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秦漢,匈奴都是大敵,匈奴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弱的?

史山泛舟


匈奴是在西漢武帝時期,被兩大名將衛青和霍去病率漢軍擊敗重創後開始由強變弱,從勝轉衰。


小龍女5505


導言:

從先秦到東漢末年,匈奴都是中原民族的大敵,期間雙方都經歷了此消彼長的過程,當然最終還是中原王朝戰勝了匈奴。

秦朝與匈奴的交戰

先秦戰國時期,北方與匈奴接壤的各國就都深受其害,邊境時時被侵犯掠奪財富和人口。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中原王朝的力量空前強大起來,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大片失地,匈奴主力遭受重創。

為了鞏固戰果和杜絕後患,蒙恬率領大軍及全國徵集的大量民夫在邊境的崇山峻嶺之間、險要關口處修築長城,並將原有的燕、趙長城與秦長城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整體,這就是後來的萬里長城。

只可惜,秦始皇病逝沙丘,將軍蒙恬被奸臣趙高等矯詔毒殺,中原大地重又陷入分裂,北方匈奴得到喘息之機,又逐漸恢復了實力。

西漢征討匈奴

到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時,匈奴又成了心腹之患。更有韓王信投降匈奴,令局勢雪上加霜。

  • 漢高祖時期

可惜剛剛從楚漢之爭中獲勝的劉邦正是志得意滿之時,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信心百倍地御駕親征,不料陷入了死地,這就是“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是漢高祖劉邦個人的恥辱,也是大漢王朝的恥辱,最後只能以和親的形式換得短暫的和平。

  • 漢武帝時期

“白登之圍”後,劉邦雖然以宗室女嫁到匈奴去和親,訂立了停戰合約,開始休養生息,但匈奴並未斷絕對邊境的騷擾和劫掠。

到了漢武帝時期,西漢國力逐漸恢復,面對匈奴的入侵也能作出正面回應,予以痛擊。

在經過充分的準備之後,更是於元狩四年盡起國內精銳,以衛青、霍去病為兩個拳頭,其他名將從旁協助,痛痛快快地跟匈奴主力血戰,斬首近10萬,傷者無數,沉重地打擊了匈奴,此後剩餘的匈奴主力遠遁,漠南再無匈奴王庭。

  • 漢昭帝時期

漢武帝時期雖然遠征匈奴取得了輝煌戰果,卻也令國內民生凋敝,再也無力支撐大規模戰事,漢武帝晚年也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並下輪臺罪己詔。

武帝去世後,昭帝即位,前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嗯弟弟霍光奉武帝遺命輔政,再次行“與民生息”的政策,廢除鹽鐵官賣,大力恢復生產。

最終重新振興了大漢經濟,恢復武備。面對匈奴的再次進犯,又一次迎頭痛擊並活捉匈奴甌脫王,此後匈奴再也不敢主動侵犯中原。

東漢與匈奴的交戰

東漢初年,匈奴因連年旱災導致嚴重蝗災,牲畜沒有足夠的牧草大量死亡,又進一步導致匈奴人口銳減,再加上匈奴貴族間內亂不斷,終於導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

此後南匈奴內附東漢,北匈奴仍然時時襲擾邊疆,但其實力已遠遠不如往昔,東漢明帝、和帝、章帝先後派兵討伐北匈奴,其實力日漸衰弱,逐漸向西遷移。

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南匈奴也降而復叛曾趁火打劫,但終歸只是蘚介之患,匈奴已經徹底式微。

北方草原代之而起的是鮮卑、烏桓等遊牧民族。

總結:從秦朝起到東漢末年,匈奴與中原王朝的征戰從未完全停止,匈奴的實力在西漢冒頓單于時達到頂峰,經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遠征之後逐漸衰落,此後再也沒有恢復到鼎盛時期,直到最後式微被鮮卑等部落取代其在草原的統治地位。


歷史痴


匈奴歷史上曾發生過兩次大的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現的五單于爭立,導致內亂,國力也因此削弱,加上漢宣帝劉詢對匈作戰策略得當,使得匈奴降漢,換得約100年的漢匈和平共處。

一次是公元46年,適逢匈奴境內連年遭受旱蝗之災,赤地千里,又受到烏桓的進攻,不得不北遷數千裡,內部又起王位之爭,匈奴從此分為南北兩部。南匈奴投降漢朝,並與漢朝合力攻打北匈奴,致使北匈奴不得不西遷歐洲,北匈奴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這麼一折騰,南匈奴也衰退為一個弱國而一蹶不振。 到東漢末年,曹操統治北方時期,又將南匈奴分為五部,由漢人統管,“以弱其勢”,南匈奴漸漸開始被漢族同化。五,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其處於孤立的位置。

西漢時匈奴在冒頓單于的領導下,強極一時,不斷吞併周邊國家,因此樹敵甚多,漢宣帝劉詢趁機聯合西域諸國合力攻打匈奴,後來在匈奴兩次天災人禍導致內亂之機,周邊小國也趁機進擾,使其大傷元氣。 匈奴第二次短暫的崛起是在五胡亂華時期,匈奴趁機作亂。

匈奴人劉淵率先建國,開十六國分裂割據的先河,試圖恢復匈奴昔日的強盛,到了其兒子劉聰在位時甚至滅掉了西晉王朝,在北方強極一時(見路衛兵拙作:“六劉之寵傾於後宮”的荒唐帝王)。五胡大肆屠殺漢人,使民族矛盾加劇,後來冉魏國君冉閔下發“殺胡令”,漢族又瘋狂報復,中原匈奴幾乎滅種,從此徹底告別了中國歷史的舞臺,遺留者也逐漸被漢族同化,匈奴作為一個獨立民族的身份從中國歷史中徹底宣告終結。

