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到底是不是属于荆州系势力?

安定郡小书生


魏延不是荆州派势力。相反,魏延的死还跟荆州派脱不了干系。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求战不得,进取不能,却在五丈原前僵持着,他所等待的,不是寻找机会同司马懿率领的曹魏主力进行决战,也不是另辟蹊径,避开司马懿主力夺取武功这一战略要地,更不是等待曹魏方面发生内乱好加以利用。当时他积劳成疾,日渐沉疴,但不是令他措手不及的暴病,按照常理,应在疾病沉重时立即撤军。两军作战中最忌讳损折大将,更别说三军统帅,这很容易造成全军覆没。查遍古今中外军事史,除了诸葛亮,再没有久病军营,一定要安排到死后才撤军的三军统帅。

病榻上,诸葛亮有足够时间整理心思:西蜀已经民穷财尽,自己身体和国力都不允许再进行第六次“北伐”;不“北伐”就失去了常驻汉中的理由,须得班师回成都;返回成都后,皇帝与权倾朝野的重臣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明争暗斗、难以逆料的变数,更何况九年中辅政不归,排斥打击涿郡籍、益州籍官员将领,五次“北伐”五次失败的责任等,都会遭到残酷无情地清算。这不是小事一宗,是关乎身家性命以至于三族命运的关天大事。他只有一条路可走——死在任所,以人格的自我完善,掩盖已经暴露必遭清算的责任。不夸张地说,五丈原前,诸葛亮是在等死。

临死时侯,诸葛亮没有忘记荆州藉派系的前途命运,这同他名誉地位以至身家性命以及三族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知在他身后,除了刘禅外, 魏延已经没有了制约。如果由魏延掌握至为重要的军权,因为所受的窝囊气太多,他会利用手中军权加以报复,首当其冲的则是他的家族以及荆州籍官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诸葛亮不是傻瓜。所以病逝前召开军事会议,排除了首先应该参加的副帅魏延,只召集“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安排他死后的军事调度。排斥最应该参加军事会议的副帅魏延,当然具有鲜明的阴谋性质。果不其然,会议安排杨仪率领大军秘密撤退,安排魏延率部断后。同时作了最坏打算:若魏延不肯服从,就别理会,别影响大军撤退的既定安排。显然,这次军队调动中,他没有说服魏延协同撤退的打算,而是不惜分裂不顾后果地算计着魏延。

会开完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时候,才派费祎通知魏延。听到诸葛亮病逝杨仪领军的魏延,气势汹汹地说道:诸葛丞相虽然死了,我还在呀!相府官员可以送灵柩回去安葬,我率领诸路大军攻击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怎么能够因一人之死而废弃北伐!更何况,我魏延何人,怎么能听从杨仪指挥,给他做断后将军!同时扣押了费祎,胁迫其联名发出截然相反的军令。费祎不愧是荆州籍中的佼佼者,见大事骤变,虚与委蛇,在联名签署军令后,表示愿意为魏延说服杨仪交出军权。诚实的魏延相信了费祎,使得费祎能毫发无损地脱身逃回。

这是一场货真价实的军事政变,虽然不是针对蜀汉政权的谋反,也是针对代帅杨仪的夺权。此时的魏延已十分狂躁。长期遭受排挤打压的怨气,没有因诸葛亮的病逝稍有渲泻,更为杨仪领军而恶气攻心,他的这一不寻常做法,犯下三个致命错误。

