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式40㎜火箭筒为何时至今日还在我军服役?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Hello妳好


"兵器知识谱"只是个混混。当年我军在远重火、空海军方面是落后,但何曾患"恐惧症"?有此症何谈"应战"?更何谈打赢?

在当年,世界各国对反坦克导弹都只是有概念无设计更无试验且当时的主战坦克--中型坦克的炮塔正面主甲厚最大仅220毫米,侧甲只百余毫米,同时当时的坦克均无榴霰弹、烟幕弹发射器且无现代观瞄设备,炮管也无抽烟装置的情况下,步兵反坦克武器仅为无后座力炮和火箭筒、炸药包、爆破筒、手雷的情形下,做为步兵反坦克"先进兵器”而大量生产配备反坦克火箭筒是各国共识。另一当时步兵反坦克武器为无后座力炮,生产量不及它大,因其固有缺点被更早淘汰,不述。

我国在火箭筒生产配备上未落人后,40火做到了当时最优,量甚大。现在40火因作战对像的发展而老了,所以早已停产且在主战部队撤编,但仍用于二线步兵实弹训练及出口。它仍是军费紧张国家的最爱之一和游击利器。但无论怎样,火箭筒这一兵器未遭淘汰,有关各国都在根据对现代战争认识、予想而研制、创新、发展、生产。


用户9451585496694


当然有的!40火的优点就是便宜、量大并且好用。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研发了人们所说的40火,即69式40毫米火箭筒。这家伙是60年代初期仿制苏联的RPG-7型火箭筒,在其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度是我军普遍使用的反坦克武器。

40火已经成为中国生产数量最多,装备数量最多的反坦克武器,其主要原因是性能好和成本低两个因素。它对旧式56型40mm火箭发射器进行了改进,射程达到原来的三倍; 使用光学瞄准镜,不仅可以测量目标距离,而且可以进行校正。除了出色的性能外,40火力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它的超低成本。 一枚火箭弹的购买价格仅为200元,因此可以大量装备部队使用。 在战斗状态下,发射器上装有火箭,副手携带3枚。 一个班就有8枚火箭,这个数量相当可以了。 正是因为这个成本,装备了这家伙,班排火力提升了很多。

实际上这款火箭筒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停产了,但是由于那个年代中苏之间的紧张局势,和解放军部队的实际需要,加上这款武器为步兵班组的火力支援武器的定位。导致这款武器拥有巨大的库存,高达几亿发!首先来讲讲这款武器的性能,这款火箭筒主要使用的是反坦克破甲弹,但是在解放军手里用出了花样。

结构也不是很复杂,主要的组成就是火箭筒和火箭弹组成,火箭筒主要由筒身、击发机、发火机、瞄准镜、提把、脚架、肩托组成。那火弹也比较特别,口径比较大。全重5.6公斤,全长不到一米。其中火箭弹重2.3公斤,初速是120米/秒,最大射程约1900米(对抗装甲车辆时有效射程300米)。不仅仅是对付装甲车辆,火箭弹的种类也包括反地堡火箭弹、高爆燃烧火箭弹、燃料空气火箭弹等。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士兵们利用40火,精确拔除越军碉堡、火力点等工事,得到了士兵的一致好评。同时40火的反坦克性能也不弱,最初的反坦克破甲弹可以击穿T-54坦克正面以及侧面,后续在80年代开发的破甲弹可以击穿T-62坦克,并且也可以对T-72坦克造成一定的威胁。

按常理来说,一款武器服役了几十年,就该退役或者淘汰,新产品替代了。但是这个40火比较特殊,目前还有很多,在国际上,有曾经出口的和大量的仿制品还在使用。产量有上百万,巨大的储量和保有量以及易维护性,让它经久不衰。

但是有人又问,这家伙现代打坦克已经打不穿了,只能打坦克的薄弱部位和人员杀伤,为何还在使用,就是这家伙重量轻,方便携带,现在的反坦克火箭筒重达十几公斤,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操作,但是在野外作战,没有重火力支援时候,面对对方的堡垒工事,40火是最佳的选择。作为突击队的轻型支援火力,一个班可以携带4-6具40火,现在条件下仍然对人员,轻型装甲车辆进行打击,对主战坦克也有一定的伤害,比如发动机部位和履带。

