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埋伏,為何還要去送死?

楊晨予


“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劉備一下子收了兩個,可想而知劉備這個人多麼有魅力。

龐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為何?

一、為報劉備的知遇之恩;二、讓劉備師出有名,名正言順的攻下西川。


(劇照)

第一種是為了報劉備知遇之恩。

龐統,字士元。

這個人在遇見劉備以前,可以說是鬱郁不得志。

本來想在東吳某個差事,但是卻沒有人有此慧眼。等魯肅反應過來了,人早跑遠了。

後來輾轉反側,來到劉備賬下,因為樣子長得醜,同樣不得重用。

後來還是張飛發現了龐統的大才,居然能夠在半日之內把月餘的公文處理完。

這一下可是驚著張飛了,人才啊。打仗需要他們這等武將,但是仗總有打完的一天吧。到那個時候,治理天下還是需要文臣。

這一看,馬上像劉備報告。劉備聽了以後,自己的下面有這麼一個人才都沒有發現,真是不能在上面待久了,這才有了地盤幾天呀,人才都看不見了。

要是以前,自己巴結還來不及呢。

顧不上收拾,趕緊快馬來到耒陽縣,不曾想,龐統要離去。

劉備千方百計挽留,依然沒有用。想來愛才的劉備此時內心多麼跟自己眼鏡不夠亮。

既不能留,那就想送十里吧。



這個時候其實龐統多少也有一些端著。他又試探了一下劉備,藉口自己的馬跑不動了,想借走劉備的的盧馬。

要知道,這個的盧馬可是救過劉備的命呀。但是劉備沒有任何猶豫,馬上把馬牽給了龐統。

最後,龐統走了幾步,終被劉備感動,轉身下跪,願效犬馬之勞。

後來,龐統和諸葛亮一起,被拜為軍師中郎將。

二是為了讓劉備師出有名,直取西川。

劉備號稱仁義之君,被劉璋請過去相助共抗張魯,轉眼快兩年了,還沒有得到西川的地盤。

龐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主公太仁義,這樣取西川遙遙無期。

恰巧這個時候和劉璋有了隔閡,再返回荊州的路上,劉璋派兵伏擊劉備。

龐統自然是一清二楚了,也知道這就是取西川的好機會。

於是,藉口和劉備換了馬,讓敵將以為自己就是劉備。



最後,果不其然,在落鳳坡中箭而亡。

劉備大怒,一面命人前去請諸葛亮、趙雲相助,一面自己先行進攻西川。

西川那些兵,哪裡是劉備這個常年征戰,手下算是老兵人的對手,沒有多久,便得了西川。

其實,劉備心裡清楚,這是龐統給他的機會,取西川的機會。

只不過遺憾的是損失了一位大才,左膀右臂。

龐統用生命給了劉備機會,同時也是感謝劉備給自己機會。看來一個領導,要有腹黑的精神,這樣或許能夠避免一些損失。


觀復一鑑


龐統是個著名的謀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與劉備分兵進擊雒城時,主動選擇了小路進攻,難道龐統不知道前面是“落鳳坡?”難道他算不出前面會有埋伏?一個能指揮千軍萬馬、隨意出入曹操大營的謀略家,就這樣被一個名不見真傳的張仁用箭射死了?死的也太低級了!事情絕對不是這麼簡單!龐統是因為看透了兩個人的用心,才斷然自己去赴死的。


他第一個看透的是劉備。得荊州後,劉備明明很想得西川,卻又口口聲聲講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這讓龐統很為難,為讓劉備取西川很是費了一些腦油,先是去西川見劉璋,接下來幫守城,在向劉璋要糧要人得不到滿足後決然翻臉,終於找到了討伐劉璋的藉口。然而龐統心裡是好笑的,劉璋的基業,你不取別人也會取,劉備是欲取還拒、道貌岸然,放著簡捷的計策不用,非得繞個圈子,最終還是去奪劉璋的地盤。

在與劉璋翻臉後,終於刀兵相見,費盡了周折的龐統以為,可以迅速攻城掠地成就大業了,誰知,劉備的假仁假義病又犯了,在恩信未立的情形下,把擒獲劉璋的部將泠苞釋放了。泠苞被釋後,回去又設計決涪江之水淹龐統之軍,幸有龐統好友彭羕來相告才逃得大難。這也讓龐統看透劉備,他為了仁義的外表,不顧手下人的死活!

