二字始見於《周易》乾卦:“子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皆行”。

中國茶史五千年,“茶文化”三個字才問世三十年。茶是人類文明結晶,喝茶是人類文明行為。











pKR老虎點茶


我個人覺得茶文化肯定是有的,而且茶文化的起源還是淵遠流長的,每種茶都有自己的特定文化,就以我們武夷山的巖茶品牌來說,有著傳統工藝遺產保護的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象,從茶馬古道開始就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從大紅袍的傳說至今始終保持著傳統烘培的工藝,作為傳統的製茶師,需要保持著良好的狀態,保證溫度溼度和適當的火候,製茶師在烘培之時,三天三夜都不能睡覺。每種茶的文化都體現每個地方的不同需求和每個地方的不同文化,通過茶文化也可以反應出每個城市曾經歷過的風風雨雨和滄桑。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哦!





煮茶談酒論英雄


茶文化這個詞很大氣,卻又很小氣,統觀全世界不喝茶的國家真的少,為啥會成為全世界三大飲品之一,是有原因的,第一飲用人多,受影響的人多,比如生產加工種植銷售運輸基本上涵蓋了一個體系商業模式。

固定的模式久了,潛移默化的人們就會多多少少的受到影響。

什麼是文化呢?讀了二十幾年的書,我得到一個結論,文化就是人們生活結晶的一個載體,說白了就是人們活動的產物,這種活動可以是規律的,不定的,偶爾的,常見的,不常見的,縱觀歷史,文化就是被用於人們的生活需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經驗。

再比如說我們是農耕文化的產物,一切都是圍繞這個展開的發展,我們文化核心就是農耕,而茶葉文化也屬於農耕文化裡面的一小部分。

那什麼是茶文化呢?

就是以茶葉為核心的老百姓的日常活動所形成的生活習性,我們可以稱為茶文化,它還要有文字和教化的作用,有專有的符號印記,並且可以傳承的東西,我叫他茶文化。

我說的夠明白了,理解多少就看你們了。這只是我自己的領悟,無關他人,如果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可以告訴我,反正我也不會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