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真如某些人所说只有3700年吗?

龙拳舞秀


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中华文明有5000年历史,一种认为中华文明是3700年历史。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他们都是从何处算起?

第一种说法:中华文明有5000年历史,这种说法当然是我们国家历史学者提出来的。从夏朝算起,一般认为夏朝大约从公元前2070年(也有认为从公元前2146年开始)到公元前1600年。那我们算一下2070加2020,总共算起来4000多年,之所以我们说上下五千年,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我们把这个数字说大一些,可以增加民族自豪感。

第二种说法:中华文明是3700年历史,这种说法大多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从商朝算起,公元前1600年至今共3700年,他们对夏朝不承认。

那么这两种说法底哪一种正确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知道何为文明?一个社会有没有进入文明,它的标志是什么?

一个社会进入文明要满足三个条件。

1,青铜器的出现。我们目前发掘的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所以这个条件已经满足了;

2,文字的出现。很遗憾,目前我们还没有发掘出夏朝的文字。为什么我们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夏朝是有文字的?因为我们目前发掘出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这么成熟的文字,不可能突然就出现,所以我们认为在夏朝的时候其实已经有文字出现了,经过不断的完善,到商朝以后就十分成熟了。但要证明夏朝的文字,还需要靠我们的考古专家继续努力来证明,而不是靠推算;

3,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出现。西方学者认为夏朝只是一个部落的联盟,我国的很多学者认为夏朝已经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如何来认定,还是要拿出证据来,我们没有发掘出夏朝的文字,也无从得知夏朝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是怎样的情况,一切只靠猜测是不行的。

因此我们能证明的我们的文明有3700年。至于夏朝到底有没有进入文明社会,还要靠我们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进一步发掘来证明它。





乒乓爱好者小刚


还没有定论,现在还存在较大争议,以及变动的空间。关于如何界定文明,实际上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争议颇大,虽然世界主流考古学界以克拉克洪提出、格林·丹尼尔出版推广的“文明三标准”为主,但西方也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标准来判定“文明”,后面我会说。这个“文明三标准”指的是文字、城市、复杂的礼仪建筑,并没有提到青铜冶炼应用,一些人以讹传讹人云亦云暴露出专业性低下,实际上,青铜应用是东方学界的标准。



那么按照西方的文明三标准,我们中国只有3700年文明吗?可以说是一派胡言,这只是一部分人的说辞,西方学界和教材也并没有说中国文明只有3700年,而是说甲骨文信使只有3700年,这在一部分不怀好意的外国人和国内一些盲目跟风或较真的国人给几乎当真了,说成是国际只承认我们有文明3700年,而忽略了我们也有阶级分化、铜石并用的文明城邦过渡期,可以说相当无耻。考古上已证明我们红山文明5500年前就出现了阶级分化、进入邦国时代,而龙山时代正式进入方国、诸侯时期,而这些均早于3700年的二里头遗址。


尽管东西方很多学者以及我自己也不认为西方“文明三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比如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就不符合,但是在没有其他新主流标准出现之前我们还是就先按西方标准来谈谈中国文明到底是不是只有3700年。

先说复杂礼仪建筑,中国在这一项上确实不及西方几个文明,很大原因是中国不是巨石建筑类文明,而是一个典型的土木建筑文明,我们在文明遗迹保留上挺吃亏,不止夏商没什么建筑留下来,连周朝也没有,除了青铜器,就只有墓葬和战国长城了,更不要谈竹简了,战国以前几乎没有发现,但甲骨文中却有代表竹简的“册”字,如何理解?另外,中国在青铜冶炼应用上也确实比西方文明要晚,虽然青铜应用并不是文明三标准之一,但还是常常被用来互相比较,造成吃亏,尽管商朝中期后我们的青铜器水平反超了西方其他文明。



四羊方尊,你能想象这是商代青铜器吗?初代文明?我呵呵他一脸。

再看城市,古埃及前4000年开始有城市了,而苏美尔从公元前4300年就开始有城市了,应该都还是些小城(具体规模个水平不清楚),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正式进入较大的城邦文明时代,再看中国,最早的城市是3700年前的二里头遗址吗?大错特错!且不说比二里头早的还有陶寺古城4300年,达280万平米的大城,同期的石卯古城更大,内外两圈达到420万平米!而良渚古城呢,290万平米的大城市,距今5300年,而中国最早的古城“城头山古城”距今更是有6500年,超过古埃及苏美尔建城史,面积也达到了18万平米! 可见我们在城市方面并不落后,远不止5000年!