他第二個看透的是諸葛亮。諸葛亮取了荊州後,對取西川的問題上一籌莫展,拿不出可行的方案。龐統到來後,迅速制定了取西川的策略,並且設計了速取的方案,這些措施讓諸葛亮都自嘆不如。在劉備的決定下,諸葛亮守荊州,龐統隨劉備去取西川。



在龐統的調度下,劉備與劉璋開戰,一路攻城掠地,拿下西川指日可待。這時,諸葛亮寄來了一封“恐嚇信”,聲稱天象不利於主將帥。一個在大後方的謀士,不安心守城,卻靠看天象去幹攏前方將帥,是屬什麼用心?在龐統這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謀士心中,誰不知天象是用來籠絡人心的“神術”,否則靠看天象就能打贏戰爭還需費那麼大的勁幹啥?在西川即將被拿下的前夕,諸葛亮的信讓龐統很煩惱,甚至說出了諸葛亮想爭功的話,可見龐統對諸葛亮的做法是很生氣的。



一個心裡想要地盤想的要死,卻又口口聲聲講究仁義,讓手下枉費許多心機;一個對取西川束手無策,在看到成功在即時,又忙中去添亂。這些做法,讓一腔男子漢氣概的龐統感到很受傷。在西川指日可待的情況下,龐統毅然選擇了以死抗爭:一個知天文地理、算無遺策又能指揮千軍萬馬的謀士,竟然看不出那麼一個小埋伏?讓後人們想像去吧,一個有爭議的死亡,該去譴責誰呢?


星下靜思


導語:當年有句傳言,誰擁有臥龍或鳳雛其中一人,就可以擁有天下。臥龍肯定是諸葛亮了,諸葛亮足智多謀,經常以妙計戰勝對手,而這個鳳雛龐統竟然能與諸葛亮齊名,可見這個鳳雛龐統雄才謀略絕不在諸葛亮之下。

當年在落風坡的時候,龐統明知前面有埋伏,龐統依然選擇前進,簡直就是送死,一點反抗都沒有。龐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為何?

我們先來了解下龐統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年劉備部下著名的謀士、將領。  

早年便以“鳳雛”之名與諸葛亮齊名於荊州。當時人評價他的經典言語是:

“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也!”

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臧否人物,自謂曰

“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

劉備領荊州牧,龐統來投,但未得重用,不過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其後經諸葛亮、魯肅極力推薦,劉備方才再度召見龐統,與之談論軍國大事,大為器重,於是拜龐統為治中從事,不久又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諸葛亮和魯肅舉賢薦能的寬廣胸襟固然令人欽佩,但龐統本身具有的非凡才華,恐怕才是其最終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現在來看龐統為什麼知道落鳳坡有埋伏?

凶兆一。諸葛亮夜觀天象,發現有顆將星搖搖欲墜,於是去了封書信給劉備,要劉備小心為上。劉備告訴了龐統,龐統哈哈一笑,說剛剛斬了敵方大將泠苞,正好應了此兆,風險已經解除了!

凶兆二。劉備夜裡夢到了一個妖怪,用鐵棒打他胳膊,到現在還覺得痛呢?就把這件事和龐統說了,龐統一聽,哈哈一笑,說主公你這是睡覺壓的。

凶兆三。龐統臨行前,說了句

“統肝腦塗地,方稱本心”,

臨行之前,說這話相當不吉利。

凶兆四。龐統臨行前,馬突然發了瘋,將龐統掀了下來。而這馬向來很聽話很老實,頭一次出現這種情況。牲畜更有靈性,預感到了危險。

凶兆五。龐統馬瘋了之後,劉備將坐騎讓給了龐統,劉備的這匹馬叫作的盧,的盧雖然是千里馬,但這馬眼裡有淚槽,必須妨死一個人,主人騎了才能安全。

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埋伏,為何還要去送死?

