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探訪丨滿棚菜難賣,“韭”命恩人來

半島記者 呂曉平

“真是多虧了合作社,不然地裡的韭菜恐怕就長老沒人要了……”望著一捆捆的韭菜順利裝車發走,萊西市沽河街道老屋早村的種植戶王成東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近期,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部分農產品出現銷售難。如何破局?萊西市發揮大型農業合作社的擔當作用,主動上門收購,利用他們掌握的商超渠道,做聯通城市農村的樞紐,幫助廣大農民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2月21日,半島記者趕赴萊西探訪瞭解到,由於專業合作社的助力,不少農產品種植地做到了疫情防控和農產品銷售兩不誤。

合作社上門收,韭菜不再愁賣

王成東是萊西市沽河街道老屋早村的一名韭菜種植戶。春節一過,正值韭菜集中收割的日子,可他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疫情,這地裡的韭菜可咋辦?難道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越長越老嗎?這辛辛苦苦的付出就這樣白費了?”王成東越想越發愁。

其實,為韭菜銷路犯愁的不光王成東。萊西市沽河街道老屋早村以種植韭菜為主,種植戶們都面臨著韭菜難賣的困境。

幾天前的一場大雪,道路更加泥濘難走,這讓大夥們更加著急起來。不過,好在青島廣大果蔬合作社幫著種植戶們解決了難題。

連日來,青島廣大果蔬合作社接連派出的運貨車來到村口收貨。早已得知消息的王成東趕緊跑到大棚裡忙著收割最後的一茬韭菜,“今年特殊情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韭菜不好賣。這次多虧了合作社。如果合作社不收,韭菜長高、長老,就沒人要了,真是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王成東介紹,現在一畝韭菜產量是4000斤左右,按照1.8元/斤的價格,每畝韭菜可以賣7000多元。

一线探访丨满棚菜难卖,“韭”命恩人来

沽河街道辦事處老屋早村村民 王成東在地裡割最後一茬韭菜

一线探访丨满棚菜难卖,“韭”命恩人来

青島廣大果蔬合作社收購的韭菜

採訪中,青島廣大果蔬合作社理事長趙立國介紹,為了防控疫情,老屋早村也出臺了相關舉措,合作社都是先在村莊外圍把韭菜稱完重量,然後人工抬出村莊,用小車拉到貨車上。“雖然也比較費時費力,但讓老百姓少受損失,增加收入,還是非常值得的。”事後,趙立國說。

聯通城市農村,搭建產銷“橋樑”

據介紹,就在當天收購完韭菜之後,趙立國回到合作社安排蔬菜外運的時候,他的手機再次響了起來。

一线探访丨满棚菜难卖,“韭”命恩人来

青島廣大果蔬合作社理事長 趙立國準備收購土豆

一线探访丨满棚菜难卖,“韭”命恩人来

青島廣大果蔬合作社理事長 趙立國查看土豆質量

原來,打來電話的是萊西市沽河街道馬家會村村民宋常濤,想請合作社幫忙將他庫存的土豆賣掉。據介紹,去年,宋常濤與幾個朋友合夥存儲了大約一百八十噸的土豆,因為疫情影響,如今也面臨銷售的難題。當天,趙立國立即開車往冷庫跑,由於前些天下了雪,路上特別溼滑,原來30分鐘的路程,跑了將近1個小時。在查看了土豆的質量沒問題後,合作社答應將幫他把土豆賣掉。事後,半島記者瞭解到,合作社給出的土豆收購價是1.4元一斤,幫著宋常濤等人挽回了損失。

“越是在這個時候,作為合作社來說就越應該有責任擔當,與廣大的種植戶一起共同克服眼前的困難。”採訪中,趙立國向記者透露,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合作社之所以發揮作用,主要還是得益於合作社多年來搭建起的穩定的銷售渠道。

一线探访丨满棚菜难卖,“韭”命恩人来

趙立國回到合作社安排蔬菜外運

“合作社與北京、天津、蘇州、杭州以及青島市區一些大型商場建立起了緊密的供應合作關係,可以說我們在商超配送的數量和規模位於全國前三位。”趙立國舉例說,北京物美集團、日本永旺集團都與合作社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在疫情一開始,我們就為了保障這些城市的市場供應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趙立國說,合作社在這中間起到了“橋樑”的作用,“可以說把農村和城市聯通起來,讓農村的農產品賣得出去,同樣也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供應。”事後,趙立國分析說。

助農銷售,疫情防控兩不誤

據趙立國介紹,合作社所發的貨物不僅只有韭菜、土豆,還包括大白菜、蘿蔔、胡蘿蔔以及蘋果等各種農產品。而根據他統計,從疫情發生至今一共發走3100多噸貨貨,給菜農等減少損失300多萬元。

一线探访丨满棚菜难卖,“韭”命恩人来

萊西市沽河街道馬家會村村民 宋常濤儲存的土豆

萊西院上鎮禮格莊村有種植蘑菇的傳統,村裡幾十個大棚的蘑菇也集中上市。趙立國組織車輛連續收購的同時,還在想法設法加快收購速度。一個合作社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趙立國通過自己手中的資源,幫助引入同行業的其他合作社、客戶,不斷地開拓更多渠道助農。

事後,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疫情發生以來,萊西市的農業公司和農業合作社,幫助農民挽回損失近千萬元,解決了疫情期間農民蔬菜銷售難題的同時,有效保證了市場蔬菜供給和價格穩定,也切斷了農民外出賣菜的風險,為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援。

趙立國也表示,從小年至今,合作社100多名職工一直奮戰在一線,沒有休息過一天,“尤其是疫情剛開始,大夥們也都是冒著生命危險,保障農產品的供銷暢通。”趙立國說,員工們把自我隔離防護作為第一要求,“公司要求必須單人單車、單人單宿舍,吃飯也都是簡簡單單,多數時間以方便麵、火腿為主,很多員工至今都沒有跟家人見過一面。”

相關鏈接:

這些辦法幫著穩住“菜籃子”

近日,半島記者獲悉,針對疫情防控期間,部分農產品出現銷售難問題,青島市農業農村局提前介入,超前謀劃,市政府於2月3日下發《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保供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級各部門積極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目前,青島日供地產新鮮蔬菜1300-1500噸、豬肉280-360噸、蛋450-500噸、奶700噸左右,全市整體農產品生產形勢平穩有序、市場供應充足。

一线探访丨满棚菜难卖,“韭”命恩人来

收貨時用小車拉到貨車上

一线探访丨满棚菜难卖,“韭”命恩人来

收貨運貨

一是開展產銷對接。與商務局、工會等部門銜接,全力組織156家蔬菜生產基地、121家畜牧養殖場與121家陽光工程採購單位、工會下屬單位進行產銷對接,全面公開農產品產銷雙方的單位、需求、聯繫方式,打通了產銷供應渠道,確保“菜籃子”產品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

二是打通運輸通道。會同交通、交警等部門發放了2388個“戰疫情、保暢通”通行證,切實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

三是開通益農信息社蔬菜直通車。從基地和農戶直供小區,直接將各種新鮮蔬菜、水果、肉蛋等配送到市民手中,居民不出小區就可以買到新鮮的放心蔬菜,大大減少了人員流動和接觸帶來的風險。青島市正在全市4355個益農信息社中推廣這一經驗做法。目前,全市每天草莓產出量達到200-300噸,產地銷售價格也由疫情初期的每公斤10元左右提高到每公斤20元左右,已基本與往年市場持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