再提一下40火的定位,40火的定位是步兵班组的火力支援武器,一个标准的步兵班组里至少要有两套40火发射器。如果当时与苏联真正爆发战争,为了应对苏联的装甲部队,一个班组里或许会有更多的40火。其次,除了40火以外,当年解放军并没有什么趁手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唯一可靠的就是40火了。

为了未雨绸缪,并且强化提升解放军步兵单位的反坦克、攻坚能力,在那个年代就开始大批量制造40火。还有一点就是造价便宜,40火生产不超过20年,却生产出了几亿发弹药,直至今日还有部分40火在解放军二线中服役。不过已经转变成了训练用具,一线部队大多装备的都是89式80毫米单兵火箭筒,更重型的是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实际上,40火还有一定的生命力,在最近几年就有过厂家公布过为40火研制的新型弹药,甚至还有40火的改装套件,意图是库存的那些40火们重获新生。不过即使放到现在来看,使用新弹药的40火依旧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例如串联战斗部,在中东就曾经发生过利用RPG7和串联战斗部的搭配,成功击毁了一台M1坦克。并且即使不用串联战斗部,40火也可以打打步兵战车,让步兵攻坚什么的,所以没有必要全部退役。


雷姐的机械空间




这就要谈到我军受“火力不足恐惧症”的影响了,69式40毫米火箭筒(以下简称新40火)仿制于苏军的RPG-7,由于优越的性能和低廉的造价,且当年我国深受苏联大规模入侵的威胁的背景之下,制造了69式40火以及弹药(新40火的各种弹药库存达7亿发)。



新40火以及弹药虽然外形和结构仿制于RPG-7,但是弹药的装药却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高性能新型炸药——8701型炸药。使用新型炸药做为装药的40火箭弹对均质钢装甲的穿甲能力提高到180mm,足以击穿T-62主站坦克装甲。该型炸药威力大,稳定性好,宜长期储存。



制造成本上的优势也比较突出,新40火发射筒造价为270元/具,弹药均价300/发。为抵御苏军的钢铁洪流,我国制造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包括新40火。苏联解体以后威胁解除,我国通过外贸和援助的形式来消化这些大量库存的40火。



现在中东地区各个武装力量手中装备的RPG有90%都是我国生产的69式40火;我军战士手中也还有40火的身影出现,这这种现象并不代表新40火有多收战士喜爱,相反的是我军已经开始抵触装备40火了。



通常一个步兵班配置9个战士,两个机枪手、两个40火箭筒手(射手和弹药手)、一个精准射手(85狙或88狙)、四个步枪手。光40火就占据的两个人的编制。放眼我国军队现代建设,这类占据太多编制的武器已经不适合继续装备部队了。



我军将逐步淘汰新40火,取而代之的是“PF89式80毫米单兵火箭筒”,这种新型火箭筒射程远(800米),威力大(可发射云爆弹),重量轻(非金属复合材料全重3.7kg),最重要的是一次性使用打完就扔,不占编制,步兵班组里每人可以携带一套。


兵器知识谱


内装的事情我们不谈,但退役型号可以聊聊。69式出现的背景是第一代仿制单兵便携式火箭筒56式无法有效对抗美苏的二代主战坦克,恰好苏联人搞了经典的RPG-7,所以我们就照葫芦画瓢搞逆向工程。

RPG-7与RPG-2相似,采用的也是超口径设计,因此弹药的威力可以根据需要逐渐提升,虽然有个上限,但现在RPG-7比较先进的弹药,例如串列战斗部的PG-7VR弹重4.5千克,105毫米弹径能够击穿75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1999年俄罗斯人还拿出了OG-7V型杀爆弹,引爆后可以产生1000个左右的有效破片,覆盖约150平方米的范围,射程在350米,用采用新型瞄具的RPG-7V2号称射程能够到700米。这样的威力对于步兵而言,也差不多够用了。