最后谈至关重要的文字,中国现今最早文字已不是甲骨文,而是山东“骨刻文”,为龙山时期文字,距今4600年,而且与甲骨文极为相似,仍是较为系统的成熟文字,可识别,有些人却还在拿着“甲骨文”说事很无知,不知是信息太闭塞还是居心不良。 骨刻文已与主流学界认定的古埃及文字5150年,苏美尔文字5500年差距并不远了,然而古埃及与苏美尔的文字却有点问题,比如苏美尔这个所谓的最早文字发现于“奥海米尔土丘”的一块石板,其表述的是“早期符号、图画”,啥意思?不成熟的符号?而且还是孤证?那这问题就大了,早期符号在中国各大遗址多的是,贾湖遗址的早期刻符达到九千年,该怎么算呢,用什么标准算?到底谁的文字起源更早?

所以,各种争议是很大的,但不论怎么算,中国文明都不只3700年,尽管二里头是不是夏还没有定论(定不定论也无所谓,国内外早已证实了他是“文明”,就让专家们慢慢定吧),而当我们在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后,5000年文明史其实已经实锤。



但现在讽刺的是,随着中国新发现越来许多,国内还在争论是我们的文明是3700年还是5000年的时候,还没等你先把5000年文明“实锤”呢,人家西方也早就没按“文明三标准”玩了……都知道古埃及文字5150年,苏美尔文字5500年,但是人家早就有说这两个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注意是“形成于”,什么叫“形成于”?阶级分化城邦过渡期吗?那尼玛之前某些人还死死咬定中国文明只有3700年?混淆“文明”和“信使”概念,咱们没有“形成期”吗?

考古证明我们红山、良渚、龙山均已出现阶级分化私有,王权“石戉”、玉龙、玉琮、寓意及审美加工水平,均已表明进入邦国城邦时期,最早可将中国文明推到5500年前。

这样的符号我们太多了,还萌芽呢,还在对比夏朝呢,夏朝已经正式私有了,这个得去对比红山、良渚。 然而,古埃及、苏美尔还有形成于6500前、7000前的版本,甚至有古埃及形成于7450年前的说法(都压过苏美尔文明了),国内一些无知者也没头没脑的引用和盲信。若是6000年前的早期城市,我们有啊,6500年的“城头山古城”保留完好,但如果按形成于7450年前这个说法,那这个就很无耻了,既没有文字也没城邦,何谈形成于?是把原始农业聚落也给算起来了吗?事实上这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了,这个版本可能是按“非洲起源迁徙说”搞的阶梯时间传播路线而设计的无赖版,必须得早于苏美尔啊,越往东越晚,逻辑很不错,但不好意思,我们也可以用9000年的贾湖遗址来针对这个版本,还附带“早期刻符”和人工栽培稻的!


龙拳舞秀


我是北派说书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回答不尽人意,欢迎大家用砖来拍,回答顺了您心意,欢迎点赞关注。

算了算,这3700年,是从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时期算起的,也就是说他们对夏朝不承认,为什么在网络上还有所谓的专家公知的口中,会有这种说法呢?主要原因是有一下几点。

迎合西方的说法。

这个不多做解释,如今的公知太多。

网络上的一种新说法,夏朝的政治中心为俩河流域

在如今的网络之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夏朝是一个偌大的部落联盟,从埃及方向一直到古巴比伦,古印度,到古中国,而我们的古代中国则是夏朝东方的最偏远地区,我们所说的大禹,其实就是同时期的蝎子王,而当初的黄帝,其实是游牧民族,来征服东方部落首领炎帝和蚩尤的。