其一,魏延对形势缺乏基本估计。本来,诸葛亮五出祁山“北伐”曹魏,就是穷兵黩武、一意孤行的举措。西蜀小国寡民长期遭受战争水火的蹂躏,苦战厌战反战的情绪由来已久。诸葛亮一死,将士思归情绪潜然隐藏于举哀的背后,人心思归不可阻挡。在这一非常背景下,欲再发兵与强大的曹魏交战,已经完全不可能。也许魏延只是说一说气话,仅只是说说而已,但这种气话传出去之后,魏延已经同西蜀十万士兵切身利益严重对立,空前孤立的孤家寡人,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功,失败命运已必至无疑。在杨仪、魏延矛盾激化时,惟一能够缓解、协调这对矛盾的,是成都中枢。此前,两人都有表章飞奏朝廷,相互指责对方“叛逆”。毫无权力的刘禅,只能服从把持朝政的荆州籍朝臣。在情况完全不明的时候,荆州籍朝臣本无从盲目表态,稳妥的办法,是命令双方脱离接触,规定出各自不同的回军路线,将军队带回汉中再调查处理。然而,良性的处理意见并没有产生。按照陈寿的认识,是因为魏延“勇猛过人,又性矜高”的缺点,终造成同僚“当时皆避下之”这一表面和谐,实则过分紧张的关系。紧张关系在关键时候起了重要作用,西蜀高级官吏董允、蒋琬等,像押宝一样“保仪疑延”。依陈寿眼光,这是情绪化处事方式促成的错误判断。然而蒋琬、董允等长期从政,久历宦海,大事当头,不会愚蠢冲动到这样没有理智。魏延毕竟是西蜀举足轻重的干城,况且又领兵在外,变数太多。如果真的相信魏延反叛,就应该好言抚慰,将其赚回成都再处理不迟,那是摁一下他喝一口,要杀要剐都是一句话事情,没必要事前惊动,失去扑捉叛臣的机会。旧历宦海,精明干练的蒋琬、董允不会如此盲目急躁。只能有一种合理解释,就是诸葛亮推荐安置在刘禅身边这些荆州籍代表人物的心胸,比起诸葛亮更要狭隘。在关键时刻,狭隘的集团利益屏障了他们视野,在他们眼里,荆州籍宗派利益大于西蜀政权的安危。蒋琬等人的表态,不过是党同伐异,是出于狭隘的派系利益“保仪疑延”,想乘此机会将难以驾驭的魏延除掉,从而扫除荆州籍继续掌权的最大障碍,并从五次“北伐”失败中平安过渡。

其二,魏延不懂得军事政变的特征。军事政变,贵在诡秘而速发,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做得对方难以捉摸。既同费祎联名签署了军令,就不能放费祎离开,更何况费祎是荆州籍核心之一。此时的魏延,应在扣押费祎后,再设法赚来杨仪、姜维等,能多赚一个是一个,许进不许出。可爱的魏延,竟然通过公开诚信的手段,想要实现夺权的军事阴谋,这就构成一对目的与手段极不相容的矛盾。费祎一走,军事阴谋完全暴露于手握重兵的政敌,魏延已经失去了制人的主动而受制于人了。在杨仪率兵回撤后,军事政变已经流产,从自身考虑,首先是需要考虑如何安全回撤;其次是保护自己不受追究,至少也应将责任过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如反客为主,利用刘禅的不满和愤恨,联合益州籍将领,主动清算荆州籍包括诸葛亮罪责,更有七分成功把握。可惜的是,魏延乃赳赳武夫,除过夺权外安知其他!

其三,魏延缺乏应变策略。军事政变尚未发动就已流产,原因在于事前缺乏应有的第二套、第三套应急方案,情急造成的直线思维,魏延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他率领断后部队,绕捷径抢在主力前边,烧断主力回归的栈道。不夸张地说,魏延已有些歇斯底里,根本无视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三对纠纷:第一,将同杨仪争夺军事指挥权的葛杯,发展成两支西蜀大军之间的对立。第二,把诸葛亮退军安排和自己夺取军权的分歧,公开于全军上下,使自己与诸葛亮分庭抗礼;在当时,两人的地位威望势力都不成比例,魏延的弱势十分明显,很难得到将士的支持。第三,全军将士已归心似箭,魏延却要继续“北伐”,无疑,魏延的个人意图,同全军将士的息兵罢战尖锐对立。对突然出现在面前的三对纠纷,魏延都处在孤立地位,更不知化解应对。所以,魏延所部在南谷口与杨仪军队相遇,发生局部战斗时,长期追随魏延的亲兵爱将私属部曲等,都认为魏延没有道理,不愿意为他卖命,于是像瞎子放炮仗——悄没声息地散了,仅剩下魏延父子两个。

诸葛亮为魏延酿造了一樽鸩酒,魏延又不自觉地端起来一饮而尽,最后的结局已无法改变。魏延被马岱追杀于虎头桥(今汉中市北街十字,有虎头桥遗址),之后,杨仪又将他“夷灭三族”。

魏延欲杀杨仪是真,叛西蜀是假!魏延要反叛西蜀,没有必要向刘禅表奏杨仪“叛逆”,直接率军北投曹魏对了,何必要南面拦截主力的归路!魏延之死是西蜀派系斗争的结果,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籍宗派主义的泛滥成灾,曹魏虽不曾参与其间,却是最大的赢家。



游漫史


要说魏延是不是荆州派系,就不得不说刘备集团派系划分。刘备以仁义立天下,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识人用人都很有一套。刘备的蜀汉集团主要分为四派系。