我们在69式上面也做过不少改进,涉及发射筒、弹药和瞄具都有。前些年外贸版的超级69式采用折叠设计的轻质发射筒,大大方便了携行。另外当年为了在丛林环境杀伤人员搞得战斗部,俄罗斯人也眼红,后来OG-7V受到相关战斗部的很大影响。


强武堂


40火箭弹得上亿发计算了,那个全国大练兵时代,还有北方防御苏修坦克潮水南下的准备,,,造成火箭弹堆积如山,训练中打光它也10_20年了吧,不用也是慢慢腐烂失效,销毁它也得消费的,淘汰不起啊 图示……辣妹扑克 海盗旗本人军迷手绘 背AT7混血儿轻型近距反坦克导弹状态,



吉林微电脑


69式40火箭筒,在部队简称“40火”,它是1963年作为中苏关系破裂前的最后一批前往苏联学习炮兵工程的学员,时为炮兵大尉的曹刚川从苏联带回来的苏军最新装备的RPG-7火箭筒的图纸,在此基础上我国仿制、改进出一款全新的40毫米火箭筒——69式火箭筒,主要列装到步兵班。

上大学的时候,经常扛着“40火”训练,也打过多次实弹,所以,谈这个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

首先说一说40火的使用情况。

上大学的时候,40火是一个训练科目,一个主射手、一个副射手,两个人相互配合,主射手背着40火箭筒的发射筒和瞄准镜,副射手背着三个弹筒,里面装三枚火箭弹。

训练结束就要实弹考核,从网上搜到一组实弹射击的图片,借这几组图给大家解释一下。

主射手和副射手跑步到位,实战情况下,主射手应该背着发射筒,这个图片上应该是发射筒已经放到位了,副射手后背的弹筒里面背了三枚火箭弹。

到位后,主射手安装瞄准具,副射手装弹。

说明一下,主射手的身体要和瞄准具成一定角度,不然的话,喷出来的火焰会把衣服烧着。副射手把弹头和弹体旋转结合起来后,放入弹筒,卡入卡槽,辐射手在主射手后方卧倒。

主射手进行瞄准

火箭弹发射,大家可以看到,喷出很长的烟雾,如果天色较暗的情况下,能看到很长的火焰,火箭筒和主射手有一个很明显的夹角,听老师说,有的人由于紧张,发射时移动身体,导致火箭筒和身体成一线,后背烧的光光的,露着腚。

另外一个方位看一下,出膛瞬间,声音特别响而脆,耳朵嗡嗡的,很刺激的哟!

接着说说40火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依然没有淘汰

我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性能过硬。它的主要作用是攻击坦克、轻型工事、火力点,在珍宝岛战役中,攻击对方坦克作用不大,经过研究,主要问题在弹体上,经过军工部门的改进,很快就将敌人的坦克打掉了,这是当时攻击坦克的主要武器。40火在索马里民兵手里还能打飞机,电影《黑鹰坠落》中被打掉的黑鹰直升机就是40火利用它悬停的时机,抓住机会击中尾翼而落地的,人的智慧真是无穷呀,估计当年苏联发明这个东西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还能把直升机打下来。40火对付轻型的工事和火力点都非常有效,所以,我军几乎所有的步兵班都配备的有。

二是简单易操作,维护也很方便。苏联生产的武器就是简单粗暴,40火结构非常简单,在部队很多战士都喜欢维护40火,因为只要简单擦拭一下就可以了。操作也非常简单,非常适合早期我军士兵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战士很快就能掌握,并形成战斗力,卧倒、装上瞄准具、摆好姿势、装好弹、瞄准,就可以发射了,而且快打快走,整体也比较轻,非常受士兵的欢迎。