第一個原因是為了報劉備知遇之恩。

<strong>

劉備曾多次暗示龐統小道有風險,龐統依然選擇小路,這是有意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劉備與益州劉璋產生間隙之後,劉備軍與川軍已經多次交兵,魏延更是活捉了冷苞,可以說兩軍矛盾不可調和,戰事一觸即發。再次關鍵之際,龐統向劉備進獻了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取中計:攻下雒城,然後在徐圖益州。

只是去雒城有兩條道路:南邊有小路,可以取雒城西門,山北有大路,可以取東門。龐統知道小路有危險,為了讓劉備規避風險,龐統寧願選擇小路。畢竟劉備是三軍主帥,在龐統看來,三軍可以沒有龐統,但不可以沒有劉備。

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玄德曰:“吾自幼熟於弓馬,多行小路。軍師(龐統)可從大路去取東門,吾取西門。”龐統曰:“大路必有車邀攔,主公引兵當之。統取小路。”

龐統取小路保護劉備,除了因為劉備是三軍主帥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劉備對龐統有知遇之恩,並且十分敬重龐統。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讓劉備師出有名,直取西川。

劉備號稱仁義之君,被劉璋請過去相助共抗張魯,轉眼快兩年了,還沒有得到西川的地盤。龐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主公太仁義,這樣取西川遙遙無期。恰巧這個時候和劉璋有了隔閡,再返回荊州的路上,劉璋派兵伏擊劉備。龐統自然是一清二楚了,也知道這就是取西川的好機會。

於是,藉口和劉備換了馬,讓敵將以為自己就是劉備。最後,果不其然,在落鳳坡中箭而亡。劉備大怒,一面命人前去請諸葛亮、趙雲相助,一面自己先行進攻西川。西川那些兵,哪裡是劉備這個常年征戰,手下算是老兵人的對手,沒有多久,便得了西川。


龐統之死頗有些玄乎,恰巧有個落鳳坡,恰巧龐統叫鳳雛,恰巧龐統經過這裡,恰好有隻利箭,恰好射死了龐統,一切都好巧,到底是天意還是巧合呢?

我認為,既不是天意也不是巧合,落鳳坡是在龐統死後得名的,龐統死於此處,所以人們才將此處叫作落鳳坡。

總結: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危險,還要去送死,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主帥劉備。所以說,龐統最值得佩服的,不僅僅是他出色的才能,更是那一顆忠心護主的心。這才是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的真正道理吧!


<strong>


路之意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這二人是三國最頂尖的謀士,智力爆表,算無遺策,可是,龐統為何算不出前面有埋伏呢?

龐統前往落鳳坡之前,已經有三大徵兆暗示此行大凶,哪三大徵兆呢?

一是,遠方的來信。

劉備和龐統攻打雒城之前,劉備突然收到了遠方的來信,是諸葛亮寫的,上面寫道:

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謹慎。

諸葛亮乃算命高手,最擅長看星星、看月亮、斷陰陽,屢試不爽,諸葛亮發現星象於劉備不利之後,立馬命人快馬加鞭地送來了一封雞毛信。


看了來信之後,劉備大驚,當即便要返回荊州,哪知道龐統嘿嘿一笑,十分不以為然,心中暗想:“諸葛亮呆在荊州沒事幹,看我立了這麼多功勞,分明是眼紅了,等我打下西川,丞相之位必是我的了,哈哈!”

龐統堅持要打雒城,劉備就同意了。

二是,劉備的夢。

攻打雒城前一夜,劉備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天神,拿著打鐵棍,使勁地砸劉備的左臂,劉備咯噔一下嚇醒了,醒來發現左臂隱隱作痛。

臥龍鳳雛,正是劉備的左膀右臂啊,劉備把這個夢說給龐統聽,龐統哈哈大笑,說道:“主公啊,夢都是反著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主公是被諸葛亮的信嚇著了吧!臣願肝腦塗地,報主公知遇之恩。”


劉備見龐統說出了“肝腦塗地”四個字,更是惶惶然。

三是,龐統的馬。

大軍出發之前,龐統的馬像是得了失心瘋一般,亂跑亂撞,把龐統給掀了下來,畜生一般有靈性,它預知了前方的兇險,故此發出了警示。

劉備看到之後,心疼軍師,就把他的坐騎的盧馬讓給龐統了,這個的盧馬是神馬,蒯越曾說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劉備因為是真龍天子,所以騎著沒事,但龐統就不一樣了。


上述三大徵兆,倘若有一點得到重視,龐統不至於命喪落鳳坡,然而,龐統還是疏忽大意了,出師未捷身先死,實在令人唏噓!

有人說,龐統之死,其實是故意找死,他是用自己的死給劉備攻打劉璋找一個藉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龐統真的這麼偉大嗎?

我覺得不是!

攻打劉璋有一千個理由,何必以龐統之死為代價呢,換一個人死豈不更好,譬如馬謖,正好劉備也不喜歡他,趁此機會除掉他,也就不會有後來憾失街亭了!

