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觀園為引子,探析清朝園林的藝術特徵,解讀清代園林的成因

我國古典園林藝術人類文明

的重要遺產,被認為是國際園林藝術之母,是整個人類文明的藝術奇蹟

建造園林時,許多能工巧匠將尋求自然作為最高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一草一木園林文化都承載了我國文明的審美內涵,是幾千年園林藝術家,智慧嘔心瀝血的凝結,是一個民族美學大成,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美好景觀遺產

清代,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初期經濟興盛的情況下,皇家園林興盛,對清朝園林文化的藝術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現如今研究清代園林形式表現,能幫助我們很好的瞭解中國

園林文化,成書於清代的《紅樓夢》中就有非常細緻的園林描寫。

曹雪芹筆下一草一木都至臻完美的大觀園,不管是裡面的文學蘊藏還是植物排列房屋建造,都代表了清代園林藝術的較高成就。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一直被人稱作中國古代貴族生活的百科全書,“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園應錫大觀名”,如此誇張的語句,更是將大觀園誇到了天上有地上無的境界。

從《紅樓夢》中的環境描寫入手,我們能夠窺探到清代園林藝術發展的許多特點以及表象。

以大觀園為引子,探析清朝園林的藝術特徵,解讀清代園林的成因

一、大觀園:南北名園的綜合

在寫作之時,曹雪芹一直在刻意的模糊,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地理位置,因此在內容中經常會出現南北方融合的描寫形式。

當然也有人猜測,也許那個年代,貴族們所享受的園林文化,可能就是南北方相互融合的表現。

1、講究自然之美

佳木蘢蔥奇花熌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於石隙之下……石磴穿雲,白石為欄,環抱池沿,石橋三港,獸面銜吐”樹木蔥鬱,花朵豔豔,有山有水,曲折幽深,並無刻意的裝飾堆砌,充滿了含蓄內斂的詩意美

在介紹大觀園時,曹雪芹寫道,“上面

桶瓦泥鰍脊,那門欄窗槅,皆是細雕新鮮花樣,並無朱粉塗飾,一色水磨群牆,下面白石臺磯,鑿成西番草花樣。左右一望,皆雪白粉牆,下面虎皮石,隨勢砌去,果然不落富麗俗套,自是歡喜”,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在裝修裝潢之時,賈府並沒有刻意採用富麗堂皇的彩繪壁畫,而是從自然入手,刻意追求簡約美。

以大觀園為引子,探析清朝園林的藝術特徵,解讀清代園林的成因

2、不拘泥於傳統的對稱美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或多或少的錯亂和不對稱性,兩個完全一樣的東西擺在一起,難免會顯得死板呆板,園林藝術也不例外。

最出名的蘇州園林講究的便是圖畫美和自然趣,園林並無刻意的規範安排,隨意地劃為幾個小區,設計師們根據每個地方的環境,本來設計與眾不同,別具風味的裝飾裝潢

大觀園之中,設計師也並沒有刻意追求對稱美,從曹雪芹的筆墨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大觀園的裝修大多是以山石林木為基礎,以此來增加層次感,引入溪流在園子之中涓涓迂迴。

這種山水相映的組合,給園子帶來了百般不同的趣味生態。

以大觀園為引子,探析清朝園林的藝術特徵,解讀清代園林的成因

3、重視碑碣聯額的美化作用

大觀園坐落著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小院子,而賈府的少爺小姐們便住在這些各有特色的院子裡面。在建造之初,賈寶玉便在給院子題字上找到了樂趣,“

曲徑通幽處”“有鳳來儀”“蓼汀花漵”“紅香綠玉”……個個都有典故來處,應情應景,會有著與眾不同的文化底蘊。

而在這些文字中也映射了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生活在稻香村的李紈是個與世無爭的“老農”,怡紅院的賈寶玉是個女人緣最好的小少爺。

在觀賞園林景緻的時候,如果沒有文字助興,可能大多數人接觸到的只限於外層景色了,不能感受到院子中的詩意樂趣。就連一向不喜歡詩詞文化的賈政都表示:“若大景緻,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

以大觀園為引子,探析清朝園林的藝術特徵,解讀清代園林的成因

二、清朝園林藝術的特徵

1、五臟俱全,規模不斷增加,能滿足不同審美需求

在建造園林之時,人們的目的,並不單純在於觀景,一個規劃妥當,有情有景的園林,其利用價值非常廣泛。

皇帝可以在皇家園林中與大臣議政,有園林的人家也可以在院子中擺一桌宴席,以此來彰顯自身家門氣質,文化深厚,甚至還有人會在園林之中養寵物玩樂,其利用價值豐富寬泛讓人無法一一列舉。

在清朝時期,園林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皇帝外出遊玩的喜好,更有不少統治者將國家珍寶全數藏在皇家園林之中,更顯富麗堂皇