北匈奴西遷歐洲,散落於歐洲和中亞各地,在公元4世紀時逐漸集結統一成一個強大的帝國,特別是在被歐洲人稱作“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即位後,匈奴鐵騎更是踐踏歐洲,給歐洲人帶來了極度恐慌,最盛時匈奴帝國的統治版圖甚至囊括了歐洲的絕大部分,最西打到了大西洋沿岸,比後來的蒙古帝國佔領的土地還要多。

但最終隨著阿提拉的驟逝,加上歐洲各族的反抗進攻,匈奴帝國慘遭覆滅瓦解,散落消遁於歐洲各族而不復存在了。



小灰LX


匈奴是由許多遊牧部落之間結盟,形成的多民族國家,公元前318年,匈奴與韓、趙、魏、燕、齊五國軍隊攻秦,這是匈奴名稱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年代。到了戰國時代末期,遊牧民族在塞外相互結盟,形成跨民族聯盟,逐漸形成月氏、東胡與匈奴三大勢力。此時漢地各國開始興建長城,以防備匈奴。秦始皇時,派蒙恬北伐,取得河套地區,匈奴頭曼單于率眾北徙至漠北,這是中國漢文史書上首位記載的匈奴單于。在蒙恬死後,秦朝陷入內戰,匈奴重新佔領河套地區。在頭曼單于時代,匈奴開始形成大型帝國,至其子冒頓時,匈奴陸續擊敗了月氏與東胡,向中亞草原發展,成蒙古草原上最強盛的國家。漢朝初期,漢高祖在平城下擊退匈奴,收復太原等失地以及河套一部分,考慮國力問題休生養息,約定以宗室女和親。至漢武帝時期,漢朝改變政策,與匈奴進行長期戰爭,削弱了匈奴勢力,但漢朝本身也因此面臨內政上的危機。漢宣帝時,與位於南部的匈奴合作,攻擊北方匈奴,南匈奴成為漢朝附庸,漢朝與南匈奴有和親關係,王昭君下嫁匈奴,成為著名故事。東漢時,持續採取分化策略。匈奴分裂為南匈奴與北匈奴二部:南匈奴歸附漢朝;北匈奴遭到東漢擊敗,撤退到中亞草原,此後的記載缺乏。

在東漢末年,南匈奴逐漸恢復獨立地位。西晉時,因八王之亂,南匈奴單于劉淵趁機獨立,建立王朝,開啟五胡十六國時期。在此後,突厥在中亞草原崛起,取代匈奴的地位。匈奴這個名稱,在此後於歷史上消失。


嘚瑟的李小蟲


漢武帝時期雖然打敗匈奴,但只是退回漠北,在武帝后期,雖然處於弱勢,但還能和漢朝打的有來有回,。匈奴王庭對各個部族依然有些足夠的掌控力,在霍光掌權,昭宣皇帝的時期,匈奴被漢王朝軍隊肢解分裂,多單于並立。之後匈奴勢力開始急劇衰退,開始西遷,北方草原的出現權力真空,草原對中原王朝再也沒有威脅,直到晉朝內亂,鮮卑崛起。


被遺忘的海岸625


漢武帝死後幾十年,匈奴內部發生了激烈的權力鬥爭,先後並立了五位單于,史稱五單于爭立。五位單于互領部眾相互征伐,造成匈奴大量人口和實力的損失,爭立失敗的呼韓邪單于率部眾投靠西漢,導致南北匈奴分裂,爭立的最後勝利者郅支單于也是慘勝,實力銳減,懼怕南匈奴與漢朝的聯合,只能向西遷徙,到康居時,手下僅餘兩千餘人,後為陳湯假旨率數千漢軍和數萬西域聯軍聯合剿滅在康居城。匈奴從此衰落。之後,漢朝一直利用南匈奴和新掘起於北方草原的鮮卑部族打擊北匈奴,到東漢時,匈奴危脅基本解除,反過來變成匈奴懼怕漢朝的打擊。匈奴內亂和鮮卑掘起,才是匈奴衰亡的根本原因,而並非漢朝的對匈戰爭。


沉140769451


匈奴在漢末,就開始消亡了,蒙古高原部落民族眾多,某一時期的名稱只是一個凝聚者的部落名稱。

兩漢幾百年,漢兇交戰不斷,匈奴除了漢初占上峰,後面且戰且敗,偶有勝利,後來被草原上別的部落攻佔,消滅。

蒙古高原開始被鮮卑,柔然等部落統治。再往後就是南北朝,後面隋唐大一統。

歷史上匈奴向西擴張,佔領歐洲,據說匈牙利是匈奴建立的國家。

匈奴在公元后300年前後就消失在歷史長河。


美文0378


匈奴是遊牧民族不能生產生活用品還有刀具武器,西域今年的新疆地區就是匈奴物資的來源,漢朝打通河西走廊控制西域地區,匈奴沒了西域的供應從此就衰落下去,最後匈奴因天災導致內亂分裂為兩部分,要滅匈奴就是輕鬆的事


心無止境ghyo


漢武帝時期舉全國之力,征伐匈奴。主動出擊掃平漠北,封狼居胥。匈奴遠遁!但代價還是非常大的!


陳騰龍


無論秦漢,匈奴都是大敵。一直至東漢時期,匈奴才被分化開來,逐步被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