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战士在佩戴钢盔后,为何头部中弹死亡的概率大大增加?

MAN高苍健


我们来聊聊日本钢盔的事。

日军装备钢盔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炮弹弹片伤害,不是防子弹的。从一战战壕战中,日军发现炮弹碎片对于战壕中的士兵伤害很大。因此,日军发起了研制国产钢盔的计划。

日军钢盔跟日军装备的步枪、军刀、刺刀等其他武器以后,都是抄袭欧美的。当时,日本人相继抄袭了德法英三国的钢盔,开发出几十种型号:英国式遮檐、德国式护颈,甚至,还有头顶樱花的!

最终,在1930年(天皇2590年),日军开始列装90式钢盔。并在1932年,正式定名为“90式铁帽”。

90式钢盔选用碳素钢制成,厚度1mm,全重1公斤。(这个厚度,用中正式7.92毫米步枪子弹能在300米距离将其击穿。)钢盔内部是采用皮革制作的内层,钢盔与皮革内层之间是麻布制作的内衬,内衬下联固定带,方便携带。这款钢盔有大小两种规格:大号高153mm、宽236mm、长280mm;小号高150mm、宽234mm、长268mm。

另外,在钢盔的头顶上部有4个小的气孔以作通风之用,前部正中印有日本陆军的星形徽记。而就是这个黄色“星形”标记,让日军在诺曼坎战役中吃了大亏。

据说,在1939年,日军和苏军进行诺门坎之战中,苏军发现日军钢盔上的黄色星形标记在所有光线中是最醒目的。于是,苏军就以此作为射击目标。而钢盔本来就不是为了防子弹,而是为防碎片伤害。所以,很多头戴钢盔的日军被爆头。

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士兵射击的时候总喜欢找“准星”,而日军头盔的“黄星”刚好给苏军一个瞄准目标。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士兵服装上有别的“醒目”标记,那么,这个部位就会成为被击中最多的位置。不过,后来日军钢盔就没有在刷“黄星”,整体都是一个颜色。

(不过很悲催的是,解放军后来的钢盔刷的是“红五星”,更加醒目。。。。因为这件事,我军在越南战争中吃了大亏。)

而且,日军还给钢盔配套了附属品:防止日照过热的布制钢盔套和用来插伪装物的伪装网。

1938年,日军开始装备新式98式钢盔。98式钢盔采用了镍合金钢,厚度增加到2mm,内层用了大厚度的纤维织物内衬代替了麻布。当然,重量也由1KG上升到了1.9KG。这款钢盔的前面可以增加一个2mm厚的铁板,增加防护性,能在300mm距离抗住7.7mm 步枪弹的射击。不过,这款钢盔装备不多。日军主要是使用90式钢盔。

总之,钢盔不是用来防子弹的,被爆头也是情理之中。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现在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日军佩戴钢盔后头中弹死亡率增加,这样的说法十有九点九是杜撰出来的。以前看过有人写的以前文章,说日军的钢盔反光,只要瞄准反光的地方打就是一打一个准,甚至说日本钢盔上的那颗星太醒目了,只要瞄准那那颗星打随便爆头,所以在诺门坎战役被暴打。不得不承认那位作者有着很强大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文采,因为他的说法和今天抗日神剧中手撕鬼子、包子雷、一人灭一队鬼子这样的手法是如出一辙。简直就是在误导大众,估计有不少人相信。
在抗战前组建“德械师”


时,就算中国没有自己研发钢盔的能力都要从德国原装进口M-35钢盔,这也体现了对士兵生命的最大限度的保护

首先,钢盔不是来防子弹的,而是用来防炸弹爆炸时产生的破片以及飞溅起来的石块等,还有一定的几率防400米外流弹。在200米内任何钢盔是扛不住全威力步枪弹的直射的。而说日军头盔反光容易爆头的,一般只有优秀的射手才能做到,而抗战时期中国的兵员素质比日本兵差的可不止一个档次,而当时中国武器性能普遍都很差,除了个别优秀射手外其他的就算了,而相反的日军这边几乎个个都是比较优秀的射手,所以中国抗战的伤亡人数才如此之大。
这哥们的头盔显然救了他一命