螻蟻尚且貪生,何況活生生的龐統呢!而且龐統也不是死於落鳳坡,而是死於四十里之外的雒城。《三國志》記載: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

龐統死於流矢所中,一隻箭飛了過來,不偏不巧,正好射中了龐統的要害部位。


龐統死於落鳳坡純屬羅貫中的藝術想象,並且,三國時期根本沒有落鳳坡,直到唐朝時才有了落鳳坡,龐統死在前,落鳳坡得名在後。

大家不要被老羅忽悠了!


一半秋色



這有兩方面的意思。

∥龐統,的確是三國時期的“人中之鳳”。然長相醜陋,給人印象很一般,樸素,愚鈍。

∥而且為人喜好評價人,說話隨意性還大。

  • 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評價陸績,顧劭。喜歡高談評論別人。
  • 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蜀主醉,怒斥。――人眾面前直言,是對蜀主不夠尊重。

唯穎川隱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對龐統十分推崇喜愛。稱其為“南州士之冠冕”。從此名聲漸漸顯赫於南州。


◎一句話,不招人喜愛,還招人嫉恨。這是一方面

∥龐統早先投身吳主孫權。而長期不受重用。

∥後在諸葛亮力薦中,蜀主劉備才得以會見。幾番帳中問師,才得以器重。

∥與諸葛亮同任軍師中郎將。蜀主劉備對龐統的親近和優待等同於諸葛亮。

周瑜卒,統送喪至吳。。。。。。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也。”諸葛亮言於先主,後大器之,以為治中別事。與諸葛亮並與軍師中郎將。

◎古云“士為知己者死。”這是另一方面

∥諸葛亮留守荊州時,龐統跟隨蜀主劉備進軍蜀地,取佔益州,獻上、中、下三策。

∥進圍雒縣時,受到阻礙。為報答蜀主劉備,對自己的重用與信任。騎蜀主坐騎的盧馬從落鳳坡經過,被亂箭射中,時年僅三十六歲。


☆古今大多才華冠群,高於有學之士的,都很自傲藐人,招人嫉妒懷恨。

如果既有才華,又處世低調,為人謙和。不樹敵,遵王。一生官祿順達。

伯樂又賞識“馬”,與君主禮敬奉事躬為。仕途可暢。

不用去用死,作報答。


我的小悟


諸葛亮與龐統二人,以“臥龍”、“鳳雛”齊名於荊州地區,徐庶向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見他二人的智謀和才氣都是超乎常人。可是為何龐統卻沒有算到會中箭身亡?

龐統是在劉備進取益州的時候,帥兵進攻雒城的時候,不幸被亂箭射中,不幸去世。後來劉備將龐統安葬於落鳳坡。《三國演義》中龐統是直接死於落鳳坡,出現了戲劇性一幕,抬頭一望,看見對面山崖上有“落鳳坡”地名,與自己“鳳雛”的道號暗合,“落鳳”預視著自己將遭遇不測,果不其然遭遇伏兵被亂箭射殺。


但是這畢竟是小說,是戲劇,不是事實。龐統固然智謀超群,但是也重點在於軍事謀略上,而不是算人命運前程的算命先生,根本無法準確算出他自己會死在何時何地、因何而死等細節具體的事情。假如龐統真有這個能力,他掐指一算,預知未來一切,又何必親臨險境,他此刻應該坐鎮後方,想方設法破除這一劫難才對。又或者是根本就不用派兵攻打城池,只需要算準戰爭的勝負,然後施以技法,改變一切對自己不利的因數,就能順利兵不血刃的獲得勝利了。


當然以上假設是不可能成為現實了,所以龐統也不可能預算到自己會死在此地。龐統自跟隨劉備以來,劉備將他與諸葛亮並列軍師,尚未立功,此時劉備進取益州,正是他大顯身手,一舉成名的好時機,他怎麼能不牢牢抓住,帶領軍隊攻城掠地。

所以龐統的中箭身亡,完全是戰爭中的偶然,戰爭就有風險,戰爭的現場一切都有可能發生,為了政治上的勝利,和政治理想的實現,冒險忽然不可避免。


浩中一內


“明知有埋伏,還要送死”,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不管是龐統還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鳳雛龐統是不是非常狂妄?