1、元老派

主要成员:关羽、张飞、孙乾、简雍、赵云、糜氏兄弟。

这是早期跟随刘备打天下的,抢地盘,同时过程很曲折(颠肺流离,无处安家,屡败屡战,坚信刘备能带领大家功成名就,封侯封爵,跟马云创业很像)。这些人是蜀汉政权的元老功臣。这个派系也有一个特点,武强文群,在蜀汉集团中去世得较早,也造成元老派的势力弱小。

2、荆州派

主要人员:诸葛亮、魏延、黄忠、文聘、蒋琬、费祎、马氏兄弟。

这是刘备在荆州时招揽的一批人特别是刘表去世后,许多荆州氏族加入刘备阵营,这些人组成了荆州派系。这些人以诸葛亮为首,文武均衡,掌握着蜀汉政权核心力量,刘备集团能正常运行,荆州派是重中之重。

3、东州派

主要成员:法证、李严、许靖、董和、孟达、董允

这些人是刘焉入蜀时带去益州的一批人,同时还有一批东州兵势力,

他们在蜀汉政权中属于中层权力的掌控者。

4、益州派

主要人物:黄权、李恢、马忠、王平谯周

这些人是益州本土豪强,是益州土生土长的人。这些人在蜀汉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是受打压的一方。

参考文献:《三国志》。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受刘备器重。

魏延有大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意外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军政大权于一身),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一片震惊。刘备大会群臣,考校魏延道:“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魏延朗声答到:“如果曹操举倾全国之力前来,我请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摔十万大军前来,我请为大王吞他。”想必大家也知道,魏延守汉中十年,曹魏不能进犯,当时蜀汉政权内困外弱,魏延独挡北方防线。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通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这也为其埋下祸根。


雨夜中的星空


魏延是荆州人,这一点没有疑问。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三国志·魏延传》

义阳是魏文帝曹丕从南阳郡分出来的一个郡,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南阳郡是荆州首郡,魏延是荆州人没有问题。

但荆州人与荆州派是两个概念。荆州派又称荆襄集团,指的蜀汉政权中原籍荆州的士人集团,代表人物是庞统、马良马谡兄弟、向朗向宠叔侄等荆州大族――后来相继辅政的蒋琬费祎等人早期并不是集团核心,是诸葛亮提拔起来制衡大族势力的。

魏延虽然也算是荆州乡党,但和世家大族完全不是一路人。他是刘备部曲,也就是军阀招揽的农奴私兵,很可能是流民身份,出身很低,靠战功得升高位,跟荆襄集团尿不到一壶里。

所以,后来魏延与杨仪内讧,二者相互攻讦,蒋琬等人虽然和杨仪关系也不太好,此时不经调查便毫不犹豫站到杨仪一方,其实是阶级倾向使然。

(魏)延、(杨)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邀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三国志·魏延传》


真正鳄鱼不哭


我只是一家之言。

刘备最终的势力,主要是三部分。荆州系、东州军系和益州本土系。

荆州系中,又按亲疏程度分三部分:关张、荆州聘用派、荆州刘琦部。其中,诸葛亮、魏延都属于刘备在荆州自己聘用的人。

魏延是义阳人,东汉末年时,还没有义阳这个名称建置(明代人罗贯中演义了)。但义阳这块地方包括新野县,而刘备恰恰在公元201年至207年驻屯新野,六年中默默地为刘表守护着荆州的北大门。

正是在新野的最后一年即207年,刘备从茅庐中聘回了诸葛亮。而魏延首次在正史中出现,是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抵御张鲁,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

部曲,不是将军,只是一般军士。最大不超过上士,但有可能比较重要、比较有名。也可以由此判断:魏延的年龄不会大,按20算的话,他就是公元190年左右出生的。比刘备小了25岁左右,比诸葛亮也小了10岁左右,完全是个娃娃兵。

但魏延的能力爆表,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时,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魏延直接被提升为汉中太守。

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刘备直接掌握的荆州、东州军两大势力分别由关羽、魏延掌控,相当于刘备属下的两大诸侯!!!

魏延能力怎么样?

从219年上任,到魏延被杀的234年,15年中,刘备的战略要地——汉中,从未发生过任何闪失!从未让益州产生过丝毫担忧!