以大觀園為引子,探析清朝園林的藝術特徵,解讀清代園林的成因

2、形式豐富,融合全國各地園林特徵。

在明清之前,園林大多會受到當時宗教潮流的影響,在這種前提下修建的園林,大多都會和道教粘上或多或少的關係。

在清朝時,園林文化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和前朝前代有了極大區別,不僅拋棄了前朝大多喜歡利用的玄幻色彩,對南方的參考借鑑也越來越嚴重。

清朝統治者曾經多次南巡,在見到江南天然園林風致之後,便心生嚮往,回到京城就命設計者原樣打造,此時的園林文化並沒有什麼獨特的創新性,只不過是南方前朝園林的一個複製和粘貼。

除了受南方園林影響之外,皇家園林也受到不少

其他民族、以及宗教文化的影響,建造了亭臺樓閣,又有佛寺供香,如今北京倖存的皇家園林仍然能夠看出幾分民族文化融合的樣子,更有幾處直接“移天縮地”。

以大觀園為引子,探析清朝園林的藝術特徵,解讀清代園林的成因

3、藝術風格鮮明,有一定的理論系統

計成著作《園冶》有云:“唯園屋異乎家宅,曲折有條端方非額,如端方中須尋曲折,到曲折處環定端方。相間得宜,錯宗為妙。”書中明確指出,在當時的園林建造過程中,人們已經開始利用曲線直線的層次性和錯綜性來製造出一種層層疊疊觀感極佳的空間妙鏡

在園林設計中,假山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人們通過園林假山來模仿原生態的山水,甚至可以達到模仿理想中筆墨山水的目的,加上的形態表現充滿了當時工匠們對自然的貼合以及創造力,在我們如今看到的園林裡,許多假山被人設計成生活起居的場景,將園林主人融入自然之中,境界超然。

明清掇山之法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園冶》詳細介紹了多種假山的堆疊方法:

園山、閣山、樓山、書房山、池山、內室山……池上理山園中第一勝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點其步石,從巔假以飛樑:洞穴潛藏,穿巖徑水:風巒縹緲,漏月招雲。”光憑文字就足夠讓人心嚮往之。

以大觀園為引子,探析清朝園林的藝術特徵,解讀清代園林的成因

三、清代園林成因

1、避寒避暑

明代有規定,“凡諸王宮室,並不許有離宮別殿及臺榭遊玩去處” 因此明代統治者大多以此為戒,就算是修建園林,也大多是騎射狩獵之用。

到了清代情況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皇帝的香山行宮暢春園,再到承德避暑山莊,個個都是奢侈無比美輪美奐的園林建築。在這些皇家園林之中,有兩個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一個是皇帝居住的宮室,另一個則是種滿植物避暑消暑的遊樂區

沒有了前朝的祖訓束縛,皇帝自然喜好奢侈舒適。再加上當時規矩十分嚴苛,皇帝很難在皇城之外進行自由活動

,一年一半的時間都住在這些園林當中,看上去遊山消遣的皇家園林其實是他們主要居住避寒避暑的地方。

以大觀園為引子,探析清朝園林的藝術特徵,解讀清代園林的成因

2、顯示皇家財力

清朝時期,統治者自以為

天朝上國,在經濟上更是大加揮霍。在乾隆時期,皇家園林大大小小拔地而起,恢弘的背後都是白花花的國庫銀兩。

清朝奢侈的風氣一代傳一代,在封建末期國庫空虛之時,慈禧太后依然堅持挪用國庫捐款,給自己修建祝壽園林

此時的她年事已高,再奢華無度的建築,也不能增加她對生活的愉悅感,如此耗神費力,為的也不過是一個面子

以大觀園為引子,探析清朝園林的藝術特徵,解讀清代園林的成因

3.政治目的

其實避暑山莊的修建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清朝是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他們有自己的遊獵遊牧傳統,在當上統治階級之後遠離草原,總要休整園林創造遊牧條件。在離蒙古極近的承德修建避暑山莊,也是為了能夠親近蒙古,與其來往便利。而三山五園不僅是一個恢弘的皇家園林,還是溝通城內外水系的工程。由此可見,有些皇家園林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繡花枕頭”。

以大觀園為引子,探析清朝園林的藝術特徵,解讀清代園林的成因

四、結語

如今我們在旅遊之中能夠建造的園林,大多都是明清時期留下來的。因為這種屋舍景觀打理非常耗時耗力,除了代代流傳百年的大戶人家之外,其他園林大多荒廢,我們只能從一些文學記載之中,去想象更早時期的園林景緻

在園林的建造過程中,古人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將這些看似沒有生命的山水變得有了詩意,有了文化情調

以大觀園為引子,探析清朝園林的藝術特徵,解讀清代園林的成因

在紅樓夢之中,大觀園雖然是個不曾存在於現實的園林景觀,但卻處處有理有據,而這種極為寫實的描寫手法也只有經歷過此種富貴的曹雪芹能夠寫得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