从一些青铜器上推测

夏朝的青铜很诡异,从黄河中上游方向,越是向西越是精美,导致人们认为,我国的文化传承,自立一派的时候,真正的时期,为商朝。

而且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孔子都认为,大禹是有羌人血统的,这些导致了部分人们认为,我国的真正历史文化只是传承于商朝。


北派说书人


1、专家口中的3700年:


易中天说中国文明史只3700年,上世纪的史学家大家钱穆等,也这么说:“从古竹书纪年载夏以来,约得三千七百余年。”


这和老百姓认知的5000年不一样啊(从三皇五帝算起)。


关键是,我们文献记载的(如《史记》)三皇五帝、尧舜禹,分子人类学的超级祖先证据、新石器晚期的考古遗迹(5000、6000年前的文化古国),算不算文明?


如果算文明,还没有发现当时的文字;如果不算,分子人类学证据说明中国在5400年、6500年、6800年有3个超级祖先,诞生了超过今天40%的中国人;不是集中性、贫富分化的王权国家,不是有意识的文明形态,怎么会有这么多后代?


2、文明的标准


这就是涉及到文明的标准了。


西方的文明评价标准,20世纪初提出:文字+城市+青铜+神庙和祭坛=文明;

按中国人的观点,21世纪初提出:复旦大学李辉教授:王权+文书记录+礼仪规范+历法=文明。


很明显,中国人的标准差了那么一点。


但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有三个超级祖先,诞生在距今5000-6000年前。为什么,我们有持续8000年的玉文化(中国独有,西方人不爱玉,现实贫富、阶级分化),为什么有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什么有独特的现世精神。


(中国玉文化)


有人说,你这是为解释而解释。但在20世纪现代考古发展前,人类不也是对古埃及、苏美尔文明知之甚少吗?这样世界文明的定义,也不是最近100、200年才有的吗?


而我们自己的古人,从西周金文、先秦诸子,到认可尧舜禹、三皇五帝甚至更早的存在,和分子人类学证据契合,为什么我们就要彻底推翻?


严格地说,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是四大原生文明中,唯二持续至今的文明;其中,只有中华文明正使用的古文明象征—汉字,我们为什么妄自菲薄自己文明的伟大?


3、中国在甲骨文之前有文字,只是难以保存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商朝甲骨文是非常成熟的文字;这之前中华民族肯定有文字,只是因为中国同古埃及、苏美尔文明不同,没有保存文字环境,所以现在找不到更早文字遗存,所以只有陶器上简单的刻画符号。


4、结语:中华文明长度的严谨说法

如果你坚信老外这几百年的标准,对这个提法还不信。关于中华文明的长度,我们可以这样说:


“从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约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传说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从孔子所说的、有著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从标志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算起约有10,000年。‘’


涛说精彩历史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个人观点。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渊源流长。久经不衰,传承至今。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认识了解先人们的历史,易中天老师在对历史的演讲中,起了很好的作用。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已知始于伏羲的万年中华文明史早已形成固有的朴素唯物史观代代传承至今,毋庸置疑已经深深刻进华夏血脉的遗传基因,易中天老师的一句话“中华文明只有3700年文明史”的结论,自然引起强烈反对。而易中天老师的角色不免转换成如同当年非议他的“学者、专家”一样亦身陷舆论漩涡,作为传授历史的名人对中华文明史有这样与华夏子民大相径庭的定义或看法,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可惜!