雖然對龐統能夠與諸葛亮齊名感到疑惑,但是鳳雛龐統並不是一個狂妄的人。

也許龐統在外貌方面並不符合當時的審美觀,說的委婉一點就是“表面看上去並不聰明”,甚至是遠遠不及諸葛亮風度翩翩,一看就是精英型人才。

鳳雛龐統喜歡“評價人物”,並且被龐統評價的人物都高於他們的實際才能,希望藉此激勵這些人能夠進步成長,得到了江東群臣的尊重。

龐統在赤壁之戰前,就已經因為才能出眾,被徵辟為“功曹”,甚至在周瑜的麾下參加了赤壁之戰,與東吳群臣相處的非常愉快,可見並不是一個難以相處的人。

鳳雛龐統最擅長什麼?

鳳雛龐統能夠與臥龍諸葛亮齊名,還能得到當時世人的認可,可見也具有非同一般的才能。

諸葛亮的才能大家都知道,軍事方面不說,至少在政治方面絕對是妖孽級的,完全可以一個人支撐一個國家井井有條的發展。

龐統曾經對他的好友江東陸績、顧劭等人說,自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但是這些人並沒有反對。

鳳雛龐統的“輔佐帝王的才能”。

首先,鳳雛龐統有識人之明,能夠精準的評價一個人,並且得到認可,可見在識人之明這方面,龐統還是非常靠譜的。

其次,龐統剛到劉備麾下時,沒有受到重用,僅僅是一個縣令,不久就因為不理政事被劉備發現,但是龐統很快就把積累的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所以被劉備看重。

也就是說,龐統最擅長的應該是治理國家,給皇帝出謀劃策。

鳳雛龐統之死。

鳳雛龐統死於落鳳坡,但是這只是《三國演義》裡面的說法,實際情況是,龐統率軍圍攻雒城時,被飛箭射殺,死後葬於劉備親自挑選的落鳳坡。

總之,鳳雛龐統並不擅長軍事方面的技能,但是也不存在落鳳坡中埋伏遇害的可能,更加不可能是“自尋死路”。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龐統人稱鳳雛先生,在三國演義中,可是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物,素來以足智多謀而見稱。

我一直在幻想,龐統在蜀中,諸葛亮在荊州輔佐關羽,劉備居中指揮,臥龍鳳雛分別從荊州以及四川,同時殺向曹魏,那將是多麼美好的畫面啊!可是歷史不容假設,龐統在取西川之時就已陣亡了。


龐統作為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大風大浪都經過了怎麼就會栽在落鳳坡這個小水溝呢?   

其實我們應該從龐統的個性著手分析。記得龐統到劉備處求職,他沒有拿出身上的魯肅以及諸葛亮的推薦信,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這個人極為自負,心高氣傲!對自己的才華信心爆棚!然而他第一次求職沒有取得預想中的效果,只是得到了一個地方官的官職,他為了吸引劉備的注意採用一種更為奇葩,甚至於極端的方式,怠政!

他的翫忽職守被人告發了,劉備派人去調查,龐統這才顯示出自己的真才實學,小小秀了一把自己處理政務的才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堆積如山的公文處理完畢,這件事情讓龐統狠狠地出了一把風頭。從此他進入了劉備視野,但也僅僅是進入視野而已,離重用還很遠。

劉備直到諸葛亮來到,經他推薦這才封龐統為副軍師!


然而壞就壞在這個副字上!

當時龐統所在部門的負責人是諸葛亮,這是一個再壞不過的人事安排。在當時有一句歌謠:“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諸葛亮和龐統是齊名的,其實這種齊名人物的關係很難處理,他們之間往往存在一種明裡暗裡的競爭,都想把對方壓過一頭。

以龐統這樣的自負,以他這麼愛出風頭的個性,他怎麼能夠忍受自己在職務上要接受諸葛亮的領導?

這不是在向全世界宣佈鳳雛不如臥龍,這是在狠狠的打龐統的臉啊!所以龐統一直以孔明作為自己的假想敵,在找機會證明自己比諸葛亮更強。這就使得龐統在處理事務時顯得比較激進。


  

我們再來看看落鳳坡至戰前發生了什麼?

孔明修書一封明確指出了此戰的風險,孔明不愧是孔明。對形勢的判斷洞若觀火。可是壞就壞在了這封信上。沒有寫封信。以龐統的智慧,肯定能夠分析出此番作戰的兇險,畢竟連常敗將軍劉備對比都有所察覺!