三是不断升级换代,提高性能。随着军事准备的发展,40火的性能逐步不适应了,但是我军一直对40火进行升级,“69火”、“80火”、“93火”,又向更大口径的“120火”迈进,后来出现的重型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也是借鉴40火的原理。配备的弹种花样翻新,有破甲、爆破、云爆、照明等,瞄准具还具备了夜视能力,可以在无星光的情况下瞄准300米外的目标。虽然打击现代坦克作用不大了,但是打击敌人的火力点、土质木质工事,还是绰绰有余,扎你个窟窿,掀你个筋斗一点问题都没有。

四是真便宜,当时造的也太多了。40火发射筒每具造价270元人民币,弹药每枚300元人民币,对动辄上百万的导弹来说,简直是白菜价。当时共生产了数百万具,除了我军装备外,还出口到阿富汗、柬埔寨、伊朗、缅甸、巴基斯坦、泰国、越南等国,尤其是中东一些国家也购买和仿制了很多,简直是“全球游击队的必备神器”,仓库里这么多,不用也是浪费,也要消耗很多的维护费,所以,一些担负任务不是特别重要的部队,依然配备40火,而一些一线作战部队,已经升级换代为120单兵火箭或者是PF89式80毫米单兵火箭筒了。


40火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虽然算不得多么先进却是中国军人面对强敌时顽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的见证,也是那个全民备战年代的特殊回忆。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相信看了这张照片后大部分军迷都知道它的历史背景,珍宝岛反击战中我军战士使用的是56–1型40毫米火箭筒(也称:老40火),仿制的是苏制RPG–2,由于它采用火药燃烧气体推进射程只有160米,而且火箭弹发射出60米之后精度严重下降,更要命的是它不要说击穿苏军T–62坦克的炮塔装甲、前装甲,就是侧面80毫米厚的装甲都有些困难,只能打击炮塔和车体之间的座圈位置...这样的反装甲能力对我军班排战斗小队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没有有效的反装甲武器怎么抗击北方的4000多辆坦克和步战车组成的突击集群?




为了提高边境沿线我军的反装甲能力,我国在1969年开始研制新一代的单兵反装甲单兵火箭筒,根据研制时间将它定名为“69式反坦克火箭筒”。
69式火箭筒(新40火)可以认为是RPG–7的我国制造版本,可能是我国从国外获取的实物经过测绘后,加以改进而成的,“69四零火”与上一代“56–1四零火”相比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第一个就是安装了火箭发动机,使射程提高了三倍达到了500米,并且火箭发射出300米后精度仍然较高,这对于发射手来说提高了自身的安全,因为坦克虽然有很多观察器材,但仍然受视野狭小的影响不可能“眼观六路”,发射手距离坦克越远就越隐蔽,越不容易被发现!突矢冷箭击穿坦克侧甲,击毁坦克的概率就会越高。

“69式四零火”所发射的火箭弹有七八种之多,主要弹种就是破甲弹,破甲弹是采用了弹头空心装药和药型金属片罩,当火箭弹撞击到目标后引信击发炸药,再将金属片形成定向的“狭窄金属射流”,以10000米/秒的高速打在坦克的装甲上,起到类似高压水枪打在烂泥的效果。
“40火”的破甲弹当中最主要的部件,就是这个金属药性罩,通常是用黄铜合金片锻打而成。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破甲弹的破甲深度,“40火”使用普通破甲弹的破甲深度是120毫米60°倾角装甲厚度,击穿现役主战坦克的侧甲和发动机舱装甲不成问题!
RPG–7
“40火”的破甲弹,我军69–1“40火”与它性能一样。
69式40毫米火箭筒还配备了爆破用的榴弹,弹头内炸药量1.5公斤,完全可以炸毁一般土木碉堡。

珍宝岛反击战被我军反坦克地雷炸毁的苏军545号T–62型坦克。


军事博物馆里的545号展品。

69式40毫米火箭筒研制成功之后,我军连排分队算是有了一件合格的反装甲武器,受当时紧张局势的影响“69式四零火”被大量生产,据说发射器有几百万具、各型火箭弹生产量也超过了5000万枚之多!

看着这大批量生产的“40火”是不是有一种冲动?yes!这就是RPG!