夏朝上述标志、特点,但在我国境内他们考古测定年代均不超过3750年。我没有读过易中天先生这篇论文,但我从考古发现,两地文物比较,历史遗存,先秦经典等支持易先生观点。另外亚布先生从〈山海经〉、印章文字与水书、甲骨文比较也得出夏朝属于哈拉帕文明。我们要有民族自信,也要面对现实的。基因分析学、第四纪冰期现实等均支持人类非洲起源说。其实最早迁移的古越人也不是这是原始居民,也是迁移而来。3700多年文明古国史在世界上民族之林不超过十个,是值得自豪的。实际上中华民族连连绵不断几千年文明史,境内外文明加起远超过5000年,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中华文明3700余年,是目前中国史学界比较通用的一种说法,例如中国史学大家钱穆就有言称:“从古竹书纪年载夏以来,约得三千七百余年。(夏四七二,殷四九六,周武王至幽王二五七,自此以下至民国纪元二六八一。)。”参与夏商周断代考古的许宏,也认为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与易中天一致。可见中华文明3700年一说,绝非易中天发明创造,更谈不上冷清先生所谓的“怀疑祖国历史”和“追捧西方”。

建国以来发掘出土的青藏高原的史前遗址就有四千余个,其中最令人倍感关注的是茂县营盘山遗址。无论是规模、城廓、夯土基、陶器、铜器、饰物、骨器、陶文、刻符等文明元素指标,它都达到了不逊色于二里头遗址的水平,最为要命的是,它竟然距今有6千年以上。几乎整个青藏高原及其其周边地带遗址群,都存在年代远早于我们以往所熟悉的中原文明,同时还存在华夏城市文明的地理分布与原有的史学界主流观点相悖的越来越明显化的趋势,这才是令人不安的根源。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那时就步入了文明史或者依然是史前史,直到在二里头出土了宫殿的遗址,这个遗址大约350平方米,这个遗址说明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存在。所以,种种迹象表明,二里头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有明显权力中心的文化,即认定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的学者占相当比重。

所以,易中天先生的观点全完正确,中华文明迄今3700年。正如《易中天中华史》封面上所说:三千七百年来,我们的命运和抉择。



WestSlope


中国文明真如某些人所说只有3700年吗?

自读书到现在,梁一接收到的历史信息,中国华夏文明有5000年,这还是保守数字,只是可以证明的历史,现代中国经历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社会性质的衍变,足足5000年文明史毋庸置疑,如果真的如某些人所说,中国文明只有3700年,那梁一只能说,“某些人”是在胡说八道。我们来看看为啥说中国文明有五千年历史。

我们先来讲讲五千年文明的最大特征,就是国家的形成是国际间“文明起始的标志”,在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就形成了国家的形式,而国家的最主要标志是人口聚居的城邦、水利系统、军队、象征权利信仰的物件等,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此文明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表明在此间五千年没有出现断层,中国是完全可以符合这些条件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国际上是不承认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因为我们所出土的文物也不能证明早于殷商时期存在过王权、国家,这也正是国际上不予承认的理由。但在2019年7月6日,改变了这个所谓的事实,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宣布,中国提交的“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这意味着可以在证明在殷商时期存在着王权、国家的组织,这也告诉大家,中国文明史不止5000年!!!

“良渚文化遗址”的申遗成功,让中国“五千年中华文明”有了依据,那为什么“良渚文化”可以证明是一个殷商时期以前的文明呢?可以用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良渚文化遗址,展现出来了一个“聚落痕迹”,出现了一个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的古城遗址,足以证明以前他们是建立过一个有组织的聚居地;

第二,在良渚文化遗址古城里出土了一些文物,诸如玉琮、玉璧、玉钺,用中国先秦文化的独特“语言”进行解读,恰恰分别象征着神权、政权、军权等,都是象征王权的玉器;

第三,古城遗址,拥有坚固的城池和强大的工具,存在明确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

第四,良渚文化遗址中存在的水利系统,水利系统遗址的规模无不展示着作为一家国家应有的强大组织、动员、后勤、管理能力、人口数量等,这些都能考究出作为一个国家的辉煌,无不表明这是中国文化的起源之一,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两河流域文明。