而另一块战备要地,关羽镇守的荆州,不到两年就完全丢失了。失去荆州之后,刘备、诸葛亮的隆中战略就算破产了。


明世俗的角落


魏延是义阳人,从地理意义上讲是荆州人,但是,他应该不属于蜀汉政权内的荆州派系的范围。虽然,这个派系是以地理意义上的人来划分的,但不是所有蜀汉政权内所有荆州人氏都在这个范围内。


能够成为荆州系势力内所有的人员,有三个条件,一,他须是地理意义上的荆州人氏。二,他应该在蜀汉政权内有一定的地位。三,这个范围内的接纳程度。

荆州系势力不是一个官方承认的派系,它是一个虽然公认,但是却很松散的派别。

荆州有七大家族,分别是蒯氏,蔡氏,庞氏,黄氏,马氏,习氏,杨氏。这七大家族,是刘表占有荆州所依赖的重要对象。

当时,随刘备入川的荆州人氏,大致有诸葛亮,庞统,向朗,马良,马谡,廖立,蒋琬,习禎,杨颙,杨仪,刘巴等人。这些人有几个共同点,要么属于荆州七大家族,要么和这些家族有盘根错节的关系,有一它的社会名望。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氏的蒯祺,二姐嫁给了庞氏的庞三民。庞统是庞三民的从兄弟。诸葛亮的妻子是黄氏代表人物黄承彦的女儿。马氏当时有名望的是马氏五兄弟,马良就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白眉,马谡是马良的兄弟。诸葛亮在和马良的通信中称马良为尊兄,可见他们的关系不一般。习氏家族中的习祯的妹妹嫁给了庞统的弟弟庞林。杨颙入蜀后任丞相府主薄,杨仪曾是诸葛亮着意培养的接班人。



魏延入蜀时的身份是部曲。部曲原来是军队编制的名目。<>记载,大将军营分为五部,部下有曲,曲下有屯。后汉末,有些将校士卒,永远跟随于这个将领,带有半奴隶的性质,所以,部曲的地位是很低的。

虽然,魏延后来凭战功升为门牙将军,刘备定汉中后又被破格提拔汉中太守。是后来的事了。

在重地位,重出身的汉朝,出身低微的魏延是不会被那些个高门阀出身的人接收的。杨仪和魏延的交恶,一方面是各自性格的原因。另一方面,杨仪恐怕由根就瞧不起魏延的出身,也是一个主因。



所以魏延是荆州系势力以外的一个另类的荆州人物。


一叶小舟168521774


魏延是荆州人士,但游离于荆州系之外。

魏延是刘备攻打长沙时与黄忠一同投降刘备的一员虎将。在刘备入蜀的时候,魏延作为部曲随同入蜀,并在攻打成都的一系列战斗中履历军工,深受刘备器重。

按常理来说,魏延应该与荆州人士同称为荆州系,这一点在官场上是很正常的,毕竟乡党更容易报团,彼此提携照顾。然而魏延却是个个例,最主要的原因是魏延一直都没有得到诸葛亮的信任。

荆州带给刘备的贡献,除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就是为刘备军团输送了大量的文官谋士。在占领荆州之前,刘备手下的谋士,除了诸葛亮,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了,而占领荆州后,马良马谡兄弟、庞统、杨仪、蒋琬等等,大量文官的加入,是诸葛亮这个军事最高兴的事情,所谓兴趣相投。


夷陵之战后,元老系和荆州系死伤殆尽,刘备去世,作为相父的诸葛亮一人做大,蜀国的内部势力自然会有一些洗牌,同时,为了平衡益州派、东洲派与荆州派,诸葛亮也势必要做出一些妥协与让步。

从来没有受到诸葛亮信任的魏延,也被其他荆州派的文官排挤在外。

这一点,在诸葛亮死后,同为荆襄人士的杨仪试探魏延心意,并相互上表怒斥对方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说,魏延虽为荆州人士,但一直没有融入到荆州派的小团体中去。


始终先生


火烧葫芦谷,诸葛亮算计,魏延会和曹军同归余尽,魏延活脱脱回到丞相面前,为之惊讶,马藏果腹,魏将军逃此一劫,那时丞相是否有设计害魏之心?以致魏延心高气傲,是位猛将。亮算计死后必反。交代用激将法杀死魏延?剧情出现,大喊三声,谁敢斩我魏延?杨仪、董允,姜维,马岱计在丞相情理之中,一声未落,马岱动手,魏延人头落地?!这于荆洲核心将意是否存有干系?况且刘备爱才,可惜魏延?