69式40毫米火箭筒没有对抗过成群而来的T–62坦克,但是它却出现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当时我军战前给每个连配发了8具以上“69式四零火”与“82无”配合,在打击越军土木工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反击战当中我军火箭筒手创造10枚火箭弹击毁越军9个工事火力点的纪录,超过了教材范例。
RPG–7和“69式四零火”是所谓的游击战“三大神器”,在中东热点地区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并且美军对它非常头疼!不但轻而易举的消灭悍马车,就连“黑鹰直升机”也中招了,美军在索马里就有两架“黑鹰”被连续击落。


虽然说有较大的意外成分在里头,但是直升机悬停被它击落的可能性太大了!
“黑鹰直升机”都被击落了,悍马车更是“小菜一碟”!

69式40毫米火箭筒到现在整整有50年了,至今仍然在我军一些部队当中服役,武器装备没到爆发阶段就要继续服役下去,而我国大量库存的各型40毫米火箭弹也被外国军队看中了,随即也大量出口,即出口创汇又能减少库存积压一举两得。
由于从越南战争开始的历次美国对外战争中,RPG–7和69

式火箭筒就给美军造成了巨大伤害,美军对这种看似简单的武器即爱又恨,在发现它的“妙用之后”也仿制出类似的武器,美军仿制的武器当然是“高大上”,不但使用的轻合金和复合材料,皮卡提尼导轨、高档光学瞄准器材“一个都不能少”,新研制出来的“40火”配备新弹种后发射距离达到了800米,新火箭发动机型达到了2000米的惊人距离,精准度也显著提升,也使得RPG焕发了青春。

总之,RPG类火箭筒还在目前的热点地区发挥作用,我军69式火箭筒库存量大,今后十年内也不会完全退役,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根据需要会研制出比69–1火箭筒更先进的反装甲/反工事火箭筒。


皇家橡树1972


69式40毫米火箭筒其实就是军迷朋友们口中常说的“游击神奇-40火”,其目前不仅在我军现役、预备役以及民兵部队中仍有少量装备外,还在世界上一些冲突热点地区占据着步兵作战的主力位置。

那么,服役至今已逾半个世纪的40火为什么能成为一款经久不衰的武器?其备受亲睐的原因是什么呢?

客观而言,40火并非是我们自主研发,而是以苏联的RPG-7为基础仿制而来;关于GPG-7相关技术的获取还有一则有趣的往事:彼时,正值我们同苏联的关系骤转直下,一切军事援助也戛然而止。

与此同时,在苏联炮兵军事工程学院还有一批即将毕业的留学生,其中一名曹姓学生在归国时就“顺手牵羊”了一些武器资料,其中就有RPG-7的技术图纸;别看这只是一款步兵武器,但对当时军备匮乏的我们无异于雪中送炭。

但有图纸也并不代表研发工作能一蹴而就,实际仿制时还是遇到了诸多问题;不过,当年在东北部地区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事大大刺激了研发进程。就这样,在内外交困的前提下,40火正式问世。

要说40火经久不衰且广泛流传的原因,主要就是四个字:物美价廉!它可以使用包括反坦克、反人员在内的多款榴弹、燃烧弹以及照明弹;如此宽泛的弹药装填,大大降低了作战限制。

在技术性能方面,40火的最大射程为300米,垂直破甲厚度达到了380毫米,如果是六十五度倾斜角,根据装填弹药的不同破甲厚度也不同,但最深也要180毫米。除此以外,40火的重量只有11斤左右,十分有利于携带人员战场机动。

目前,除了我们还有少量服役外,使用40火最多的就是阿富汗、伊拉克等中东地区武装或者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武装,因为对于他们来说,40火不仅可以满足枪弹的火力要求,而且价格低廉。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69式40火箭筒是我军大量列装的一种廉价的单兵反装甲武器。其配备的超口径反装甲弹药虽然现在对付先进的主战坦克比较勉强,但是其拥有超过180毫米的破甲深度在对付现有大量的步战车及装甲车时还是依然有效。并且,除了反装甲弹药之外,69式40火还能发射高爆燃烧榴弹、反人员高爆燃烧榴弹、榴弹等多种大威力弹药。