这些作为文明古国的特征,都表明了距离我们5000年以前已存在一个清晰且发达的王权,殷商时代,只是我们华夏五千年中的一个文明延续时期,而并非是源头。在历史学家的公共努力下,良渚得以展现于世,让公众重新认识了我们的文化,这不仅仅赢得了国际间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正视,也促使了国内研究者和普通公民重新认识历史和文化,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之所以有人会误解中国文化文明只有3700年,因为他们只是将目光局限于黄河流域和中国北方,仅仅围绕着夏、商、周的历史链条在寻找,试图按图索骥地研究和发现历史,而忽视了其它中华文明早期的发展与存在,要知道中国国土地大物博,地缘辽阔,中华文明早期起源地未必只有一个,也未必只存在于北方地域。历史的研究和考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断地反复证明,拿出各类证据才能得以国际学术认可。同时,历史的考察也得与时俱进,不能用“凡是”来作为标准,一定要在多方面进行反复论证。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对我们的意义是巨大的,在历史文明史史上属于划时代的,令人鼓舞。所以,希望那些只认为中国文明史只有3700年的伙伴们,好好地关注我们关于考古研究发展,不要造成误解,特别是一些国际友人,更是要多认真研究,不要再胡说八道,这样既对历史不尊重,也在不断证明自己的轻薄和无知。


梁一杂说


我是铁剑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分享我的一点浅见。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问题太过专业,目前并无定论。但是我的观点是,极大可能,中国文章的确只有3700年,而非我们平常说的“上下五千年”。

其实说到这个问题,多半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有关。那么下面逐一来解释下。

一、文明是什么?

首先,文明必然是成体系的,也即需要具有有文字、城市、政府、贫富不均的社会形态等特征。

如果只是一两处墓葬或者几块残砖断瓦,是不能够成为文明的。

其次,文明是要有记录的,不仅是后世的记录,更有当时的记录,哪怕文字不成型,社会形态还很初级。

最后,文明是要有留存的,不仅仅是文字记载,更要有实物来互相印证。

二、为什么是3700年,而非5000年?

这是因为涉及到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很多观点认为夏朝是被臆想出来的一个朝代。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过,他看过有关黄帝以来的许多文献,虽然其中也有年代记载,但这些年代比较模糊且又不一致,所以他便弃而不用,在《史记·三代世表》中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世系而无具体在位年代。

我们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请留意, 这里说的是“文献记载”,那么距今这是2800多年。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又为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以及之后的1928殷墟考古和甲骨卜辞、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证实了“殷商”的存在。

总的来说,商的存在也有争论,但是考古和文献互为佐证,基本可以确认商文明的存在,商朝的起始年代也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600年。

所以你看,其实这还不满3700年,只能说是大约。

三、夏商朝断代工程。

上世纪90年代,有一次某国家领导人出访埃及,留意到埃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有文字记载和信史可查的,只有3000多年。

于是1996年5月,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目的就是主了弄清楚我们经常说的“上下五千年”究竟真实、是否有无。但是你也可以看出,这里面有一定的背景。

简单来说,这个项目到最后输出了“夏商周年表”,夏朝的起始年份确定在约公元前2070年,这就满足了“上下五千年”。但是从项目确立到后期,一直争论颇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二里头遗址”,有人认为这就是夏朝存在的证明,但是也有学者坚持,“除非能够在二里头发现文字、青铜器和车等,或者任何文明的标志,否则史前和历史时期的基本分界线还将是商。

四、关于文明和历史的一点看法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究竟是三千年还是五千年,在我看来,并不太重要。因为这相对于人类,这历史太短,人类相对于地球、地球相对于宇宙……

所以,无论再久远的历史,其实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关键是我们现在拥有什么?哪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也不妨碍留下灿烂文明,或者成其伟大。而即便有几千年文明,如果不能好好的对待,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帮助自己在今天走的更好,那么文明和历史尽管不是糟粕,也没什么用处。

以上,都是一点个人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铁剑斋


中华文明3700余年,是目前中国史学界比较通用的一种说法,例如中国史学大家钱穆就有言称:“从古竹书纪年载夏以来,约得三千七百余年。(夏四七二,殷四九六,周武王至幽王二五七,自此以下至民国纪元二六八一。)。”参与夏商周断代考古的许宏,也认为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与易中天一致。可见中华文明3700年一说,绝非易中天发明创造,更谈不上冷清先生所谓的“怀疑祖国历史”和“追捧西方”。