而在诺门坎战役中,日军60-70%的伤亡都是被炸弹所致,要知道苏军在此次战役中消耗的炮弹资源比中国8年抗战消耗的还多。而在70年代,兔子对猴子的反击战中,开始的时候也是没佩戴钢盔,后来因为头部造成的伤亡太大,紧急给一线部队配发头盔,后来因为头部受伤而导致的伤亡人数在下降。所以带头盔其实也就相当于多带了一条命,从古代冷兵器战争到现代热兵器战争,无论武器、战争形式怎么变,但是唯一没有变化的是作战人员都有头盔。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很简单,因为这些增加的死亡率都是被一些无良的地摊文作者击毙的。日军傻?发明个送命的保护装备?这简直就是扯淡。

很多地摊文为了博眼球,根据一些谣传,或者根据某个个例,就开始杜撰臆想。然后以讹传讹,很多人就信以为真了。我估计我在写这篇的时候应该还有人在百度上找地摊文,然后准备写这篇回答。

前边一个回答,也是比较神的。

头盔反光,这个问题呢,在每个国家的头盔上都有,不反光的头盔不存在,苏军的头盔也反光,国军的M35反光更重。而针对反光这个问题,各国军队都有解决的办法,伪装网,盔罩。这些问题完全避免反光了。没伪装网和盔罩,反光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白天反光根本没事,顶多夜晚反光会出现点问题。

▲这个对比很明显,不要说黑白的看不清了

士兵带头盔后会有心理暗示敢于冒头?难不成平时不戴钢盔么?非得特意某场战斗带头盔?再看第三条,日军装备钢盔的时候老兵比例下降?1932年日本的90钢盔定型,貌似七七事变的时候就全面装备了。日本老兵比例下降,主要是太平洋战争中后期。


还有一种神论是说,日军头盔上面有一颗红星,敌军都是瞄着那颗星打,然后日军被爆头。

▲这是红的么?

这个大小也就一公分,放20米开外就看不大清了,放五十米外,更看不清了。这个时候士兵还要瞄着那颗星星射击么?拜托,战场上没那么多机会让你聚精会神的摆好姿势瞄准射击的。这点上,这些作者矛盾更多,先说反光,后说有星星,便于瞄准,你都反光了,你还怎么看得清?

地摊文,害人。矛盾点太多,而且居然有人信,明显误导读者。


军武文斋


这又是个地摊文的杜撰了

有些时候真想吐他们一脸狗屎,日本侵华时期主要使用的是90式钢盔(神武纪元2590年),这盔在大量被我们在抗战中缴获,一直用到八十年代。甚至我们的80式钢盔都一定程度借鉴了90式钢盔,嘲讽别人等于嘲讽自己。


然后来看看有些地摊作者恶心到了什么程度

首先我就不知道这红星是什么鬼,日军90式是没有涂色的。即便早期有涂色也是黄色五角星,说日军涂红色显眼?怕不是说80式钢盔...我也很难想象在数百米外能这么发现这么个五角星...

还有说90式反光率高的,真当日本人傻啊,要作战需求的话也会上头盔罩和伪装网的好吗


另外钢盔虽然不能直接抵挡步枪弹,但是战场上更多的都是爆炸破片。一战早期,德国法国还没配发钢盔的时候,80%的死亡都是因为头部被爆炸破片所致。


所以说,大家都理性去思考一下不难发现,地摊文真的很蠢。


疯狗的轻武


第一,本子的头盔反光,正愁没地方瞄准呢,就他那儿亮!

第二,作为士兵来说,戴钢盔后往往会产生"头盔会保护脑袋"的心理暗示,更加敢于冒头,中弹率自然增加。

第三,本子士兵装备钢盔的时候,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老兵比例下降了,新兵比例较高。新兵死得快嘛。


六月夏志


如果是真的,跟日本钢材缺乏导致过薄以及喷漆不好容易掉皮有关。诺门坎战役以及天门山日本“战神”的死或许能说明一点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