实际上69式火箭筒本身虽然使用数十年,但是依然还有剩余价值,其结构简单,易于上手。在近些年中东的冲突中,依然是主力单兵装备。虽然对付坦克确实力不从心,但是在攻击装甲车,碉堡,工事时还是很在行。再加上新型弹药的出现,更是让40火箭筒威力大增。在使用新型串联战斗部时破甲能力更是得到成倍的提升。比如俄制的RPG-7V2配备的新型串联战斗部能贯彻500毫米的装甲,二代及二代半没有附加防护的坦克基本被打中就凉。

并且在珠海航展上我国军工还展示了69火箭筒的新弹药,甚至还有折叠式的新型69式改型火箭筒。也就是说只要弹药威力跟得上发射筒寿命还有剩余,69式火箭筒确实没有必须马上淘汰的必要,就算任务中不用,但平时用来训练火箭筒手还是可以的。不过69式火箭筒在使用中有占编制的问题。就是在战斗班中必须有专门2人战斗小组的携带和发射,而现在我军更多已经开始列装一次性不占编制的新型火箭筒或是更大口径更大威力的120毫米火箭筒。但是老旧的69式火箭筒依然没有全部退役,继续发挥余热。只不过生产工作早80年代就已经停产了,目前也在逐步退役到寿命火箭筒,只不过全部彻底退役还需要时间(库存量大)。


陶德中士


69式40毫米火箭筒,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苏制RPG-7的中国高仿版,除了装备我军以外,还以出口和无偿援助的方式到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成了政府军或游击队在战场上的攻坚利器。

当年,这把能击穿中型坦克侧装甲的69式40毫米火箭筒,时至今日,就不要再奢求击穿现役各国军队装备的主战坦克了,且有效射程有限、即便装上光学瞄准镜,能测定目标距离,作战性能也不可能大幅度提不高了。

因此,当下的69式火箭筒除了不能有效摧毁主战坦克以外,对战场上无处不在的步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军卡和越野车、各类牵引和自行火炮,包括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野战工事和堡垒,依然具备强大的摧毁能力。

79年南疆冲突,40火箭筒经受了实战的检验,随我军步兵分队前行,摧毁了大量碉堡、坑道、掩体、防空洞,以及不胜枚举的高机和轻重机枪火力点,减少了我攻坚战士的伤亡,实战中取得了不俗战绩,获得了参战部队的赞誉。

索马里摩加迪沙,美军黑鹰直升机在机降海军陆战队时,竟然被索马里民兵用RPG-7火箭筒击毁,并遭遇AK-47步枪和PKM通用机枪的疯狂扫射,死伤惨重不得不草草收兵;因此,69式40火箭筒,在必要时也具备反直升机的能力,只要条件成熟时 ,照样能将直升机打下来。

69式40火箭筒,实际上是肩托式炮口装填的反坦克及反人员的无后坐力炮,能够发射有稳定尾翼远远超出炮口直径的高爆反坦克榴弹、高爆燃烧榴弹、双弹头反坦克榴弹、破甲弹、燃烧弹、温压弹等弹种。

作为步兵分队的攻坚武器,69式40火箭筒筒箭分开,采用双人合作发射;当然,必要时可单人发射,但是单兵负荷过大,发射筒就有5.6公斤,不包括随身携带的数枚火箭弹,战斗准备时间长,且射手危险性大。

69式40火箭筒,性能已经落后,在我军中正逐步被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80/120毫米火箭发射器所取代,但由于量产和装备数量巨大,从经济角度考虑,依然将在我军基层步兵分队中列装很长一段时间,战时毕竟具备操作容易,却威力强大的特点,必要时甚至可以充当近程支援炮火使用。

现在,69式40火箭筒依然出现在全球热点冲突地区,不仅正规军队就是游击队都有装备,被誉为游击战的神器,伊拉克、阿富汗战场上的美军,也使用缴获的AK-47步枪和RPG-7(69式40火)火箭筒这两把游击战的神器用来对付游击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