可是有了這封信則不同,前面已經分析了龐統是個非常自負的人,再加上他和諸葛亮處於同業競爭的狀態,龐統會對諸葛亮的建議產生逆反心理。這會影響他對事務的判斷,有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勢。

更何況,只要打贏這一仗,他就能拿孔明寫封信來說事,連孔明都沒有把握做的事情,我做到了!這就等於向全世界宣佈我龐統才是才智無雙的當代第一人!


再加之一連幾個勝仗下來,龐統頗有幾分看輕蜀中豪傑之意,所以在幾番權衡利弊,他選擇了最激進的方案。這最終決定了他折翅落鳳坡的命運。   

可以說龐統死在了自己的私心上,如果他能夠和諸葛亮一樣,大公無私,不計較個人得失,他肯定能夠取得更大的的成就,可惜歷史不容許假設。      


策神歷史


關於龐統之死,有多種說法。其中凡是“命喪落鳳坡”的說法皆是演義杜撰,並非事實。


《三國演義》版龐統之死:

《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諸葛亮痛苦龐統,張翼德義釋嚴顏。

這個版本的龐統因貪功而冒進,加之在行軍之前與劉備換了馬。後來部隊行至落鳳坡時,龐統感覺此地寓意不好,可能是不祥之兆。結果果然中伏,張任佈置的伏兵本想射殺劉備,奈何分不清誰是誰,只好認馬(劉備的白馬好認)最後伏兵齊射,將騎白馬的龐統射殺。

《三國演義》小說與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的出入不大。


電視劇《新三國》版龐統之死:

龐統與諸葛亮被世人並稱為鳳雛、臥龍。據說得一而安天下,但是呢!龐統死得早且死得冤。這樣一來,鳳雛臥龍就給人一種南慕容北喬峰的感覺(喬峰威震天下,而慕容卻是見面不如聞名)。

於是乎,高導在拍攝《新三國》的時候就對龐統之死做了些許改變。

龐統在明知道有伏兵的情況下堅持與劉備換馬,並堅持走有伏兵的道路,還特意加快速度把魏延甩在後面。後來到達落鳳坡時,龐統大笑,坐等伏兵放箭把自己殺死。龐統臨死之前還拿出一封信給劉備。

原來,劇情的設計是龐統故意慷慨赴死,其目的就是為劉備進攻益州而尋找的一個藉口。龐統用自己的生命來讓劉備出師有名、名正言順。

題主應該就是根據這個版本來進行的提問,因為只有這個版本的龐統之死才是明知有伏兵而故意送死。


《三國志》版龐統之死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失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益州之戰時,劉備軍於雒城久攻不下。後來龐統親自率軍攻城,中箭而亡。

落鳳坡位於現在的四川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

雒城位於現在川西平原廣漢,在落鳳坡和成都之間。

龐統戰死後,劉備選了一塊風水寶地埋葬龐統,並在距離墓地兩公里處為龐統修建了祠墓。由於龐統道號鳳雛,後人便把龐統埋葬地命名為落鳳坡。

所以應該說龐統死於雒城,葬於落鳳坡。


左將軍


龐統當時為劉備取西川謀劃的是上中下三策,但他認為上策太急有些險、下策又太緩,之後採取了不急不慢的中策!如採取龐統之上策直取成都,因當時劉備與劉彰反臉開戰之後成都空虛,兵家講究出奇制勝避實而擊虛勝算是很大的,若用此策也須就沒有了以後諸多麻煩,諸葛也不用帶兵入川荊州可能也不會丟掉,龐統也不至於因急於進兵被亂箭穿身、從而命喪落鳳坡!他之所以冒險進兵想盡快拿下西川,一個有於諸葛亮爭功之嫌,因諸葛已幫劉備奪取荊州立下大功,而龐統出道稍晚些,剛加入劉備陣營有些立功心切,再就是西川對於荊州太重要了,這在之前別駕張松回返西川之時,路過荊州向劉備獻圖時曾說,荊州雖為戰略要地但同時也是險地,孫權時思侵奪曹操也沒忘報赤壁兵敗之仇,其意就是沒有一個後方穩固的根據地,荊州很難守住,而西川民殷國富易守而難攻,正是理想此地!張松都能看出來其中之險,而臥龍與鳳雛當時都在場,作為軍事戰略家的龐統與諸葛亮更是瞭解其中險情!沒有後方的西川之地,荊州就像是無根之樹,那是很難穩固的,劉備集團就無法與東吳曹魏相抗衡,這樣就形不成三足鼎立之勢,也須正是出於這些考慮,龐統明知可能有風險甚至喪命,也要儘快拿下西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