建国以来发掘出土的青藏高原的史前遗址就有四千余个,其中最令人倍感关注的是茂县营盘山遗址。无论是规模、城廓、夯土基、陶器、铜器、饰物、骨器、陶文、刻符等文明元素指标,它都达到了不逊色于二里头遗址的水平,最为要命的是,它竟然距今有6千年以上。几乎整个青藏高原及其其周边地带遗址群,都存在年代远早于我们以往所熟悉的中原文明,同时还存在华夏城市文明的地理分布与原有的史学界主流观点相悖的越来越明显化的趋势,这才是令人不安的根源。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那时就步入了文明史或者依然是史前史,直到在二里头出土了宫殿的遗址,这个遗址大约350平方米,这个遗址说明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存在。所以,种种迹象表明,二里头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有明显权力中心的文化,即认定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的学者占相当比重。


华夏历史研究


那某些人真的是在胡乱说了。

单从出土文物来说,中国文化发扬就已经有五千年了。现在又有了8000年的一说。

在距今80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现一定数量的栽培稻,一些墓葬墓主人的腰部发现随葬多个骨甲,里面装有多粒小石子,被认为可能是系在腰间,在举行祭祀时发出响声,类似于后来萨满身上系着的铜铃。在少数龟甲上还发现了刻画的符号,其结构与商代的甲骨文不乏相似之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少数墓葬中,还随葬了用鹤类的翅根骨制作的七孔骨笛。经过音乐家试吹,音阶相当准确,完全可以演奏乐曲。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笛子。

所以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相信事实不能听信谣言。


关注搞笑大王


中国历来有上下五千年的说法,而按照西方史学界的说法中国历史由商代开始,即从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左右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年。

事实上,西方认为的文明开始的标志是有大量文物作为作证、有具体遗址可以考察再兼以文字的记载。而商代之前的历史虽然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一直缺少足够的出土文物和可以考察的确定遗址,所以不被西方史学界所承认,或者说不被确定明确存在过。

那么按照这种标准就可以确定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是三千七百年吗?显然是不准确的。

第一,商以国家的形式出现,并不是突然诞生的。众所周知,商代的形成了一个国家形式的政权组织,对周边其他地区实行类似于分封和朝贡的统治结构。这种国家形式和管理结构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需要有一个演进的缓慢过程。从中国已有的文字记载与古籍记录来看,三皇五帝时代到夏朝的被商取代恰好印证了这种演变过程,切这些记载中出现的天气变化和天文现象、自然灾害都得到了地质学上考察、分析的印证。可以证明关于商代之前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是确实可信的。

第二,商代灿烂、繁盛的文化不可能是突然产生的。商代最著名的青铜器代表着当时中华文明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并具有了十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平。商代的陶瓷制品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生产规模与工艺水准。这些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凭空产生的,也需要一个演进的过程。加之商代已发现的文物在造型特点上与其他文明具有非常大的区别,不可能是其他文明移植、迁徙而来的,只有可能是在中国逐渐形成的。可以说明商代以前中国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明存在。

第三,已发现的商代城市遗址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对于城市管理和城市布局拥有了相当先进的经验与措施,尤其是城市地下水排输系统和手工艺产业作坊都相当成熟,可以证明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积累与发现的。

其实在晚清时商代的历史也不被西方史学界所承认,普遍认为商代也是仅存在于中国人想象中的朝代。直到光绪年间学者王懿荣在偶然中发现了中药龙骨中镌刻着文字,经过考察研究后才发现了甲骨文。其后又相继出土了大量商代的青铜器,商代的历史猜的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承认和肯定。可见如今西方史学界承认的中华文明3700年的说法并不是不可质疑的,只不过还需要中国相关的专家学者继续发掘、考察,早日找到商代以前的历史佐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