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观园为引子,探析清朝园林的艺术特征,解读清代园林的成因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人类文明

的重要遗产,被认为是国际园林艺术之母,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艺术奇迹

建造园林时,许多能工巧匠将寻求自然作为最高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草一木园林文化都承载了我国文明的审美内涵,是几千年园林艺术家,智慧呕心沥血的凝结,是一个民族美学大成,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美好景观遗产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初期经济兴盛的情况下,皇家园林兴盛,对清朝园林文化的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如今研究清代园林形式表现,能帮助我们很好的了解中国

园林文化,成书于清代的《红楼梦》中就有非常细致的园林描写。

曹雪芹笔下一草一木都至臻完美的大观园,不管是里面的文学蕴藏还是植物排列房屋建造,都代表了清代园林艺术的较高成就。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一直被人称作中国古代贵族生活的百科全书,“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如此夸张的语句,更是将大观园夸到了天上有地上无的境界。

从《红楼梦》中的环境描写入手,我们能够窥探到清代园林艺术发展的许多特点以及表象。

以大观园为引子,探析清朝园林的艺术特征,解读清代园林的成因

一、大观园:南北名园的综合

在写作之时,曹雪芹一直在刻意的模糊,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地理位置,因此在内容中经常会出现南北方融合的描写形式。

当然也有人猜测,也许那个年代,贵族们所享受的园林文化,可能就是南北方相互融合的表现。

1、讲究自然之美

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树木葱郁,花朵艳艳,有山有水,曲折幽深,并无刻意的装饰堆砌,充满了含蓄内敛的诗意美

在介绍大观园时,曹雪芹写道,“上面

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装修装潢之时,贾府并没有刻意采用富丽堂皇的彩绘壁画,而是从自然入手,刻意追求简约美。

以大观园为引子,探析清朝园林的艺术特征,解读清代园林的成因

2、不拘泥于传统的对称美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或多或少的错乱和不对称性,两个完全一样的东西摆在一起,难免会显得死板呆板,园林艺术也不例外。

最出名的苏州园林讲究的便是图画美和自然趣,园林并无刻意的规范安排,随意地划为几个小区,设计师们根据每个地方的环境,本来设计与众不同,别具风味的装饰装潢

大观园之中,设计师也并没有刻意追求对称美,从曹雪芹的笔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观园的装修大多是以山石林木为基础,以此来增加层次感,引入溪流在园子之中涓涓迂回。

这种山水相映的组合,给园子带来了百般不同的趣味生态。

以大观园为引子,探析清朝园林的艺术特征,解读清代园林的成因

3、重视碑碣联额的美化作用

大观园坐落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小院子,而贾府的少爷小姐们便住在这些各有特色的院子里面。在建造之初,贾宝玉便在给院子题字上找到了乐趣,“

曲径通幽处”“有凤来仪”“蓼汀花溆”“红香绿玉”……个个都有典故来处,应情应景,会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

而在这些文字中也映射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生活在稻香村的李纨是个与世无争的“老农”,怡红院的贾宝玉是个女人缘最好的小少爷。

在观赏园林景致的时候,如果没有文字助兴,可能大多数人接触到的只限于外层景色了,不能感受到院子中的诗意乐趣。就连一向不喜欢诗词文化的贾政都表示:“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以大观园为引子,探析清朝园林的艺术特征,解读清代园林的成因

二、清朝园林艺术的特征

1、五脏俱全,规模不断增加,能满足不同审美需求

在建造园林之时,人们的目的,并不单纯在于观景,一个规划妥当,有情有景的园林,其利用价值非常广泛。

皇帝可以在皇家园林中与大臣议政,有园林的人家也可以在院子中摆一桌宴席,以此来彰显自身家门气质,文化深厚,甚至还有人会在园林之中养宠物玩乐,其利用价值丰富宽泛让人无法一一列举。

在清朝时期,园林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皇帝外出游玩的喜好,更有不少统治者将国家珍宝全数藏在皇家园林之中,更显富丽堂皇

以大观园为引子,探析清朝园林的艺术特征,解读清代园林的成因

2、形式丰富,融合全国各地园林特征。

在明清之前,园林大多会受到当时宗教潮流的影响,在这种前提下修建的园林,大多都会和道教粘上或多或少的关系。

在清朝时,园林文化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和前朝前代有了极大区别,不仅抛弃了前朝大多喜欢利用的玄幻色彩,对南方的参考借鉴也越来越严重。