邰社江


引言:

个人认为魏延既不属于荆州系势力也不属于益州系势力,而是刘备重点培养将来用做军中顶梁柱的大将。

魏延不属于荆州系也不属于益州系

魏延在长沙一战中投降了刘备,在荆州魏延并没有用武之地。首先,刘备在荆州时麾下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都是当世的虎将,而且刘备当时的势力不足以分兵多处,魏延想要冒头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在荆州魏延就等于受到了排挤,魏延又不甘心在荆州系里做个卒子。

魏延随刘备入川,魏延屡立战功,深受刘备的信任。刘备占据益州后,益州系的人自然把魏延当做荆州系的人。在益州同样受到排挤,就更不可能是益州系的人。

刘备看重魏延并予以重任的原因

刘备占据益州后,将领出现的两极分化的情况。关羽、张飞等人的年龄已经过了巅峰时期再逐步的走下坡路,而关平、关兴、张苞等人虽然在成长但是年龄又不能服众,有些青黄不接。魏延智勇双全而且年龄、军中威望都是满足这个过渡期的最佳人选,入川时的表现又让刘备非常的满意。所以刘备将魏延摆在汉中,一是为了历练魏延,二是魏延的综合能力再逐步走向巅峰。将来关羽、张飞等人退居二线,那么魏延顺理成章的就可以顶替他们,不至于让蜀汉进入无名将空档期。



总结:魏延追随刘备较晚威望不足,在荆州时文臣、武将已经形成了气候,魏延不甘心做卒子很难融入其中。在益州这些随刘备入川的人,益州系更不可能让其融入了。所以我认为魏延既不是荆州系也不是益州系。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我个人认为魏延不属于荆州系势力,但是他属于益州系势力。

魏延在长沙战中投降刘备,诸葛亮感觉此人有反骨,将魏延一顿恐吓,然后再奖励他一番,让魏延感觉到自己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刘备后来重点培养将来用做军中大将,刚投降的时候,关羽考察了魏延的领兵能力和军事能力,感觉魏延的武功还不错,可以重用,但是刘备和诸葛亮总是防着魏延,魏延在诸葛亮和刘备活着的时候肯定不敢反,但是他们两个死后就可以反了,这就是诸葛亮在死之前试探了魏延的口气,魏延在三军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后面被马岱斩杀。

其实我们都可以看到,荆州是关羽的势力,刘备让关羽去把手荆州,说明了对关羽的信任,但是关羽由于太傲气,将每个大将都看做是鼠辈,却失掉了荆州。


创造者放映


魏延是荆州派。

蜀国内部大致分为四派。

NO1.刘备元老派

主要人员:关张赵,孙乾,糜氏兄弟,简雍等

特点:武强文弱

这是刘备最信任的一个派系,在刘备最困难的事情,他们不离不弃,忠心是得到肯定的。每次刘备到最关键的时候,总是依靠他们,可惜三国中期时,派系魁首关羽犯了极大的错误,丢失荆州,导致这一派损失巨大,沦落为蜀汉二流势力。

NO2.荆州派系

主要人员:诸葛亮,马氏兄弟,黄忠,魏延,杨仪,蒋琬,费祎等

特点:文武均衡

蜀汉中后期最重要的力量,文武均衡,人才实力完全可以支撑一个国家。黄忠年龄大了,暂不说,但是魏延是同时得到刘备和诸葛亮重要的人,后期出任大将军,地位仅此诸葛亮。文臣方面完全压倒其他派系,诸葛亮不必说,蒋琬和费祎也一直担任重职,尽管杨仪魏延内斗,但依然不可否认荆州派的强大。就因为如此,诸葛亮招到刘备所忌,托孤时甚至说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狠话,逼迫诸葛亮表忠心。

NO3.蜀中信任派

主要人物:李严,黄权等

特点:实力较弱

这一派是刘备进驻蜀后产生的,在夷陵之战表现积极。因关羽、张飞的逝去,导致元老派势力大减,刘备为了节制荆州派一家独大,重点扶持此派系,李严地位飞速上升,成为托孤二臣之一,为蜀汉二把手。但后期二派的斗争中,李严完败,尽管其子李丰依然为官,但已经沦为荆州集团的附庸。

NO4.蜀中反抗派

代表人物:谯周,周舒、杜琼、彭羕

特点:追求士族利益

刘备进驻蜀后,属中士族利益受到损失,一部分人就暗中抵抗,最终合为一派。蜀汉后期的重要官职几乎是世袭,就算变动也是内部调整,本地士族无法进入,得不到利益,因此这一派是最仇视蜀汉政权。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人物。

1.姜维:蜀汉后期得不到蒋琬费祎等荆州派的支持,好像一个人在战斗,不好划分属性。(夏侯霸类似)

2.马超:本为枭雄,投降刘备后,一直招到怀疑,所以被安排防御北方,作冷处理。

3.王平:归顺蜀汉后,担任蜀汉特种部队首领,是蜀汉当地人被重要的典范,属于中途加入的荆州派。(严颜类似)

4.庞统:庞统尽管是荆州人,但属于内臣,无外官职,只是刘备的私人军师,不参与政治方面,不好划分属性。(法正类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