清朝统治者曾经多次南巡,在见到江南天然园林风致之后,便心生向往,回到京城就命设计者原样打造,此时的园林文化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创新性,只不过是南方前朝园林的一个复制和粘贴。

除了受南方园林影响之外,皇家园林也受到不少

其他民族、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建造了亭台楼阁,又有佛寺供香,如今北京幸存的皇家园林仍然能够看出几分民族文化融合的样子,更有几处直接“移天缩地”。

以大观园为引子,探析清朝园林的艺术特征,解读清代园林的成因

3、艺术风格鲜明,有一定的理论系统

计成著作《园冶》有云:“唯园屋异乎家宅,曲折有条端方非额,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环定端方。相间得宜,错宗为妙。”书中明确指出,在当时的园林建造过程中,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曲线直线的层次性和错综性来制造出一种层层叠叠观感极佳的空间妙镜

在园林设计中,假山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园林假山来模仿原生态的山水,甚至可以达到模仿理想中笔墨山水的目的,加上的形态表现充满了当时工匠们对自然的贴合以及创造力,在我们如今看到的园林里,许多假山被人设计成生活起居的场景,将园林主人融入自然之中,境界超然。

明清掇山之法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园冶》详细介绍了多种假山的堆叠方法:

园山、阁山、楼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假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风峦缥缈,漏月招云。”光凭文字就足够让人心向往之。

以大观园为引子,探析清朝园林的艺术特征,解读清代园林的成因

三、清代园林成因

1、避寒避暑

明代有规定,“凡诸王宫室,并不许有离宫别殿及台榭游玩去处” 因此明代统治者大多以此为戒,就算是修建园林,也大多是骑射狩猎之用。

到了清代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皇帝的香山行宫畅春园,再到承德避暑山庄,个个都是奢侈无比美轮美奂的园林建筑。在这些皇家园林之中,有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皇帝居住的宫室,另一个则是种满植物避暑消暑的游乐区

没有了前朝的祖训束缚,皇帝自然喜好奢侈舒适。再加上当时规矩十分严苛,皇帝很难在皇城之外进行自由活动

,一年一半的时间都住在这些园林当中,看上去游山消遣的皇家园林其实是他们主要居住避寒避暑的地方。

以大观园为引子,探析清朝园林的艺术特征,解读清代园林的成因

2、显示皇家财力

清朝时期,统治者自以为

天朝上国,在经济上更是大加挥霍。在乾隆时期,皇家园林大大小小拔地而起,恢弘的背后都是白花花的国库银两。

清朝奢侈的风气一代传一代,在封建末期国库空虚之时,慈禧太后依然坚持挪用国库捐款,给自己修建祝寿园林

此时的她年事已高,再奢华无度的建筑,也不能增加她对生活的愉悦感,如此耗神费力,为的也不过是一个面子

以大观园为引子,探析清朝园林的艺术特征,解读清代园林的成因

3.政治目的

其实避暑山庄的修建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他们有自己的游猎游牧传统,在当上统治阶级之后远离草原,总要休整园林创造游牧条件。在离蒙古极近的承德修建避暑山庄,也是为了能够亲近蒙古,与其来往便利。而三山五园不仅是一个恢弘的皇家园林,还是沟通城内外水系的工程。由此可见,有些皇家园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绣花枕头”。

以大观园为引子,探析清朝园林的艺术特征,解读清代园林的成因

四、结语

如今我们在旅游之中能够建造的园林,大多都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因为这种屋舍景观打理非常耗时耗力,除了代代流传百年的大户人家之外,其他园林大多荒废,我们只能从一些文学记载之中,去想象更早时期的园林景致

在园林的建造过程中,古人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将这些看似没有生命的山水变得有了诗意,有了文化情调

以大观园为引子,探析清朝园林的艺术特征,解读清代园林的成因

在红楼梦之中,大观园虽然是个不曾存在于现实的园林景观,但却处处有理有据,而这种极为写实的描写手法也只有经历过此种富贵的曹雪芹能够写得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